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状况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残疾人生存现状和发展状况的调查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残疾人的生存权利,使其普遍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康复、就业、教育等权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虽然我国的残疾人事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残疾人生存状况仍然令人堪忧,残疾人就犹如“木桶理论”中那块最短的木板,影响着全国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把发展残疾人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措施,着力推进,让广大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仍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笔者通过从网络、书籍、期刊、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等途径查阅了有关我国残疾人的资料,包括残疾人的基本状况、教育与就业、福利、康复、社会支持、社会交往、社会参与、服务设施、政策法规等,现总结如下:

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残疾的种类、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恋爱与婚姻、家庭经济状况等。根据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与198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残疾人口总量增加,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残疾类别结构发生改变。根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

另外,调查数据显示,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和19年前比有很大的提高,每十万残疾人中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从87年的287人上升到1139人,上升了三、四倍。具有高中程度的有1165人上升到4893人,具有初中程度1156人上升到15039人,小学程度的也有一定的提高。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率42.39%,和87年比较下降了15.71个百分点。就婚姻状况来说,全国15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未婚人口982万人,占12.42%;在婚有配偶的人口4811万人,占60.82%;离婚及丧偶人口2116万人,占26.76%。就家庭条件来看,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城镇为4864元,农村为2260元。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7.96%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在684元至944元之间。

残疾人的康复。康复是残疾人基本的需求,因此,做好康复工作是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截止目前,中国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近两万个,实施白内障手术复明、聋儿语训、精神病防治康复等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社区康复项目,使一千五百二十四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2006年是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的第一年。康复部按照中国残疾党组、理事会的统一部署,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着力做好“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部署实施;全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针对关键环节,加强政策建设与指导,推动了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全面发展。

残疾人的就业。就业是残疾人的根本出路,只有就业才能给残疾人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起到就业一人,安定一家,稳定一片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解决特困残疾人“燃眉之急”的同时,更应为那些健康状况

允许的残疾人,提供更多技能培训的机会,提供自食其力的工作岗位。对那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残疾人,我们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无情的拒绝和冷漠的眼神。

目前城镇残疾人就业四百三十四万,农村在业残疾人稳定在一千八百万人,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三千一百二十七个,七百多万城乡残疾人得到职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最感到受歧视的地方就是就业方面。尤其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残疾人在求职过程中碰到的墙壁更多。

残疾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歧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机会歧视,残疾人就业同健全人相比总体上困难得多,残疾人的就业率同非残疾人相比,一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工作待遇歧视,很多残疾人没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些残疾人没有享受到平等的权利。有的福利企业为了享受福利企业的免税待遇,名义上安置了残疾人就业,但实际上残疾人并不上岗,而只是发给残疾人很少的所谓生活费,有的连生活费也不发,更不给残疾人办理社会保险。有的单位对残疾职工制定歧视性工作目标和任务。三是就业服务和环境歧视,就业服务机构没有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无障碍环境,限制了残疾人获得就业服务的机会;许多用人单位、居民楼、道路、交通设施没有采取任何无障碍措施,还有不少用人单位以没有无障碍设施为由拒绝招聘和录用残疾人。四是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律存在问题。我国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和禁止残疾人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规定过于笼统,宪法却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没有强调保障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利。

残疾人的社会交往状况及社会政治地位。值得欣喜的是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残疾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担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但是普遍来说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虽然残疾人政治参与的热情较高,但在政治生活中地位较低,经常处于被支配地位,利益表达渠道不多.对外采压力往往采取忍让态度;此外,残疾人自我封闭的现象比较普遍,与外界交往较少,社会地位不高。

残疾人文化与心理状况。这主要包括残疾人自己对残疾这种社会现象及自身残疾的认识,残疾人自身对残疾人社会政策的理解等。从积极的层面来说,群众性残疾人体育快速发展,参加残奥、特奥、聋奥等运动的残疾人二百六十多万;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服务,定期开展残疾人艺术汇演并打造了《千手观音》等经典文艺作品。从消极的层面来看,残疾人由于平时压抑或焦躁的心理,在受到外来压力时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仇视心理、报复的心理,有时会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甚至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这是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

有关残疾人的政策和法规。1971年、1975年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了《智力残疾人权利宣言》和《残疾人权利宣言》等国际性文件,1975年联合国把1981年定为“国际残疾人年”,1982年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这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文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思想和理论,而且为残疾人事业各个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指导。198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这一纲领性决议,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性的指导,也提供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