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74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摘要:一、引言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1.生物多样性保护2.农业可持续发展3.种质资源创新三、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现状1.资源丰富2.保护体系初步建立3.存在问题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建设1.法律法规体系2.技术支撑体系3.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4.国际合作与交流五、具体措施与实施1.加强资源调查与评估2.实施分级保护制度3.完善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建设4.推进产业化发展5.加强市场监管与知识产权保护六、成效与展望1.资源保护成果2.种质创新与应用3.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4.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正文: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一、引言畜禽遗传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种质创新。
近年来,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推动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1.生物多样性保护: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农业可持续发展:畜禽遗传资源创新可为农业生产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
3.种质资源创新:畜禽遗传资源是种质创新的基础,可为动物育种、生物技术等领域提供重要材料。
三、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现状1.资源丰富: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种质特性。
2.保护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3.存在问题:尽管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保护意识不强、技术手段落后、资源流失等问题。
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建设1.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明确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管理职责、权益保护和违法行为的处理。
2.技术支撑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先进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技术,提高保护水平。
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制度一、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于保持其遗传多样性和提高其遗传质量。
保护遗传资源的措施包括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库、设立遗传资源保护区、开展遗传资源调查和监测等。
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方式主要有冷冻保存和活体保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畜禽遗传资源的完整性和国家级的安全储备。
同时,利用畜禽遗传资源的措施包括选育新品种、提升生产性能、改良畜禽品种等。
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实现了良种选育与推广,从而加快了畜禽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的制度1. 畜禽遗传资源的登记与认定制度登记与认定制度是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分类、认定及登记,以确定其品种属性、保证其纯种性,保留和传承优良品种的制度。
登记与认定制度体现在畜禽遗传资源的品种保护条件、资格认定标准、鉴定程序、登记管理等方面。
2. 畜禽遗传资源的标本保藏制度标本保藏制度是通过对畜禽遗传资源样本的采集、保存、维护和管理,保留和传承优良品种的制度。
标本保藏制度体现在标本的采集方法和要求、标本保存的条件、标本维护与管理的要求等方面。
3. 畜禽遗传资源的养殖管理制度养殖管理制度是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养殖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了畜禽遗传资源养殖场的管理、饲养方式、环境保护、疾病防控、畜禽品种及品质的保护、鉴定和推广等方面。
4. 畜禽遗传资源的遗传改良制度遗传改良制度是为了提高畜禽遗传资源的生产性能、改良其遗传特性、提高其遗传质量和产业适应性而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涉及了畜禽遗传改良技术的推广、遗传资源的改良对象与目标、遗传改良的指导原则、技术方法和实施程序等方面。
5. 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度开发利用制度是为了使畜禽遗传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提供食品、皮毛、劳动力和服务等方面的利用价值,促进畜禽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效率提高、保护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了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项目评估、资源配置、技术推广、品质保障、环境保护、遗传利用、新品种推广等方面。
浅析我国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畜以肉、奶、蛋、毛、畜力和有机肥等形式提供了人类30%~40%的需求,这些都来源于40多个畜禽种类的大约4500个品种。
畜禽遗传资源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关系到养殖业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问题,对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众多的民族文化及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
经过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七五”期间经过“同种异名”归并后,确认全国拥有畜禽品种和类群(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引入品种,不包括家禽中近年引入的祖代和父母代鸡、以及兔)596个,其中马66个、驴20个、黄牛(含奶牛)73个、水牛(类群)20个、牦牛5个、骆驼4个、绵羊79个、山羊(含奶山羊)48个、猪113个、鸡109个、鸭35个、鹅21个、火鸡3个。
首批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的畜禽品种就有280余个,其中包含部分培育和引入品种,这些品种、类群各有特点,特别是多产区的地理和生态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数十年来,家畜生产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进,如奶牛的产奶量几乎是25年前的2倍;近十多年来商品猪的脂肪减少了30%多;肉鸡上市天数也缩短了近两周。
但是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经过畜禽资源普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畜禽品种处于稀少和较少状态,少量的处于基本灭绝的境地。
经过多次的资源普查和综合分析,在种猪方面,根据来源、分布及其形态和性能等,我国的地方种猪主要可以分为6个类型:华北、华中、华南、西南、江海和高原型猪。
每一类型中又有许多具有独特性能的品种;在种牛方面,按牛种和生产方向可以分为6个类型:乳用牛、肉用牛、乳肉兼用牛、黄牛、水牛和牦牛;在绵羊和山羊方面,我国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种资源,一般根据用途将绵羊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裘皮羊和羔皮羊,将山羊分为乳用山羊、毛用山羊、绒用山羊和皮用山羊;在家禽方面,仅列入品种志的地方品种就有鸡27个、鸭12个、鹅13个,主要有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药用型等;在马和驴品种中也有不少名贵品种。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科技创新1. 引言畜禽遗传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畜禽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畜禽遗传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畜禽遗传资源,科技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要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要性畜禽遗传资源是指不同种类畜禽个体和种群之间遗传差异的总和,包括品种、种群和个体。
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实现畜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畜禽遗传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不同品种的畜禽在适应性、生产性能、抗病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保护和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可以培育出更适应不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畜禽遗传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禽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反映了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畜禽种群的影响,保护和利用畜禽遗传资源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
最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提高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育高产、高质量的畜禽品种,可以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挑战目前,我国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畜禽遗传资源的多样性正在不断丧失。
随着畜禽种群数量的减少和品种的同质化,很多珍稀、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其次,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相对较低。
我国在畜禽遗传资源收集、保存、繁育和利用方面的科技手段和能力还比较薄弱,存在保护手段不完善、保存设施不足、繁殖技术不先进等问题。
最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不够紧密,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保护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畜禽遗传资源发掘和保护工作畜禽遗传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关于畜禽遗传资源发掘和保护工作的一些关键点:1. 理论依据:- 保种的目的是保护畜禽遗传特征的多样性,确保这些宝贵的遗传资源不会因混杂或灭绝而丢失。
- 畜禽遗传资源可能在当前看似没有直接的利用价值,但从长远来看,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需求至关重要。
2. 保种理论:- 随机保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应该将一个品种视为一个整体,保存每一个品种的全部基因。
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存畜禽品种的所有遗传特征,但由于群体数量有限,可能难以实现保种与选育的可持续发展。
- 系统保种理论:该理论强调应该保护一定时空内某个品种具有的全部基因,利用系统学思想和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品种的基本基因体系。
3. 实践意义:-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对于提升国家畜禽种业的自主创新力、核心种源自给率以及种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通过保护工作,可以防止优良畜禽品种的消失,为未来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遗传基础。
4. 保护措施:- 建立保种场:专门用于保护和繁育珍稀畜禽品种。
- 实施动态保种:在保护的同时,对畜禽进行适应性培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社会需求。
- 利用生物技术:如冷冻保存(冷冻精液、冷冻胚胎)等技术,以长期保存遗传材料。
-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畜禽遗传资源的发掘和保护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复杂工程,它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还需要有效的实践措施和政策支持。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为人类未来的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第一节品种学说一、品种的概念:(一)种和品种: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品种是畜牧学概念。
自然状态下,野生动物只有种和变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品种则是畜牧业发展后,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
种1、林纳学说:指相互间有明显的可变差异的生物群,强调生物群的间断性。
2、达尔文学说:强调种的连续性。
3、现代分类学:是由一些实际上或潜在的相互能够自由交配并繁殖后代的若干个个体组成的群体,种与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条件:A、有新的变异产生;B、变异经选择而固定;C、不同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发情季节、生殖器官结构、性行为差异;遗传隔离-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型)品种是具有独特的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满足人类的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性,并可随人工选择和生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其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的具有一定数量的家畜群体。
其数量要求能维持种群特异性的稳定遗传。
(二)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个体间遗传基础来源相同;3、个体的性状及适应性具有相似性:形成该品种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能与其他品种相区别;4、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5、一定的结构:若干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地方类型、育种场类型、品系与品族;6、足够的数量二、影响家畜品种形成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温度、湿度、雨量等)三、品种的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3、过渡品种:(二)、按生产力类型分类: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三)、按生态类型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不同于地方品种。
特点:A、晚熟,个体相对较小;B、体格协调,生产力低但全面;C、体质粗壮、耐粗耐劳,适应性强原始品种是育种的宝贵的育种材料和品种资源。
原始品种的改造,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再结合选种选配或杂交以改善遗传基础。
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经过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品种。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实施方案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保护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维护畜禽遗传基因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实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完整的实施方案是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实施方案,以确保畜禽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一、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旨在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促进畜禽遗传基因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畜禽品种改良、种群培育及遗传研究提供可靠的遗传资源。
二、实施步骤1.建立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了解和记录当前存在的畜禽种类及其分布情况;-设立畜禽遗传资源监测点位,定期对重要畜禽遗传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2.制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基于畜禽遗传资源的特点和保护需求,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推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各项工作。
3.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保护区或基地:-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区域;-保护区内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基地,用于种群培育、繁殖和遗传研究。
4.推动畜禽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畜禽遗传资源的数据库,记录和管理畜禽种质资源的信息;-开展畜禽种质资源的养殖、繁殖和利用研究,提高畜禽遗传资源的利用效益。
5.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教育和宣传:-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和推广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专业人才,提高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6.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组织和机构的活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国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经验和做法,提升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三、实施措施1.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标本采集和保存工作,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库;2.建立畜禽遗传资源的基因库和生物信息学平台,用于畜禽遗传资源的遗传分析和研究;4.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推动畜禽种质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5.定期开展畜禽遗传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掌握畜禽遗传资源的变化情况;6.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意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畜禽遗传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利用方式畜禽遗传资源是指在畜禽群体中存在的具有遗传特征的个体或群体,它们携带着丰富的遗传信息和潜在的遗传优势。
正确开发和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对于提高畜禽的品种改良和增加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原则和利用方式两个方面探讨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畜禽遗传资源开发的原则1. 多样性原则:畜禽遗传资源应尽可能保留多样性。
不同品种、种系或地理分布的畜禽群体在遗传上存在着差异,保留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畜禽种群的适应力和抗病能力。
2. 保护原则: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应遵循生态和道德的原则,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不应滥用畜禽遗传资源,避免过度捕捞或过度选育,以免导致资源的衰退或灭绝。
3. 遗传改良原则: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应以遗传改良为目标,通过选配和基因改造等手段,提高畜禽的产量、抗病性和品质等性状,以满足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
4. 合作原则: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农民、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等。
各方应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推动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5. 可持续利用原则: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具有可持续性,不应破坏资源的再生能力和生态平衡。
在利用畜禽遗传资源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二、畜禽遗传资源的利用方式1. 选育新品种:通过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选择和交配,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的新品种。
选育新品种可以提高畜禽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
2. 基因保护和保存:畜禽遗传资源中存在着许多珍稀或濒危的基因型,需要进行基因保护和保存工作。
通过冷冻保存、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可以保存畜禽遗传资源,以备将来利用。
3. 基因改造和基因编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基因改造和基因编辑,可以引入或删除某些基因,以改变畜禽的性状。
这种方式可以加快畜禽品种改良的速度和效果。
4. 畜禽种质资源共享: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畜禽种质资源存在差异,通过畜禽种质资源的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遗传优势,提高畜禽的生产能力和适应性。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1.09•【文号】农办牧〔2016〕43号•【施行日期】2016.1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农办牧〔2016〕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医兽局: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办公厅2016年11月9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制定本规划。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
近年来,按照“依法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表1 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统计表畜种地方品种(个)国家级保护品种(个)省级保护品种(个)其他品种(个)猪90423216牛94214726羊101275222家禽175499729其他85203233合计545159260126保护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
充实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队伍,山西等14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为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原产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互为补充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z 基本概念
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家畜遗传多样性
z 国内外畜禽遗传资源现状
近几十年来,畜禽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但是,地方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灭绝濒危)
z 保护的意义经济意义
科学、文化、历史意义
上次课主要内容回顾
16%已消亡,30-40%濒危
三、家畜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问题
(保种与选育结合起来
(发展中国家的保种应得到发达国家的支持 保种任务的区域性不平衡
━发达国家:少数优秀品种取代多数地方品种
━发展中国家:仍拥有相对丰富的遗传资源
V大多保种理论研究者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V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却承担保种任务
活体保种缺点
z由于保种群体数量的有限性,不可避免出现遗传漂变;
z用在保种群中的性别比例不可避免存在选择现象;
z原始群体多生活在特殊的生态条件下,自然选择不可避免;
精子冷冻保存
z对某一遗传资源采集若干头公畜的精液,在-196℃液氮中长期冷冻保存;
z有效地保存和恢复遗传资源基因库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对于特定时期内经济价值低的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z优点是降低保种成本,延长世代间隔;
z缺点是只保存了父亲单方的遗传信息,重建该遗传资源群体所需时间较长;
胚胎冷冻保存
z采用超排技术,从供体母畜采集用无亲缘关系的公畜随机受配的胚胎进行冷冻保存;
z定期将冷冻胚胎移植于经选育的同品种的母畜子宫内,令其发育为成年家畜,然后继续采集胚胎冷冻保存;
z优点是在将来需要时很快地重新繁殖出具有原来特性的个体,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小;
z缺点是成本较高、保存效率较低;
畜禽遗传资源工作进展
•1976-1985年,品种资源调查
–品种志:猪牛家禽羊
•建立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场和种公牛站–“八五”期间,83个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
–1995年开始,国家启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立国家家禽和家畜遗传资源基因库
–原地活体保种与异地基因保存相结合
•畜禽品种和品系选育
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名单(6个)
福建省石狮市水禽保种中心
国家级水禽基因库(福建)浙江光大种禽业有限公司
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浙江)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水禽基因库(江苏)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国家级蜜蜂基因库(吉林)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
国家级家畜基因库
建设单位
基因库名单
保种资金的投入
保种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作
需要设法多渠道地筹措保种资金:
━政府财政投入,它是保种的基础(20万/年)
━国际社会的支持,有利于平衡区域间的矛盾
━社会团体或个人的赞助
━遗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积极主动筹资保种
12
群体遗传学Hardy-Weinberg 定律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条件
–大群体
–随机交配
–不存在选择、迁移、突变⎪⎩⎪⎨⎧===22
2q P pq P p P aa Aa AA 1个座位上的2个等位基因(A 和a ),频率分别为p 和q ,则:
)保持稳定
目标
影响近交系数增量的因素
z群体规模
z性别比例
z留种方式
z亲本的贡献
z交配系统
z世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
z世代间隔
交配系统与近交增量
z非同型交配可保持群体的杂合性,降低近交增量z在随机交配的基础上,人为地避免近亲交配
z将群体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亲缘关系较远的亚群,在亚群间计划交配,可控制群体平均近交系数的增长z对长期保种的群体而言,更主要的是控制群体规模
世代间隔与近交增量
V世代间隔不直接影响群体近交增量
V它与一定时间内的群体遗传结构变化速度密切相关
V世代间隔的延长可以有效减缓群体的遗传变化,有利于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
原位保存的基本方法
¾划定良种基地:基地禁止引进其它品种的种畜
¾建立保种群:在良种基地建立足够数量的保种群¾实行各家系等量留种
¾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在保种群体中避免近交
¾适当延长世代间隔,也可以降低群体近交系数增量¾在保种群中一般不进行选择
第三节
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¾分析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大小及分布),是家畜保种的基础工作
¾对遗传变异的分析已经从表型、蛋白质多态深入到DNA分子水平
¾利用DNA多态性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分析种群的遗传变异
遗传标记:
单核苷酸多态(simp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微卫星(microsatellite)
…
z PIC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
∑∑
∑=−=+=−−=n
i n i n
i j j
i i p p p PIC 1
1
11
2
2
2
21等位基因个数。
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第:,:,n j i p p j i
z 反映群体中等位基因的个数和频率分布z 与H 并称为“基因多样性指数”z 受等位基因数影响大z 1
PIC 0<<
统计分析软件
等位基因频率:Excel Microsatellite Toolkit
PIC:Cervus version 2.0
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POPGENE
群体间遗传距离并构建NJ 系统发生树:Dispan 软件、Philip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