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井下作业基础知识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35
井下作业安全基本常识井下作业是一种在地下进行的作业,通常涉及到煤矿、金属矿山、水泥、建筑等行业。
由于井下环境特殊,地质条件复杂,作业风险较高,所以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必须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以下是关于井下作业安全的基本常识,供大家参考。
一、井下作业环境1. 了解地质条件: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着作业的安全。
因此在进行井下作业前,必须要了解地质条件,包括岩层结构、地层压力、地下水位等。
2. 掌握通风情况:通风是井下作业环境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良好的通风可以保证空气的新鲜,排出有害气体,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 制定预案:在进行井下作业前,必须要制定合理的作业预案,明确作业的任务、要求和步骤,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井下作业安全装备1. 安全帽:井下作业中,头部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因此必须要佩戴安全帽,保护头部免受坠落物品的伤害。
2. 防护鞋: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地面不平整,所以必须要穿着结实耐磨、防滑的防护鞋,以防止滑倒或受到其他物品的伤害。
3. 防护眼镜:井下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和颗粒物,所以必须要佩戴防护眼镜,保护眼睛免受颗粒物的伤害。
4. 防护手套:井下作业中,手部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所以必须要佩戴防护手套,保护手部免受切割、磨擦等伤害。
5. 防护面罩:井下作业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或者高温等情况,所以必须要佩戴防护面罩,保护呼吸道和面部免受伤害。
三、井下作业安全操作1.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井下作业中,必须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得擅自行动。
如需更改作业方案、操作要求,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指导。
2. 注意检查设备性能:井下作业中,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着作业的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作业前,必须要认真检查设备的性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遵守操作流程:井下作业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操作流程,必须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对于不熟悉的操作,要求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井下作业
井下作业是指在地下开采矿藏的过程中进行的各种作业活动。
地下作业是一项
复杂而危险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本文将探讨井下作业的相关内容,从作业环境、作业步骤到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作业环境
井下作业环境主要指矿井内部的地质条件、气体组成、温度湿度等因素。
通常,在地下作业中,作业环境非常恶劣,充满各种危险因素。
例如,矿井内可能存在有毒气体、高温高湿等问题,这些都给井下工作者带来极大的生命安全威胁。
作业步骤
井下作业通常包括凿岩、装载、运输等多个步骤。
在凿岩工作中,工人需要使
用钻机等工具对矿石进行凿取;在装载环节,工人需要将凿取的矿石进行装车或者传送到运输通道上;最后,运输工作是将装载好的矿石运出矿井。
这些步骤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确保矿藏的有效开采。
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进行,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例如,井下工作者
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矿井内应当设置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此外,定期检查矿井支护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
综上所述,井下作业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作,需要各方面配合和安全措施的
保障。
只有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的前提下,井下作业才能够顺利进行,并有效开采矿藏。
井下作业安全基本常识井下作业是指在地下进行的工作活动。
由于地下环境的特殊性,井下作业的安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为了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每个从事井下作业的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基本常识。
以下是井下作业安全基本常识的内容,详细说明如下:一、井下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井下作业的具体任务和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目标。
2. 了解井下作业现场的地质情况、工程结构和气候条件等,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
3. 获取所有必要的许可证和文件,确保工作合法合规。
4. 组织人员参加必要的培训和演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井下作业中的个人防护措施1. 佩戴适宜的安全头盔,保护头部免受坠落物和碰撞的伤害。
2. 穿戴适宜的防护服装,保护身体免受尘埃、有害物质和高温等的伤害。
3. 戴上适宜的口罩、耳塞和护目镜等,防护呼吸道、听力和视力。
4. 佩戴防滑手套和安全鞋,防止滑倒和受伤。
5. 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绳索、安全带和头灯等。
三、井下作业中的安全操作要点1. 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作业过程的顺利进行。
2. 注意观察和识别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配备适当的通风设备,保证井下空气的流通和质量,防止有毒气体的积聚。
4. 注意使用工具和设备时的安全操作方法,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5. 检查和维修井下设备和工具的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6. 定期进行井下作业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良好运行状态。
四、井下作业中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1. 制定和培训应急预案,明确井下作业中各种风险和事故的应对措施。
2.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应急装备,如救生绳索、安全梯子等,确保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救援。
3. 组织人员参加灭火演练和急救培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建立和维护紧急通讯系统,保证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和联络。
5. 如果遇到事故或紧急情况,根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求助。
井下作业基础知识井下作业教材第⼀章井下作业设备井下作业设备是⽤来对井下管柱或井⾝进⾏维修或更换⽽提供动⼒的⼀套综合机组。
它包括动⼒机、传动设备、绞车、井架、天车、游动滑车、⼤钩、⽔龙头、转盘、泥浆泵和其它辅助设备。
第⼀节修井机修井机或通井机是修井和井下作业施⼯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动⼒来源,按其运⾏结构分为履带式和轮胎式两种形式。
履带式修井机⼀般不配带井架,其动⼒越野性好,适⽤于低洼泥泞地带施⼯。
轮胎式修井机⼀般配带⾃背式井架,⾏⾛速度快,施⼯效率⾼,适合快速搬迁的需要,但在低洼泥泞地带及⾬季、翻浆季节⾏⾛和进⼊井场相对受到限制。
各油⽥使⽤的轮胎式修井机型号较多,⽬前现场使⽤较多的有XJ350型、XJ250型、库泊LTO—350型、英格索兰350型和KREMCO—120。
履带式修井机⼀般通称通井机,其实是⼀种履带式⾃⾛型拖拉机经改装添加滚筒⽽成。
⽬前常⽤的修井机型号有兰州通⽤机械⼚制造的红旗100型,鞍⼭红旗拖拉机制造⼚制造的AT—10型,青海拖拉机制造⼚制造的XT—12,XT—15型等型号。
第⼆节井架、天车、游动滑车、⼤钩井架是⽀撑吊升系统的构件,常⽤的井架可分为固定式井架和车载式井架两种,在常规作业和油⽔井增产增注措施作业施⼯中,经常使⽤固定式井架;在油⽔井⼤修作业施⼯中,经常使⽤车载式井架。
天车和游动滑车是吊升系统的两个部件,通过纲丝绳的反复上下穿绕把它们连成⼀个定、动滑轮组合。
最后⼀道纲丝绳绕过天车轮后,绳头放下缠绕在绞车滚筒上,从天车轮另⼀端下来的纲丝绳则把它固定在井架下的死绳固定器上。
天车、游动滑车、钢丝绳三个部件把绞车、井架以及钻、管柱联系起来,以实现起下作业。
⼤钩是修井机游动系统的主要设备之⼀。
它的作⽤是悬挂⽔龙头并通过吊环、吊卡悬挂钻柱、套管柱、油管柱,并完成修井作业及其他辅助施⼯。
游车⼤钩为游动滑车与⼤钩组成为⼀体的整体结构型式,其游车为单轴式,⼤钩为三钩。
第三节⽔龙头⽔龙头是修井机旋转系统的⼀个部件。
史上最全井下作业概述(量大、实用、珍藏版)==井下作业简介==井下作业的概念井下作业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保证油水井正常生产的技术手段。
埋藏在地下千米或几千米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宝贵的地下资源。
这些石油宝藏,是通过花费相当代价钻凿通地下油层通到地面的岩石通道开采出来的。
而油、水井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不停顿地受到油气流的作用,使油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逐渐老化,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导致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甚至停产。
因此,必须对出现问题与故障的油水井进行井下作业,使油水井恢复正常生产。
井下作业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保证油水井正常生产的技术手段。
井下作业是在野外进行,流动性大,环境艰苦,并且是多工种协作施工;井下作业危险性较大,严守岗位,紧密配合,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作业施工安全。
井下作业内容主要有油水井维修、油水井大修、油层改造和试油。
油水井维修油水井在采油、注水的过程中,因地层出砂、出盐,造成地层掩埋、泵砂卡、盐卡,或因管柱结蜡、泵凡尔腐蚀、封隔器失效、油管、抽油杆断脱等种种原因,使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
油水井维修的目的,是通过作业施工,使油水井恢复正常生产。
油水井维修包括:水井试注、换封、测吸水剖面;油井检泵、清砂、防砂、套管刮蜡、堵水及简单的井下事故处理等修井作业。
油井检泵抽油泵在井下工作过程中,受到砂、蜡、气、水及一些腐蚀介质的侵害,使泵的部件受到损害,造成泵失灵,油井停产。
因此,检泵是保持泵的性能良好,维护抽油井正常生产的一项重要手段。
油井检泵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起下抽油杆和油管。
油层压力不大,可用不压井作业装置进行井下作业,对于有落物或地层压力稍高的井,可用卤水或清水压井后进行井下作业,应避免用泥浆压井。
检泵工作中需特别重视的是:准确计算下泵深度,合理组配抽油杆和油管,以及下入合格的抽油杆、油管和深井泵等,这是提高泵效的重要措施。
油田注水油田注水是保持油层压力的有效手段,是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