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20.85 KB
- 文档页数:4
福建名医治糖尿病性腹泻(脾虚湿盛)方
处方:黄芪30克,党参.苍术、白术、藿香梗、苏梗、白芷、薏苡仁、山药、山楂、陈皮各l0克,升麻3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理气化湿。
用于糖尿病性腹泻,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型。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创方者:张蕾
福建名医治糖尿病性腹泻(肝郁脾虚)方
处方:苍术、白术、防风、陈皮、白芍、木香、郁金、淮山药、乌梅各10克,茯苓l5克,柴胡、薄荷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补脾,调畅气机。
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腹泻,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
症见腹痛泄泻,每因情绪诱发或加重,急躁易怒,胸闷胁胀,时时太息,腹胀,矢气多,大便先硬后溏,舌淡红,脉弦。
创方者:张蕾。
糖尿病健脾方(脾气虚、脾虚湿阻)之49首【组成】山楂500g 白术300g 陈皮120g 甘草60g【用法】水煎2次,煎液小火熬稠,加蜂蜜适量成膏。
每次20g,温开水冲服,1日2次。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糖尿病脾气虚弱者。
症见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纳谷不香,口淡无味,腹泻。
【方源】验方处方2【组成】党参黄芪白术莲子肉黄精各15g 山药苡米各30g 苍术五味子各12g 五倍子生鸡内金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糖尿病。
头昏无力,气短自汗,口中发粘,大便不成形,脉濡细。
【方源】江苏中医杂志 1981; (2) : 6处方3【组成】党参黄芪各30g 茯苓山药各25g 黄精葛根各15g 砂仁3g 炙甘草6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健脾益气。
【主治】消渴病,脾虚气弱者。
症见口干喜饮,尿频量多,食欲欠佳,便溏,形瘦神疲,舌淡胖,苔白,脉细。
【方源】陕西中医 1987; (10) : 454处方4【组成】党参100g 雪莲花30g 苡仁500g 光鸡1500g【用法】党参、雪莲花洗净切段,纱布包好; 苡仁洗净,纱布包裹; 鸡宰杀后,除去毛脏,与上药共置锅内,加清水适量及生姜、葱,小火煮沸后,大火烧3小时即成。
捞出鸡肉切成3cm~ ((2)) 块,放入碗中,再捞出薏苡仁,分撒入各碗中,加入药汤,用食盐略调味即成。
佐餐服食,每次100g。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糖尿病脾胃虚弱者。
症见口干舌燥,神疲乏力,脘腹胀满,面浮肢肿,小便不利。
【方源】验方处方5【组成】黄芪黄精白术淮山药人参葛根天花粉生地黄连麦冬鸡内金茯苓【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润燥生津。
【主治】糖尿病脾虚津枯者。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 1994; (2) : 35处方6【组成】黄芪山药各1. 5g 白术柴胡生地牡丹皮赤芍知母女贞子五味子各1g 肉桂0.3g 人参0. 6g 荞麦面50kg【用法】上药煎水300ml,加荞麦面拌匀,制成方便面,每包80g,1日3次,1次1包,15天为1疗程。
-105-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7卷第14期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1例临床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41 cases of diabetic diarrhea with the YishenJianpi decoction陈向阳(嵩县车村镇中心卫生院,河南嵩县,471421)中图分类号:R4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5)14-0105-02 证型:DGI【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纳入糖尿病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者4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给与多潘立酮口服治疗,观察组21例给与益肾健脾汤治疗,两组持续治疗2个疗程(一个疗程为15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益肾健脾汤;糖尿病性腹泻;疗程;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Yishen Jianpi decoction on diabetic diarrhea. Methods: 41 cases of diabetic dia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20 cases) were given domperido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21 cases) were given the Yishen Jianpi decoction. In two courses, clinical effec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5%,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5.0%.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Yishen Jianpi decoction on diabetic diarrhea is obvious.【Keywords】The Yishen Jianpi decoction; Diabetic diarrhea; Course; Efficac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14.059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糖尿病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性腹泻作为其并发症之一,亦较为常见,已严重影响到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中医验方|糖尿病补脾益肾方之20首处方1【组成】芡实30g 白扁豆30g 益智仁30g 薏苡仁30g 公鸡1只 (750g)【用法】将公鸡杀死,去毛脏,洗净后将余药填入鸡体腔内,用针钱缝合切口,入砂锅煮至肉熟为度。
2日1剂,吃肉喝汤。
【功效】补益脾肾。
【主治】糖尿病脾胃亏虚者。
症见神疲乏力,脘腹胀满,腰膝酸软,口干舌燥,面浮肢肿。
【方源】验方处方2【组成】芡实粉30g 粳米50g【用法】将芡实煮熟,去壳,研成细粉,与粳米同熬成粥,早晚服用。
【功效】益肾固精,健脾止泻。
【主治】糖尿病脾肾两虚者。
症见口干舌燥,渴不多饮,小便频数,遗尿腹泻。
【方源】验方处方3【组成】熟地山萸肉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苍术白术莲子肉各15g 山药30g 生鸡内金五倍子各10g 丹参赤芍各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健脾补肾,佐以活血。
【主治】糖尿病,脾肾两虚型。
症见头昏无力,耳鸣,自汗盗汗,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形体虚胖,舌淡苔白润,边有瘀斑,脉沉细弱。
【方源】江苏中医杂志 1981; (2) : 5处方4【组成】生黄芪山药茯苓熟地各25g 五味子15g 萸肉泽泻仙灵脾各15g 炙附子7. 5g 桂枝7. 5g 仙茅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健脾温肾。
【主治】糖尿病,病久迁延,脾肾两虚。
症见全身疲劳,夜尿频多,自汗,易感冒,纳少,口干不甚渴,腹胀便溏,腰膝酸软,畏寒怕冷,面部虚浮,舌暗红,苔薄,脉沉细缓。
【方源】辽宁中医杂志 1983; (9) : 17处方5【组成】党参黄芪各20g 白术15g 陈皮当归升麻五味子山萸肉山药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补脾益肾。
【主治】糖尿病,脾肾气虚者。
症见形体肥胖,下肢水肿,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缓。
【方源】黑龙江中医药 1987; (2) : 40处方6【组成】生山药30g 山萸肉熟地各20g 生地30g 枸杞子蒸首乌各20g 桂枝10g 生杭芍3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中医治疗糖尿病腹泻效方四首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普遍,无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均超过50%伴有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有10%~20%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顽固性腹泻,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小肠蠕动能力下降,造成肠道中菌群失调,肛门括约肌功能下降,小肠黏膜萎缩、吸收功能下降等所致。
处方一:补脾益气方【药物组成】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炒怀山药15g,薏苡仁30g,茯苓15g,肉豆蔻5g,五味子6g,炙甘草6g。
【随症加减】舌苔白腻者加厚朴6g,佩兰15g,藿香10g;舌苔黄腻者加黄连6g,葛根15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6g,姜半夏10g;纳食差者加鸡内金15g,焦三仙各10g;口渴多饮、舌红少津者加乌梅10g,木瓜10g;腹泻完谷不化,多在黎明前,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加肉桂6g,补骨脂15g,制附子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服。
【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3例,治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
【经验心得】糖尿病失治及病程延长导致久病损伤脾胃,中焦气虚,脾失健运,谷气下泄,乃成糖尿病腹泻。
施今墨先生在治疗消渴病时亦谈到“除滋阴清热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的一环”。
本方在补脾益气法的基础上组方,党参、黄芪、炙甘草益气健脾;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健脾和胃;炒山药、白术补脾肾而化湿止泻;肉豆蔻涩肠止泻;五味子和胃生津,诸药合用,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处方二:升清化浊方【药物组成】生黄芪30g,党参10g,葛根20g,炒白术20g,升麻10g,薏苡仁30g,山药20g,黄连6g,炒苍术10g,车前子15g,炙甘草6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健脾升清,通腑化浊。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经验心得】脾气虚弱是消渴病的发病根本,清阳不升,浊阴不化是糖尿病腹泻的病机关键。
治糖尿病性腹泻中医有招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引起的内脏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并发症。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腹泻由于消渴日久,脾胃虚弱,纳化无力所致;若脾病及肾,阳虚气弱,腐熟无权,清阳下陷,浊阴上逆则为纳呆、泄泻;若饮食失调,湿热内蕴,升降失常,亦导致泄泻。
临床多见脾气虚损所致,可分为三型辨治。
脾胃气虚型
症见面色萎黄,精神倦怠,食欲不振或食后作胀,脘腹隐痛,泛吐清水,便溏稀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宜健脾益气厚肠,药用:太子参15g(或人参6g),云茯苓15g,怀山药、炒苡仁各30g,炒白术、枳壳、陈皮各10g,炙甘草5g。
腹胀而痛者,加木香、厚朴;纳少食呆者,加山楂、鸡内金;泛酸冷痛者,加砂仁、延胡索;便下水泻者,加车前子、泽泻。
脾肾阳虚型
症见顽固性腹泻,便质清稀,腹肌力弱,或兼有内脏下垂,精神倦怠,形寒肢冷,舌淡苔黄白,脉细而迟。
治宜健脾温肾,益气固肠,药用:人参、制附片、炒白术、桂枝、枳壳各10g,黄芪、赤石脂各20g,云茯苓、车前子各15g,升麻、五味子各4g。
湿热内阻型
症见胸脘痞闷,胃嘈纳呆,或便下黄褐,臭秽不爽,或便秘,肛门灼热,腹胀而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燥湿,和胃止泻,药用:葛根15g,黄芩、白头翁、栀子各10g,黄连、豆豉、甘草各6g。
恶心呕吐甚者加半夏、竹茹;纳呆者加槟榔、鸡内金;便秘或泻
下不爽者,加木香、大黄。
糖尿病性腹泻的饮食治疗非常重要,应食用少油、少渣、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食物,且宜少食多餐,还可以配合食疗方法进行治疗。
(黄利慧江苏省建湖县)。
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把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用益肾健脾汤治疗,并设44例应用易蒙停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的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性腹泻; 益肾健脾汤; 健脾; 温阳糖尿病病人约有10%~20%可出现腹泻,有的甚至出现顽固性腹泻。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表现,多见于糖尿病病程长,临床常见于血糖控制不满意,而且多伴有神经病变者,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笔者应用糖味煎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92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8例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0~72岁,平均54.6岁;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38例;病程4~20年,平均12.2年。
对照组44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0岁,平均52.8岁;1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35例;病程4~18年,平均13.2年。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并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顽固性腹泻,多于进食后30 min 发生,表现为肠鸣不适,水样便,不伴疼痛和出血,昼轻夜重,夜间腹泻次数较多,每日数次至二十余次不等,进食高蛋白或脂肪性食物后症状加重,有时伴里急后重或肛门失禁,腹泻可有间歇,与便秘交替出现,甚则黎明则泻、脂肪泻,大便常规和大便培养阴性,病人脘腹不适,肢倦乏力,消化道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改变。
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进行糖尿病的治疗 [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和(或) 注射胰岛素] 基础上,治疗组:益肾健脾汤(自拟方),基本方:薏米90 g,葛根20 g,生黄芪20 g,党参20 g,茯苓15 g,白术10 g,山药15 g,炙甘草9 g,补骨脂15 g,肉桂12 g,吴茱萸10 g。
治疗糖尿病腹泻良方四首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普遍,无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均超过50%伴有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有10%~20%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顽固性腹泻,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小肠蠕动能力下降,造成肠道中菌群失调,肛门括约肌功能下降,小肠黏膜萎缩、吸收功能下降等所致。
处方一:菝葜山药白术汤【药物组成】菝葜30g,山药20g,白术20g,茯苓15g,藿香10g,葛根20g,苍术10g,木香10g,甘草6g,防风10g。
【随症加减】伴形寒肢冷时,加用补骨脂10g,干姜3g;腹痛时加用延胡索15g,白芍20g;泄泻不止时加用芡实20g,五味子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
服中药期间,停服其他止泻药。
【功效】健脾止泻。
【临床运用】治疗病例32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
【经验心得】糖尿病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
多由于糖尿病日久,耗气伤阴,伤于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相混,运化无权,下迫为泄泻。
《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脾虚湿盛是糖尿病腹泻的重要因素,所以健脾利湿为治疗糖尿病腹泻的法则。
作者根据这一基本法则,自拟菝葜山药白术汤治疗腹泻。
本方是在《六科准绳》七味白术散的基础上用山药代人参,加用菝葜、苍术、防风而组成。
菝葜入脾经,健脾益气,温肠止泄。
《本草纲目》谓之“治消渴,血崩,下利”,既能治消渴,又能止泄,一举两得,故重用。
山药味甘、性平,既能补气,又能养阴,为平补脾胃常用之品,且有益肾固精之功。
白术、茯苓为利水渗湿要药;藿香、苍术芳香化湿;葛根可升发清阳,鼓舞脾胃之气;木香行气健脾;防风性温人脾能胜湿;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药性。
诸药合用则脾健湿去,泄泻可止。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葛根、茯苓、苍术、白术、山药均有良好的降低血糖作用,并且藿香、苍术能调整紊乱的消化系统功能。
糖尿病顽固性腹泻以温肾健脾治其本*导读: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并发症。
在糖尿病发展的早期和巾期,多数病人会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其中有10%~……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并发症。
在糖尿病发展的早期和巾期,多数病人会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其中有10%~20%的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肠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便秘、腹泻交替发作。
这部分病人随着病情的进展,在糖尿病的中、晚期则发展为糖尿病腹泻,以顽固性、间歇性为特点,以大便量多、棕色水样便、腹泻前可有腹胀、肠鸣、多伴脂肪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间则多在夜间或清晨,腹泻次数较多,最多每日达20余次,严重者可大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学除对症支持治疗外,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本病,取得不错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腹泻患者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35~85岁,平均 52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3个月。
诊断标准:1.临床明确诊断为糖尿病。
2.临床上有顽固性、无痛性腹泻,水样稀便,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3.化验室检查多正常,纤维结肠镜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
4.积极控制血糖及对症处理有效。
5.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再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弱。
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
排除标准:已证实其他非糖尿病引起的腹泻;合并严重肝、脑、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的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二、治疗方法处方:茯苓、黄芪、炒薏苡仁各20 克,党参、炒白术、补骨脂、淫羊藿各12 克,炒山药、肉豆蔻各10克,芡实、诃子符6克,升麻、肉桂各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所有患者均给予严格的糖尿病饮食管理,使川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使心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腹泻严重患者如出现脱水给于补液治疗。
三、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
【关键字】方法、传统、机制、有效、自主、现代、研究、关键、基础、能力、作用、标准、增强、调节、改善、减轻
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把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用益肾健脾汤治疗,并设44例应用易蒙停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的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性腹泻; 益肾健脾汤; 健脾; 温阳
糖尿病病人约有10%~20%可出现腹泻,有的甚至出现顽固性腹泻。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表现,多见于糖尿病病程长,临床常见于血糖控制不满意,而且多伴有神经病变者,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笔者应用糖味煎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2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8例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0~72岁,平均54.6岁;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38例;病程4~20年,平均12.2年。
对照组44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0岁,平均52.8岁;1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35例;病程4~18年,平均13.2年。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并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顽固性腹泻,多于进食后30 min 发生,表现为肠鸣不适,水样便,不伴疼痛和出血,昼轻夜重,夜间腹泻次数较多,每日数次至二十余次不等,进食高蛋白或脂肪性食物后症状加重,有时伴里急后重或肛门失禁,腹泻可有间歇,与便秘交替出现,甚则黎明则泻、脂肪泻,大便常规和大便培养阴性,病人脘腹不适,肢倦乏力,消化道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改变。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进行糖尿病的治疗 [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和(或) 注射胰岛素] 基础上,治疗组:益肾健脾汤(自拟方),基本方:薏米90 g,葛根20 g,生黄芪20 g,党参20 g,茯苓15 g,白术10 g,山药15 g,炙甘草9 g,补骨脂15 g,肉桂12 g,吴茱萸10 g。
1 剂/d煎汁200 ml 分两次于早晚餐前30 min 口服。
对照组:易蒙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口服,首剂4 mg,然后每次2 mg,3次/d,餐后30 min 口服。
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标准[2] :症状消失,大便成形,1~2次/d,空腹血糖、尿糖多次检查正常为显效;症状改善,大便近似成形,次数减少,空腹血糖、尿糖有改善为有效;症状、大便次数与形状及空腹血糖、尿糖均无变化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48例中显效24例,有效21例,无效
3例,显效率为50%,有效率为43.7%,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44例中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显效率为36.3%,有效率为38.6%,总有效率为75.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典型病例男,58岁。
患2型糖尿病10年,血尿糖控制不满意,腹泻病史3年,加重1个月。
患者诉近1个月来每天腹泻水样便十余次,夜间3~4时为甚。
有时大便失控,倦怠乏力,腰冷肢凉,身体消瘦,曾服黄连素、复方苯乙哌啶等药治疗,开始时有效,再服则无效。
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化验:血糖10.30 mmol/L,尿糖(++),大便常规(-)。
中医诊断:泄泻,证属脾肾两虚,治以健脾益肾法给予益肾健脾汤口服,服8剂后,腹泻次数减少,5~6次/d,其他症状亦减轻,续服15剂,腹泻止,大便成形,1~2次/d,复查血糖7.16 mmol/L,尿糖(±),嘱继服原方1个疗程。
随访6个月腹泻未发。
4 讨论
糖尿病性腹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许多医家认为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小肠运动能力下降,造成肠菌群失调,肛门扩约肌功能下降,小肠粘膜吸收功能下降所致。
也有医家认为由于糖尿病人机体糖代谢的紊乱,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顽固性腹泻。
糖尿病性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初期病机是阴虚燥热,因此治疗上多采用苦寒降火的药物进行治疗,日久则损伤脾胃之功能;而糖尿病患者由于久病,阴精耗伤,阴损及阳,脾病及肾,肾关不固,肾阳衰微,命火不足,不能
温运脾土,脾失健运,则出现腹泻,甚则五更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篇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泄不止也”。
因此糖尿病性腹泻病机是脾肾两虚为其本,应健脾益肾为主治之。
方中重用薏米90 g,《本草新编》讲:“脾虚之证用薏米一、二两为君而佐健脾之药,未有不速于奏效者”,而葛根可升脾胃之阳气,改善纳差是为良药,配以吴茱萸温脾散寒,党参、茯苓、黄芪、山药补气健脾,确能起到良效,肉桂、补骨脂等以补脾肾之阳,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上述补肾类中药具有增强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通过调节机体机治疗糖尿病性顽固性腹泻或黎明即泻,而白术、山药、葛根又有降血糖的作用[3],因此, 本方诸药合用, 共奏温肾健脾止泻之功效, 既符合中医传统理论, 又有现代药理研究的基础,临床观察显示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 薛耀明.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02.
[2] 朱文峰.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S].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3.
[3] 谢明智. 中药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 ,21 (4)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