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风险评价文献综述

金融风险评价文献综述

金融风险评价文献综述
金融风险评价文献综述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金融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姓名: 杜艳琪

学院: 工学院

专业: 物流工程

班级: 101班

学号: 31310115

指导教师: 马宏伟职称: 副教授

2014 年03 月1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金融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作者:杜艳琪

指导教师:马宏伟

摘要:金融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金融活动以来,金融风险管理就成为经济和金融体系必然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国际化、迅速化的传染性挑战我们现行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也对现行货币危机理论下建立的金融风险评价机制提出质疑。本文在简要分析金融风险的内涵及根源后,构建了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着重介绍了对金融风险的几种评价方法及前人所做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字: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On the Review of Assessment Methods of Financial Risk

Author:Du Yanqi

Tutor:Ma Hongwe i

Abstract:The financial risk is one of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 since the financial activities appearing in human society,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has became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 As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ic and the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rapid of infectio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re challenging our current system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t also questione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netary crisis theory of financial risk evaluation system. First, the essay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the root of financial risk, then constructs a reasonable appraisal system of the index, and then it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the financial risk of several kinds of appraisal methods of the predecessor.

Key words:Financial Risk;Index System;Assessment Methods

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金融日益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中心,快速、稳健发展的金融行业对各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金融犹如一把双刃剑,其风险与收益是相对应的。在2008年爆发的以美国次级贷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西方经济体暴露出积累已久的金融危机因素。同样,开放条件下我国的金融风险由于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也呈现逐步加大的趋势,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大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如果进一步扩散将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而加强对金融风险评价的研究尤其是定量化研究对我们整个金融系统乃至经济系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大有裨益的。

1 金融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任何一件事如果它的未来具有不确定性,那它就存在着风险。因此,风险即是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暴露。运用到金融学上来说,金融风险即是指人们在从事金融交易活动中

遭受到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金融风险涉及的范围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而广义的金融风险则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涉及到各种经济主体,所以凡是由于经济主体在资金的筹集和运作方面而面临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都可称为金融风险。

从国内外形势来看,金融风险是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缺乏最后贷款人、外国经济的形成而导致的泡沫经济、金融行业自身的脆弱性、经济周期的影响以及政府的过分干预等等。相对较小的金融风险仍然不至于构成金融危机,但是如果累计到一定的程度,量变引起质变,就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来出现了。金融风险虽然是依靠主观推断而得出的,但是并不是凭空想象,它具有多种属性和多个特征,这些特征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金融风险的特征,如客观性、不确定性、扩张性、可控性、周期性等[1]。

2 金融风险根源分析

依据开放性国家的共性,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实际,金融风险的来源大致可以进行如下划分:

1.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明显的通胀或是结构失衡等因素,都将导致整个市场上货币资金需求等出现大幅的变化,那么即使国内潜在金融风险微弱,也很有可能会在外部环境中爆发金融危机。

2.银行业务经营。商业银行属于高负债经营方式,经营过程中如果坏账累积的过高,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相对低下,并且拆入资金弥补缺口能力较低,那么必然将会增加商业银行陷入支付危机的可能,并在金融系统内将危机传播。

3.资本市场泡沫经济。闲置资金以及资本循环中的资本不断开始向具有更高获利水平的股市、债券市场等虚拟经济市场转移,一方面,实体经济的生产部门资金紧张;另一方面,一旦泡沫破灭,系列的金融机构倒闭事件不仅加剧市场恐慌,也延伸了金融危机的波及面。

4.对外经济业务。主要在于国际业务的逆差以及游资对于本国金融行业的冲击。在国际业务往来中,银行系统通常承担着资金的清算及资金缺口的补偿,因而首当其冲的面临着汇率风险的考验。

5.政府债务。负债规模如果过大,一旦出现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外汇储备不足或是经济中出现无法事先估测的突发事件,政府很有可能短期内无力偿还债务,陷入支付困境。

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选取原则

1.灵敏度高。所选取的指标数值上的细微变化就能敏感地反映金融形势的变化,而金融形势的细微变化也能在这些指标的变化中得到体现。

2.代表性强。金融风险的引发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我们在模型中不可能把所有影响因素都涵盖在内,而只能选取各方面的代表性指标来衡量各方面的金融形势的变化,这就要求选取的指标代表性强、客观、全面。

3.操作性好。所选取的各个指标应该都能快捷的收集到相对准确、可靠的指标值。

4.全面性。评价指标应能全面反映我国金融风险的形势[2]。

3.2 金融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我国金融风险评价体系,不仅要做到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明确,而且指标数据的获得要具有可行性,另外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3.2.1选取指标并构建体系

为了迎合我国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等特性,最终共选取16项指标对风险进行评估,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见表1)。

3.2.2确定临界值

各项金融风险评价指标是否达到危机水平或是要确定危险程度,可依据既定的临界值来判断。根据上述原则,对于各项评价指标的临界值大致确定如表1:

表1评价体系各指标临界值

(注:有关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年鉴2004-2010;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公报2006-2010;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国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4 金融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

4.1 层次分析法

4.1.1 AHP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AHP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 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灵活、实用而又简便的多准则、多目标、多因素的决策方法。

4.1.2 AHP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AHP法的思想是把一个复杂、模糊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因素间两两权重的比较,构造一个判

断矩阵,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决策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AHP 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1.3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各因素相对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小赋予权重,然后建立判断矩阵。

表2 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程度关联表

4.1.4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对于每一个比较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其特征方程的解向量即最大特征值并归后,此向量即可认为是同一层次各因素相互比较后的相对重要性标度,称之为层次单排序。

1.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 ,CI=1max --n n

λ;

2.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3. 计算一致性比例 CR ,CR =CI/RI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应当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4.1.5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得到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后,还要得到最低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进行方案选择。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对层次总排序也需作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由高层到低层逐层进行检验。

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j = 1,…,m),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j),已在层次单排序时求得,则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 =CR ∑∑==m j m

j aj j RI aj j CI 11)(/)(。当 CR

<0.1时,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

4.1.6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易君丽、庞燕[3]

在对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中农产品特殊属性,构建了典型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风险因素,提出了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中风险防范策略:在开展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我们首先应特别注意考察农产品来源的合法性,避免质押走私和违禁农产品、国家禁止交易和限制交易的农产品,其次要选择适用广泛、易于处置、价格涨跌幅度不大、质量稳定的农产品,如大豆、小麦等。

包耀东[4]针对物流金融风险问题,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问题的主观性,使得整个评价选择过程能够量化,增强了选择的科学性。

李爱喜,李甜甜[5]对地方金融风险进行研究,通过设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地方金融风险的评价模型,据此对我国部分省(市)的地方金融风险做出量化评估和排序,可以较客观地评估该地区的地方金融风险状况。

4.2 模糊评价法

所谓模糊层次分析法指的是将层次分析法(AHP )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问题,因为很多因素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模糊综合评价通常能够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的分析,从而得到对这些事物较为符合实际的、客观的、正确的评价,进而化解具有模糊特征的实际问题[6]。

4.2.1 评价集的建立

对于金融风险进行评价时,应该体现其风险等级,本模型具体的评价集分为五个等级:V=(v1,v2,v3,v4,v5)={低,较低,中等,较高,高}。

4.2.2 权重的确定

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权重对最终的评价结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的权重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因此,选择权重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模型的有效性。由于各个因素对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各有不同,为了使每个因素的权重都能合理分配,本研究仅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分配各组因素的权重。准则层因素集对应权重A i ={1a ,…6a },其中121=∑=i i a ;指标层因素集权重ik a ={ik a ,…ik a }其中11=∑=n k ik a 。

4.2.3 模糊判断矩阵的确定

选取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团,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二层各个元素进行单因素评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统计,即得到单因素模糊判断矩阵。

)3,2,1(,2

12222111211=????????????=i r r r r r r r r r R imn im im n i i i n i i i i 其中:m 表示评价指标集W i 中元素的个数;n 表示评价集V 中元素的个数。

4.2.4 综合评价

由4.2.2得到的权重以及4.2.3得到的单因素模糊评价判断矩阵,进行如下的综合判断:进行复合运算,求得评判结果矩阵:{}m 21b ,, b b R A B =?=。

B 是风险状态集V 上的模糊子集,B j 为第j 种风险状态V j 对模糊子集B 的隶属度。按

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选取B j 中的最大值,对应的V j 即为综合评价所得到的农产品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风险等级。

4.2.5 应用

郑洁、何静[7]根据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影响因素的特点,构建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了影响该业务的主要风险因素依次为:管理机制、方法科学、系统完善、员工素质、变现能力等。

陈传明[8]通过事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构建了物流金融风险因素模型,包括3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指标。使用模糊理论建立了物流金融风险模型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了实例检验,以期能够为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吴璠、苏田[9]根据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将该方法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证明该评价方法较为客观,能够有效地对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评价。

4.3 Copula 函数

4.3.1 Copula 函数的定义及基本定理 Copula 函数描述的是变量间的相关性,实际上是一类将联合分布函数与它们各自的边缘分布函数连接在一起的函数,因此也有人将它称为连接函数。相关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59年,SKlar 通过定理形式将多元分布与Copula 函数联系起来。20世纪90年代后期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国外开始得到迅速法则并应用到金融,保险等领域的相关分析,投资组合分析和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10]。

定义:N 元Copula 函数是指具有以下性质的函数(下记为C ):

(1)定义域为[0,1]×[0,1]×···×[0,1](共为N 个域相乘);

(2)C 具有零基面(grounded )且是N 维递增的;

(3)C的边缘分布Cn,n=1,2,···,N,满足Cn(xn)=C(1,···,1,xn,1,···,1)=xn,其中xn∈[0,1],n=1,2,···,N。

4.3.2 Copula函数的应用

罗薇、刘建平、何山[11]对Copula理论在金融风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包括:在投资组合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在金融市场的尾部相关性中的应用以及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聚合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并实证基于Copula,结合具有不同边际分布模型来计算资产投资组合VaR显著优于基于多元正态分布假设的传统方法。

熊恺平[12]利用 Copula 函数描述两个时间序列的相依性关系时得出的VaR结果要优于正态情形;在所选的四种 Copula 函数中以 Gumble Copula 函数模拟的VaR效果相对最好;通过对模拟次数的比较,可以发现当模拟次数增大时效果较好,当模拟的次数与实证数据长度接近时效果最好。结果表明,用传统的正态假设会低估风险,而利用 Copula 函数描述资产间的相关结构,能使投资组合风险值更加贴近实际值。

4.4神经网络

4.4.1神经网络的概念

人工神经网络是对生物神经网络系统的模拟,其信息处理功能是由网络单元的输入输出(激活特性)、网络的拓扑结构(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决定的。人工神经网络对问题的求解方式与传统方法不同,它是通过训练来解决问题的。训练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是把同一系列的输入例子和理想的输出作为训练的“样本”,根据一定的训练算法对网络进行足够的训练,使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学会”包含在“解”中的基本原理。当训练完成后,该模型便可以用来求解相似的问题[13]。

BP神经网络是误差反向传播的多层前馈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中最具代表性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金融风险的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步骤如下:

(1)输入节点的选择。人工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各指标值作为BP 模型的输入节点。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它们转化为区间[0,1]上的无量纲性指标值。

(2)隐含节点数的选择。隐含单元数的选择与输入输出单元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参考以下公式确定:

n

=(m+n)/2+a

1

其中:m为输入神经元数;n为输出神经元数;a为1-10的常数。

(3)输出节点的选择。用每一个输入节点对应样本的一个特征值,输出节点数目等于待划分类别数目,在训练阶段,如果样本S

属于第j个类别,则对应的第j个输出节点的

i

期望输出等于1,其它节点输出均为0;在检测识别阶段,当输入未知类别的样本时,输出值最大的节点对应该样本所属类别。

4.4.2 神经网络的应用

Altman等人(1994) 利用神经网络对意大利公司进行失败预测[14],使得神经网络方法开始应用到目标主体的风险评价中。这是一种自适应的非参数方法,并不严格要求样本数据的分布,不仅具有非线性映射、泛化和记忆能力[15],而且神经网络模型的分布自由,对实际问题比较适用。

吕心洁、陈怡雯[16]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特点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daBoost 算法与神经网络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实例样本的训练和验证。表明:运用该风险评价模型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定量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为银行和中小企业在供应链金融实际融资运作中规避风险提供了参考依据。

4.5 灰色关联法

4.5.1灰色关联法的基本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1992)提出的,研究对象是“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主要是利用已知信息来确定系统的位置信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样本量的要求并不严格且无需服从特定分布,因而灰色系统理论比较适合处理信息并不完全明确的金融风险问题。

4.5.2步骤

(1)对体系中指标进行AHP 赋权。首先,根据已经建立的五类系统指标风险贡献度的差异,应用AHP 方法确定要素风险权重;其次,再以各风险指标为评价准则,对系统内各个指标再以AHP 方法进行赋权。

(2)应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金融风险综合评价时,将各个年度视为不同评价个体对象,整个体系被分为三层:第一层,也即目标层,是金融风险(A);第二层,要素层,包括宏观经济基本面(B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B2)、资本市场泡沫经济(B3)、外部经济风险(B4)、政府债务风险(B5);第三层是指标层,共计16项指标,分别为C1,C2…,C16。对其中的所有指标值进行以下规范化处理过程:ik i

ik i ik i ik ik V V V V X min max min --=。 4.5.3灰色关联法的应用

吕娟、范恒冬[17]运用灰色关联构建了完整的金融风险评价体系,并对2003—2010年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危机前我国金融体系综合评价偏离最优参考数列严重,而2010年关联程度最大。并依据检验结果提出了抑制通胀、积极协调人民币升值幅度等政策性建议。

曹若霈[18]通过界定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与分析,从负债风险、投资风险和总体均衡风险三个方面构建了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指标进行赋权,评价河南省某高校2002-2011年的财务风险状况。

5 其他

顾振伟[19]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 回归方法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不同种类风险的分析,揭示供应链金融可以相对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不同种类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从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银行与中小企业。

殷孟波、郑宇[20]根据卡甘的货币需求函数,结合静态、动态优化的分析方法,对最大化的铸币税和宏观金融风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分析结论:铸币税收人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环境、政府财政赤字、物价水平相关,特别是政府财政赤字与铸币税密切相关,因此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6 总结

在我国渐进式改革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对金融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严重,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极大[21]。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层出不穷的各种金融风波、金融危机,特别是这次发生在我国“家门口”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强金融风险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孙国花.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风险分析[J].论坛集萃,2011,(9):289-291.

[2] 张小兵,黄建.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2):

34-37.

[3] 易君丽,庞燕.基于AHP的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评价[J].企业经济,2012,(8):124-128.

[4] 包耀东,张悟移.基于AHP的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5):68-69.

[5] 李爱喜,李甜甜.地方金融风险的评价模型—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例[J].2010,(3):54-58.

[6] Noah P B, Anthony H C.Evaluating Business Risks in the Commercial Lending Decision [J].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5,(3):3-10.

[7] 郑洁,何静.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评估[J].上海农业学报,2013,(2):72-77.

[8] 陈传明.基于模糊评价的物流金融风险研究[J].物流技术,2013,(4):156-158.

[9] 吴璠,苏田.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月刊,2013,

(5):38-41.

[10] ANE T,KHAROUBI C.Dependence Structure and Risk Measure [J]. Journal of Business,2003,

(3):411-438.

[11] 罗薇,刘建平,何山.基于Copula理论的金融风险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4):126-129.

[12] 熊恺平.基于Copula理论的金融风险分析[J].科技信息,2011,(5):425-426.

[13] 齐莉丽,孙可娜.神经网络在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评价系统建模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学报,2004,(4):47-49.

[14] 寿晖,张永安.基于AHP熵值法商业银行体系风险指标预警研究—来自2003-2012年数据[J]. 华

东经济管理,2013,(10):44-49.

[15]王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财政研究,2012,(2):71-73.

[16] 吕心洁,陈怡雯.基于AdaBoost算法与神经网络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J].商业文化,2012,(5):

179-180.

[17] 吕娟,范恒冬.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金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4):22-27.

[18] 曹若霈.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高校财务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实证研究-以河南某高校为例[J].中

国总设计师,2013,(11):76-78.

[19] 顾振伟.基于银行视角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J].商业时代,2012,(25):69-70.

[20] 殷孟波,郑宇.基于最大化铸币税原则的宏观金融风险分析[J]. 金融研究,2010,(1):95-105.

[21] 赖雪波.金融风险理论述评[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120-122.

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

金融风险管理重点

金融风险管理重点 第一章、金融风险概述 1.金融风险的定义:①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金融市场各种经济变量的不确定造成 结果发生的变动,从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及该损失可能性的大小。 ②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2.对金融风险的正确理解: ①金融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金融风险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直接发生货币资金损益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损益结果和损益程度在金融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也是不确定的) 金融活动的内在不确定性(经济行为主体主观决策或由于获取信息的不充分)造成的金融风险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活动的外在不确定性(经济行为主体之外,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随机性和偶然性的变化趋势,比如宏观经济、政策、政治、技术等外部因素)造成的金融风险是非系统性风险。 ②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 暴露或敞口的概念:表示的是金融活动中存在金融风险的部位和受金融风险影响的程度。 敞口的大小与金融风险大小并不成正比。 ③金融风险的构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 3.金融风险的特征: 1 )金融风险的一般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扩张性(持续的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多样性与可变性、可管理性。 2)金融风险的当代特征: (1)高传染性。高传染性主要表现为金融风险传导的快速度和大面积。 方面,通信手段的现代化,带来了交易方式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创

新,金融衍生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得国际资本流动性更趋灵活。 (2)“零”距离化。 (3)强破坏性。金融风险的高传染性和零距离化是导致强破坏性重要因素。 4.金融风险的种类:(根据金融风险的性质划分) (1)系统性金融风险(Undiversifiable Risk )又称为不可分散化风险, 是指能产生对整个金融系统,甚至整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主体都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它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金融风险,直接威胁一国的经济安全。 (2)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Diversifiable Risk )又称为可分散化风险,是指某个行业或企业特有的风险。是个别性风险,不会对市场整体发生作用。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都属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5.金融风险形成的理论探讨: (1)金融体系不稳定假说:(Minsky 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信用创造机构和借款人的相关特性使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他把借款人分为三类:避险性借 款人(即基于未来现金流量、根据所预测的作补偿性融资);投机性借款人(即根据所测的未来资金丰缺程度和时间来确定和借款);蓬齐借款人(即需要滚动融资以新债偿还旧债)。风险程度:避险性借款人<投机性借款人<蓬齐借款人。 (2)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理论:(主要表现在股票、外汇等资产价格的波动,原因是信息不对等。)①股票价格的内在波动性: “乐队车效应”; ②汇率的内在波动性:固定汇率制度下易崩溃,浮动汇率制度下过度波动。 (3)信用脆弱性理论:现代理论认为,信用脆弱性是由信用的过度扩张和金融业的过度竞争造成的。信用的广泛连锁性和依存性是信用脆弱、产生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金融业过度竞争及信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是信用脆 弱性的又一表现。 (4)信息经济学的微观解释: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是产生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不对称信息大致分为两类:外生的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逆向选择;内生的信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写作意义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传统金融业。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等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速互联网业务创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创新与变革使我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资金快速配置与融通的新金融模式。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除了传统的网上银行功能外,主要形式有金融理财产品的网上销售、网络保险产品销售、网络证券买卖、第三方电子支付和网络小额信贷等。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推出新产品余额宝以来,余额宝的业务量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而且显现出强劲高速的发展势头,其他互联网金融也呈现突飞猛进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没有,也很难改变金融行业高风险的属性,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从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始暴露出来,案件频发,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2013年10月到11月末,就有39家P2P借贷平台陷入困境和倒闭。(二)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乔玉梅(2014)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沿袭多年的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和竞争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运行、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朱治豪(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市场。但是互联网金融业有相应的信用风险、市场选择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都加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可能性。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安全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政府加大立法力度,共同防范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管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金融风险管理考试题目 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名词解释 1、风险:风险是一种人们可知其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学中,风险常指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模型风险: 模型风险是指客观概率与主观概率不完全相符的风险。一般的经济风险往往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模型风险。根据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差异的来源,可将模型风险分为结构风险、参数风险、滞后期限风险和变量风险。 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件或决策结果可能性完全或部分不确知。根据人们对可能性确知程度的高低,可将不确定性分为完全确定性、不完全确定性和完全不确定性。在经济学中不确定性是指对于未来的收益和损失等经济状况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 2、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3、债券久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麦考雷提出的。他在研究债券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到期期限(或剩余期限)并不是影响利率风险的唯一因素,事实上票面利率、利息支付方式、市场利率等因素都会影响利率风险。基于这样的考虑,麦考雷提出了一个综合了以上四个因素的利率风险衡量指标,并称其为久期。久期表示了债券或债券组合的平均还款期限,它是每次支付现金所用时间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为每次支付的现金流的现值占现金流现值总和的比率。久期用D表示。久期越短,债券对利率的敏感性越低,风险越低;反之

文献综述教师评语

文献综述教师评语 篇一:文献综述封面——(教师意见) 附件10: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连铸板坯中间包控流装置的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院(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冶金普20XX-01 学生姓名陈开宏学号20XX440245 指导教师(签字)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描述和评价。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

文献综述的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的评语: 该生通过大量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对与板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场/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相关的国内外前人工作较好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并针对某一学者具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和系统的描述与评价,语言简洁,层次清楚。达到了学校“文献综述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篇二:论文文献综述评价 论文文献综述评价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

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作者XX大学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经济增长 一、前言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经济技术进步率(Solow,1956,Swan,1956)。在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黑箱,人们不确切知道哪些因素影响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一代代的经济学家尝试打开技术进步的黑箱。在20世纪80年代,对技术进步的黑箱的研究取得了进展,Romer (1986)和Lucas (1988)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从而开启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时代。在经济增长理论取得突破之前,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对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iamond and Dybvig,1983,Diamond,1984,Gale andHellwig,1985,Townsend,1979)。也正是由于这些突破性的进展,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但在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上,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因,即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Hicks,1969);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金融是果,即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发展(例如,Lucas,1988)。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理论,经济学家构建理论模型来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也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金融发展。

第二讲金融风险管理概述二案例 阿克洛夫旧车市场模型

案例2阿克洛夫旧车市场模型 【事件背景】 阿克洛夫模型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模型,它描述的是在非对称信息环境下的“不利选择”问题,揭示了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市场如何变得低效率的过程。 不利选择是指在建立委托人一代理人关系以前,代理人已经掌握了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可能对委托人不利;代理人利用这些信息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而委托人则由于信息劣势而处于不利的选择位置上,这就是所谓不利选择。 目前有关不利选择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产品销售、保险和资本市场三个方面展开的。阿克洛夫模型以旧车市场上的旧车销售情况为例,来解释产品销售方面的不利选择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要想确切分辨出旧汽车市场上哪些是高质量汽车,哪些是低质量汽车是困难的,一辆外表全新的汽车也有可能是低质量汽车。由于买主无法了解汽车的质量,所有外表相同的汽车都将以同样的价格出售。这样,高质量的汽车在旧车市场上就无法以预期的高价格出售,这对于卖主是不利的。但另一方面由于高质量的车的确有可能在旧车市场上存在,顾客偶然也能在这里以买卖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买到高质量的车。这样就使得低质量汽车的卖主不愿意以较低价格卖出,直到旧汽车的低质量性质充分显示出来为止。从买卖双方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来讲,人们更愿意培养低质量汽车占大多数的旧汽车市场,因此,拥有高质量汽车的卖主往往将他们的汽车撤出市场。这样旧汽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价格在下降。简单地说,那些低质量的汽车将高质量的汽车排挤到市场之外。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利选择问题。 由此,阿克洛夫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是只使用过一次的“新”汽车,在旧汽车市场上也难以卖高价。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现象与传统经济学概念——商品质量决定其市场价格——相悻。在非对称信息环境中,商品质量依赖于价格。这也是市场参加者以价格判断商品质量的信息经济学解释。当然,实际的经济环境比上面的分析更复杂,因为市场不仅仅是由高质量和低质量的车组成的,而且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市场中旧汽车的质量也会发生变化。 【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汽车的市场价格依赖于市场上所提供的汽车的平均质量,而市场上提供的汽车的平均质量又取决于汽车的市场价格。于是,开始在高价格水平上,许多汽车都被置于市场上出售,这样,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也就随之升高了。然而随着大量的汽车被置于市场上出售,市场逐渐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从而导

【实用资料】金融风险管理作业1完整答案.pdf

金融风险管理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按金融风险的性质可将风险划为(C)。 A.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B.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 C.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D.可量化风险和不可量化风险 2.(A)是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遵照合同规定按时偿还债务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操作风险 D.流动性风险 3.(C)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 A.回避策略 B.抑制策略 C.转移策略 D.补偿策略 4.下列各种风险管理策略中,采用(A)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最为直接、有效? A.风险分散 B.风险对冲 C.风险转移 D.风险补偿 5.依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基本特征为“肯定损失”的贷款为(C)。 A.关注类贷款 B.次级类贷款 C.可疑类贷款 D.损失类贷款 二、多项选择题 1.按金融风险主体分类,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ABC)。 A.国家金融风险 B.金融机构风险 C.居民金融风险 D.企业金融风险 2.金融风险的特征是(ABCD)。 A.隐蔽性 B.扩散性 C.加速性 D.可控性 3.信息不对称又导致信贷市场的(AC),从而导致呆坏帐和金融风险的发生。 A.逆向选择 B.收入下降 C.道德风险 D.逆向撤资 4.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主要包括(ABCD)。 A.保证各种金融机构和体系的稳健安全 B.保证国家宏观货币政策贯彻执行 C.保证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和较高效率 D.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5.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可以根据市场效率的高低将资本市场分为(BCD)。 A.无效市场 B.弱有效市场 C.强有效市场 D.中度有效市场

老师作文之文献综述指导老师评语

文献综述指导老师评语 【篇一:文献综述封面——(教师意见)】 附件10: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连铸板坯中间包控流装置的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院(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冶金普2006-01 学生姓名陈开宏学号 2006440245 指导教师(签字)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 析而写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 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 的描述和评价。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 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文献综述的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 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的评语: 该生通过大量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对与板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场/连 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相关的国内外前人工作较好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 归纳整理,并针对某一学者具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比较专门的、全 面的、深入的和系统的描述与评价,语言简洁,层次清楚。达到了 学校“文献综述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篇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及答辩教师评语集锦】

评语: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 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论文的资料,写作过程 中基本能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3、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4、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5、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评语: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 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 论文的各种要求。 评语: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 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 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 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 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评语: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 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 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 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 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评语: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 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 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 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 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评语: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文献综述

房地产金融风险文献综述陆媛媛201301360011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要:摘20世纪90房地产业是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所以管理和防范房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带来的巨大的金融风险也日益显现出来,将较为全面地地产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产生、成因、管理和对策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综合与评述。关 键词: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评述 1 国内关于房地产金融风险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评述 1.1 国内关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研究成果1.1.1 相关概念的界定清算等金融服务活房地产金融是指银行为房地 产业提供资金的筹集、融通、从而遭动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这种风险会逐步扩散到整个金融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再加上房地产业的特殊性,体系,最终危机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与稳定,这就是“房地产泡沫风险”,极端条件下,房地产金融风险会形成泡沫经济,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房地产市场已聚集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包括道德风险、经营环境风险、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而且包括整个房地产金融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种风险不仅包括单项业务、银行信贷一旦发生变化,并且这些风险基本由国内商业银行来承担。体系的风险,尤其是再加上我国政府已经决定把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就会产生很大的回应。不仅对房地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住宅产业,所以规避房地产的金融风险,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关于国内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理论研究方面 1.1.2 他认为目前房)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进行了研究,2006徐景辉(房 地产信提出了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地产金融风险巨大, )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同2008托住房抵押二级市场制度等。刘洋(提出了要加快完善信用等级评,时他也借鉴了英国在应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做法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认2008估及个人征信制度的建设。梁兵(2011)分析了他提出为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风险是房地产金融法规不健全、个人房贷不良贷款。比如利用证券化、创设投资基金等创新工具来降低要加大房地产金融创新力度,)认为目房地产金融风险,不断完善个人抵押贷款信用制度建设。冯玉军(2011 我国仍是面临外需疲软、内需不足的经济前世界经济尚没有走出经济危机泥潭,面临的金融风险有政策风现状,而房地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强银行内部资险、市场风险、诚信风险等。他提出了要扩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建设房地产金融市场,来最大限度降低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汪觉金控制制度,但是由于房地产)认为房地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忠(2013

《金融风险管理》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金融风险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小抄版 全部考试题型包括六种题型:单选题(每题1 分,共10分)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计算题(每题15 分,共30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一.单选题 1、金融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是(B ) A 、识别阶段 B 、衡量与评估阶段 C 、处理阶段 D 、实施阶段 1.“流动性比率是流动性资产与_______之间的 商。(B ) A.流动性资本 B.流动性负债 C.流动性权益 D.流动性存款” 2.资本乘数等于_____除以总资本后所获得的数 值(D) A.总负债 B.总权益 C.总存款 D.总资产” 3.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也就是由 于______主观违约或客观上还款出现困难,而给 放款银行带来本息损失的风险。(B) A.放款人 B.借款人 C.银行 D.经纪人” 4._______理论认为,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增加资 产和改善资产结构来降低流动性风险,而且可以 通过向外借钱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 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C) A.负债管理 B.资产管理 C.资产负债管理 D.商业性贷款” 5.“所谓的“存贷款比例”是指___________。(A) A.贷款/存款 B.存款/贷款 C.存款/(存款+贷款) D.贷款/(存款+贷款) 6.当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 债时,市场利率的上升会_______银行利润;反 之,则会减少银行利润。(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后减” 7.“银行的持续期缺口公式是____________。(A) A. 8.为了解决一笔贷款从贷前调查到贷后检查完 全由一个信贷员负责而导致的决策失误或以权 谋私问题,我国银行都开始实行了________制 度,以降低信贷风险。(D) A.五级分类 B.理事会 C.公司治理 D.审贷分离” 9.“融资租赁一般包括租赁和_____两个合同。 (D) A.出租 B.谈判 C.转租 D.购货 10.证券承销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在证券承 销完成之后,证券的____不按时向证券公司支付 承销费用,给证券公司带来相应的损失。(D) A.管理人 B.受托人 C.代理人 D.发行人 11.________是以追求长期资本利得为主要目标 的互助基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主要投资于 未来具有潜在高速增长前景公司的股票。(C) A.股权基金 B.开放基金 C.成长型基金 D.债券基 金 12.______是指管理者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 风险,利用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取得最优风险 组合,使加总后的总体风险水平最低。(D) A.回避策略 B.转移策略 C.抑制策略 D.分散策略 13.________,又称为会计风险,是指对财务报 表会计处理,将功能货币转为记账货币时,因汇 率变动而蒙受账面损失的可能性。(B) A.交易风险 B.折算风险 C.汇率风险 D.经济风险 14.________是在交易所内集中交易的、标准化 的远期合约。由于合约的履行由交易所保证,所 以不存在违约的问题。(A) 15.上世纪50年代,马柯维茨的_____________理论和莫迪里亚尼-米勒的MM 定理为现代金融理论的定量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直到现在,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仍是这两大理论。(C) A.德尔菲法B.CART 结构分析C.资产组合选择D.资本资产定价 16.中国股票市场中______是一种买进权利,持有人有权于约定期间(美式)或到期日(欧式),以约定价格买进约定数量的资产。(B) A.认股权证B.认购权证 C.认沽权证D.认债权证 17.网络银行业务技术风险管理主要应密切注意两个渠道:首先是_________;其次是应用系统的设计。(A) A.数据传输和身份认证B.上网人数和心理C.国家管制程度D.网络黑客的水平 18.金融自由化中的“价格自由化”主要是指________的自由化。(A) A.利率B.物价C.税率D.汇率 19.一般认为,1997年我国成功避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当时没有开放_________。(B) A.经常账户B.资本账户C.非贸易账户D.长期资本账户 二.多选题 1.商业银行的负债项目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大负债组成。(ACE) A.存款B.放款C.借款D.存放同业资金E.结算中占用资金” 2.“房地产贷款出现风险的征兆包括:____________。(ABD) A.同一地区房地产项目供过于求B.项目计划或设计中途改变 C.中央银行下调了利率D.销售缓慢,售价折扣过大 E.宏观货币政策放松” 3.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四种资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BCDE) A.吸收的存款B.现金资产C.证券投资D.贷款E.固定资产” 4.“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______。(ABD) A.信用风险B.市场风险C.财务风险D.法律风险” 6.“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农民的_______,_______是最便捷的服务产品。(AC ) A.小额农贷B.证券投资C.储蓄存款D.养老保险” 7.融资租赁涉及的几个必要当事人包括:_______。(ABC ) A.出租人B.承租人C.供货人D.牵头人E.经理人” 8.汇率风险包括(ABCD ) A 、买卖风险B 、交易结算风险C 、评价风险D 、存货风险 9.广义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涵盖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一切方面和环节,既包括产品设计、展业、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环节(ACD)。 A.理赔B.咨询C.核保D.核赔E.清算” 10.证券承销的市场风险就是在整个市场行情不断下跌的时候,证券公司无法将要承销的证券按预定的______全部销售给______的风险。(CA) A.投资者B.中介公司C.发行价D.零售价 11.基金的销售包括以下哪几种方式:______。(ABCD) A.计划销售法B.直接销售法C.承销法D.通过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促销法 以下哪几类风险:_________________(ABC ) A.国家金融风险B.金融机构风险C.居民金融风险D.企业金融风险 13.信息不对称又导致信贷市场的________和______,从而呆坏帐和金融风险的发生。(CA ) A.逆向选择B.收入下降C.道德风险D.逆向撤资 14.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点:____(ACDE) A.保证各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安全 B.保证国际货币的可兑换性和可接受性 C.保证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和较高效率 D.保证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制订和贯彻执行 E.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15.商业银行的负债项目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大负债组成。(ACE) A.存款B.放款C.借款D.存放同业资金E.结算中占用资金 16.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四种资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BCDE) A.吸收的存款B.现金资产C.证券投资D.贷款E.固定资产 17,外汇的敞口头寸包括:_____等几种情况。(ABCD) A.外汇买入数额大于或小于卖出数额 B.外汇交易卖出数额巨大 C.外汇资产与负债数量相等,但期限不同 D.外汇交易买入数额巨大 18.广义的操作风险概念把除________和________以外的所有风险都视为操作风险。(CD) A.交易风险B.经济风险C.市场风险D.信用风险 19.在不良资产的化解和防范措施中,债权流动或转化方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ACD) A.资产证券化B.呆坏账核销C.债权出售或转让D.债权转股权” 20.目前,互换类(Swap )金融衍生工具一般分为________和利率互换两大类。(BC) A.商品互换B.货币互换C.费率互换D.税收互换 三.判断题 1.“对于贴现发行债券而言,到期收益率与当期债券价格正向相关。(×)” 2.“一项资产的?值越大,它的系统风险越小,人们的投资兴趣就越高,因为可以靠投资的多样化来消除风险。(×)” 3.“在德尔菲法中,放贷人是否发放贷款的审查标准是“5C ”法,这主要包括:职业(Career )、资格和能力(Capacity )、资金(Capital )、担保(Collateral )、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ConditionorCycle )。(×)” 4.“核心存款,是指那些相对来说较稳定的、对利率变化不敏感的存款,季节变化和经济环境对其影响也比较小。(√)” 5.当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时,利率的下降会减少银行的盈利;相反,则会增加银行的盈利。(×)” 6.利率上限就是交易双方确定一个固定利率,在未来确定期限内每个设定的日期,将市场利率(或参考利率)与固定利率比较,若市场利率低于固定利率,买方(借款者)将获得两者间的差额(×)” 7.拥有外汇多头头寸的企业将面临外汇贬值的风险,而拥有外汇空头头寸的企业将面临外汇升值的风险。(√)” 8.一种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的方差小,说明其收益的平均变动幅度小,则投资的风险也越小(√) 三、简答题 1.如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理解金融风险? A L L A P P D D ?-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四、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查阅技巧 初学者查找文献时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对于大四的本科生来说,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沈丽,林冬冬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13年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井喷的一年。但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而来的风险更是不容小觑的,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将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加以追踪并且进行综合评述,内容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涵义界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通过综述学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尚不完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界定还未统一以及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研究学者不断完善与充实。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管理;余额宝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5-0015-06 曾有人估计,互联网金融将吞噬传统金融,从而使后者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①。从四大行推出的网上银行,到淘宝联合天弘基金开发的余额宝,互联网金融衍生产品涉及的客户群和衍生产品的种类均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规模已达1853.42亿元②,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公墓基金。然而,火爆背后的风险不容小觑。2013年4月,上线未满月的P2P网贷企业“众贷网”宣布破产,随后“城乡贷”在其网站挂出歇业公告,两家网络平台相继倒闭。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必须正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时全面制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策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将对学者们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界定、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 一、互联网金融内涵的界定 关于互联网金融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以下是相关国内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研究成果,主要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界定互联网金融。 从静态角度看,分为产物说和模式说。产物说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以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而且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包括在网络的基础上对原有 收稿日期:2014-07-10 基金项目: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规定性项目“区域金融风险生成机制与管控体系构建—以山东为例”。 作者简介:沈丽,女,山东莱州人,博士,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林冬冬,女,山东临清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 ①“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来自于比尔·盖茨。十几年前,互联网刚出现时,比尔·盖茨预言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传统银行终将灭绝。 ②数据来源于天弘基金2013年数据。

金融风险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金融风险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重要名词 答案略 二、单项选择 1-5 C B D A A 6-10 C A C C C 11-15 D A B D A 16-20 B C D D D 21-25 B B B B 三、多项选择 1. BCD 2. ACDE 3. ADE 4. ABCDE 5. ABDE 6. BCDE 7. AD 8. ABCE 9. ABCDE 10. ACDE 11. ACE 12. ABCDE 13. ACDE 14. AB 15.ABC 16. ACE 17. ABC 18.ABCDE 四、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五、简答题 答案略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重要名词 答案略 二、单项选择 1-5 A C C AD 6-10 C B D D B 11-15 A A C C D 16-18 A D A 三、多项选择 1. A B C D 2. A B C DE 3. ABCDE 4. ABCD 5. ABCDE 6. ABCDE 7. ABCD 8. ADE 9. ACDE 10. ACE 四、判断题 1-5 ×√××× 6-8 ×√× 五、简答题 答案略 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重要名词 答案略 二、单项选择 1-5 ACBBB 6-10 ADBCD 11-15 DBBAC 16-21 DDABAB 三、多项选择 1. ABCE 2. AD 3. BCDE 4. BDE 5. BE 6. CD 7. BCDE 8. ABCDE 9. BDE 10. ABDE

金融文献综述

文献归纳和述评 研究背景 由于标准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行为金融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础,提出有限理性和非有效市场,来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这是对标准金融学的强有力挑战。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的差异是研究目标不同。标准金融学描述经济个体的最优决策行为,而行为金融描述的是真实决策行为。 国内外行为金融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状况 行为金融理论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实验经济学家Amos Tversky,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大量的行为实验,观察对比发现,许多投资者在实际决策时表现出非完全理性和风险厌恶特征,投资行为的期望值在不同情境多种多样。 1979年Kahneman 和Tversky 共同提出的“期望理论”,成为了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该理论把投资者的情绪变化纳入模型参考指标,提出了在不同风险偏好和效用函数下投资者的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期望理论”的出现成为行为金融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Kahneman还在2002年摘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预示着行为金融理论和行为经济理论在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开拓出心理学方法在经济学应用空间。1982年Kahneman、Slovic 和Tversky 在《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式与偏差》中研究了人类行为与投资决策的经典经济模型中基本假设相违背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账户和过度自信,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知偏差”。 1985年,Bondt和R.H.Thaler发表了,《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引发了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复兴,通过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实证检验了美国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学术界视他们的研究工作为行为金融研究的正式开端,标志着行为金融的研究进入黄金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更多的学者投入了这项工作,Thaler、Shiller、Shefrin、Statman 以及Odean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Thaler分别在1987和1999年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会计等问题,Shiller在1990年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得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股价波动加剧。Odean在1998年研究投资者在风险厌恶的条件下,结合股票价格、成交量、组合收益等方面就处置效应、过度自信等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得到投资者普遍具有处置效应和过度自信行为特征。因此,Thaler、Shiller、Odean等人被称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的第二代领军人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行为金融理论更加注重投资者心理对最优组合投资决策和资产定价的影响。Shefrin和Statman在1994年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随后在2000年,他们又提出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如资产金字塔一层一层构成。每层有不同的目标,每层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有的是为了避免贫困和破产,规避等闲;有的是为了暴富,追逐风险,进一步充实了行为金融理论。 国内研究现状 行为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模型和策略介绍阶段,近年来也开始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来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实际问题。国内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年至2000年底,这一阶段主要集中于研究行为金融理论与经典金融理论系统冲突,应用期望理论对一些典型心理特征和决策特征进行介绍和研究,运用行为金融解释股市“异象”以及介绍该理论的研究前景。1999年,刘力教授的《行为金融理论对EMH假说的挑战》一文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行为金融理论与EMH之争及其基本理论的文章。2000年,牛芳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