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概论
- 格式:pptx
- 大小:26.20 MB
- 文档页数:108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概论——汽车发动机院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姓名:谢伟康学号:10071040日期:2012年4月23日目录一、发动机定义 (3)二、简介 (3)三、术语 (4)四、工作方式 (4)五、发动机的分类 (5)六、汽车发动机原理 (6)七、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5)八、汽车发动机的保养 (16)九、运动关系 (18)十、发动机发展历史 (18)一、发动机定义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
其功用是将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后转化为热能,再把热能通过膨胀转化为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
汽车的动力来自发动机。
二、简介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关系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
简单来说,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内气缸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的原理。
发动机的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制造、工艺还是在性能、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没有改变。
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的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发动机性能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现在的汽车发动机不仅注重汽车动力的体现,更加注重能源消耗、尾气排放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方面,从而使人们在悠闲的享受汽车文化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三、术语上止点:活塞顶所能到达的最高点位置。
下止点:活塞顶所能到达的最低点位置。
活塞行程:上、下止点间的距离。
燃烧室容积: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空间。
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从上止点运行到下止点所让出的容积。
多气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之和,叫发动机工作容积,也叫发动机排量。
气缸总容积: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空间。
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
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汽车从原先的简陋,无盖,驱动力小逐渐演变为个性,绚丽的现代汽车。
一、汽车的发展史1、汽车的产生与发展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几乎同时。
德国另一位工程师哥德利布•戴姆勒也同时研制出一辆用1.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
按汽车的外形可以分为:(1)、马车型汽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汽车制造公司,初戴姆勒和奔驰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外,还有美国的福特公司、英国的罗尔斯罗伊公司、法国的标致和雪铁龙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等。
当时的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
因此,当时人们把汽车称为无马的“马车”。
(2)、箱型汽车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这种车的车室部分很象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这类车称为“箱型汽车”。
早期的箱型汽车以美国的福特T型车最为著名,年产量达到30万辆,占美国汽车总产量的70%-80%。
美国1915年生产的福特T型车。
(3).甲壳虫型汽车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气流牌小客车,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形。
1936年福特公司在“气流”的基础上,加以精练,并吸收商品学要素,研制成功林肯和风牌流线型小客车。
此车散热器罩很精练,并具有动感,俯视整个车身呈纺锤形,很有特色。
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是从德国的“大众”开始的。
1933年德国的独裁者希特勒要求波尔舍(1875-1951)设计一种大众化的汽车,波尔舍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
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成为同类车中之王,甲壳虫也成为该车的代名词。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甲壳虫型汽车直到1949年才真正大批量生产,并开始畅销世界各地,同时以一种车型累计生产超过二千万辆的记录而著称于世(4)、船型汽车美国福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49年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的福特V8型汽车。
汽车概论知识点总结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百年的发展,汽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汽车的概论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汽车的发展历史、结构组成、动力系统、车身工艺、汽车安全、绿色发展等方面。
一、汽车的发展历史1.1 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设计了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即蒸汽动力驱动的"本茨三轮汽车"。
这辆汽车的诞生标志着汽车的诞生,也为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内燃机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汽车的快速发展。
汽车制造商纷纷投入研发,汽车的品种和种类迅速增加。
同时,汽车产业也成为当时的新兴产业之一。
1.3 汽车的普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汽车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汽车的普及率逐渐提高。
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汽车成为了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
同时,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汽车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1.4 智能汽车时代的来临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开始逐渐出现。
智能汽车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通讯和控制技术,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远程监控等功能,标志着汽车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汽车的结构组成2.1 发动机汽车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驱动汽车运行的动力源泉。
按照动力类型的不同,汽车发动机可以分为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大类。
内燃机又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往复式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电动机则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动力形式,它利用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推动汽车行驶。
2.2 变速器变速器是汽车的传动系统,它通过变换齿轮的组合,调整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在不同速度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
根据原理的不同,变速器可以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汽车概论作业现代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一、当前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或动态1.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日趋成熟,汽车节能及清洁能源技术(如燃料电池、燃料乙醇、氢燃料等)发展迅猛。
2.目前70%的汽车技术创新来自电子技术的应用,汽车电子技术正向集中综合控制、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未来将主要集中在汽车网络、道路安全、通讯系统、音响、动力总成、底盘控制以及车身控制系统等方面。
3.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人、车、信息系统优化设计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数值化设计(如CAD/CAE/CAPP/CAM/CAT等)和虚拟样机等汽车开发手段不断创新;先进的制造理念(如敏捷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等)和管理技术(如JIT、LP、PLM、ERP等)不断推广应用。
5.汽车轻量化材料(如镁合金、钛合金、铝合金、工程陶瓷等)正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以塑代钢,工程塑料和复合塑料材料逐渐成为汽车及零部件原材料的主流,生物塑料不断发展。
一些成本低、更加坚固的汽车材料(如美国低成本新式钢铁)开发出来。
6.先进制造装备技术(如工业机器人等)和现代制造系统(如CIMS等)更新加快。
二、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方向1、气动最优化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0.2.2、个性化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
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
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