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就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明我对本节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根据这一要求,把教材分析好、分析透,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
二、教材分析首先,我们要通过分析教材,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历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本课的主题为“宋代经济的发展”。
尽管两宋在政治上没有出现大一统局面,但是在经济方面却在前代基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继隋唐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繁荣时期。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使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千年之变。
因此,宋代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南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明确了宋代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我们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教材确定出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解读教材文本和相关历史资料,学生能够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宋代农业南方超过北方的表现、手工业兴盛的表现和南方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与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比较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宋代粮食生产状况、植棉特点以及茶叶种植情况,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方法指导。
通过让学生观看临沂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上关于本节课宋代瓷器的微课片段,培养学生利用网上课程资源进行学习的习惯与方法。
通过引领学生探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启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意识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宋代经济领先于世界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
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学习,感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七年级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课标”要求关于《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
纺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
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进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突出倾向:农业、手工业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海外贸易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9课。
本课是有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这种获得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和现实价值。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具体可行,旨在符合《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重点:商业贸易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商业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并且本子目涉及“市舶司”、“蕃学”等专有名词。
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这既是宋代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一次重大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今天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难点)教法设计: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图片,研读材料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创新优质说课稿名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延续中国古代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主要内容是: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关系与中外交流。
本单元由《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代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治》、《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流》8课教学构成。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具体演进,还要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形成国家认同;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
本课承载着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任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4课。
本课共三部分,即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
主要讲述了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宋代经济的发展》,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学好本课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为学生下一步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塑性强,他们正处在从外部条件制约到受内部道德约束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能客观、准确的去看待历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讲课稿【七下】第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同学们,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我们一起领略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他的画笔下,北宋都城富丽繁华,人民安居乐业。
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繁盛之景带着这此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讲第9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首先进入第一篇章:看江南-——繁荣篇2、同学们,我们学习经济,通常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对,农业、商业和手工业。
那我们首先走进农业展厅。
3、我想猜谜语是大家最喜欢的了。
下面我说三个谜面,请同学们踊跃抢答。
前两个同学们抢答成功,分别是茶叶和水稻。
第三个谜面是“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个见桃”,抢答成功,是棉花。
4、刚刚我们在谜语中提到的就是宋代主要的三种农作物,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本,找出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这位同学你来说说,归纳的很到位。
5、刚刚我们提到有一种从越南来的水稻,叫什么名字对,占城稻。
随着占城稻的广泛种植,在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流传着一句谚语,是什么对,苏湖熟大下足。
6、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兴旺,下面我们来参观手工业展厅7、请同学快速们阅读课本,了解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8、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大屏幕上的图文资料,当一位小小解说员,为我们介绍下宋代的手工业吧。
哪位同学试试看来(手势)。
嗯,这位同学讲解的很有文采,条理清楚,真有解说员的范儿,我们掌声鼓励。
9、刚刚有同学提到瓷器的英文是China,其发音源于昌南,也就是景德镇,北宋时的著名瓷都。
我们再通过几组图片来领略一下宋瓷的风采吧。
10、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下面我们参观商业展厅1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大屏幕上有关商业发展的表格。
找同学来说说,很好。
同学们都明确了吗12、那么,宋朝的大都市最大的是哪两座对,开封和杭州。
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作品里描述过这两座大都市谁米说说看13、有同学提到了《题临安邸》,我们来齐读一下这首诗。
诗中的临安是哪里对,杭州。
七年级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一、“课标”要求
关于《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
纺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
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进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突出倾向:农业、手工业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海外贸易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9课。
本课是有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这种获得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和现实价值。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具体可行,旨在符合《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重点:商业贸易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商业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并且本子目涉及“市舶司”、“蕃学”等专有名词。
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这既是宋代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一次重大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今天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难点)教法设计: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图片,研读材料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给以必要的讲授。
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一、导入:
名画引领,再现历史。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提问:从中你能看到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这一时期的农业、手
工业又有什么新发展?又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来一起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
㈠农业的发展
自主阅读第一子目,圈点批注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并展示学习的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图片再现。
通过识读《耕获图》和《秧马》,结合相关事实,了解宋代农业在技术和工具方面取得的进展。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识读,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历史知识,激发兴趣又增强历史体验。
㈡手工业的兴盛
1、自主阅读教材第二子目,了解宋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取得的成就,并展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图片再现。
展示宋代丝织业的图片,瓷器的图片以及阅读课本第43页相关史实。
了解宋代无论是纺织业,制瓷业还是造船业,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㈢商业贸易的繁荣
1、自主阅读第三子目,了解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并展示学习成果。
2、对比《唐长安城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城平面图》,体会宋代都市商业新的突破。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加深对宋代都市商业贸易新突破的理解。
3、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小组讨论:为什么宋代海外贸易如此兴盛?
【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4、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今天除了纸币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支付?
【设计意图】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出示《宋代经济分布图》,以及两宋时期国家赋税收入南北比例变化表,使学生明确经济重心南移。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图表使学生能对经济重心南移这一概念有更直观,深切的体会。
6、研读材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7、这节课的学习,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七、教学反思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