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培养方案及必读书目
- 格式:doc
- 大小:176.83 KB
- 文档页数:14
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推荐阅读书目初学类《寻找法律的印迹——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余定宇著,北大出版社,2010。
《中华法苑四千年》,倪正茂、郑秦等著,群众出版社,1987。
《中国古代法律史知识》,杨一凡、刘海年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古律寻义》,刘星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獬豸的投影——中国的法文化》,郭建著,上海三联书店,2006。
《法意3000年》,赵明著,法律出版社,2007。
《法苑谈往》,洪丕谟著,上海书店1991。
《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陈夏红著,2006。
《骷髅说话——〈洗冤集录〉与奇案侦破》,王大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法学野渡——写给法学院新生》,郑永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1《走不出的风景》,苏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1名家经典《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顾远法律史论集》,范忠信等编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国外学者《中国刑法史研究》,[日]西田太一郎著,段秋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华帝国的法律》,[美]布迪,莫里斯等著,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93年版。
《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贺卫方等编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张中秋教授选编《中华帝国的文明》[英]莱芒•道森著,金星男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法律文化《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范忠信等著,人大出版社,1992。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0月版。
《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梁治平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范忠信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法意与人情》,梁治平著,海天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法律文化史研究》、《法律文化史谭》,何勤华著。
史料类《中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法律史必读及主要参考书目一、中国法制史方向(一)经典著作1、中国和欧洲的革命马克思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3、论封建制度的解体和民族国家的产生4、国家与革命列宁5、论国家列宁6、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7、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8、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9、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10、关于废除伪法统(1949年3月新华社答记者问)(二)律典法律文献1、十三经注疏2、周札9、尚书.宫刑4、睡虎地秦墓竹简5、西汉诏令6、唐律疏议7、唐六典8、唐大诏全集9、宁刑统吴翊如点校10、庆元条法事类11、通制条格12、大元对政国朝典章13、西夏<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部分14、大明令15、大明律16、大诰17、皇明祖训18、大明律集解附例19、明会典20、问刑条例21、大清律例22、大清全典23、大清法规大全24、大清新刑律25、大清光绪新法令26、大清宣统新法令27、天朝田亩制度2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9、中华民国约法30、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3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32、中华民国六法全书33、最新六法全书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35、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3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3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38、中国土地法大纲(三)法律要藉1、通典2、续通典9、清朝通典4、通志5、续通志6、清朝通志7、文献遣考8、续文献通考9、清朝文献通考10、清朝续文献通考11、秦会要12、西汉会要13、东汉会要14、唐会要15、五代会要16、宋舍要辑稿17、明会要18、明实录19、清实录20、东华录21、东华续录22、历代刑法志23、七国考·桓谭新论一法轻董说24、九朝律考,程树25、大学衍义补,邱濬26、沈寄簃先生遗书沈家本27、寄簃文存28、历代刑法总考29、历代刑法分考(上、中。
下)30、历代律令考(上、下)31、历代刑官考32、狱考33、唐明律合编薛允升34、读例存疑35、洗冤集录36。
法学生读的书籍
作为一名法学生,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来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和提高专业素养。
以下是法学生应该读的书籍:
1. 《法律概论》:这本书是法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它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分类以及法律的实施方式等内容。
2. 《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石,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原理,提高我们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
3. 《民法典》: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法律,民法典是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法律之一。
阅读民法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4. 《刑法典》:刑法是法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法律之一。
阅读刑法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刑法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原则,提高我们解决刑事案件的能力。
5. 《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文书,阅读司法解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规则和判例,提高我们的法律实践能力。
除了以上几本书之外,法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阅读一些涉及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书籍,以拓宽自己的法学知识领域。
- 1 -。
中国法制史相关书单中国法制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变革。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法制史的相关书单,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法制史的演变过程。
一、《中国古代法律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从夏、商、周等古代王朝的法律制度,到秦汉、唐宋等封建王朝的法律变革,再到明清时期的法律发展,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演变过程。
二、《中国近现代法律史》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以来法律制度的变革。
包括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对法律的影响,民国时期的法律改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法律建设等内容。
通过对近代法律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进程。
三、《中国法律文化史》这本书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法制史的发展。
它分析了中国法律制度与文化、哲学、宗教等因素的关系,揭示了中国法律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对法律文化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法制史的本质和特点。
四、《中国法制史大纲》这本书是中国法制史的经典教材,概述了中国法制史的主要内容和演变过程。
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的变革。
该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适合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五、《中国法制史纲要》本书是对中国法制史的概括性介绍,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中国法制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它对中国法制史的重要节点、重要人物和重要制度进行了阐述,帮助读者把握中国法制史的大致轮廓。
六、《中国法制史论丛》这是一本由多位学者合著的论文集,涵盖了中国法制史的各个方面。
该书包括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法律思想等的研究,以及对中国近代以来法律变革的分析。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获取多个学者的研究成果,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多个维度。
七、《中国法律制度史》这本书重点研究中国法律制度的变迁和演变。
它以法律制度为主线,探讨了中国古代和现代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该书详细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司法、法律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学法律必看的20本经典书籍人生如书,要用心灵去历阅;山川如书,要用双脚去“走”读;日月如书,要用灵魂去感悟;祝福如书,要用快乐来阅读。
以下给大家推荐的是学法律必看的20本经典书籍,希望能帮到你。
1、《别在异乡哭泣》《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内容的是2002年9月,下岗失业的作者在司法局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司法局直属的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律师生涯。
2003年,作者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
但是,在这里作者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
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作者心灰意冷。
来到深圳一个月后,作者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返回家乡。
作者把这些成长的历程记录下来,希望对远离故土、追逐梦想的年轻朋友,特别是刚走上法律道路的朋友们,能有一些启发。
2、《寻找法律的印迹》余定宇法律是什么?这是本书作者一直在追问的问题。
他循着法律的印迹,开始了一次伟大的精神之旅:通过尼罗河俾格米人对于自己发现的食物香蕉的一种先占观念,证实了人类法律最原始的足迹---"权利"的足迹;通过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基于人性的审判,宣示了古希腊人天然的神学情怀和宗教感受;通过手持天平利剑、蒙眼闭目的正义女神,宣示了古罗马人对法律"成熟稳重"、"公平正义"的期求。
3、《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季卫东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以渐进方式演变至今,我们突然发现已经身处"历史三峡"之中水流更为湍急凶险之处。
中国改革已经到达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临界点,到了需要进行政治决断的时刻了。
《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是作者近年来发表在报章上的随笔合集,汇聚了作者对"大变局下的中国以及中国法治何去何从"这一主题的系统思考:通过先法治、后民主的路径,统筹兼顾、刚柔兼济,以社会代价最小化的手段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软着陆,从而成功建构起中国民主法治的新秩序。
法学生必看的书法学是一门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学习法学的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法律理论和实践知识。
为了提高法学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下面我将介绍几本法学学生必看的书籍。
一、《法律思维与方法》这本书是法学学生必读的经典之作,它主要介绍了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帮助法学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和独立的法律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这本书,法学学生可以了解法律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为将来的法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刑法学》刑法是法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法学学生来说,学好刑法是必不可少的。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刑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刑法的目的、原则、构成要件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法学学生可以了解刑法的基本原理和逻辑,掌握刑法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刑法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民法学》民法是法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民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民法的基本原则、主体关系、权利关系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法学学生可以了解民法的基本原理和逻辑,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民事法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宪法学》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也是法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宪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机构、公民权利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法学学生可以了解宪法的基本原理和逻辑,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宪法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国际法学》国际法是法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国际社会的规则。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要领域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法学学生可以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逻辑,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国际法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这些书籍是法学学生必看的书。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法学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将来的法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法律史必读及主要参考书目中国法制史方向法律史必读及主要参考书目一、中国法制史方向(一)经典著作1、中国和欧洲的革命马克思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3、论封建制度的解体和民族国家的产生4、国家与革命列宁5、论国家列宁6、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7、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8、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9、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10、关于废除伪法统(1949年3月新华社答记者问)(二)律典法律文献1、十三经注疏2、周札9、尚书.宫刑4、睡虎地秦墓竹简5、西汉诏令6、唐律疏议7、唐六典8、唐大诏全集9、宁刑统吴翊如点校10、庆元条法事类11、通制条格12、大元对政国朝典章13、西夏<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部分14、大明令15、大明律16、大诰17、皇明祖训18、大明律集解附例19、明会典20、问刑条例21、大清律例22、大清全典23、大清法规大全24、大清新刑律25、大清光绪新法令26、大清宣统新法令27、天朝田亩制度2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9、中华民国约法30、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3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32、中华民国六法全书33、最新六法全书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35、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3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3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38、中国土地法大纲(三)法律要藉1、通典2、续通典9、清朝通典4、通志5、续通志6、清朝通志7、文献遣考8、续文献通考9、清朝文献通考10、清朝续文献通考11、秦会要12、西汉会要13、东汉会要14、唐会要15、五代会要16、宋舍要辑稿17、明会要18、明实录19、清实录20、东华录21、东华续录22、历代刑法志23、七国考·桓谭新论一法轻董说24、九朝律考,程树25、大学衍义补,邱濬26、沈寄簃先生遗书沈家本27、寄簃文存28、历代刑法总考29、历代刑法分考(上、中。
下)30、历代律令考(上、下)31、历代刑官考32、狱考33、唐明律合编薛允升34、读例存疑35、洗冤集录36。
法律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1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法学有深厚历史和理论基础的高层次法律专门人才。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培养优良的品性,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较强的古代汉语文献阅读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外文法律期刊、著作。
3、掌握比较宽广的法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法律史学知识,能独立进行法律史学和法学理论的科研工作;毕业后能胜任法律史学教学、科研以及其他法律服务工作。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法律史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学习课程年限为前两年,最后一年主要是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
非全日制攻读法律史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三、研究方向1、中国法律制度史2、中国法律思想史3、中西法制比较研究四、课程设置:(见附表)五、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实践方式是担任一门本科主干课或专业课的教学辅导工作。
研究生必须跟班听课,批改一定数量的作业,协助主讲教师答疑,并承担两周授课工作。
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
研究生讲课时,主讲教师必须听课,以便于指导和评价。
六、社会实践及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在学期间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造性思维,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生应参加以下实践活动:1、实地考察一般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及暑假期间,由研究生导师指导,对具体地区进行为期两周的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提交考察报告或论文。
2、科学研究在学习期间参与法律史学和法学理论相关学科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所学专业进行独立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并力争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学术活动要求参加校内外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等。
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1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熟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理论法学专门人材。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要求学生进一步加强法学理论知识基础,在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及比较法研究方向中,系统地阅读代表性学术专著,并通过一定的科研实践提高对各自研究领域中基本问题的学术修养,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面向中国法制现代化,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写成符合国家要求的学位论文,最终培养成为掌握马列主义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法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中国法律史2.外国法律史3.比较法法律史4.法律社会史5.法律传统与现代化6.古代东亚法律史7.民族(族群)法律史三、招生对象法律专业和非法律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大学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三年五、课程设置六、教学法方式1.公共课(A类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BCD类课),以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辅以自学,其中课堂讲授不应少于课内学时的2/3。
3.注意对硕士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并确定导师,制订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
4.硕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论文写作和参加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或学术活动。
七、考核方式1.公共课以笔试考核为主,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进行。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撰写专题课程论文为主,也可以出卷笔试考核,或以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中期考核在硕士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期末进行,由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和完成学位论文能力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大学一年级可读书目: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
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
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
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 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点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
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3.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点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
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
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
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点介]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
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
作为法律人,也许此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是:缺乏对“沉默大多数”的关怀、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是没有生命的法律。
学习法律必读经典书目读一本好书,胜过万两黄金;赏一本好书,宛如鸿运缠身;品一本好书,恰似幸福重温。
以下小编收集的学习法律必读经典书目,希望能够帮到你。
1、《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一本美籍华人写的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性书籍,让人感觉在美国,法律就是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
在这本书里,作者以独特又敏锐的洞察力,结合血肉丰满的生动案例,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全面、细致、客观的展示了一幅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画卷,矫正了一些人们从看电影大片中产生的想当然的常识性的错误,令人获益匪浅。
2、《政法笔记》——冯象本书可以说是冯象的“案例”随笔,是旨在提供一种真正的“普法文章”。
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政法”的各方面。
《政法笔记》所做的,即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特定社会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与批判。
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朱苏力的著作,往往从身边日常惯见的“俗话、俗语或俗事”出发,分析出令人惊叹的学术意义来。
本书亦是如此,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点、看法或认为想当然的东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尽管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同意苏力的观点,但是他对问题的态度、对观点的论证过程、特别是他独特的叙述方式,足以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感觉到知识的愉悦。
4、《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在传统与变革之争中,人们往往以外在的现象为准则判断优劣,而忽视其本质根源。
在对西方法律的移植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只由于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荣,而没有看到他们的本土资源。
从而使我们开始彷徨,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然而大多反思的结果是“把‘现代法制’看作一个有待于明天实现的理想,而把本土情境视为存在于今天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从而我们面临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实现和现实的不甘妥协之间的两难困境”(赵晓力言)。
正是在此背景下,苏力用一种新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困境以期寻求最佳答案。
课外阅读参考书目:一、相关典籍文献(略)二、专著类1.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第1版。
2.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4月版。
3.黄宗智著:《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4. 黄宗智著:《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5.梁治平著:《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6.梁治平著:《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
7.高其才著:《中国习惯法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版。
8.武树臣等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
9.徐忠明著:《思考与批评:解读中国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10.徐忠明著:《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11.徐忠明著:《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2.徐忠明著:《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3.刘星著:《中国法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版。
14.马作武著:《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15.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
16.范忠信著:《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7.郝铁川著:《中华法系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
18.何勤华编:《律学考》,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版。
19.梁治平著:《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992年6月第1版。
20.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三、译著1.[日]滋贺秀三著:《中国家族法原理》,张建国,李力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西南政法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法学
专业名称法律史
专业代码 030102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制表
填表日期2009年6月5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
注:1.基础课为跨专业相关课程(法学专业)的1—2门,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至少2门(法学以外)。
2.专业必修课不少于3门,专业选修课4—6门。
3.港、澳、台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政治课”和“外国语”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其它要求按相应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不单独制定培养方案。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法学生必读著作
1.《大宪法解读》:本书详细解读了美国宪法的各个条款及其历史背景,是了解宪法原理和美国法律思想的必备读物。
2.《刑法学》:本书是法学生必读的刑法教材,包含了刑法的基本原则、构成要件、种类、量刑等内容,对理解刑法具有重要意义。
3.《合同法》:本书详细讲解了合同的基本要素、效力、变更、解除等内容,是了解合同法知识的重要参考书。
4.《行政法》:本书全面介绍了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等内容,对理解行政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5.《国际法》:本书详细讲解了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国际法的规范、国际法的实施等内容,是了解国际法的重要读物。
以上几本书是法学生必读的著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进行学习。
- 1 -。
学法律必看的经典书籍推荐法律专业的人,在学习好课程内容的同时,也需要看一些经典的其他法律相关的书籍,你看过哪些经典的书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法律必看的经典书籍推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学法律必看的经典书籍推荐学法律必看的书籍1、《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王泽鉴该书旨在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期能为民法实务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以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
该书也重视方法论上的运用,所设实例主要针对民法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对民法的学习应有助益。
学法律必看的书籍2、《安静的力量》皮克·耶尔(Pico Iyer)这一年,“信息爆炸”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困扰,每天看不过来的微信、听不过来的电话、和永远画不完对勾的任务清单。
我们似乎永远在和另外一个自己竞争,和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竞争。
这本书不是教你放弃努力和,而是讲述如何在忙碌中给自己打赏片刻的宁静,享受和自己对话的同时,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
学法律必看的书籍3、《万物简史》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这是一部有关现代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
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本书的,是把深奥的科学通俗化,把抽象的科学形象化,把枯燥的科学趣味化。
每一个理性的人,书架上都应该摆上这么一本《万物简史》。
学法律必看的书籍4、《最好的辩护》艾伦·德肖维茨(美)《最好的辩护》是德肖维茨的法庭辩论实录,每个曲折的案子几乎都是一部惊悚小说。
他在法庭中力挽狂澜,既为弱者伸张正义,也为受争议的人辩护,在精彩动人的情节中反映出真正独立的司法精神和对美国司法体制的批斗。
学法律必看的书籍5、《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通往奴隶制、君主制和帝国之路》肯特·弗兰纳里(Kent Flannery) 乔伊斯·马库斯(Joyce Marcus) 本书作者表明不平等并非仅仅由人口的增长、食物的盈余以及贵重物品的积累所致。
法律专业学生必读书目一、基础书目类1、哈耶克《致命的自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4、罗素《中国问题》,学林出版社5、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6、房龙《宽容》,上海三联书店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8、V.奥斯特罗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9、巴林威.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0、享廷顿《变化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2、埃米尔.杜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华夏出版社1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4、卡尔.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三联书店15、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6、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重庆出版社1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8、康德《历史理性》,商务印书馆19、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上海三联出版社21、让.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2、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23、胡适《中国哲学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二、法理学类1、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2、马丁.戈尔丁《法律哲学》,齐海滨译,三联书店3、博登渊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4、凯伦.法林顿《刑罚的历史》,陈丽红译,希望出版社5、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6、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7、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8、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三、比较法学类1、刘兆兴主编《比较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3、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译,三联书店4、格伦顿、戈登、奥萨魁《比较法律传统》,米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5、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译,法律出版社6、伯恩哈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清华大学出版社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类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陈顾远《中国法制史》,中国书店3、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4、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5、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6、梁治平《法辩――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贵州人民出版社7、D.布迪.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8、高道蕴《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清华大学出版社四、西方法律思想和文化类1、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2、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3、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4、盖尤斯《法学阶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5、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6、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7、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8、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9、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0、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1、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中国法制出版社12、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3、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4、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5、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6、庞德《法律史解释》,中国法制出版社。
法学必读书目(按门类分类)法学必读书目(按门类分类)李信宇编一、《法学概论》必读书目1、《法学概论》(第10版,2007年9月),吴祖谋,李双元,法律出版社。
2、《法学概论》,张建飞,北大出版社,2004年3月。
3、《法学概论案例分析教程》,刘佳,中国编译出版社,2004年10月。
4、《法学基础概论》(修订版),张恒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1月。
5、《法学概论教学案例解析》,徐磊,上海交大出版社,2006年9月。
二、《中国法制史》必读书目(一)法学论著:1. 【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或中国监察出版社,2003年版2.倪正茂.《批判与重建:中国法制史研究反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3.[台湾]陈顾远.《中国法制史》,商务出版社,1959年版《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台湾三民书局,1969年版4. [台湾]李钟声.《中华法系》(上下二册志),台北华欣事业文化中心1985年版5.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1990年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7.张仲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8.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法典史料:1.《历代刑法志》:集体作品. 群众出版社,1962年初版,1988年再版.2.《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著. 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或商务出版社,1929年版.3.《六法全书》民国(1912-1949) 法政学社编无论出版社或出版时间4.《宋刑统》法律出版社 1990年版5.《大明律》《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三、《经济法学》必读书目1.[美]保罗.A.萨繆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 1999年2.[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
3.[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四、《刑法学》必读书目1 高明暄 .刑罚学原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1991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3赵秉志.外国刑法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 贝卡利亚. 论犯罪与刑罚.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5 刘家琛.新刑法新问题新罪名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五、《刑事诉讼法》必读书目1.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商务印书馆2005版2.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版3.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4.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版5.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版6.米尔建?R?达马斯卡著《漂移的证据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版7.冈田朝太郎等著《检察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版六、《法理学》必读书目大学生法律评论社学术部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