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法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在尼加拉瓜境内针对尼加拉瓜的军事与准军事活动案【案情简介】从1984年2月开始,在美国的资助和直接参与下,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组织在尼加拉瓜几个重要港口布设水雷,这严重威胁到尼加拉瓜的安全和航行,并造成了重大事故和损失。
美国还支持尼反政府武装攻击尼加拉瓜港口、石油设施等。
为此,尼加拉瓜于1984年4月9日向国际法院提出申请,控告美国在其港口布雷、出动飞机袭击尼加拉瓜石油设施和港口以及进行其他军事和准军事活动。
尼加拉瓜请求法院宣布美国的行为构成非法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干涉其内政和侵犯其主权的行为,请求法院责令美国立即停止上述行为及对其本身和其国民所受损害予以赔偿,并指示临时保全措施。
美国则认为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因为尼加拉瓜发表的接受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并未发生法律效力。
而且,1984年4月6日美国政府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对于1946年发表的接受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在两年内不适用于“与任何中美洲国家的争端或由中美洲发生的事件引起或同中美洲事件有关的争端”,该通知立即生效,这也排除了法院对本案的管辖权。
【判决】1984年5月,法院指示了临时保全措施。
11月,法院作出初步判决,否定了美国的初步反对意见。
法院认为尼加拉瓜1929年发表的接受国际常设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依《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2款具有法律效力。
至于美国1984年的声明,应受其1946年声明中的“6个月后生效”的约束,这是依据诚意原则的结果。
因此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1985年,美国宣布退出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并中止1956年《美国和尼加拉瓜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和美国对国际法院强制管辖的接受。
法院认为美国的这些行为均发生在法院作出初步判决之后,其管辖权不受影响。
根据规约第53条有关当事国一方不出庭的规定,法院决定继续审理此案。
1986年6月,法院对本案的实质问题作出了判决。
法院以绝大多数票判决:美国在尼加拉瓜境内的行动违反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构成对尼非法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美支持尼反政府武装是对尼内政的干涉,明显违反了不干涉原则;美国对尼加拉瓜的行动违反了尊重国家领土主权原则;美国鼓励了尼反政府武装从事违反人道法原则的行为,美国在尼港口布雷造成第三国船舶及其人员的人身、财产损害的行为也构成了对人道法原则的违反;美国有义务立即停止并不再采取任何上述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并对违反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
第二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国际法基本原则适用于整个世界,各国依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及宗旨进行国际往来和活动受国际法保护。
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如何正确理解主权、内政、民族自决的概念和正确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制法、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这一章共分为三节进行组织教学:第一节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概说第二节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制法第三节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第一节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概说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指在国际法体系中得到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原则。
二、特征:1它们是各国公认的;2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效力范围的。
3构成国际法的基础4它们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是超越国际法个领域的全局性原则三、确立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国际文件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二战后的国际实践和一系列的国际文件确定的。
1970年10月24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对确立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决定性作用。
四、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1主权的概念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利。
主权表现在:对内最高权(自主权)和对外独立权和防止侵略的自卫权特征:1)固有性2)国家最重要的属性3)不可分性4)总是与独立联系在一起5)相对性主权的观念产生于16世纪国家是有主权的,但不是绝对的,其行使受到某些合法限制;互相尊重主权原则本身就包含着在国际社会如何限制和协调主权行使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国家主权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但这些限制是解决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所必要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主权。
国家主权和管理职能的让渡与转移是为了更好地巩固主权;主权是客观存在的,主权总是受习惯法和条约的限制;2主权平等原则1)各国法律地位平等2)每一个国家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3)每一个国家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4)各国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5)每一个国家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6)每一个国家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二)禁止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的引申和保障;所禁止的是非法使用武力或战争;(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1内政的含义与范围内政是指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物;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如确定政治和经济体制,立法、社会和文化发展等;判断标准是看有关行为是否在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件和是否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内政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2干涉的含义和形式(四)民族自决原则:指受到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的被压迫民族,有自主决定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本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指主权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地位完全平等,相互无管辖和支配的权利。
他们平等的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的承担国际法律责任。
2.不侵犯原则;不侵犯原则是指禁止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方法侵犯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他是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独立的关键。
3.不干涉内政原则;“内政”是指纯属一国主权管辖的,不涉及国际义务的事项;“干涉”是指一国或数国对别国的内政采取的专横干预行为,强制别国维持或改变某种情势。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不得干涉任何实质上属于一国国内管辖的事项,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平等和独立。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不侵犯原则的引申,他是指国家遇有争端应以和平方式解决,而不得诉诸威胁或使用武力以及其他非和平的方法,以避免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
这一原则是不侵犯原则的引申。
5.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他是指各国必须自觉的、诚实的、严格的履行来自国际法上的法律义务,无论这些义务源于条约或是国际法其他渊源,并且在施用国际法的原则规则时自我约束。
第二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概述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各国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二)特点:1国际社会公认: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本特征和要件之一2具有普遍约束力:对国家和国际法主体都具有约束力3适用于一切国际法领域:对国际法的各个部门都具有指导作用4构成国际法体系的基础:国际法的具体规则和规范都是从国际法基本原则中派生和引申出来的二、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行法的关系(一)强行法强行法,亦称绝对法,是指必须绝对遵守和执行的法律规范。
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
构成要件:(1)国际社会全体接受;(2)公认为不许损抑;(3)仅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原则是得更改之。
(二)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行法的异同1•相同之处:他们都是全体国家或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和接受的,它们的法律拘朿力都是优于其它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它们也都与国际公共秩序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2•区别:(1)强行法主要适用于各国之间的条约关系,而国际法基本原则适用于国际社会成员的一切行为,并不限于国与国的条约关系。
(2)强行法是由国家实践和国际法院判例来发展的,而国际法基本原则都已明确载入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各类国际法律文件。
《条约法公约》53条:“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抵触者无效。
就适用本公约而言,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
“国际强行法是国际法上一系列具有法律拘束力的特殊原则和规范的总称,这类原则和规范由国际社会成员作为整体通过条约或习惯,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接受并承认为具有绝对强制性,且非同等强行性质之国际法规则不得予以更改,任何条约或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如与之相抵触,归于无效。
第二节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历史发展一、17世纪〜18世纪:倡导传播时期:国家主权观念盛行。
在尼加拉瓜境内针对尼加拉瓜的军事与准军事活动案
【案情简介】
从1984年2月开始,在美国的资助和直接参与下,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组织在尼加拉瓜几个重要港口布设水雷,这严重威胁到尼加拉瓜的安全和航行,并造成了重大事故和损失。
美国还支持尼反政府武装攻击尼加拉瓜港口、石油设施等。
为此,尼加拉瓜于1984年4月9日向国际法院提出申请,控告美国在其港口布雷、出动飞机袭击尼加拉瓜石油设施和港口以及进行其他军事和准军事活动。
尼加拉瓜请求法院宣布美国的行为构成非法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干涉其内政和侵犯其主权的行为,请求法院责令美国立即停止上述行为及对其本身和其国民所受损害予以赔偿,并指示临时保全措施。
美国则认为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因为尼加拉瓜发表的接受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并未发生法律效力。
而且,1984年4月6日美国政府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对于1946年发表的接受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在两年内不适用于“与任何中美洲国家的争端或由中美洲发生的事件引起或同中美洲事件有关的争端”,该通知立即生效,这也排除了法院对本案的管辖权。
【判决】
1984年5月,法院指示了临时保全措施。
11月,法院作出初步判决,否定了美国的初步反对意见。
法院认为尼加拉瓜1929年发表的接受国际常设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依《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2款具有法律效力。
至于美国1984年的声明,应受其1946年声明中的“6个月后生效”的约束,这是依据诚意原则的结果。
因此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1985年,美国宣布退出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并中止1956年《美国和尼加拉瓜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和美国对国际法院强制管辖的接受。
法院认为美国的这些行为均发生在法院作出初步判决之后,其管辖权不受影响。
根据规约第53条有关当事国一方不出庭的规定,法院决定继续审理此案。
1986年6月,法院对本案的实质问题作出了判决。
法院以绝大多数票判决:美国在尼加拉瓜境内的行动违反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构成对尼非法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美支持尼反政府武装是对尼内政的干涉,明显违反了不干涉原则;美国对尼加拉瓜的行动违反了尊重国家领土主权原则;美国鼓励了尼反政府武装从事违反人道法原则的行为,美国在尼港口布雷造成第三国船舶及其人员的人身、财产损害的行为也构成了对人道法原则的违反;美国有义务立即停止并不再采取任何上述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并对违反行为所
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
【评析】
本案涉及的国际法问题之多,判决篇幅之长,在国际法院的裁判史上都是罕见的。
因此,本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件,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本案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它处理的是一个涉及超级大国与弱小国家的、包含极大政治成分的争端,也不仅表现在它在国际法院的历史上几乎是第一次对一个超级大国滥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行为,根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予以否定,更表现在法院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现代国际法的若干基本原则具有公认习惯法的地位。
这些原则包括尊重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原则、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
法院在一个大国以缺席作为抵制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审理其有管辖权的案件,并作出有利于弱势申诉方的判决,显示了法院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国际法院在审理此案的实质问题时,所适用的不是多边条约,而是习惯国际法。
它表明,即使习惯国际法被编纂入国际条约法,也不会影响其独立存在,二者并行不悖,具有各自独立的可适用性。
〔练习题〕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由()倡导的。
A. 中国
B. 印尼
C. 苏联
D. 缅甸
E. 印度
2. 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是由()演变发展而来的。
A. 国际法必须遵守
B. 约定必须遵守
C. 国际义务必须遵守
D. 诚实履行国际义务
3. 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提出维持和平行动的原则是()。
A. 自愿原则
B. 中立原则
C. 自卫原则
D. 同意原则
E. 不使用武力原则
4. 关于内政,错误的说法是()。
A. 内政是一个有非常广泛内容的概念
B. 内政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事项
C. 一个国家在本国境内的行为是内政
D. 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内政
5. 第一个明文规定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原则的是()。
A. 《白里安—凯洛哥公约》
B. 《巴黎非战公约》
C. 《国际联盟盟约》
D. 《联合国宪章》
6. 最早提出民族自决原则的是()。
A. 列宁
B. 门罗
C.斯大林
D. 格老秀斯
7. 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中最重要的是()。
A.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B. 民族自决原则
C. 不干涉内政原则
D. 不使用武力原则
8.名词解释:
(1)国际法基本原则(2)国际强行法
(3)主权(4)内政
9.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是什么?
10.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际强行法有何关系?
11.论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中的地位。
〔拓展与反思〕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与弱化
1,国际经济组织数量的增多和其职能的发展,对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的限制与制约。
2,伴随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全球性的问题迫使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国家主权意识以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跨国公司及其经济扩张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国家主权。
4,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发展中国家边缘化,致使国家主权遭到侵蚀。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加强国家主权的必要性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政府必须适应这一趋势。
面对群雄并起的全球化时代必须加强国家主权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制定更加自由化的政策,方能应对挑战,发展经济。
第二,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国家或政府在贸易全球化的自由化中除了要遵守贸易自由化的规则之外,还承担着扶持本国产业增强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获取利益的任务。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的职能来保护本国产业的抗冲击能力和增强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三,金融国际化的趋势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国家主权的作用。
金融国际化使各国的金融、生产和商品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加上信息流动的加快,各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相互牵动每个国家的经济政策都会对它国经济产生影响,同时也受到其它国家的影响。
国家在制定金融政策时,既要考虑内部经济状况,又要考虑外部的作用,否则难以达到确定的经济目标。
第四,引进外资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督管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国家主权。
全球化生产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