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19 KB
- 文档页数:1
米芾(1051-1107)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与苏轼、黄庭坚、文同等人并称为“宋四家”,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擅长运用骈体和横折叠字,飘逸自然,被誉为“米体”。
蜀素帖八首是米芾的一组行草书法作品,包括《江雪》、《千秋节》、《秋夕》、《登岳阳楼记》、《兰亭集序》、《醉翁亭记》、《琵琶行》和《赤壁赋》。
这八首作品展现了米芾的高超书法技艺和深厚文学修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后人的目光。
1.《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壮美景象,通过对孤独老人独自垂钓的生动描写,寄托了作者处理世事的孤独心情。
2.《千秋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宫殿千门如画图,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这首诗以“The香”描绘了盛唐的繁华景象,千门万户的宫殿宛如巨型的画阵,而诗人的神情落寞,冷峻,蕴含了他身世多舛的悲悯之情。
3.《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这首诗写出了深秋季节的宁静和清冷的感觉,描绘出了作者倚在床上看牛郎织女的浪漫情景。
4.《登岳阳楼记》作者登上岳阳楼,放眼远望,风景如画,激发了作者赞美家国的深情。
这篇文章以概括、发挥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对岳阳楼的敬畏和对家国的深情。
5.《兰亭集序》孤云将会,行者怀感,岂无怆想所至乎?或剑奋辞,或环佩交颂;怨此自问也名自怀也,岂达于此!一春古华,力而游梁相于逍遥,斯已而已矣。
注释:兰亭集序是我国文学史上面的一篇致赞文章,它用辞令冠绝当时,且纤捷风雅,明理意,成为了书法名篇。
6.《醉翁亭记》此亭极好,而人烟旷绝,水面波澜不见。
初至,有山无水;既有水,亭上山下;有山有水,观者起念,尽期于海。
则徒者返骇。
注释:这篇文章以其严密的结构、优美的文采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是文学史上的一件珍贵成就。
7.《琵琶行》凄凄去去,扶桑已动。
汉家烟尘暗连山。
悲风伤梁汉。
宫阙相望。
注释:这首诗借物喻人,寄托了南北对峙的痴怀,诗句纯率,初文精丽,是当时文学艺术的精品。
北宋四大家之米芾的作品《蜀素帖》详情米芾蜀素帖米芾,字元章,汉族人,姓米也姓芊,陕西人,后来迁到了北襄阳,也曾在江苏镇江定居过,米芾是北宋的书法家、鉴定家、画家和理论家,在北宋当时很有名的“宋四家”中,其中一位就米芾,他曾经在学校里当过老师和书画博士,还当过礼部员外郎。
米芾《蜀素帖》部分米芾擅长写诗文,画书画,还懂得鉴别物品的真假,米芾创立了米点山水,米芾的性格很怪异,行为举止也有些疯狂,曾有人叫他“米颠”。
《蜀素贴》是米芾的作品,长29.7厘米,宽284.3厘米,71行658个字,上面一共有八首诗,蜀素贴也叫做“拟古诗帖”,为什么会叫蜀素贴呢?蜀是指蜀地,现在指的是四川,四川有一种质量好的本色绢布,就叫做蜀素,蜀素的制作很讲究,上面织的是乌丝,是很珍贵的物品。
当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将它裱成了长卷,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在上面题诗写文什么的,但是传了三代却没人敢在上面写什么,后来米芾见到之后便在上面写了五七言八首诗,写得随手自如像如鱼得水一般一挥到底,当时米芾三十八岁,他的文采令人瞠目结舌,这就是“蜀素贴”。
米芾蜀素贴结构笔法很率意,结体很诡异,独具一特的风格跟晋唐以前和平简远的书风大不相同,蜀素贴创造出了神采奕奕的意境,后人称它为中华第一美帖,现在它被收藏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
米芾作品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要么是在词赋上有很高的造诣,要么是在书法上功夫精妙,要么是在诗文创作上独有成就,而很难有人精通各家所长于一身,比如说欧阳修,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高,再如李白,写诗无数,被称为“诗仙”,再比如张旭,在书法艺术上有极深的造诣,等等,众多著名的古代文人都有其精通的艺术,虽然对于别的方面有所涉猎,却也未达到精通的境界,而有一个人与他们都不同,他不仅能写诗,能作文,擅长书画,精通鉴别,对于收藏也有很高的热情,此人便是米芾。
米芾像说起米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一个雅号“米颠”,这是由于他在行为举止穿着方面的怪异和癫狂形态而被当世人起的一个名号,他遇见奇石都会称兄道弟,故而得此名号也算是吻合他的性格和行为。
《蜀素帖》原文及释文《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蜀素帖》的原文及释文:《拟古》:青松劲挺姿。
凌霄耻屈盤。
种种出枝叶。
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
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
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
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
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
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
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
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
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
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断云一片洞庭帆。
玉破鲈鱼霜(旁改作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苎。
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
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
且戏嫦娥称客星。
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
佳气葱葱听诵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
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
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
彩牋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山清气爽九秋天。
黄菊红茱满泛船。
千里结言宁有後。
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
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
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皎皎中天月。
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
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
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
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
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
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
迢迢愿招类。
金颸带秋威。
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飆。
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駈。
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
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
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
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
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集英春殿鸣梢歇。
神武天临光下澈。
鸿胪初唱第一声。
白面王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
不使敲枰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
棘壁湖山两清(清点去)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
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
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
濯发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
土苴尫鸱那一顾。
迩(业点去)来器业何深至。
米芾蜀素帖赏析
米芾蜀素帖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重要的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技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米芾蜀素帖进行赏析,从其艺术特点、文化底蕴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米芾蜀素帖的艺术特点令人难以忽视。
在书法风格上,米芾以其独特的自由笔法脱颖而出。
他弃传统规范,大胆运用骨法和皴法,使得字体线条流动自然,形成了独有的韵味。
米芾笔锋自如,用笔大胆奔放,他的字体不拘泥于规则,而是追求自由表现,给人一种直击人心的感受。
蜀素帖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无穷的生命力,令人为之倾倒。
其次,米芾蜀素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蜀素帖是米芾晚年的作品,其内容以赞颂蜀地的山水名胜为主。
他以儒、释、道三家的经典诗句为题材,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米芾善于运用诗词和有象文字结合,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大自然的神韵。
在作品中,不仅有塑造自然景观的功力,更有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意,彰显了一代书法大师的学识和境界。
最后,米芾蜀素帖对后世的影响不可忽视。
他的独特艺术风格,打破了传统的书法规则束缚,为后来的书法作品开辟了新的方向。
米芾的笔法灵动洒脱,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对后世书法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将书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代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综上所述,米芾蜀素帖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深远的影响都令人肃然起敬。
通过赏析米芾蜀素帖,我们更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国书法的魅力,体验到艺术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力量。
米芾《蜀素帖》全文赏析
哎呀,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米芾的《蜀素帖》。
这《蜀素帖》可不得了,那可是书法界的宝贝!
你说这《蜀素帖》到底好在哪儿呢?我觉得吧,它的字儿啊,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在纸上欢快地跳舞。
那笔画,有的像细细的柳枝随风摇曳,可能又有的像粗壮的树干稳稳扎根。
咱仔细瞅瞅,这每个字的结构,那叫一个巧妙!也许就像搭积木一样,这儿多一块,那儿少一块,可偏偏就是那么恰到好处,你说神奇不神奇?我常常想,米芾当时写的时候,是不是脑袋里有个神奇的魔法盒子,一下子就把这些漂亮的字给变出来啦?
再看那用笔的力度,有的地方轻轻一勾,像是微风拂过水面,只泛起一点点涟漪;有的地方重重一捺,哎呀,简直就像大力士跺脚,震得纸都要抖三抖!这力度的变化,我猜米芾当时可能是心情一会儿轻松,一会儿紧张,所以这字的力量也跟着变来变去。
还有啊,这《蜀素帖》的整体布局,那也是相当有讲究。
一行行字排下来,有的紧凑得像一群小伙伴手拉手,有的又疏散得像天上的星星,各有各的位置。
难道米芾是把这张纸当成了一个大舞台,让每个字都能尽情表演?
我自己试着模仿写了写,哎呀妈呀,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就奇怪了,米芾咋就能写得这么好呢?也许是他天天练,天天琢磨,说不定连做梦都在想着怎么把字写漂亮。
你们说,如果我们也像米芾这样努力,能写出这么厉害的字不?我
觉得吧,只要咱们肯下功夫,可能也会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但这过程
肯定不容易,就像爬山一样,得一步一步往上爬,累得气喘吁吁也不
能放弃。
反正啊,这《蜀素帖》真的是太牛啦!每次看都能有新的发现,新
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觉得呢?你们看的时候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的
想法?。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蜀素帖是唐代著名碑帖之一,为唐朝书法家蜀素所创作。
这篇文章将会逐句解释蜀素帖的原文及其译文,为读者深入了解蜀素帖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我见汝妻。
尽显美色。
解释:我看见你的妻子,她美丽动人。
立言上念。
言因身生。
解释:思想和言语从内心产生。
无咎我心。
突然病重。
解释:没有伤害我心灵,却突然病重。
言行胜于。
父与母亲。
解释:言行胜过父母。
众人赞叹。
心之所欲。
解释:众人赞叹,满足内心的愿望。
展我音韵。
舒展而愉。
解释:表达我的声音和音乐,舒展而愉悦。
窜我身下。
心中痛苦。
解释:逃避痛苦的内心。
玉楼金阙。
富贵之地。
解释:玉楼金阙是富贵繁华的所在。
回眸一笑。
心灵的渴望。
解释:回头微笑,是心灵的渴望。
众人皆言。
天下没有。
解释:众人都说天下没有。
愁肠两结。
忧伤的内心。
解释:愁肠两结,悲伤的内心。
登山涉水。
颠沛流离。
解释:登山涉水,漂泊流离。
阳光险恶。
翻山越岭。
解释:阳光险恶,翻越山岭。
鲸鱼大如。
海岳之巅。
解释:鲸鱼大如,如同海岳之巅。
扫尽天下。
清净之身。
解释:扫尽天下,保持纯净的心灵。
身者小成。
言听计从。
解释:身者小成,言听计从。
倚桥长歌。
心情畅快。
解释:倚在桥上,长歌而唱,心情畅快。
真假难辨。
虚实难分。
解释:真假难辨,虚实难辨。
音声翕合。
和谐相应。
解释:音声合为一体,和谐相应。
回眸露笑。
嫣然一笑。
解释:回眸露出微笑,嫣然一笑。
乐在其中。
无尽欢笑。
解释:快乐就在其中,欢笑不断。
愿得此身。
安然无恙。
解释:希望拥有这样的身体,平安无事。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就是对蜀素帖的原文及其译文进行一一解释。
这篇文章通过对每一句话的解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蜀素帖的含义和艺术价值。
蜀素帖作为唐代的一件文化艺术品,它通过文字之美和意境的表达,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希望通过这篇解释文章,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蜀素帖,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蜀素帖》特点
《蜀素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笔划粗细的对比明显。
通篇结体奇险率意、变换灵动,字的笔划粗细对比极其鲜明。
例如某些字中,笔画以粗细、长短、斜正相倚,粗细变化甚大,粗处如苍天古树,细处如绣花针般,相得益彰地增强了单字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
2. 空间疏密的对比灵动。
此作字的笔划空间疏密节奏变化灵动,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或紧凑或疏朗的点画与字结构本身形成强烈的对比,疏密有度的线条与富有气势的笔态相生相济。
3. 体现了“刷字”的独特风格。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刷字”的独特风格。
其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蜀素帖》整体的精神团聚和局部的欹正错落交互补衬,浓淡枯润、疏密虚实,此起彼伏,形成了完美的“振迅天真,出于意外”之态。
米芾《蜀素帖》临摹解析(翁志飞)米芾,北宋皇祐三年——大观元年(1051~1107年),自署姓名芾或黻。
翁方纲谓自元祐辛未,始书用芾,以前皆书黻。
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
宣和时擢为书画学博士。
著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等。
《蜀素帖》因其用蜀地所织绢素书自作诗卷,(乌丝栏)故称《蜀素帖》,此卷作于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芾时年38岁。
以下就书史上对其书法的品评来谈此作的技法特征与艺术特色:1、《宣和书谱》云:“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
……好事簪缨之流,出其所有奇字,以求跋语,增重其书而芾喜之,即为作,古纸临仿,便与真者无辨。
”此则记载说明:(1)米芾各种书体都精能,这是他成功的基础,因为各种书体之间技法是可以互补的,只有这样才能独有四面,对用笔的方向、势的把握才能极尽变化又沈著飞翥。
(2)米芾善于观察,精于临摹,临摹法帖能到丝毫不差的地步,为其集古字奠定了基础,精于临摹则说明对古人技法能心领神会并能表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既提高了识见,又丰富了手的表现力。
2、黄庭坚《山谷题跋》云:“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札,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气耳。
”山谷在这里着重强调米芾尚于取势,笔势强劲。
米芾自己也说:“臣书刷字。
”刷就是重侧锋取势,是学二王书法的切身感受,也是其书法的成功所在,相比于晋人,米芾书法过于跳荡,不如晋人简旷,所以有“未见孔子”之讥。
3、赵构《翰墨志》云:“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
……昔有人讥支遁道人爱马不韵,支曰:‘贫道特爱其神骏耳’。
余于芾字亦然。
”确实,观米芾此作,用笔、取势左右逢源、俯仰粘得,毫不经意,逆势、刷掠于晋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宋人用散卓笔,较晋人笔要软,所以,米芾特别强调逆锋,以逆锋取势,他强调“八面出锋”,原因也在这里。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释文米芾蜀素帖原文及释文米芾(1051年-1107年),字远白,号松雪道人,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擅长书法,尤其以行书见长,被誉为“行书之神”。
蜀素帖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在晚年创作的一幅长卷。
下面是蜀素帖的原文及释文:原文:“於余以善书知名驰誉,泽被先儒,声播继哲,亦因三十年来,夙夜孜孜,不敢怠惰。
寻思圣人之书,古人之法,合适论章,苟求于此,人自可以知余之所趋心迹矣。
虽曰余书,实乃古书,古人之书,无非经传,是以宜求于仁义之道,而后责己以无私,通于诸子,而后求其实用,皆以为笔墨之用,皮墨之艺,岂能合乎古人之心哉?”释文:在我以善书而闻名,受先儒的影响,声誉传扬于后世,也是因为这三十年来,我夜以继日地勤奋刻苦,从未有过的懈怠。
我思索圣人的著作,古人的法则,合适的论述,若要求于此,人们自然能够知晓我的内心追求。
虽然说是我的书法,实际上乃古书的影子,古人之书,无非经典传世之作,所以宜寻求于仁义之道,然后要求自己没有私心,通达于各家学说,进而追求实用之道,这都是以作为书法墨迹的工具,皮墨的艺术,怎么能与古人的心意相契合呢?蜀素帖是米芾以自身的感悟和理解,结合古人的经典著作而创作的。
他在帖中表达了自己对书法的追求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他对古人经典的尊崇和敬重。
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种道德的追求和人生的修行。
只有以仁义为基础,无私无欲地探索各家学说,并以实用为目标,才能达到古人笔墨的境界。
蜀素帖的意义在于,米芾通过书法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人智慧的敬仰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自身的才华和境界。
这幅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文人墨客精神的体现和追求。
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蜀素帖释文解析》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探索一下《蜀素帖》的释文。
《蜀素帖》可是书法中的宝贝呀!这上面的字写得那叫一个漂亮。
先来看看其中的一些字,比如说“青松劲挺姿”,这几个字呀,笔画刚劲有力,就好像那挺拔的青松一样,直直地站立着。
想象一下,在一片大大的森林里,有一棵青松,它的枝干粗壮,叶子翠绿,给人一种坚定、有力量的感觉,这几个字就有这样的魅力。
再说说“林麓转秋清”,这里的笔画流畅自然,就像秋天的风轻轻吹过树林,树叶轻轻摆动。
仿佛我们能看到秋天的树林,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声音。
还有“帆归白帝城”这几个字,那笔画的走势,就好像是江上的帆船,顺流而下,快速地朝着白帝城驶去。
闭上眼睛想一想,江面上波光粼粼,帆船的帆被风吹得鼓鼓的,是不是很生动?咱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劲”这个字,它的那一撇一捺,写得特别有劲道,就像是一个大力士在用力地伸展胳膊。
“秋”字呢,那一点一横,就像秋天的树枝和树叶,简单却又形象地表现出了秋天的特点。
同学们可能会问,那写《蜀素帖》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需要书法家有深厚的功力和对美的独特理解。
据说呀,书法家米芾在写《蜀素帖》的时候,心情特别好,他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到了这些字里。
《蜀素帖》的释文不仅字写得美,其中表达的情感也很丰富。
有的字让人感到欢快,有的字让人觉得宁静,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同学们,当我们仔细去欣赏《蜀素帖》的释文,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书法世界,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和力量。
让我们一起多看看,多学习,说不定将来我们也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呢!好了,今天关于《蜀素帖》释文的解析就到这里啦,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有所收获,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经典赏析米芾《蜀素帖》108个单字高清赏析,精彩动人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墨迹绢本,行书。
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米芾《蜀素帖》《拟古》释义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1/108 拟2/108 古3/108 青4/108 松5/108 劲6/108 挺7/108 姿8/108 凌9/108 霄10/108 耻11/108 屈12/108 盘13/108 种14/108 出15/108 枝16/108 叶17/108 牵18/108 连19/108 上20/108 松21/108 端22/108 秋23/108 花24/108 起25/108 绛26/108 烟27/108 旖28/108 旎29/108 云30/108 锦31/108 殷32/108 不33/108 羞34/108 不35/108 自36/108 立37/108 舒38/108 光39/108 射40/108 丸41/108 指42/108 见43/108 吐44/108 子45/108 效46/108 鹤47/108 疑48/108 缩49/108 颈50/108 还51/108 青52/108 松53/108 本54/108 无55/108 华56/108 安57/108 得58/108 保59/108 岁60/108 寒61/108 龟62/108 鹤63/108 年64/108 寿65/108 齐66/108 羽67/108 介68/108 所69/108 托70/108 殊71/108 种72/108 是。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讲解陈国昭米芾蜀素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明代书法家陈国昭所刻,内容为唐代书法家米芾所撰写的《蜀素帖》。
该帖以楷书为主,包括了米芾的草书、隶书、篆书等多种字体,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
首先,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字体非常规整、工整,笔画精细,线条流畅。
整个帖子的字体风格非常统一,每个字的大小、形状、笔画都非常精准,给人以整齐、利落的感觉。
这种风格是楷书的特点,也是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主要特色。
其次,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字体非常有力量感。
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力量感是由于笔画的粗细、长度、方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力量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能够给人以鼓舞和激励。
再次,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字体非常有韵律感。
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流畅,形成了一种优美的节奏感。
这种韵律感是由于笔画的长度、速度、力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韵律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听觉上的,能够给人以美妙的感受。
最后,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字体非常有个性。
每个字的形状、笔画都非常独特,没有半点雷同之处。
这种个性是由于陈国昭对米芾的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
这种个性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更是文化上的,能够体现出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总之,陈国昭米芾蜀素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的字体规整、有力量感、有韵律感、有个性,给人以美妙的感受和深刻的启示。
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和最深层次的内涵。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讲解介绍陈国昭米芾蜀素帖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书法作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米芾与蜀素米芾简介米芾(1051年-1107年),字子春,号摩诘,江西分宜人,北宋末年著名书法家。
他以书法艺术为人称道,尤以楷书和行书见长,作品激情奔放,方正刚劲,充满个人风采。
米芾鼓吹”以意临字”,强调在书法中注入个人情感和创造力。
蜀素简介蜀素,即四川的传统艺术风格,以及四川出产的纸张。
蜀素纸张质地洁净,光滑且耐久,适合书写和绘画。
蜀素纸与四川的地理环境有关,四川气候潮湿,加之土地肥沃,使得蜀地纸张纤维长且质地细腻。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艺术价值陈国昭米芾蜀素帖是一组珍贵的书法作品,具有以下艺术价值:1. 时代特征的体现陈国昭米芾蜀素帖作品创作于北宋末年,具有浓厚的当时社会和文化特征。
这些作品反映了宋朝晚期书法发展的趋势和风格,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的艺术氛围。
2. 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陈国昭借鉴了米芾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将个人的情感和创造力融入到米芾的作品中。
他的书法作品笔端刚劲有力,流露出浓厚的个人风采,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3. 蜀素纸的独特质感陈国昭选择了蜀素纸作为他的书法作品的载体,这给作品增添了特殊的质感。
蜀素纸的光滑和耐久性使得其适合书写和绘画,而且纸质洁净细腻,极好地反映了书法作品的笔迹特点。
陈国昭米芾蜀素帖的艺术特点陈国昭米芾蜀素帖具有以下独特的艺术特点:1. 标志性的风格陈国昭在创作米芾蜀素帖时,继承了米芾的书法风格,同时也注入了个人的感情和创造力。
他的作品刚劲有力,行云流水,充满了浓厚的个人风采。
2. 融合五代和北宋书法的特点陈国昭的书法作品融合了五代和北宋书法风格的特点。
他善于运用五代时期的楷书和行书技法,创造出富有艺术张力的作品。
3. 丰富多样的主题和题材陈国昭米芾蜀素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题材。
他不仅创作了有关自然山水的作品,还涉及到人物、动物和花鸟等不同的题材,展示了他广泛而深厚的艺术造诣。
米芾《蜀素帖》,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校,欹正相生。
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激越痛快、神采奕奕。
【释文】拟古。
青松劲挺姿。
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
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絳烟。
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
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
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
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
羽介所託殊。
种种是灵物。
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
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
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
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
玉破鱸鱼霜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苧。
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
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
且戏常娥称客星。
时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
佳气葱葱听诵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
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
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
綵牋书尽翦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
黄菊红茱满泛船。
千里结言寧有后。
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闭客今焉是。
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
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峴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
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
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峴山。
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
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
琼衣玉為珥。
位维列仙长。
学与千年对。
幽掺久独处。
迢迢愿招类。
金颸带秋威。
欻逐云檣至。
朝隮舆驭飆。
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马?丘。
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
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
理洞轩裳偽。
粉粉夸俗劳。
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
蠢蠢须公起。
送王焕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梢歇。
神武天临光下澈。
鸿臚初唱第一声。
白面王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
不使敲抨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
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
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
舆握古书同岸幘。
淫朋嬖党初相慕。
濯髮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
士苴尪鴟那一顾。
邇来器业何深至。
湛湛具区无底沚。
可怜一点终不易。
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
多与英才并肩肘。
少有俳辞能骂鬼。
老学鴟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
《蜀素帖》释文:拟古。
青松劲挺姿。
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
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絳烟。
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
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
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
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
羽介所託殊。
种种是灵物。
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
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
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
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
玉破鱸鱼霜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苧。
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
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
且戏常娥称客星。
时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
佳气葱葱听诵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
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
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
綵牋书尽翦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
黄菊红茱满泛船。
千里结言寧有后。
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闭客今焉是。
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
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峴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
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
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峴山。
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
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
琼衣玉為珥。
位维列仙长。
学与千年对。
幽掺久独处。
迢迢愿招类。
金颸带秋威。
欻逐云檣至。
朝隮舆驭飆。
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马?丘。
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
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
理洞轩裳偽。
粉粉夸俗劳。
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
蠢蠢须公起。
送王焕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梢歇。
神武天临光下澈。
鸿臚初唱第一声。
白面王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
不使敲抨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
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
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
舆握古书同岸幘。
淫朋嬖党初相慕。
濯髮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
士苴尪鴟那一顾。
邇来器业何深至。
湛湛具区无底沚。
可怜一点终不易。
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
多与英才并肩肘。
少有俳辞能骂鬼。
老学鴟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
取捨殊途莫迴首。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
溪堂米黻记。
米芾蜀素帖赏析
一、蜀素帖的背景介绍
1.1 米芾的生平概述
1.2 米芾与蜀素帖的关系
二、蜀素帖的艺术特点
2.1 书法风格
1.线条简练流畅
2.笔画疏密有致
3.真实感与夸张感的结合
2.2 绘画技法
1.墨色运用与变化
2.用笔技巧与表现形式
2.3 蜀素帖的题材与内容
1.继承与发扬古代题材
2.人物画的表现与创新
3.山水画的运用与变化
三、蜀素帖的意义与影响
3.1 艺术价值的评述
3.2 文化传承与创新
1.对后世书画家的影响
2.对当时艺术界的推动作用
3.对后代艺术教育的启示
四、结语
4.1 米芾蜀素帖的独特魅力
4.2 对艺术探索的启示
4.3 当代艺术发展的借鉴意义
以上是对米芾蜀素帖的赏析,通过对其背景、艺术特点和意义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蜀素帖的价值和影响,也能从中寻找到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蜀素帖作为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蜀素帖的研究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当代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蜀素帖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如下:原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译文及逐句解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蜀道的艰险,难以到达天空,蚕丛和鸟鱼也无法穿越,创国的英雄们感到茫然无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四万八千年来,蜀道与秦塞之间没有人烟交流。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在西方的太白山上有一条鸟道,可以横跨峨眉山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山崩地裂,壮士们牺牲,然后用天梯和石栈相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方有六条龙形云朵环绕太阳,下方有水波逆流回旋的河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连黄鹤都无法飞越,猿猴想要过去只能愁苦地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盘旋曲折,百步之内有九个弯曲的山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摸着胸口仰望天空,叹息着坐下,心情沉重。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你何时能够再次西行?畏惧这条险峻的道路无法攀登。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看到悲鸟在古老的树木上啼鸣,雄鸟飞翔,雌鸟围绕在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听到杜鹃鸟在夜晚唱歌,悲伤的声音在空山中回荡。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的艰险,难以到达天空,听了这些故事使人们悲伤失色。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素帖》赏析
邵氏裱素成卷,上织乌栏,待名家以作家传。
逾三代不得,直至米芾,“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终署于卷末。
“当仁不让”,一挥而至,流传千载的《蜀素帖》就此出世。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后居润州。
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因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故又称“米颠”。
《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
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
米芾《蜀素帖》,亦名《拟古诗帖》,得誉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天下十大行书,其名第八。
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历代名家极高的评价正是《蜀素帖》所蕴含的艺术价值的一种证明,中和布局之下的率意笔法,快慢、轻重、起折无不收放自如、不拘一格,字里行间中米芾“不偶于俗”的人格特质完全展现无疑。
“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这正是米芾,一个把书法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
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在他这里迸发出激越,“独有四面”“八面出锋”是他书风的鲜明特点。
细探蜀素,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
藏锋、露锋、垂露、悬针等诸多笔画处尽显米芾素有“集古字”之称的深厚功力,“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
而在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共同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
清高士奇题诗盛赞:“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
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
《蜀素帖》于湖州郡守林希宝存家中二十余年,至神宗熙宁元年装裱成卷。
许多书法家只敢在蜀素上书写少许字,直到米芾才在上面写上满满的八首诗句。
至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
现今的《蜀素帖》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馆,慕名前往者不计其数。
千余年岁月辗转,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