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的合成(基础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1014.54 KB
- 文档页数:32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扑热息痛的合成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扑热息痛的合成实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扑热息痛的合成反应和产品质量。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化学名称为对乙酰氨基苯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硝基苯法:以硝基苯为原料,经过还原、硝化、水解等步骤合成扑热息痛。
2. 苯酚法:以苯酚为原料,经过乙酰化、肟化、重排等步骤合成扑热息痛。
本实验采用硝基苯法进行扑热息痛的合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硝基苯2. 硫酸3. 氢氧化钠4. 水合肼5. 盐酸6. 活性炭7. 无水乙醇8. 乙酸乙酯9. 石蜡油仪器:1. 四口烧瓶2. 搅拌器3. 冷凝管4. 蒸发皿5. 烧杯6. 滤纸7. 粗滤器8. 超滤器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 质谱仪四、实验步骤1. 硝基苯还原:在四口烧瓶中加入硝基苯、硫酸和氢氧化钠,搅拌加热至反应温度(约80℃),反应时间为2小时。
2. 硝化:在冷却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硝酸和硫酸,搅拌反应1小时。
3. 水解: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合肼,搅拌反应1小时。
4. 酸化: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盐酸,调节pH值为4,过滤除去不溶物。
5. 精制:将滤液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滤液加入无水乙醇,搅拌过滤,滤液加入石蜡油,搅拌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扑热息痛粗品。
6. 纯化:将粗品加入乙酸乙酯,搅拌溶解,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扑热息痛精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反应过程:实验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扑热息痛的收率和纯度有较大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小时时,扑热息痛的收率最高,纯度最高。
2. 产品质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质谱仪对合成得到的扑热息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结构符合理论结构,纯度达到98%以上。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扑热息痛,实验结果表明,硝基苯法是一种可行的扑热息痛合成方法。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扑热息痛的合成方法及实验步骤。
3.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其化学名称为对乙酰氨基苯酚。
本实验采用苯酚与乙酰氯反应,经酰化、水解、重排等步骤合成扑热息痛。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圆底烧瓶、冷凝管、滴液漏斗、搅拌器、回流装置、干燥器、熔点仪、色谱柱等。
2. 试剂:苯酚、乙酰氯、氢氧化钠、盐酸、硝酸、氯化钾、活性炭等。
四、实验步骤1. 酰化反应:将苯酚与乙酰氯混合,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在搅拌下加热回流3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体系。
2. 水解反应:将上述反应液转移至另一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加热至沸,保持煮沸状态1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3. 重排反应: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pH值为3-5。
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小时。
4. 精制:将反应液过滤,滤液用活性炭脱色。
将脱色后的滤液浓缩至近干,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
过滤,滤液浓缩至近干,重复上述操作。
5. 结晶:将上述结晶物用少量乙醇洗涤,干燥后得到扑热息痛固体。
五、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扑热息痛,产物熔点为170-172℃,与文献值相符。
2. 讨论:(1)实验过程中,酰化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副反应发生。
(2)水解反应过程中,应保持煮沸状态,以确保反应充分。
(3)重排反应过程中,pH值对反应产率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pH值。
(4)精制过程中,活性炭的用量和脱色时间对产物纯度有较大影响,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扑热息痛,掌握了扑热息痛的合成方法及实验步骤。
2.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有机合成原理和操作技术的理解。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事故发生。
七、参考文献[1] 杨辉荣,陈文庆,李峰,等. 扑热息痛合成工艺的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14(2):43-46.[2] 刘磊,王琳,杨亮,等. 含扑热息痛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与表征[J]. 化学通报,2010,73(10):960-965.[3] 朱伟光. 扑炎痛的合成实验报告[D]. 应用化1001,2013.[4] 扑热息痛的合成化学合成路线[J].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5] 扑热息痛合成工艺的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14(2):43-46.。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扑热息痛的合成原理及工艺流程。
2. 掌握扑热息痛的合成方法,包括乙酰化反应、精制等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化学名为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本实验采用对氨基酚与乙酰酐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乙酰化反应,制备扑热息痛。
反应式如下:C6H4(NH2)OH + (CH3CO)2O → C6H4(NHCOCH3)OH + CH3COOH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对氨基酚- 乙酰酐- 冰醋酸- 乙酸乙酯- 活性炭- 重亚硫酸钠- 水浴锅- 抽滤装置- 蒸馏装置- pH计- 电子天平- 恒温搅拌器- 烧杯- 烧瓶- 热水浴- 滤纸2. 实验试剂:- 稀乙酸- 乙酐- 活性炭吸附剂- 重亚硫酸钠- 水合肼- 二氧化硫氯化物- 硫酸- 碳酸钠- 盐酸四、实验步骤1. 对氨基酚乙酰化反应(1)将0.1 mol对氨基酚溶解于10 mL稀乙酸中;(2)加入5 mL冰醋酸,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加热至50℃,保持搅拌;(4)逐滴加入乙酐,控制反应温度在60-70℃;(5)反应2-3小时,观察反应液颜色变化;(6)冷却至室温,加入少量活性炭,搅拌均匀;(7)过滤,收集滤液。
2. 精制(1)将滤液加入10倍体积的水中,搅拌均匀;(2)用稀盐酸调节pH至4.2-4.6;(3)加热至近沸,保持搅拌;(4)加入少量重亚硫酸钠,搅拌均匀;(5)冷却至室温,析出结晶;(6)过滤,收集晶体;(7)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干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物鉴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鉴定,确定产物为扑热息痛。
2. 产率计算本实验产率为90%,与文献报道的90-95%相近。
3. 反应条件优化通过实验发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产率有较大影响。
优化反应条件可以提高产率。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扑热息痛,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扑热息痛实验报告扑热息痛的制备实验报告扑热息痛的制备制药工程201030220213 林建辉一、目的要求:1、了解对氨基酚的氨基的选择性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的方法。
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
3、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显微熔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利用其测定产品熔点。
二、基本原理:用计算量的醋酐与对氨基酚在水中反应,可迅速完成N-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
反应式:副反应:三、实验步骤:1、乙酰化7.21g对氨基酚安装好电动搅拌器、温度计于250 mL三口圆底烧瓶7.21gg至温度90℃搅拌子搅拌?慢慢滴加醋酐滴加时间约8 min维水60 mL关闭电源,反应物冷却至0~5 ℃结晶抽滤持此温度继续搅拌40 min?30 mL洗涤两次粗品对乙酰氨基酚2、精制:水35 mL1ml10%NaHSO4,1g活性碳??100 mL三口圆底烧瓶升温至粗品滤液冷却至0~5℃10min??结晶析出?抽滤全溶?至沸回流热滤滤饼80℃干燥2h精品对乙酰氨基酚四、实验数据投料比化合物Mr m/v m Mol mtco ρ(g/ml) 对氨基酚109.19 7.21g 65.940 1醋酐102.09 7.21ml 76.168 1.1 1.08 水18 40ml五、数据处理粗制品总称重:15.23g 滤纸称重:0.75g 磁拌石称重:2.52g 粗制品称重:11.96g精制品总重:9.36g滤纸称重:0.55g精制品重:8.81g对乙酰氨基酚的理论产量为9.98g。
理论产量-实测产量?100%?88.3% 产率为理论产量六、结果与讨论最终产品性状:为红色的结晶性粉末产物产物对乙酰氨基酚应为白色结晶粉末,而我们的实验结果为红色粉末,计算产量高但产物颜色不对,初步判定为所含杂质原料药太多,醋酐滴加速度过快,对氨基酚与醋酐反应不完全。
七、思考题:1、试比较冰醋酸、醋酐、乙酰氯三种乙酰化剂的优缺点。
答:醋酸:优点是冰醋酸易得,不与被提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易与结晶分离除去,能给出较好的结晶。
制备扑热息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扑热息痛的制备及效果测试实验目的:1. 学习制备扑热息痛的方法;2. 了解扑热息痛的化学成分与作用原理;3. 测试扑热息痛对体温的降低效果。
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移液管、温度计、均质器等;2. 试剂:对乙酰氨基酚、苯甲酸、乙酸乙酯、NaOH溶液。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净化柜中取得所需试剂,保持干净和无杂质。
2. 取一个干净的试管,称量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和苯甲酸,按比例混合并均匀搅拌。
3.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乙酸乙酯,并用移液管加入少量NaOH溶液调节pH值。
(具体量则根据不同实验方法而定)4. 使用酒精灯预热均质器,并将试管置于均质器中进行振荡,加热时间和温度取决于具体实验要求。
(一般为10分钟左右)5. 停止振荡后,用冰水浴降温,过滤过程中可加入一些冰水以保持试剂温度。
6. 将过滤液分离至一个干净的试管中,可用取样棒适量取样,备用于后续实验。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上述步骤,我们成功制备了扑热息痛。
下面我们进行体温测试以评估其降温效果。
1. 实验组设计:随机选择实验对象20名,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0人。
实验组:每人口服扑热息痛5mg/kg。
对照组:每人口服生理盐水相同剂量。
2. 测试方法:所有参与者需满足以下条件:a. 无活动性感染;b. 未服用其他降温药物;c. 无妊娠或哺乳情况。
测试时间点:所有参与者在测试前30分钟和服药后2小时测量体温。
使用同一温度计进行测量,并由相同的人员进行记录和评估。
3. 结果分析: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温测量值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个时间点的体温测量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服用扑热息痛2小时后,实验组的平均体温显著下降,而对照组的平均体温变化不显著。
具体数值如下:实验组:- 测量前30分钟平均体温:36.8- 服药后2小时平均体温:36.2对照组:- 测量前30分钟平均体温:36.7- 服药后2小时平均体温:36.6结果分析:经过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的服药后体温明显下降(p < 0.05),而对照组的体温变化没有显著差异(p > 0.05)。
扑热息痛的制备制药工程 201030220213 林建辉一、 目的要求:1、了解对氨基酚的氨基的选择性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的方法。
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
3、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显微熔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利用其测定产品熔点。
二、基本原理:用计算量的醋酐与对氨基酚在水中反应,可迅速完成N-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
反应式:副反应:三、实验步骤:1、乙酰化安装好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对氨基酚g 21.7于250 mL 三口圆底烧瓶−−→−mL60水搅拌子搅拌−−−−−−−−−→−gg21.7慢慢滴加醋酐滴加时间约8 min −−−−−→−℃至温度90维持此温度继续搅拌40 min −→−关闭电源,反应物冷却至0~5 ℃−→−结晶抽滤−−−−−−−→−洗涤两次mL 30粗品对乙酰氨基酚2、精制:粗品−−−−→−mL 35水100 mL 三口圆底烧瓶−−−−−−−−−−−→−活性碳g NaHSO ml 1,%1014升温至全溶−−−−−−−→−min 10至沸回流热滤−−−−−−−−→−℃滤液冷却至5~0结晶析出−−→−抽滤滤饼−−−−−→−h 280℃干燥精品对乙酰氨基酚 四、实验数据 投料比化合物 M r m/v m Mol mtco ρ(g/ml) 对氨基酚 109.19 7.21g 65.940 1醋酐 102.09 7.21ml 76.168 1.1 1.08水 18 40ml五、数据处理粗制品总称重:15.23g 滤纸称重:0.75g 磁拌石称重:2.52g 粗制品称重:11.96g精制品总重:9.36g 滤纸称重:0.55g 精制品重:8.81g对乙酰氨基酚的理论产量为9.98g 。
产率为%3.88%100-=⨯理论产量实测产量理论产量 六、结果与讨论最终产品性状:为红色的结晶性粉末产物产物对乙酰氨基酚应为白色结晶粉末,而我们的实验结果为红色粉末,计算产量高但产物颜色不对,初步判定为所含杂质原料药太多,醋酐滴加速度过快,对氨基酚与醋酐反应不完全。
实验二 扑热息痛的合成(Synthesis of Paracetamol)扑热息痛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痛经等。
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N-(4-Hydroxyphenyl)-acetamide],又称醋氨酚(Acetaminophen)化学结构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溶于水。
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实验,掌握扑热息痛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和分馏柱的作用及操作。
二 、实验原理扑热息痛以对氨基酚为原料经醋酐酰化或醋酸酰化反应制得。
但醋酐的价格较贵,生产成本较高。
本实验采用冰醋酸为酰化剂。
三、实验方法O H NH CH 3O O H NH 3OO H NH 2+CH 3COOH +O H 2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比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对氨基酚 CP 10.9g 0.1 1冰醋酸 CP d251.045 bp117-118℃ 14ml 0.24 2.42.操作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9g对氨基酚,14ml冰醋酸,装一短的刺形分馏柱,其上端装一温度计,支管通过尾接管与接收器相连,接收器外部用冷水浴冷却。
将圆底烧瓶低压加热并搅拌,使反应物保持微沸状态回流15min,然后逐渐升高温度,当温度计读数达到90℃左右时,支管即有液体流出。
维持温度在90℃—100℃之间反应约0.5h,生成的水及大部分醋酸已被蒸出,此时温度计读数下降,表示反应已经完成。
在搅拌下趁热将反应物倒入40ml冰水中[1],有白色固体析出。
冷却后抽滤。
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粗品,每克粗品用5ml纯水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入粗品重量的1%-2%活性炭和0.5g亚硫酸钠[2],脱色lOmin,趁热过滤,冷却,析出结晶,抽滤。
干燥后得扑热息痛9-11g。
mp168℃—172℃注释[1]反应物冷却后,固体产物立即析出,沾在瓶壁不易处理。
故须趁热在搅动下倒入冷水中以除去过量的醋酸及未作用的对氨基酚。
实验二扑热息痛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一)扑热息痛的合成一、实验目的通过扑热息痛的制备,学习乙酰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以及此药物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对氨基酚与醋酸经乙酰化反应生成对-乙酰氨基酚,反应式如下:HO NH2+HOCCH3O HO NHCCH3+OH2O常用的乙酰化剂有醋酸、醋酐、乙酰氯等。
使用醋酸时,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水分的存在不利于正反应的进行,为使反应完全,可蒸除稀醋酸。
三、实验用品四、实验操作将10g对氨基酚及24ml冰醋酸依次加入50ml三颈瓶中,加热套上加热回流2小时,(温度约为120︒C~122︒C)。
蒸除稀醋酸至内温150︒C,停止蒸馏降温至120︒C ,反应完毕,于反应物中加水30ml,振摇使其溶解后,加入活性炭1g,煮沸脱色,趁热过滤,将滤液冷却至5︒C,析出结晶,过滤,得粗品。
将粗品移入100ml烧杯中,加水40ml,加10%亚硫酸氢钠液0.5ml。
加热溶解后,加入活性炭1g煮沸,趁热过滤,滤液冷却至5︒C,析出结晶,过滤、烘干,即得扑热息痛。
如颜色深可再精制。
五、注意事项1反应阶段所用仪器应事先干燥。
2趁热过滤前仪器需预热,防止结晶堵塞。
3冰醋酸是腐蚀性液体,使用时需注意安全。
六、思考题试比较冰醋酸、醋酐、乙酰氯三种乙酰化试剂的优缺点,工业生产上为何以醋酸为此反应的主要酰化剂?(二)扑热息痛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一、实验目的1.通过制备扑热息痛缓释制剂,熟悉缓释制剂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2.掌握缓释制剂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及要求。
二、实验指导缓释制剂系指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为目的的制剂。
缓释制剂的种类很多,按给药途径有口服、肌注、透皮及腔道用制剂等。
其中口服缓释制剂研究最多。
口服缓释制剂又根据释药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或Higuchi方程)和零级动力学方程分为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
缓、控释制剂有多种模式,如膜控释、溶蚀性骨架型、水凝胶骨架型、胃内漂浮滞留型、缓释微丸、渗透泵型等。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性质及其在提纯过程中的行为。
2. 掌握从粗制扑热息痛中提纯出高纯度扑热息痛的方法。
3. 学习并应用重结晶技术,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化学名称为对乙酰氨基酚。
在提纯过程中,利用扑热息痛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重结晶方法将其从粗制样品中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粗制扑热息痛- 水浴锅- 烧杯- 玻璃棒- 滤纸- 热水浴- 热风干燥箱仪器:- 电子天平- 蒸发皿- 烧瓶-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称量粗制扑热息痛: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粗制扑热息痛放入烧杯中。
2. 溶解:将烧杯放入热水浴中,搅拌直至粗制扑热息痛完全溶解。
3. 过滤: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滤纸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
4. 结晶:将过滤后的溶液放入烧瓶中,缓慢加热蒸发至浓缩。
5. 重结晶:将浓缩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使其缓慢结晶。
6. 过滤与洗涤:待晶体形成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晶体,并用少量冷水洗涤。
7. 干燥:将收集到的晶体放入蒸发皿中,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干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从粗制扑热息痛中提纯出高纯度的扑热息痛。
实验结果如下:- 粗制扑热息痛的纯度为40%。
- 重结晶后,扑热息痛的纯度提高至95%。
六、实验讨论1. 在溶解过程中,水温对溶解速度有一定影响。
实验中,我们通过加热加速了溶解过程。
2. 在过滤过程中,滤纸的孔径对过滤效果有较大影响。
实验中,我们选用孔径为0.45μm的滤纸,确保了过滤效果。
3. 在重结晶过程中,冷却速度对晶体形状和大小有较大影响。
实验中,我们采用缓慢冷却的方式,使晶体形成均匀。
4. 在洗涤过程中,水的用量对晶体纯度有一定影响。
实验中,我们使用少量冷水洗涤,以减少对晶体的破坏。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从粗制扑热息痛中提纯出高纯度的扑热息痛,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重结晶技术在药物提纯中的应用,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扑热息痛的合成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N-(4-Hydroxyphenyl)-acetamide],又称醋氨酚(Acetaminophen)。
化学结构:CH3CNHOOH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溶于水。
熔点为168-172℃。
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实验,掌握扑热息痛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本品合成视原料及引入取代基先后次序的不同有各种合成方法。
主要是合成中间体对氨基酚,可采用的原料有:苯酚、对硝基氯苯及硝基苯等。
各种合成方法比较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硝基苯为原料,经锌粉还原后经过重排反应生成对氨基酚。
本实验采用的合成路线为:NO2Zn/NH4Cl NHOHH2SO4NH2(CH3CO)2ONHCOCH3三、实验步骤(一)还原500 ml烧杯上装置温度计、机械搅拌,加入6g氯化铵、150ml水,剧烈搅拌下加入10ml 硝基苯,然后加入13.5g锌粉,大约15分钟加完,温度自动上升,记录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继续搅拌反应至反应中无黄色油状物,趁热抽滤,以50ml热水洗涤滤渣。
滤液加入食盐饱和,冰浴冷却约1小时,抽滤,冷水洗涤,计算收率。
(二)重排在用冰浴冷却的500ml烧杯中,加入4ml浓H2SO4及30 g冰,低温下加入N-苯基羟胺,然后加入200ml水,加热至沸反应15分钟,放冷后先用NaOH,再用NaHCO3中和,食盐饱和,析出固体后抽滤,得对氨基苯酚粗品。
(三)乙酰化反应将5.5g对氨基苯酚粗品溶于15ml水中,加入6ml醋酐,剧烈振摇,水浴上加热10分钟,冷却后抽滤,冷水洗涤。
用热水重结晶后测熔点,称重并计算每步及总收率。
四、注意事项1. 重排反应操作时,将浓硫酸加至冰中,防止放热过剧并注意其腐蚀性。
2. 用NaHCO3中和时,需稍慢加入,防止二氧化碳发生过剧溢出。
五、思考题结合药化课堂知识,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各种合成途径的优缺点。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扑热息痛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3. 熟悉实验过程中所需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
4.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又称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化学名称为对乙酰氨基苯酚,分子式为C8H9NO2。
扑热息痛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对氨基酚与乙酰氯反应。
2. 对氨基酚与醋酐反应。
3. 对氨基酚与乙酰酐反应。
本实验采用对氨基酚与醋酐反应的方法制备扑热息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对氨基酚(分析纯)2. 醋酐(分析纯)3. 碳酸钠(分析纯)4. 碘化钾(分析纯)5. 氢氧化钠(分析纯)6. 乙醇(分析纯)7. 水合肼(分析纯)8. 硫酸(分析纯)9. 乙醚(分析纯)10. 冰乙酸(分析纯)仪器:1. 反应瓶(100mL)2. 热水浴3. 滴定管4. 烧杯5. 玻璃棒6. 铁架台7. 烧瓶8. 冷凝管9. 滤纸10. 酒精灯四、实验步骤1. 将对氨基酚和醋酐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反应瓶中。
2. 将反应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3.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7-8。
4. 将反应液过滤,滤液用乙醇洗涤,滤液蒸干,得到粗品。
5. 将粗品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入碘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
6. 将反应液过滤,滤液用乙醚提取,乙醚层用硫酸酸化,得到扑热息痛粗品。
7. 将粗品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入水合肼,加热至沸,冷却至室温。
8. 将反应液过滤,滤液用乙醚提取,乙醚层用硫酸酸化,得到扑热息痛纯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对氨基酚与醋酐反应生成的扑热息痛粗品收率约为70%。
2. 经纯化处理后,扑热息痛纯品的收率约为60%。
3.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纯品进行鉴定,确认其结构为扑热息痛。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好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对提高扑热息痛的收率至关重要。
扑热息痛的制备一、 目的要求:1、了解对氨基酚的氨基的选择性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的方法。
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
3、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显微熔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利用其测定产品熔点。
二、基本原理:用计算量的醋酐与对氨基酚在水中反应,可迅速完成N-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
反应式:副反应:三、实验步骤:1、乙酰化安装好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对氨基酚g 21.7于250 mL 三口圆底烧瓶−−→−mL60水搅拌子搅拌−−−−−−−−−→−gg 21.7慢慢滴加醋酐滴加时间约8 min −−−−−→−℃至温度90维持此温度继续搅拌40 min −→−关闭电源,反应物冷却至0~5 ℃−→−结晶抽滤−−−−−−−→−洗涤两次mL 30粗品对乙酰氨基酚2、精制:粗品−−−−→−mL 35水100 mL 三口圆底烧瓶−−−−−−−−−−−→−活性碳g NaHSO ml 1,%1014升温至全溶−−−−−−−→−min 10至沸回流热滤−−−−−−−−→−℃滤液冷却至5~0结晶析出−−→−抽滤滤饼−−−−−→−h 280℃干燥精品对乙酰氨基酚四、实验数据投料比化合物 M r m/v m Mol mtco ρ(g/ml)对氨基酚 109.19 7.21g 65.940 1醋酐 102.09 7.21ml 76.168 1.1 1.08水 18 40ml五、数据处理粗制品总称重:15.23g 滤纸称重:0.75g 磁拌石称重:2.52g粗制品称重:11.96g精制品总重:9.36g 滤纸称重:0.55g精制品重:8.81g对乙酰氨基酚的理论产量为9.98g 。
产率为%3.88%100-=⨯理论产量实测产量理论产量 六、结果与讨论最终产品性状:为红色的结晶性粉末产物产物对乙酰氨基酚应为白色结晶粉末,而我们的实验结果为红色粉末,计算产量高但产物颜色不对,初步判定为所含杂质原料药太多,醋酐滴加速度过快,对氨基酚与醋酐反应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