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BasicPrincipleofInternationalLaw.ppt
- 格式:ppt
- 大小:168.55 KB
- 文档页数:19
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一、定义: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拘束力,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它与强制法不同。
强制法是: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不许损益,且仅由今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
一般原则是国际法的基础,可以引申出来的一般规则。
强制法是某一领域的。
强制法主要适用各国之间的条约关系,即便呢原则适用于国家的一切行为,国际法各个部门。
强制法规则是由国家实践和国际法院判决发展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写在文件里。
国际法一出现就有基本原则,如主权平等。
但二战后这一概念才强化。
联合国宪章第二条包括了基本原则,1970年《国际法基本原则宣言》,1974年《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也强调了这一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是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国际法基本原则内容:1、国家主权平等:主权:国家最基本、最主要的属性,国家对内对外的基本权利,对内对高管辖权,对外独立权、自卫权。
13-14世纪出现主权概念,想以此反对宗教色彩浓厚的神圣罗马帝国,但没有太大影响。
1577年布丹提出主权概念。
1614年黎塞留提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主权停留在国王这个层次,叫君主主权。
1625年格劳秀斯提出主权平等说,提出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
18世纪卢梭提出人民主权。
二战后主权进一步被强调,被认为是国家基本属性,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绝对权利。
现在进入全球化,我们应该说主权是相对的。
现在发达国家在弱化主权,提出主权过时论,新干涉主义等。
落后国家强调主权,不加任何限制的主权。
1992年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加利说:绝对的、排他的主权时代已经过去,它的理论从来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安南:国家主权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正在重新定位。
现在国家普遍被认为服务于人民的工具,主权的概念更多的被加入了人权的概念。
只要自主让与的权利,就不是损害主权。
2、不干涉内政:国家在相互关系中,不得已任何借口和方式直接、间接干预本质上属于任何一国国内管辖之事物。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问题: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由整理]1、会员国主权平等。
2、善意履行宪章义务。
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4、不使用武力。
5、群众协作。
6、确保非会员国遵行宪章原则。
7、不干涉别国国内管辖事项。
【相关阅读】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被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好处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基础和核心并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国际法原则。
其要求是各国公认的,社会普遍理解。
各国公认即得到国际社会普遍理解。
因为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一个国家不能创造国际法,尽管有时一国或少数国家提出的某一原则,具有重大的政治、法律好处,在没有得到各国公认之前,尚不能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务必是为各国所公认的。
这种公认或者反复出此刻各国缔结的条约中,或者作为国际习惯被各国所理解。
这一特点使其区别于仅为少数或部分国家承认的原则。
具有普遍好处即这种原则适用的范围是国际法律关系的所有领域。
国际法基本原则不是个别领域中的具体原则,也不只是关系到国际关系的局部性原则,而是超出了个别领域而具有普遍好处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关系到国际关系全局性的原则,它能够贯穿于国际法的各个方面并具有指导作用。
例如,国家平等原则,它对国际法的各个领域都起调整和指导作用,具有普遍好处,无论其他任何领域的原则、规则只要违背了平等原则均属无效。
相反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尽管也是一项国际法原则,而且早已为各国公认,但仍不能成为基本原则,因为其只涉及国与国之间引渡罪犯这一方面,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而不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构成国际法的基础这一特征可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国际法基本原则是一般原则产生的基础。
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范要么是从基本原则派生或引申出来的,要么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构成和发展起来的。
2。
国际法基本原则是一般原则有效的基础。
国际法一般原则务必贴合基本原则的精神,不得与之相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