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壮族鸟衣简介

壮族鸟衣简介

壮族鸟衣简介

壮族鸟衣简介

在滇东南六诏山脉地区(文山州境)远古石器时代是骆越鸟部落群生息繁衍之地,先民留下了许多双肩石器,在陶片等文物和1700多个前岩画图案,进入21世纪还留下了骆

“澲越鸟部落后裔的60余万壮族澲侬支系,族群先民崇拜鸟,侬人”、“侬族”也自称“鸟人”、“鸟族”,传承穿著尾鸟衣,服饰上的绣绵多数是鸟图案。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西畴县汤谷村的女性,自觉沐浴穿鸟衣,上太阳山,祭祀太阳鸟母还保留母系氏族社会的“女子太阳山祭祀”活动。“女子太阳山祭祀”获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壮族鸟衣也获批文山非遗名录。

壮族澲侬鸟衣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人类发展的“活化石”,壮族刺绣是制作鸟衣最关键的重要部分,其中刺绣包括平绣、包绣、扣绣三种。制作一套完整(从头至脚)的鸟衣须具备很多种复杂的技能,刺绣从以前的仅限于服装和婴幼儿背带、鞋帽,现在已发展到装饰、项圈、吊坠、民族包包等配饰,已远销国内外。

鸟衣传承人陆光潋,壮族,生于1973年5月21日,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人,从小跟随奶奶及母亲学习刺绣等技艺,1999年开始从事壮族绣绵、背带、鞋帽、鸟衣作坊加工,2013年成立原生态壮族服装工作室,2016年获州民

间刺绣高手称号,2017年鸟衣获云南省赛装文化节“金奖”,2018年被评为“壮族鸟衣传承人”,县壮学会、州壮学会理事,常被邀请到各地参展,作品深受广大爱好者好评及收藏,远销国内外。

少数民族服饰欣赏复习题汇总

少数民族服饰欣赏复习题 1. 擦尔瓦:彝族服饰之一,类似于斗蓬。凉山彝族地区服装的季节性不强,四季均穿单衣,但为了适应气候寒暑变化,男女老少均披这种擦尔瓦,日可挡风,夜可作被,生不离身,死亦同焚。 2. 英雄结:彝族男子头饰之一,一般用深色布匹在包头之外缠绕定型,青年男子的细如长笋,老年男子的粗似螺髻。 3. 勇士坎肩:满族男子服饰之一,分前后身两片,两肩和前胸上都装有排扣,因此,只要解开前面和两侧的排扣,便可隔袍穿脱,十分方便,满族八旗子弟将此坎肩穿在长袍外面,以示其英武。 4. 鱼皮衣:赫哲族服饰之一,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赫哲族人多以鱼皮制作衣服,具有耐磨、不透水、保温、轻便的特点。 5. 袷袢:维吾尔族的男子服饰之一,是一种宽袖对襟无领无扣的长袍,根据季节分为单、夹、棉三种。 6. 瑶族女子服饰五大件:无领无袖贯头衣;衣身两侧只用带子连接(冬季穿右衽有袖衣);蜡染或刺绣花背牌;蜡染白褶裙;腰带和绑腿。 7. 瑶族服饰色彩:P47,在近于黑色的深蓝色服装上装饰红、黄、绿、白、蓝色,色彩趋于红绿黄白黑五种。 8. 瑶族有13种不同族称,列举6个:盘古瑶、过山瑶、茶山瑶、平地瑶、背篓瑶、红头瑶、蓝靛瑶、白裤瑶、青裤瑶、花篮瑶、花瑶、平顶瑶、长衫瑶 9. 朵巴:维吾尔族的四楞小花帽,男女老少必须配戴,不同的地区、季节、年龄、性别、身份、场合各有区别。 10. 假壳:贵州省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姑娘头顶一块头巾,用发辫压住,已婚妇女在包头内衬箕形竹皮,近一尺长,很有特点,俗称“假壳”。 11. 五彩花袖长袍:土族妇女的服饰之一,从肩部至袖口用红、绿(或蓝)、黑、黄、白五种颜色的布或彩缎拼接而成,排列教有规律,颜色各有寓意,红色象征太阳,绿色象征青草,黑色象征土地,黄色象征五谷,白色象征乳汁,以期待带来丰收和吉祥。 12. 阿德拉斯:维吾尔族妇女连衣裙面料,是一种采用经向扎染方法制作的丝绸。另一说法是指用这种面料制作的连衣裙。 13.维吾尔族服饰面料和纹样,服饰特点。 服饰特点是: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妇女爱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一般选用

浅论壮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的运用

浅论壮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4-22T14:32:13.16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作者:李灵丁晓彤欧佳慧孙铭浩 [导读] 随着文化的快速发展和审美水平的进步,现代服装设计的实施,开始从一些新的角度出发,更加希望将民族的元素更好应用,这样就可以在现代服装设计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随着文化的快速发展和审美水平的进步,现代服装设计的实施,开始从一些新的角度出发,更加希望将民族的元素更好应用,这样就可以在现代服装设计上,增添较多的特色,对于将来的设计水平提升,会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文章针对壮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壮族;服饰元素;现代;服装设计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现代服装设计的开展,不断的追求个性化的特征,同时在很多方面,还在实施定制化的发展,对于服装本身的功能、审美等,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在此种状况下,民族服饰元素的应用,给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很多的参考与指导。壮族服饰元素具有的特色较多,将其与现代服装设计融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 一、壮族服饰元素的特点 (一)款式特点 现代服装设计在落实的过程中,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都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如果仅仅是追求当下的短季流行,并不能给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较多的帮助,也无法在客观的工作水平上大幅度的提升。此时,壮族服饰元素的应用,引起了很多设计人员的注意,如果在该方面的款式特点上积极的把控,将很容易在现代服装设计上得到较大的突破,由此得到的服装设计成果非常的优良。分析认为,壮族服饰元素的款式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壮族男子服饰在设计的过程中,款式相对简洁,同时在区域的差异性并不是特别的大。壮族男子服饰比较注重将自身的一些文化内涵有效的融合进去,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凸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例如,男士服饰的上身位置,通常情况下是着有无领对襟上衣,有些服饰也会在衣襟的边缘位置,镶嵌花边。第二,壮族的女子服饰设计过程中,更加偏向于偏襟无领阑干上衣,或者是对襟扣襻上衣,下身的服饰配合上,主要是表现为黑色的肥型长裤为主,在裤脚的位置存在明显的阑干镶边。 (二)纹样特征 壮族服饰元素在经过长久的发展以后,一方面对现代服装设计的理念和内容积极的接受,另一方面也在自身的服饰文化上不断的凸显,由此就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纹样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在服饰的文化展现上得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日常的穿着而言,也是非常有民族审美特色的。经过大量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在壮族服饰元素当中,纹样特征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抽象的几何纹样应用较多,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其主要是通过重复组构的形式来做出积极的展现,这充分表现了壮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抽象的纹样表达当中,包括了云气纹、水波纹、旋涡纹等等,这些纹样都是壮族服饰元素的特色内容,同时也得到了其他民族的欢迎和认可。第二,龙的纹样在应用过程中,会充分的结合花草的纹样来共同绘制完成。龙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在壮族服饰元素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壮族人民生活在清新的大自然环境当中,因此在龙的纹样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自然的花草相互结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亲民的韵律感,得到的纹样效果特别的显著。第三,鱼虫花草纹样的实施,也是壮族服饰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而言,鱼虫花草的纹样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在工笔的写实描绘上投入较多的努力,而是会积极的对这些纹样的内在美做出良好的提炼,从而帮助壮族服饰元素的展现,达到源远流长的效果。 二、壮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 随着文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地方的现代服装设计,都在不断的寻求新的突破,希望由此来更好的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从而在多个层面上,将壮族服饰元素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对于壮族服饰元素的应用,主要是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壮族服饰元素的应用而言,现代服装设计存在部分应用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纹样的采纳和特色图案的应用,都可以给很多人以全新的审美观点。壮族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纹样还没有完全的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展现给大众的过程中,往往可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得到的欢迎程度是比较高的。第二,壮族服饰元素在现阶段的应用当中,对于上衣的设计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成果。对于现代化的社会而言,下部的服装设计,并不适合在当代的职场当中应用,可是适当的实施上衣设计,则可以让日常的工作服饰、生活服饰等,都得到较多的欢迎和认可,很少出现排斥的现象。第三,壮族服饰元素在应用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不断的得到现代服装设计的认可,在多个层面上,都直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推动了服装设计的长久发展。 (二)将传统的壮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互融合 壮族服饰元素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途径可以操作,并不是完全拘泥在传统的应用形式上。我国的内部团结程度较高,针对壮族服饰元素的应用,可以尝试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互结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壮族服饰元素更好的向前发展,同时在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当中应用时,也可以创造出较高的价值。例如,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经过改良的简单上衣和具有壮族特色的绣花围裙。后来,张艺谋《印象?刘三姐》中也保留了较完整的壮族服饰,但为了实景效果,在服装轮廓加上了发光的灯管。由此可见,这种应用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与艺术加工相互结合,在应用的效果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整体上未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传统的壮族服饰元素,在很多的艺术表达当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给国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特别多的启发,在将来的工作成就上,相信能够得到更大的巩固和进步。 (三)打破壮族服饰元素的固有架构,与现代服装设计重新融合 从某种程度上分析,壮族服饰元素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自身所拥有的架构,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当代的服装设计,最大目的在于服务百姓,服务大众。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壮族服饰的固有架构上特别的拘泥,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出发,将现代服装设计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给壮族服饰元素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迎宾服装的设计主要是将服装结构进行变化,在此基础上,在衣领、袖口、裤脚等处运用壮族服饰图纹,如南宁蕴霞服装设计工作室设计的含有壮族服饰元素的现代服饰。通过这样的应用方法,能够让壮族服饰元素,

壮族服饰:壮族服饰的历史意义及其自身特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服饰:壮族服饰的历史意义及其自身特点 导语: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 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范文

民族传统服饰往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对美的观念,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为大家带来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7月21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上百名瑶族妇女在向中外游客展示传统纺织技艺。近年来,该县通过挖掘民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传习基地、开设服饰制造技艺传习班、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等举措,加大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有效保护与活性传承力度。去年,红瑶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由当今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而引发的包括文化诸领域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人在族群辨识上早已失去了判断力与载体。在西方科技、商业、经济和文化的强大诱惑和吸引下,西方的政治与高科技,文化意识和审美已逐步熏陶和教育着我们。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们所有人几乎都在这种教育下毕业了。 今天,我们说着最时尚的名词,干着最时髦的事情,快速引进着所谓西方最先进的文化、管理和科学技术等等。我们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思想的意识上已经与西方接轨了——那就是一切向西方看齐。我们似乎比从前先进了许多,但从服饰文化的角度上看,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也许没有人愿意去思考,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民族服饰文化的彻底消亡是必然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各项经济指标迅速提升,中国正在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文明的冲击波已经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步伐也大大加快,经济变革日新月异,如火如嗏……,但民族服饰文化的存留与保护却在经济的大潮中呈现着一种尴尬的窘境。 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完全破坏了民族服饰文化存在的基础,二者几乎不可能共容。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是不可预料的。今天,在依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领域,我们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的文化部门和很多专业人士都在大声呼吁要尽快采取措施,从宏观上规划,投入必要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力图对现存的民族服饰文化予以保护和开发。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由于民族地区的差异和民族文化的脆弱性,我们基本上没有找到一种既能融入所谓现代文明,又能存留、保护和发展民族服饰文化的方法。文件规划更像是一纸空文,口号还是口号,愿望仍是愿望,服饰文化的基础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制造多少漂亮的口号和规划也无济于事。 现代文明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商业化,有人力图用商业的手段,曲线对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保护与发掘。然而实际情况是,凡是进入商业化领域的就几乎就没有什么民族服饰文化,

民族服饰赏析教学大纲

《民族服饰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四号黑体、下同):XXX(四号宋体、下同)学时:32学分(含课外学时)学分:2分 适用对象:艺术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阳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94年应立国主编,《世界民族服饰》,高等教育出版社,98年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四号黑体、下同)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三、学时分配 早节课程内容学时 1 东北、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4 2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10 3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14 4 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4 5 世界民族服饰 4 (表格内容为小五号楷体)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东北、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东北、内蒙古的广大地区,生活着满、蒙、鄂伦春、鄂温克、 朝鲜、赫哲、达斡尔、锡伯等少数民族,他们多数从事游牧、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 少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介绍满、蒙、鄂伦春、朝鲜、赫哲民族的民族服饰:1、了解历史;2、熟悉文化习俗;3、掌握民族服饰特点。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 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 的服饰进行图片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 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 出2-3 套现代日常服

第二章: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东北、内蒙古的广大地区,生活着满、蒙、鄂伦春、鄂温克、朝鲜、赫 哲、达斡尔、锡伯等少数民族,他们多数从事游牧、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少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介绍满、蒙、鄂伦春、朝鲜、赫哲民族的民族服饰:1、了解历史;2、熟悉文化习俗;3、掌握民族服饰特点。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 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图片 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 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出2-3 套现代 日常服 第三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有藏、门巴、珞巴、羌、彝、白、哈 尼、傣、苗、侗等个民族,也是民族服饰最丰富多彩的地区。在这里的每一个民族无论人口多少,其服饰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着本民族的历史、信仰、风俗及审美观念。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 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图片 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 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出2-3 套现代 日常服 第四章: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中南、东南地区有壮族、瑶族、仫佬族、毛难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 族、高山族。他们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在服饰的风格上也完全不同,这里我们向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图片 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

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欧艳陈燕君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4-0205-02 摘要独特的壮族服饰是壮族民俗文化最直接的展现,民 族服饰的良性开发利用对壮族民俗旅游能够形成有益的影 响。本文以广西南宁为具体研究对象展开具体的旅游开发 设想。 关键词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策略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n the Folk Culture Tourism of Bouxcuengh Clothing // Ou Yan,Chen Yanjun Abstract Bouxcuengh clothing is the most direct show of Bouxcuengh folk culture, the national dress of benig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Bouxcuengh folk tourism can form a beneficial impact. In this paper, Nanning, Guangxi specific tourism development envisaged for the specific object of study commenced. Key words Bouxcuengh clothing;folk culture;tourism;value;development strategy 近年来,民俗旅游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旅游地的饮食、服饰、建筑等民俗风情都是当地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其显现的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服饰民俗独特的文化价值为文化、休闲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能够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开发项目,提高旅游开发层次。 1 壮族服饰的文化价值 壮族服饰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指服装,二是指装饰(修饰),是壮族文化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这是壮族文化最具特色的外在形象,既属于物质的硬件性文化,同时又属于精神的软体性文化。壮族服饰文化形态,包含经济的因素,又包含精神的风格特征,即精神内涵,如民情风俗、审美意念、宗教信仰等。 1.1 体现着深刻的艺术审美价值 艺术审美是旅游审美的主要内容,审美价值是服饰追求的基本功能之一,少数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也受到各民族审美意识与观念的深刻影响,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的壮布与壮锦,都以图案精美色彩艳丽著称。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既取决于地理环境、生产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更取决于诸如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等人文环境因素的积淀与刻画。 1.2 沉淀着广西壮族的历史影迹 任何民族的服饰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在这些脉络中,总会或多或少地附着一些历史的影响和痕迹。壮族服饰刻录着壮族艰苦奋斗的历史,到壮乡的游客,不仅得到美的享受,更可从历史文化积淀中获取壮族知识。 1.3 发扬民族传承思想,增强民俗文化保护意识 由于重视和保护不够,群众保护传统民族服饰的意识不强,各民族服饰失传和外流现象严重。把壮族民俗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二者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既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求知需求,带给游客独特的精神享受,同时为保护服饰民俗注入资金,作为服饰民俗保护和开发的有效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示和宣传,促进服饰民俗文化的更新和传承,最终达到保护服饰民俗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2 壮族服饰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但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使旅游者融入到当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了解最地道的民俗风情,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对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2.1 开辟新的旅游市场,提高了旅游知名度

壮族风俗

壮族服饰 壮族服饰色彩以青、黑色为主基调,妇女服色在此基础上配以少量五彩色,是壮族人民典型的服饰用色和配色方式。根据壮族服色用色的特点,将其服饰色彩分成两个不同的色组,来阐述不同色组及其配合的语义和功能。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而且壮族女子喜戴银饰;男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穿阔边大脚裤。 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壮族服饰,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领襟开口方式,裙型(筒裙、褶裙),色彩,服饰品,发式等可变元素,形成了既具有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共性,又有民族特性的壮族服饰。 黑衣壮服饰讲究实用,款式大方而朴素。黑色既是黑衣社的象征,也是其族群标志。 众所周知,壮锦为我国四大名锦之一,然而它就出自于壮族妇女之手,她们织的壮锦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耀人眼目。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壮家姑娘达尼妹织布时,太阳升上,这时屋檐下挂有露水的蜘蛛网五光十色,非常美丽。达尼妹以蜘蛛网为样,织成壮锦。其他壮族姑娘竞相模仿,壮锦就流行起来了。白族尚白,而白族姑娘却戴红、绿、白、黄彩色凤凰帽。传说为凤凰所赠,后人仿制而来。 ?壮族的主食是大米和玉米。 喜吃腌制的酸食。 农业民族,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瓜类、果类,饲养猪、牛、羊畜类和鸡、鸭、鹅禽类,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接触和认识了各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故美食风味甚多。他们居住在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烟瘴重,各种疾病易于发生,因此各种美食风味又与气候相关。他们历史悠久,有丰富的食俗文化,其饮食又与他们的历史文化有关。下面且将壮族的风味美食,择要予以介绍。 ?壮族特色菜。乳猪需用糯米或大米味养, 使其肉细皮嫩为上。然后以独特工艺、熟练的火工精心烤制, 使其皮丝黄透亮, 然后切块上盘, 拌以葱酱、白糖食之, 其味香甜松脆、肉质细嫩甘香, 具有滋心润肺、养颜养容功效。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拥有2000多万人口,同时,它也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尤其是壮族古居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壮族儿女的珍贵宝藏。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壮族村子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都难,)。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现在好多了,因为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持着)。 梯田也是壮族古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龙脊梯田为代表。平安梯田是龙脊梯田的核心地带。平安梯田最高海拔880米,最低海拔380米,垂直高差500米,占地4平方公里。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共有大小个异的梯田15862块,最大的梯田有0.62亩,最小的梯田只能插3株禾苗,有“青蛙一跳三块田”和“一床蓑衣盖过田”之说。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是自由的。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婚较多,婚恋较为开放。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的习俗。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 壮族地区都为热带、亚热带,炎热多雨、潮湿,同时壮族地区也多山,"干栏"住宅具有通风干爽,有节约土地的作用。所以山区的壮族民居多为全"干栏"住宅。壮族的民居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和气候、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壮族人自古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

认识壮族,了解壮族,多姿的壮族服饰

认识壮族,了解壮族:多姿的壮族服饰 服饰是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复合表征,即外表特征与心理审美的结合。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各民族创造智慧的结晶,展示出各民族的精神风貌。 壮族服饰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指服装,即衣服(衣裳),包括衣、裤、裙、帽、围巾、手套、腰带、鞋、袜、绑腿等;一是指装饰(修饰),包括发型、首饰、眼镜、背包(背袋),甚至文臂、文身等。两大部分组合成壮族服饰,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衣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外在形象,既属于物质的硬件性文化,同时又属于精神的软体性文化。它反映了壮族经济发展水平,形象展现壮族的思想理念,即精神内涵,如民情风俗、哲学思想、审美意念、道德伦理、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壮族服饰文化形态,包含经济的因素,又包含精神的风格特征。 据专家的专著论述: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黑地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说明当时就有了壮锦这种饰物。还有一种“峒布”,是麻织品及蚕丝品,说明远在汉代,古壮民就种麻养蚕,为服饰提供原材料。三国时代的竹疏布,隋唐时代的蕉葛布、细白麻布、筒中布,均作为当时的贡品。元代始种棉花,织吉贝布。明清时期,壮锦饰品制织达到高峰,五颜六色。从专家专著中的回顾论述,可看出壮族服饰制品,从蕉纤维、麻纤维到棉花纤维的进化过程。服饰印染工艺,壮族蓝靛染是有名的,直至当今,一些壮族村寨的妇女,仍以蓝靛染制黑色布料,以缝制黑色的服装。如百色市那坡黑衣壮人,崇左市龙州县金龙一带自称“布代”的壮人,大新县板价布侬妇女,她们穿着黑衣服装在舞台上展示其亮丽,成为展示壮族服饰特点的亮点。布匹染成之后,过牛角胶,折叠打平,闪闪发亮。有的则用米浆来浆过,晒干打平。 壮族1600多万人口,集居于广西,分布于云南文山及广东连山等地。这么广大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地域服饰各有特点,即不同地域,不同板块的壮族服饰,构成多元一体的壮族服饰。 壮族学者梁庭望先生在他的专著《壮族文化概论》中,将整个广大的壮族聚居与分布地区的文化,划分为九个文化区:红水河中下游文化区,柳江、龙江文化区,桂西北文化区,桂粤文化区,邕南文化区,邕江、右江文化区,左江文化区,桂边文化区和文山文化区,来考察、分析各地域的文化特色。对壮族服饰文化的考察、发掘、收集、研究与展示,同样可以用地理学观念来进行。另一种方法,以江河流域为划分,来收集、发掘、整理、展示壮族服饰,如红水河流域,左、右江流域,邕江、郁江流域等等。水文化与服饰文化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巴马、凤山,南丹的蛙婆崇拜风俗文化节,节日展示的服饰亦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 壮族服饰目前仍相对保留传统特色的,如桂西有隆林、西林、那坡、靖西等县,壮族服饰特点较浓,以蓝、黑两色为主色。桂西北的巴马县壮族妇女服饰,其色彩以蓝、白色为主色调,与那坡黑衣壮人服饰形成鲜明对比。那坡黑衣壮男女老少身上,很难找到白色或黄色、蓝色。桂西南的龙州、金龙一带布代男女服饰,以黑色为主色调,妇女穿衣、裤、外套黑色长裙,头戴黑巾,穿黑布鞋,从头到脚,均为黑色,加之人的肤色洁白纯净,形成黑白对比,相辅成统一的服饰美学整体。桂西南的大新县板价村的布侬妇女服饰,亦别具特色:短衣、长裤裙,浅线花头巾、花鞋;镶金牙、戴银手镯等装饰。他们常在溪边唱壮欢,在家门前晒坪舂糯米糍粑,一派稻耕民族的鲜明形象及精神风貌。桂东北的龙胜壮族服饰,亦颇有特色,妇

壮族服饰

鸟儿依恋辽阔无垠的天空,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而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壮族人最想念的当然就是民族母亲了。下面请大家跟着我走进壮族村寨,一起去领略领略壮族传统服饰的魅力吧! 《天下郡国利病书》曾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作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服饰虽不是最美的,价值最高的,确实最具特色的。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是用当地土布制作的,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这一微小的民族习惯,无不体现出壮族人尊重他人的高尚品质。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壮族妇女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有了特色的衣裳,自然还要有特色的服饰做搭配。壮族妇女发式因地而异。广西龙胜一带的老年妇女不结髻,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头顶留长发,四周剪成披衽,顶心长发翻到前额,扎以白布,插上银梳;小孩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天峨一带的女子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者结髻,梳顺后由左向右绕,扎头巾;少女梳一条长辫加刘海;少妇梳双辫;中老年结髻,垂于脑后。广东连山一带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绸布包缠。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壮族的传统服饰,不过只是众多民族服饰的冰山一角罢了,它们就像一朵朵鲜花,装扮着祖国的大江南北。

下帅壮族瑶族乡简介

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简介 下帅乡位于怀集县西北部,北接连山,西邻贺州市,是两省三县(市)结合部,总面积77.1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8.3万亩,耕地面积5962亩,辖5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人, 其中壮族5860人,瑶族1789人,壮、瑶族占全乡总人口的69.5%。下帅乡是广东省7个民族乡之一,也是肇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下帅壮族瑶族乡正式成立于1987年3月30日。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下帅乡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各个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1988年4月下帅乡人民政府被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1994年9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二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8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2009年12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09年我乡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乡)”;2010年被广东省爱卫会命名为“广东省卫生镇(乡)”,成为全省7个少数民族乡率先成功创建省生态示范镇(乡)、省卫生镇(乡)的民族乡。 下帅乡处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区,自然资源较好,粮林牧渔均宜,主要产业是农业,特色产业有单丛茶、厚朴、八角、黄栀子等种植产业;主要工业有:中小型水力发电站、机制木炭厂、人造花厂等;当地土特名产有:单丛茶、酸水豆腐、八角等;自然景观主要有:红霞湾风景区;民族特色歌舞主要有:壮狮舞、春牛舞、山歌对唱等。 近年来,下帅乡党委、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谋划经济发展全局,立足山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打造山区特色经济,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充分利用我乡山地

少数民族服饰赏析

少数民族服饰赏析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09 级土木工程1班高翔2009102995 短短八周的少数民族服饰赏析课就要结束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对少数民族的服饰有了大概的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傣族的服饰和土家族服饰,下面就简单的说说这两个民族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傣族女子服饰,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上他了。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傣族年轻女子服饰 如今的傣族女子,内穿色泽淡雅的无领、无袖紧身胸褂,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长裙及地。长裙打折,多用银带系于腰际,该显则显,当敛则敛,使女性曲线分明,下肢修长,显出亭亭玉立的苗条身姿。城镇女子已极少缠巾,多挽髻于顶,插花、别簪、卡梳作饰,更显绰绰风姿。衣裙色泽以孔雀绿、淡绿、肉红粉红、淡黄、嫩黄为众。衣料多选用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外出参加集会或赶摆时,足登时髦皮鞋、凉鞋,肘挂拎包、手撑花伞遮挡烈日,处处显出优美动人之风采。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毛般绚丽多彩的特点。 美丽的傣族服饰特点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服饰更是婀娜多姿。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纶等料子缝制。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宽一寸多。妇女的衣服、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布、红布包头。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

壮族传统节日“壮年”

壮族传统节日“壮年” 壮年,壮族新年,时间比春节早一个月。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壮族村寨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从十二月初一开始,村寨之间便进行规模盛大的集体互访,会亲饮宴,对歌作乐;对歌择偶。这些活动延续至十二月初七前 后结束。 节日简介 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农历新年之际,都要停工休息,并杀猪祭祖,置办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食。 壮年 关于壮年的来历,相传社王原系孤儿,自幼在壮乡乞讨长大,力大无穷,能除邪降魔。后来妖魔作祟,壮乡遭难,人们四处逃散。社王不忘壮人养育之恩,驱魔消灾,护田守寨,使壮人重返家园安居乐业。当人们欢庆丰收之日,社王才在寨边大树下依棚栖息不,时值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社王,便把十二月初一定为开年旦日,就地修社王棚祭以祈佑护。 节日起源 贵州省从江县的壮族,历史上是从广西迁来。据说这里的祖公在迁来前,广西的祖公曾要求他们以后每逢春节和七月半要回老家看看。此后这儿人口增多,年年往还,很难周

全,所以决定提前到12月初一日过年,以便于分散在两地的亲人团聚,就形成了提前一 个月过春节的“壮年”。 节日活动 春节大年初一,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黎明时分,,各人盛妆打扮,喜气盈盈。新媳妇和姑娘们争相奔向溪河泉边,挑“新水”,喝“令俐水”。家族内和邻里之间相互串门,给前辈拜道贺,大人要给前来拜年的小孩送利市钱。拜年之后,各家持供品到村边的庙堂祭神,祈祷新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村寨间有的举行赛铜鼓,有的几个村的男女青年相约到河滩或平坝对歌传情。这一天,除了接待外村来客之外,家族内不互助请吃。当天有的地方忌吃粽粑,认为开粽粑会引起田埂开裂漏水。并最忌争吵,人人都求和气、吉利。

中国服饰文化鉴赏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08级医学信息管理1班姓名:麻胜瑶 学号:2008084018 中国服饰文化鉴赏 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将服饰排在第一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几乎从服饰出现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社会身份、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观念融入到了服饰中。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观察来往形形色色的服饰,衣着打扮或正式或休闲,或修身或宽松,或潮流或复古,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从服装的类型和衣着打扮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更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生活习性。服饰中常见的有女生可爱的韩版服装,男生宽松的运动、休闲服,女人有穿着精神干练的职业装,男人有正式的西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我们都有相应的服装饰品与之相配。如果把服装服饰瞎搭、混搭,则可能事与愿违,无法达到预期美的效果!服饰在我们生活中也尤其重要:假如一名毕业大学生去参加一个面试,如果服装打扮潮流另类,或是鲜艳亮丽,会给面试官的印象极为不好,为此失去一份难得的工作也不无可能;假如我们去参加一个时装周,主题是以欧美风情为主,我们不可能穿着中国古典的旗袍,那么了解相关的服饰文化就是必要的了。 世界之大,悠悠众国,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底蕴,一种传统服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是精神文明的含义。服饰可以表现一个时代的特征,更可以呈现出民族文化特色和文明精神。了解服饰的背后,更多的是其历史、政治和经济,这些都渗透在文化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服饰。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灿烂的文化,辉煌的遗物为世人所瞩目。而中国服饰文化更是中国文化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相互渗透及影响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具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得体的文化。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的进行了几十万年,

大班美工教案:我喜欢的民族服饰

大班美工教案:我喜欢的民族服饰 教学目标: 1、欣赏民族服饰,感受各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服饰的美。 2、会用折、剪、贴等多种美工方法制作一种民族服饰。 3、能较协调的搭配色彩。 教学准备: 各民族娃娃的图片,彩纸剪刀,胶水,皱纹纸、白纸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合适材料,运用各种方式制作民族服饰。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感知法、讲解演示法。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民族服饰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她有56个兄弟姐妹。今天我带来了很多图片,你知道这些服装是哪个民族的吗? 师:这些民族的服饰,分别是苗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的服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 引导幼儿谈谈民族服装、服饰之间的异同之处。 分别大胆地猜测这是什么民族的服装先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为下一环节制作服饰做铺垫。 二、尝试制作民族服装。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族服饰。 师:“今天我要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民族服饰,今天我们要做一件民族服装。你来说说看你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 2、教师示范操作师:“这里有很多材料,这是什么?你觉得可以做什么?”

教师一边问一边简单地示范操作。 3、提供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说说自己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式。 2)仔细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 3)自由操作。 通过欣赏图片,获得直观印象,然后组织讨论有利于孩子们更仔细的观察到民族服饰的特点,对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提供帮助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三、展示制作成果。 师:“小朋友做的都非常用心,下面我要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做的民族服饰。” 师:“你做的是什么民族的服饰?你用了什么方法做的裙子?……幼儿将布置好的民族服饰进行介绍,相互欣赏,并随着民族音乐跳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通过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幼儿不再是观看老师布置环境,而是与同伴相合作,一起来完成展览。 音乐舞蹈的方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壮族服饰的工艺以及种类介绍

文山壮族服饰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盘点一下壮族服饰那些事儿~ 壮族有侬、沙、土三大支系,服装大同小异,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木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说起服饰可谓五花八门,缤纷多彩。小编是壮族中的侬族——锦族支系,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儿时,每到冬季闲暇的时候妈妈总会操起家中的绣花蓝,

开始制作新年的衣服,其种类之繁多,有头饰、衣襟、以及猫耳鞋、绣花鞋,一针一线,秀出自己喜爱的花样。而除了刺绣之外,纺纱和织布亦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每个村子总有一两家负责纺纱,布料供给村民使用。用布料和手工制作的衣襟拼接起来,一件独特而精致的新衣便出炉了。 一、男子服饰 成年男子普遍穿黑、青、蓝色自织棉布,有领、对襟、密纽、明袋上衣,着黑、青、蓝色宽裆折头大裤。脚穿自制锁边或毛边圆口浅帮布鞋。年轻人喜欢在头帕两端悬穗丝。

二、各支系特色 三大支系妇女服装底色一致,普遍为黑、青、蓝色为主。款式基本一样,都是收腰短衣、长裙。侬、沙(丘北)都着百褶裙。土(僚)裙不皱褶。包帕,三个支系各具特点。 侬装以广南道侬(装)、,交山锦侬(装)较有特色。道侬自织彩色方格壮锦长帕,往前包扎成两支斜上的牛角状帕式,前额留有遮阳;锦侬用手工绣成的各种图案的壮锦长帕,往后包扎成向耳根斜下的两角状帕式。。侬装有对襟,也有斜襟,领口有中高领,也有圆领,盛装的上衣面料用花色缎子。衣角向上翻翘,要显露衣服下摆两只斜挂的绣锦裙袋。脚穿镂腰小方头浅帮绣花鞋。讲究帕。衣、裙、鞋配套。 沙(布越)装最具特色的是丘北沙装,短衣密纽,着百褶长裙。头帕与侬有差别。广南沙(布越)、富宁沙(布越),民国以后已经不穿传统裙装。广南(北路)沙穿圆领滚口、滚袖衣。为方便涉水过河,衣长似袍。过河时,退去长裤,依水深浅或渐次收束至腋,或逐渐放松过膝涉水。即便有男性共渡,亦无碍观瞻。富宁沙(包括广南八宝沙),着姊妹装,带头巾或白底自织方格花头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