流行病学
- 格式:docx
- 大小:240.30 KB
- 文档页数:7
流行病学是什么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传播和控制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揭示疾病的分布规律、发病原因以及疾病防治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并探讨它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和背景流行病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结合了统计学、生物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其核心任务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疾病的因素。
流行病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当时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观察到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然而,现代流行病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
约翰·斯诺在1854年的伦敦霍乱疫情中,利用地理信息和病例分布图,成功找出了霍乱病原体的传播源头,这被誉为流行病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
观察研究是通过搜集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如患病率、死亡率、感染源等,从而了解疾病的传播和发生规律。
这类研究常用的方法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一组已患病和未患病的人群,比较两组人群受暴露因素的差异;队列研究则跟踪一组人群,并研究暴露因素和患病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常用于评估某种干预措施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这类研究通常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将人群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对干预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并观察两组人群疾病发生率的差异,以评估干预的有效性。
三、流行病学的应用流行病学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对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改善公共卫生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1.疾病研究和预防流行病学通过深入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疾病的时空分布,可以确定高风险地区和人群,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流行病学还能揭示慢性病和遗传性病变等疾病的发生规律,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公共卫生政策流行病学提供了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和传播的科学。
它的目标是了解疾病的原因、传播途径、风险因素以及控制和预防方法。
流行病学的重要概念疾病发生率疾病发生率是指在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病例的数量。
它通常以每一千人或每十万人为单位来表示。
疾病死亡率疾病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
它通常以每一千人或每十万人为单位来表示。
疾病病程疾病病程包括潜伏期、发病期、病程和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揭示这些阶段中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是指可能导致某种疾病发生的条件、行为或特征。
研究风险因素可以帮助预测和预防疾病。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是指对人群中已经存在的疾病和暴露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
它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不同类型。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指通过控制变量来确定特定干预措施对疾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
它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试验等不同类型。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一种通过数学方程来模拟和预测疾病传播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疫情爆发的可能性以及控制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的应用疫情监测和预警流行病学可以通过监测病例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的疫情爆发,为公共卫生部门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控制和预防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来减少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传播。
健康政策制定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健康。
总结来说,流行病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通过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传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疾病,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
(字数:244)。
1流行病学: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以及防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3罹患率:小范围段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4患病率(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5感染率:指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6散发: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7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8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9现况调查: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手机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10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11普查: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12抽样调查: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一定方法随机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断全体被研究对象状况的一种调查13选择偏倚:指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选择条件受限制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差14信息偏倚:指在收集和整理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时出现的系统误差15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11病例对照研究:为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或某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与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病与这些因素的关系12筛检:在大量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通过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和其他方法,发现未被识别的、可疑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13灵敏度:实际有病且按该诊断试验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概率14特异度:实际无病按该诊断试验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概率15假隐性率:实际有病但根据该诊断被定为非病者的概率16假阳性率:实际无病但根据诊断该试验被定为有病的概率17虚假联系:指本来不存在统计学关联的两件事,因研究过程中的某些错误或机遇表现出了统计学上的联系1流行病学定义的内涵①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关注的某种特征人群②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③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④落脚点是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流行病学观察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普查抽查筛查动态性研究(监测)研究方法:实验法:验证假设数理法:理论法3疾病三间分布:人群-年龄、性别、民族与种族、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时间-季节性、周期性、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地区(空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城乡分布、地方病4基本发生的三角模型5轮状模型6病因假说:求异法,求同法,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7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8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潜在减寿年数9疾病的流行强度: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10现况调查的特点:无对照组,时间是特定的,通常为1-3个月,得到的因果关系并不确定11现况调查的目的及应用范围: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发现病因线索-确定高危人群,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确定高危人群,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疾病监测,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12现况调查的种类及优缺点:⑴普查-优①资料全面②设计简单③病因即为线索。
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关注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在现代医学中,它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预防、控制及处理应对等方面。
那么,流行病学究竟是什么呢?现在,就跟着小编来一探究竟。
1.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是关注人群中某种特定疾病的流行情况的一门学科,涉及疾病的发生、流行和最终消退的全过程,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预测。
它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地理分布规律、高危群体以及疫情研究等方面。
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调查、统计、研究等,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生活方式、疾病症状和就诊病史等进行检测和记录,然后在人群中进行汇总和分析。
除此之外,流行病学还运用模型进行预测和仿真,提高防疫和疫情控制的预报能力。
3.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
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和并且可以用于公共卫生上的防疫,如传染病的监测、控制和治疗等。
而公共卫生方面的干预和科学管理,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率和疾病扩散的速度。
4. 流行病学在疫情中的应用流行病学在疫情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它可以通过调查和监测人群健康状况等手段,追踪疫情的蔓延和病人数量、病例报道、病变的趋势等数据的变化。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及时更新疫情信息和重要政策建议,提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途径。
5. 流行病学在个体健康管理中的应用除了流行病学在疫情中的应用外,个体健康管理亦可以借助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
比如,有些人想要知道某种疾病可发生于其身上的概率,可以通过流行病学分析相应的病因,从而做出预测并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总之,流行病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应用在疫情的防控中,更可以借助科学的方法对人群或个体进行健康管理。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并且关心它,以此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做出合理的个人规划。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1.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口中传播和分布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疾病发生的分布、传播和预防等进行研究,可以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2.1 发病率发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人数,通常以每千人或每十万人为单位表示。
发病率是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评估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情况。
2.2 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特定人群中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通常以每千人或每十万人为单位表示。
死亡率是评估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2.3 患病率患病率是指特定人群中患上某种疾病的人数占人群总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患病率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评估疾病在人群中的普遍程度。
2.4 病死率病死率是指某种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患病人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病死率是评估疾病的致死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3.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3.1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在一段时间内追踪观察同一组人群,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情况。
纵向研究可以评估潜在危险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疾病预测和干预的科学依据。
3.2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人群进行观察和调查,来了解疾病和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
横断面研究可以提供流行病学描述和比较的基础信息。
3.3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设计,通过比较患病个体和非患病个体的暴露史,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快速评估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是疾病原因研究中重要的手段。
3.4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最为严格的研究设计,通过随机分配受试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可以提供最高水平的证据,用于评估治疗方法或预防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与流行病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发生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通过对疾病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流行病学可以提供有关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信息。
流行病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地区内,某种疾病发生的频率超过了正常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与流行病的关系。
一、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三个要素:疾病、人群和时间与空间。
疾病是指有明确诊断标准的某种异常生理或病理状态,人群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个体群体,而时间和空间则指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传染病、非传染病、慢性病等多种类型的疾病。
通过收集和分析与疾病相关的数据,流行病学可以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从而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监测与预警流行病学可以对疾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监测到疾病的暴发和流行趋势,从而提供预警信息,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例如,针对新冠病毒的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流行病学起到了关键作用。
2. 疾病风险评估通过对疾病的流行规律进行研究,流行病学可以评估疾病对人群健康的风险程度,并确定高风险人群。
这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疾病预防与控制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疫苗接种率、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相关因素,可以找出有助于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干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三、流行病学与流行病的关系流行病学与流行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流行病学通过收集和分析疾病的流行规律,可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潜伏期,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并提供相应的控制策略。
而流行病的发生和传播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因素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传播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流行病学【名解】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发病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4、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6、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7、生存率: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总数的比例。
8、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物明显联系。
9、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0、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段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称为暴发。
11、周期性: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称为周期性。
12、长期趋势:又称为长期变异,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13、普查:是指为了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某一地区或具有某种特征)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
14、随机化抽样:是指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同等的机会呗抽到并组成样本。
15、队列研究:又称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发生率研究,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完整版)流⾏病学1、流⾏病学的定义和特征地位:①疾病预防控制的应⽤学科②现代病因研究的⽅法③临床诊疗⼿段的询证④卫⽣决策产⽣的思维定义:研究⼈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层次:疾病、伤害、健康阶段:①揭⽰现象②找出原因③找出原因⽅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要素:原理、⽅法、应⽤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群中的分布,包括疾病的流⾏现象;②疾病的发病过程,涵盖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过程;③⼈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态学;④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⑤病因推断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应⽤: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然史⑤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⑥重⼤公共卫⽣问题的确定⑦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特征:①群体②对⽐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④社会⼼理的⑤预防为主⑥发展挑战:①宏观与微观并举②传染病和⾮传染病并重③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并存④发展现场流⾏病学⑤重视伦理学问题⑥强化流⾏病学在询证浪潮中的作⽤研究⽅法:流⾏病学研究⽅法观察法①描述流⾏病学横断⾯经调查监测⽣态学研究分析流⾏病学③病例对照研究②队列研究实验法④实验流⾏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数理法2、疾病的分布和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意义:是认识疾病的基础和起点,是描述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
(⼀)⼈群分布(1)年龄:①横断⾯分析②出⽣队列分析(差异原因:免疫、暴露机会)(2)性别(3)职业(4)种族和民族(5)婚姻和家庭(6)⾏为⽣活⽅式(⼆)地区分布(1)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2)城乡分布(3)地区聚集性:①地⽅性:统计、⾃然、⾃然疫源性②输⼊性疾病(4)地⽅性疾病(依据:①该地⾼②其他低③迁⼊发④迁出降⑤易感动物)原因:①特殊地理地形环境条件②⽓象③特殊风俗习惯遗传特征④社会⽂化(三)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2)季节性:严格季节性、季节性升⾼(3)周期性(4)长期趋势强度:散发、暴发、流⾏、⼤流⾏3、发病率与患病率区别和联系?发病率:是指⼀定时间内,⼀定范围⼈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例(影响原因:(1)升⾼:①新增②治疗免死未愈延长③未愈命长④病⼊⑤健出⑥易⼊⑦诊⾼⑧报⾼ (2)降低: ①新减②死⾼③程短④治愈⑤健⼊⑥病出)4、死亡率和病死率死亡率:表⽰在⼀定期间,某⼈群中总死亡⼈数在该⼈群中所占的⽐例,是测量⼈群死亡危险度最常⽤的指标。
1、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特征地位:①疾病预防控制的应用学科②现代病因研究的方法③临床诊疗手段的询证④卫生决策产生的思维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层次:疾病、伤害、健康阶段:①揭示现象②找出原因③找出原因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要素:原理、方法、应用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②疾病的发病过程,涵盖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⑤病因推断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⑥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确定⑦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特征:①群体②对比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④社会心理的⑤预防为主⑥发展挑战:①宏观与微观并举②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并重③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并存④发展现场流行病学⑤重视伦理学问题⑥强化流行病学在询证浪潮中的作用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①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经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分析流行病学③病例对照研究②队列研究实验法④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数理法2、疾病的分布和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意义:是认识疾病的基础和起点,是描述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
(一)人群分布(1)年龄:①横断面分析②出生队列分析(差异原因:免疫、暴露机会)(2)性别(3)职业(4)种族和民族(5)婚姻和家庭(6)行为生活方式(二)地区分布(1)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2)城乡分布(3)地区聚集性:①地方性:统计、自然、自然疫源性②输入性疾病(4)地方性疾病(依据:①该地高②其他低③迁入发④迁出降⑤易感动物)原因:①特殊地理地形环境条件②气象③特殊风俗习惯遗传特征④社会文化(三)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2)季节性:严格季节性、季节性升高(3)周期性(4)长期趋势强度: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3、发病率与患病率区别和联系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影响原因:(1)升高:①新增②治疗免死未愈延长③未愈命长④病入⑤健出⑥易入⑦诊高⑧报高(2)降低: ①新减②死高③程短④治愈⑤健入⑥病出)4、死亡率和病死率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度最常用的指标。
应用:①反映一个人群总死亡水平的指标,用于衡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②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也为当地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③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和存活时间短的疾病中可以代替发病率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应用:表示确诊某病者的死亡概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不同:病死率计算时分母为平均人口,包括所研究的患者和非患者,病死率计算只计算患者。
5、队列研究效应的估计(计算形式)相对危险度:RR=I e/I0归因危险度:AR= I e-I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I e-I0/ I e×100%人群归因危险度:PAR=I t-I0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I t-I0/ I t×100%三、简述RR、AR%及PAR%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9 分)RR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
意义: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AR归因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意义: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意义:RR和AR是通过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说明暴露的生物学效应,即暴露的致病作用有多大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部分)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意义:PAR和PAR%通过比较全人群与对照组,说明暴露对一个具体人群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这个因素后该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能降低的程度6、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计算,优缺点和常见偏倚原理:以当前已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
在评估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推断出某个或某些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计算:比值比OR=病例组的暴露比值()=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优点:①适用于罕见病,常用②相对省力、时、钱③不仅应用于病因讨论④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疾病的关系⑤对研究对象无害缺点:①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②难以避免选择偏倚③真实性难保证,论证因果关系能力弱④难以避免回忆偏倚⑤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偏倚:选择偏倚:①入院率偏倚②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③检出症候偏倚④时间效应偏倚信息偏倚:①回忆偏倚②调查偏倚混杂偏倚7、实验流行病学的设计思路①制订实验计划②确定研究人群③确定样本容量④设立严格的对照⑤随机分组⑥应用盲法3. 抽样调查概念;随机抽样的方法;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
抽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点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状况。
方法:①单纯随机②系统③分层④整群⑤多阶段用途:①确定高危人群②评价防治措施效果③掌握人群中疾病健康分布④提供并应研究线索 现况研究样本量因素:①预期现患率p ②容许误差d ③要求的显著性水平α。
队列研究样本量因素:①一般人群p 0②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d=p 1-p 2③要求的显著性水平α④功效(把握度1-β)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因素:①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 0.②预期的该因素效应强度RR 、OR ③希望达到的检验水哦宁的显著性水平④检验功效把握度4.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结局,比较亚组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原理:特点:①观察法②对照组③由因到果④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目的:①检验病因假设②评价预防效果③研究疾病的自然史④新药的上市后监测类型:①前瞻性队列研究②历史性队列研究③双向性队列研究6. 实验流行病学选择实验对象的主要原则。
①对干预措施有效②与其发病率较高③干预对其无害④能将实验坚持到底⑤依从性好7. 筛检试验和临床试验的区别。
筛检试验: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10. 暴发调查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存在→病例定义→病例发现核实→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及验证假设→完善现场调查→实时控制措施→总结汇报特定人群范围内的研究对象暴露组出现某种疾病不出现某种疾病 非暴露组 出现某种疾病不出现某种疾病 暴露状况8. 例举评价筛检的真实性的5 个指标并说明。
灵敏度(真阳性率):A/A+C假阳性率:C/A+C特异度(真阴性率):D/B+D假阳性率:B/B+D正确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灵敏度/1-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真阴性率=1-灵敏度/特异度9. 病因,常见的因果推断标准。
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疾病的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不存在时,人群疾病发生频率就会下降标准:①关联的时序性 ②关联的强度③关联的可重复性④关联的特异性⑤剂量-反应关系⑥生物学合理性⑦关联的一致性⑧实验证据4. 试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
意义:①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②确定接触者留验,检疫期限③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2、疾病流行病学表现为周期性的原因有哪些?传染病流行的间隔时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原因:由于易感者积累使人群易感性增加,形成发病率增高的现象因素:①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利于疾病传播②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③病后可形成稳固免疫力的疾病④病原体变异及其变异的速度 35、某人用脱落细胞巴氏染色法筛查宫颈癌,125 例病人中阳性者117 人,365 例正常人中阳性者53 例,请回答 特异度=85.5% 假阴性率=14.5%正确指数=93.6%+85.5%-1=0.791阳性似然比=2.2阴性似然比=0.0252影响该筛检试验的可靠性因素有哪些①受试对象生物学变异②观察者③实验室条件3何为预测值?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哪些?计算并解释该筛检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值和阴性预测值。
预测值;是应用筛检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和不患病可能性大小影响因素: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阳性预测值:117/170=68.8%阴性预测值:312/490=63.67%2. 请说明在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特征时,应从哪几方面进行描述,其含义是什么方面:①短期波动:含义:较大数量人群中短时间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②周期性③季节性④长期变异描述性研究种类:①现况研究②病例报告③病例系列分析④个案研究⑤历史资料分析⑥随访研究⑦生态学研究特点:①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干预措施②暴露因素分配不随机,不设立对照现况研究特点:①不设对照②特点时间③因果受限④固有推断⑤代替估计⑥定期重复可获发病率资料类型:(1)普查:(2)抽样队列研究设计与实施①确定研究目的②确定研究因素③确定研究结局④确定研究人群:研究现场、研究人群:暴露、对照⑤确定样本量:暴露组和对照组比例、失访率⑥资料的收集与随访⑦质量控制标化死亡比SMR=研究人群中的观察死亡数以标准人口死亡率计算出的预期死亡数标化比例死亡比SPMR五、一项研究结果如下:(10 分)该研究为何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 分) 上述资料及统计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4 分) 一项现场试验,评价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预防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1. 该项研究是否需要设立对照组?为什么?(4 分) 2. 该现场试验在选择试验现场时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5 分)3. 此类研究中评价疫苗对人群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的指标主要有哪几个?(3 分)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如何选择研究现场?选择研究人群的原则是什么 3、简述病因的定义及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 何谓潜伏期,有何流行病学意义 何谓健康促进?通常采取几种形式可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何谓潜伏期?潜伏期在流行病学实际工作中有何意义 病例对照研究中经常产生信息偏倚,请描述信息偏倚是如何产生的,常见有 几种,怎么加以控制流行病学现况研究中的质量控制应从哪几方面考虑才能确保现况研究调查成功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在其学术体系中体现出哪些基本特征 简述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和分析方法 现况研究中抽样方法有哪几种?叙述现况研究中可运用的抽样方法和各自优 缺点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方法 简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指标 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有几种方法,流行病学具有哪些特点 流行病学在做某病病因学研究时,依据什么标准判定某因素是否与某病有关 联 简述相对危险度(RR),特异危险度(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