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 格式:pdf
- 大小:175.75 KB
- 文档页数:2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摘要:畜禽遗传资源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确保食物安全的基础工作,在实际的畜禽遗传资源应用上,需要通过不同的保护方式,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加强资源的调查和现状分析,从而实现对于畜禽遗传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其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结合实际的畜禽资源展开工作。
本篇文章通过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方法进行阐述,从而探讨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途径。
关键词: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途径;引言从畜禽遗传资源的内容来看,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鸡、鸭以及猪等,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划分,根据地域、品种等方面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和利用途径,将其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到一起,实现对于调查资料的充分利用,对涉及到的文件和数据进行分析,并且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不同畜禽遗传资源的价值,针对不同畜禽对于饲料、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措施,形成集约化管理,有关人员可以就此进行具体的研究。
1、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方法1.1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方法由于现阶段的畜禽遗传资源较为丰富,在保护手段的选择上需要做好当前地区环境以及品种等方面的调查工作,从而选择以保护场、保护区以及基因库为主的不同类型的保护方法,确保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
首先,保护场是指规模较小的保护区域,它对于技术人员、场所大小以及设备条件等有着一定的要求,一般在遗传资源的保护中可以通过活体保种的方式进行操作,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程序性。
保护区则是有关部门或者地方政府按照地理位置以中心区域划分的保护方法,它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要求,需要以原产区为主,尽量保证品种上的一致性,同时可以通过冷冻等不同的方式对遗传资源进行保护。
另外,基因库也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中的主要方式,它可以通过基因等原理实现对于畜禽遗传资源的研究工作,确保在胚胎、组织等方面的精细研究,从不同的遗传位置入手进行保护,手段具有一定的现代化特点。
z 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家畜遗传多样性z 国内外畜禽遗传资源现状近几十年来,畜禽生产性能显著提高但是,地方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灭绝濒危)z 保护的意义经济意义科学、文化、历史意义上次课主要内容回顾16%已消亡,30-40%濒危三、家畜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问题(保种与选育结合起来(发展中国家的保种应得到发达国家的支持 保种任务的区域性不平衡━发达国家:少数优秀品种取代多数地方品种━发展中国家:仍拥有相对丰富的遗传资源V大多保种理论研究者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V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却承担保种任务活体保种缺点z由于保种群体数量的有限性,不可避免出现遗传漂变;z用在保种群中的性别比例不可避免存在选择现象;z原始群体多生活在特殊的生态条件下,自然选择不可避免;精子冷冻保存z对某一遗传资源采集若干头公畜的精液,在-196℃液氮中长期冷冻保存;z有效地保存和恢复遗传资源基因库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对于特定时期内经济价值低的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z优点是降低保种成本,延长世代间隔;z缺点是只保存了父亲单方的遗传信息,重建该遗传资源群体所需时间较长;胚胎冷冻保存z采用超排技术,从供体母畜采集用无亲缘关系的公畜随机受配的胚胎进行冷冻保存;z定期将冷冻胚胎移植于经选育的同品种的母畜子宫内,令其发育为成年家畜,然后继续采集胚胎冷冻保存;z优点是在将来需要时很快地重新繁殖出具有原来特性的个体,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小;z缺点是成本较高、保存效率较低;畜禽遗传资源工作进展•1976-1985年,品种资源调查–品种志:猪牛家禽羊•建立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场和种公牛站–“八五”期间,83个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1995年开始,国家启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立国家家禽和家畜遗传资源基因库–原地活体保种与异地基因保存相结合•畜禽品种和品系选育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名单(6个)福建省石狮市水禽保种中心国家级水禽基因库(福建)浙江光大种禽业有限公司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浙江)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水禽基因库(江苏)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国家级蜜蜂基因库(吉林)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国家级家畜基因库建设单位基因库名单保种资金的投入保种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作需要设法多渠道地筹措保种资金:━政府财政投入,它是保种的基础(20万/年)━国际社会的支持,有利于平衡区域间的矛盾━社会团体或个人的赞助━遗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积极主动筹资保种12群体遗传学Hardy-Weinberg 定律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条件–大群体–随机交配–不存在选择、迁移、突变⎪⎩⎪⎨⎧===222q P pq P p P aa Aa AA 1个座位上的2个等位基因(A 和a ),频率分别为p 和q ,则:)保持稳定目标影响近交系数增量的因素z群体规模z性别比例z留种方式z亲本的贡献z交配系统z世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z世代间隔交配系统与近交增量z非同型交配可保持群体的杂合性,降低近交增量z在随机交配的基础上,人为地避免近亲交配z将群体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亲缘关系较远的亚群,在亚群间计划交配,可控制群体平均近交系数的增长z对长期保种的群体而言,更主要的是控制群体规模世代间隔与近交增量V世代间隔不直接影响群体近交增量V它与一定时间内的群体遗传结构变化速度密切相关V世代间隔的延长可以有效减缓群体的遗传变化,有利于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原位保存的基本方法¾划定良种基地:基地禁止引进其它品种的种畜¾建立保种群:在良种基地建立足够数量的保种群¾实行各家系等量留种¾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在保种群体中避免近交¾适当延长世代间隔,也可以降低群体近交系数增量¾在保种群中一般不进行选择第三节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¾分析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大小及分布),是家畜保种的基础工作¾对遗传变异的分析已经从表型、蛋白质多态深入到DNA分子水平¾利用DNA多态性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分析种群的遗传变异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simp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微卫星(microsatellite)…z PIC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ni n i ni j ji i p p p PIC 111122221等位基因个数。
浅析我国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畜以肉、奶、蛋、毛、畜力和有机肥等形式提供了人类30%~40%的需求,这些都来源于40多个畜禽种类的大约4500个品种。
畜禽遗传资源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关系到养殖业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问题,对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众多的民族文化及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
经过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七五”期间经过“同种异名”归并后,确认全国拥有畜禽品种和类群(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引入品种,不包括家禽中近年引入的祖代和父母代鸡、以及兔)596个,其中马66个、驴20个、黄牛(含奶牛)73个、水牛(类群)20个、牦牛5个、骆驼4个、绵羊79个、山羊(含奶山羊)48个、猪113个、鸡109个、鸭35个、鹅21个、火鸡3个。
首批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的畜禽品种就有280余个,其中包含部分培育和引入品种,这些品种、类群各有特点,特别是多产区的地理和生态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数十年来,家畜生产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进,如奶牛的产奶量几乎是25年前的2倍;近十多年来商品猪的脂肪减少了30%多;肉鸡上市天数也缩短了近两周。
但是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经过畜禽资源普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畜禽品种处于稀少和较少状态,少量的处于基本灭绝的境地。
经过多次的资源普查和综合分析,在种猪方面,根据来源、分布及其形态和性能等,我国的地方种猪主要可以分为6个类型:华北、华中、华南、西南、江海和高原型猪。
每一类型中又有许多具有独特性能的品种;在种牛方面,按牛种和生产方向可以分为6个类型:乳用牛、肉用牛、乳肉兼用牛、黄牛、水牛和牦牛;在绵羊和山羊方面,我国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种资源,一般根据用途将绵羊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裘皮羊和羔皮羊,将山羊分为乳用山羊、毛用山羊、绒用山羊和皮用山羊;在家禽方面,仅列入品种志的地方品种就有鸡27个、鸭12个、鹅13个,主要有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药用型等;在马和驴品种中也有不少名贵品种。
畜禽遗传资源发掘和保护工作畜禽遗传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关于畜禽遗传资源发掘和保护工作的一些关键点:1. 理论依据:- 保种的目的是保护畜禽遗传特征的多样性,确保这些宝贵的遗传资源不会因混杂或灭绝而丢失。
- 畜禽遗传资源可能在当前看似没有直接的利用价值,但从长远来看,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需求至关重要。
2. 保种理论:- 随机保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应该将一个品种视为一个整体,保存每一个品种的全部基因。
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存畜禽品种的所有遗传特征,但由于群体数量有限,可能难以实现保种与选育的可持续发展。
- 系统保种理论:该理论强调应该保护一定时空内某个品种具有的全部基因,利用系统学思想和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品种的基本基因体系。
3. 实践意义:-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对于提升国家畜禽种业的自主创新力、核心种源自给率以及种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通过保护工作,可以防止优良畜禽品种的消失,为未来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遗传基础。
4. 保护措施:- 建立保种场:专门用于保护和繁育珍稀畜禽品种。
- 实施动态保种:在保护的同时,对畜禽进行适应性培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社会需求。
- 利用生物技术:如冷冻保存(冷冻精液、冷冻胚胎)等技术,以长期保存遗传材料。
-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畜禽遗传资源的发掘和保护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复杂工程,它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还需要有效的实践措施和政策支持。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为人类未来的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原创版)目录1.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背景和重要性2.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构成3.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4.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成效和挑战5.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正文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背景和重要性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类食物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样,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迥异,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是世界上畜禽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立健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构成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库等。
其中,保种场是指有固定场所、相应技术人员、设施设备等基本条件,以活体保护为手段,以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为目的的单位;保护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以保护当地特有畜禽遗传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区域;基因库是指在固定区域建立的,有相应人员、设施等基础条件,以低温生物学方法或活体保护为手段,保护多个畜禽遗传资源的单位;种质资源库是指保存畜禽遗传资源的低温保存设施,用于保存活体、组织、胚胎、精液、卵、体细胞、基因物质等遗传材料。
三、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自 2006 年实施《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以来,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已建立了一批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保护了大量的畜禽遗传资源。
同时,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成效和挑战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国家级畜禽遗传
国家级畜禽遗传是指国家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的一种管理制度。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是指在某一国家境内存在的具有遗传性状的家畜和家禽的品种或株系。
国家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资源的采集和保存:国家对于具有独特遗传性状的家畜和家禽进行采集、保存和分类,建立遗传资源库。
这样可以确保遗传资源的保存不至于因为环境变化或其他因素而丧失。
2. 遗传资源的培育和选育:国家通过研究遗传资源的特性和遗传规律,进行育种和选育工作,培育出更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
这样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3. 遗传资源的交流和推广:国家通过合作交流和技术援助,将自己的优良遗传资源推广给其他国家,同时也从其他国家引进和利用其优良遗传资源,以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
4. 遗传资源法规制定:国家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交易进行管理,以保护遗传资源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禽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家级畜禽遗传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保护和利用畜禽遗传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畜禽养殖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136 ·2022.110 引言我国拥有的各类禽畜生物遗传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农业生产的安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核心,提高农村地区产值收入,振兴新农村需做好我国禽畜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
1 禽畜遗传资源的重要性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丰富的禽畜遗传资源,提供更多种类的肉类、蛋、奶等食物及其他的毛皮之类的生活资源。
多样的禽畜遗传资源为我国进行畜禽遗传育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种群基础,为从事畜牧养殖行业的广大农民带来更为可观的收益。
我国丰富的禽畜遗传资源是通过自然生态环境长久的进化与淘汰,以及祖先长久的驯养与培育而来。
这些丰富禽畜遗传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 我国禽畜遗传资源及保护现状根据2014年修订的《中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我国现有记录在册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159种。
其中猪的品种有包括八眉猪、大花白猪、马身猪等在内的42个品种;鸡的品种则有包括大骨鸡、白耳黄鸡、仙居鸡等在内的28个品种;鸭的品种包括北京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等在内的10个品种;鹅的品种有包括四川白鹅、伊犁鹅、狮头鹅等在内的11个品种,羊的品种有包括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小尾寒羊等在内的27个品种。
其他的还有牛马驼类中囊括的各品种的牛、牦牛、马、驴、骆驼等34个品种,以及其他品种中包括的鹿、蜂、兔等7个品种。
除已经收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中的各品种禽畜以外,还有一些地方拥有一些当地的特有的禽畜品种。
如云南丽江养殖培育的丽江猪、丽江绵羊、新丽江马等;山东日照地区养殖培育的五莲黑猪、琅琊鸡等;福建三明地区养殖培育的金湖作者简介:李明亮(1994-),男,青海互助人,汉族,助理畜牧师,本科,研究方向: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专业畜牧、动物科学。
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育种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绿色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育种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但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畜禽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不懈努力。
一、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我国的畜禽遗传资源很多,但其保护状况却不容乐观。
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畜禽种系已经失传或濒临灭绝,这些畜禽种系往往携带着独特的基因信息和生物学特性。
为了防止畜禽遗传资源的流失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传资源,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加强了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
例如,《畜禽种质资源法》规定,保护畜禽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基本政策,所有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畜禽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政府还投入大量精力推广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技术,不断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促进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
二、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的育种研究进展同时,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的育种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我国的科学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积极探索利用畜禽遗传资源进行育种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尤其是在品种改良、遗传改良、生殖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1. 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畜禽遗传资源育种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中国的科学家们通过传统和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品种改良,使得许多畜禽种类在性状上得到了改进,大大提高了其品质与产量。
例如,我国的“黄牛”品系在育种改良中得到了显著的改进,使得其肉质更加扎实美味,同时生长速度和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 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应用基因工程和遗传学知识,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这方面,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例如,国家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应用锌指核酸酶技术,对鸡突变基因进行了修饰,使得其经过人工控制之后能够更好的发挥生物学功能,提高了血液中铁离子的含量,从而提高了鸡的皮毛质量和产蛋量。
我国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在迅速下降,很多物种正处于濒危状态,濒危畜禽构成了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据统计,目前我国濒危动物有非常多,其中濒危畜禽占比十分高。
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日益被重视,为了保护濒危动物,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动物栖息地建设,动物保护区建设,种群数量管理,保护措施实施,基因资源保护,濒危动物保护法的实施以及濒危动物的培育和繁育工作。
首先,为了保护濒危畜禽的资源,有必要建立动物栖息地,以确保濒危畜禽得到完整的环境,满足它们的生存需求。
其次,在濒危畜禽保护区内,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并监测其勘测布局,以期确保畜禽的安全。
另外,应该建立合理的种群管理体系,以便有效控制畜禽数量,防止过度捕捉和捕猎。
最后,应加强对濒危动物的培育及繁殖工作,维护其遗传多样性,恢复和保护濒危畜禽,使之脱离危机。
此外,为了保护濒危畜禽遗传资源,还需要实施特定的保护措施,而这些措施也有助于防止动物犯罪。
首先,加强对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管理,遵循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发现的动物犯罪行为依法严惩。
其次,要重视濒危动物保护区的设计和投入,此外,还要加强监管,切实禁止非法捕捉和猎取濒危动物,把濒危动物的贩卖以及非法买卖行为绳之以法。
另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向社会大众传播濒危动物保护的宗旨,让更多人了解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最后,要重视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基因资源保护,加强动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把它们的基因资源保存起来。
这些基因资源在培育新品种、体外诊断和医药研究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濒危动物的培育和繁殖工作。
综上所述,为了保护我国濒危畜禽遗传资源,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法律法规实施,建立动物栖息地、保护区,科学管理种群数量,实施保护措施,基因资源保护以及濒危动物的培育和繁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