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341.76 KB
- 文档页数:4
三分钟看懂⽣物可降解⽀架,让⼈不再“堵⼼”葛均波院⼠于近⽇率先成功完成了我国⾸例由国⼈⾃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架的植⼊,这使得冠脉⽀架不需要在⾝体中待⼀辈⼦,从⽽让可降解⽀架为冠⼼病患者造福。
传统⽀架⽀架植⼊⼿术是临床上常见的冠⼼病治疗⽅法,但是⽬前国内普遍使⽤的仍然是第三代⾦属药物洗脱⽀架(⽀架被药物浸泡过),这种⽀架有许多副作⽤。
⾦属⽀架⼀旦植⼊,就要和患者的⾝体终⾝相伴。
此外由于⾝体对外来⾦属的排斥反应,很容易引发⾎栓,危害患者⽣命,因此也被称为“不定时炸弹”。
可降解⽀架科学研究发现,冠脉⽀架并不需在⾝体⾥装⼀辈⼦,⽽是有“服役”周期的。
⽀架在介⼊冠状动脉6个⽉后,便已完成使命,可以“功成⾝退”让⾎管恢复其原来的⾯貌。
近⽇,葛均波院⼠率先成功完成了我国⾸例由国⼈⾃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架(XinsorbTM)的植⼊,该⽀架由⾼分⼦聚乳酸类材料构建雷帕霉素药物释放平台,植⼊体内2-3年内完全降解吸收,有别于传统⾦属药物⽀架。
这标志着我国的⽀架研发⽔平已经站在了国际前沿,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管界在冠⼼病介⼊治疗的“第四次⾰命”来到。
新⼀代完全可降解⽀架进⼊临床将造福更多的冠⼼病患者。
全新的第四代可降解⽀架具有可降解的特性,植⼊后服药时间短,不影响⾎管⾃⾝功能,⽀架内⾎栓发⽣率极低,术后再狭窄概率极低,⽽且不影响后期做冠脉搭桥⼿术。
⽣物可降解⽀架作⽤原理第四代⽀架设计理念是:⽀架植⼊后的⼀段时间内,它会对狭窄的冠脉⾎管进⾏机械性⽀撑,同时释放出药物,防⽌再狭窄,之后⽀架即缓慢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管结构以及舒缩功能完全恢复⾄⾃然状态。
四代⽀架⼤PK可降解⽀架和传统的⾦属药物洗脱⽀架⼀样可⽤于打开阻塞的⾎管并恢复⼼脏的⾎流。
然⽽,和⾦属⽀架不同的是,完全⽣物可降解⽀架是⽤⼀种特殊的材料制成的,在打开阻塞的⾎管后,可随着时间溶解,不会在病⼈的⾎管⾥留下⾦属⽀架,使⾎管恢复较多的⾃⾝功能和运动能⼒。
2023年冠脉支架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冠脉支架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通过置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冠脉支架市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对冠脉支架行业市场进行现状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市场规模】目前,冠脉支架市场规模庞大,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数十亿美元。
据市场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冠脉支架市场规模已达到188.8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6.6%。
而预计到2025年,全球冠脉支架市场规模将达到252.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二是先进技术的推动。
【竞争格局】冠脉支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一些知名企业控制。
全球冠脉支架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美敦力(Medtronic)、波士顿科学(Boston Scientific)、康德瑞(Concord Medical)、吉特(Jotec)等公司。
这些公司都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渗透能力,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
此外,还有一些本土企业也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中国的吉菲特医疗(MicroPort)和骏马科技(SINOMED)等。
【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冠脉支架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选择冠脉支架手术,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因此,冠脉支架行业将逐渐发展成为微创手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2.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兴起: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生物可吸收支架已成为冠脉支架行业的一个热点。
与传统的金属支架相比,生物可吸收支架具有不留异物、减少后期并发症等优势。
目前,该类产品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2024年冠状动脉支架市场规模分析介绍冠状动脉支架是一种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疾病。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支架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本文将对冠状动脉支架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市场概况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在过去几年中,全球冠状动脉支架市场年均增速超过10%,预计将持续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
区域分布冠状动脉支架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各个地区的销售额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据数据统计,亚太地区是全球冠状动脉支架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市场的40%以上。
欧洲紧随其后,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市场规模较小。
主要厂商全球冠状动脉支架市场的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康柏斯、君臣等。
这些厂商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其中,美敦力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厂商,其产品热销世界各地。
市场驱动因素冠状动脉支架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从而增加了对冠状动脉支架的需求。
2.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支架的材料和设计不断改进,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从而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3.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纳入医疗保险范围,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市场挑战与前景尽管冠状动脉支架市场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价格竞争激烈,厂商之间的利润空间较小。
其次,一些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出现可能对市场造成冲击。
然而,随着冠状动脉支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未来几年,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带动行业的发展。
总结冠状动脉支架市场规模正呈现增长的趋势,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激烈。
REVIEW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冠心病甚至排在死亡原因榜首,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断攀升,冠心病是由于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的一种疾病,因此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至关重要。
从1977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的应用标志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入第一次技术革命[1]。
随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继进入三次技术革命,依次为裸金属支架(Bare Mental Stent,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和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tent,BRS)[2-5]。
BRS主要包括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支架和生物可吸收金属支架,BRS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但解决了其他支架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支架内狭窄和晚期形成血栓等,该领域已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
1986年,Sigwart[3]完成了世界上首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BRS的研究也在之后开始进行,美国雅培公司的Absorb BVS是第一代BRS的代表。
首款国产冠脉支架系统于2000年上市,从此打破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局面,支架植入的手术费用大幅下降,无数心血管病患者受益。
而首款国产可吸收冠脉支架于2019年推出,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冠脉支架领域的技术能力已引领全球。
从此国内介入治疗进入“完全可降解支架时代”。
从追随到引领,中国用了19年。
1 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支架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支架所用的材料大多数是高分子材料,比如天然可降解高分子和合成可降解高分子等。
由于人体内存在的乳酸单体都是左旋结构,所以从生物兼容性的角度出发,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支架一般选择左旋聚乳酸作为材料。
日本Kyoto医药公司生产的Igaki-Tamai支架是第一个应用在人体的可吸收支架,它由左旋聚乳酸构成[6];已在欧洲统一认证且上市的一款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支架是Absorb支架,应用较多,它的支架框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研究进展刘洪伟,杨涵,吴娟洁,徐良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深圳市医疗器械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深圳 518057[摘 要] 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是现今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支架内狭窄和晚期形成血栓等问题影响支架的长久疗效和安全性,限制着支架的应用。
可吸收支架理论上有多个可能的好处:支架被吸收后可恢复血管正常收缩性,阻止血管再狭窄的发生;重建普通支架置入后消失的血管动力;可在同一病变处进行多次介入干预;对患先天性疾病的儿童可使用,不需要频繁的再干预。
因此,目前,国际上已有几家公司和研究机构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可吸收镁支架的研究现状医用镁合金研究早在1907年就最先报导过,1944年用于治疗骨折研究。
目前在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研究方面I期临床研究已取得了成功,正在进行较大规模的研究。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科学大会上,德国Essen大学的RaimundErbel医生报告了Biotronick公司研发的以镁为基础的冠状动脉可吸收金属支架(AMS)的人体内研究结果,“预示该支架大有前途”。
在2006年美国ACC年会summit论坛上,Erbel医师公布了AMS临床试验PROGRESS-1研究结果。
该中心63例患者研究达到预期结果,操作技术成功率高,AMS在冠脉重建中与核磁成像(MRT)和CT兼容,无支架内血栓形成,4个月后血管内支架(IVUS)检查证实了支架降解,靶血管重建率与不锈钢药物洗脱支架(DES)有可比性。
在本届ACC年会summit论坛上,专家们给出了明确的回答,目前应用的DEs并不完美,可吸收金属支架(absorbablemetalstent,AMS)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比利时Deloose医生还在17届国际血管内治疗研讨会上,报告一种外周血管新型生物可吸收金属镁支架,不但可有效改善下肢闭塞血管的再通率,而且可降低传统金属支架引起再狭窄风险。
以上研究预示未来支架的发展方向——AMS支架有完全可吸收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以及有效的支撑性。
未来以AMS为平台的DES具备更精确的药物动力释放和定向的特点。
生物可吸收聚合材料支架的研究进展2006年10月24日在华盛顿召开的第18届国际心脏病学会会议上,雅培(Abbott)公司报告了正在进行的ABSORB临床试验中获得的早期临床结果。
心脏支架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方法,可以通过植入支架来扩大狭窄的血管,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传统的心脏支架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如不锈钢、钛合金和铬钴等,但这些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血管再狭窄和血凝问题,且容易受到机械疲劳和腐蚀。
因此,研发新型心脏支架材料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探索以下几种材料:
1. 生物可降解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并能够被人体分解吸收。
生物可降解材料能够降低术后慢性炎症反应和二次手术的风险。
一些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复合材料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展示了很好的效果;
2. 超弹性合金:超弹性合金拥有高度的柔软性和可塑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心脏在搏动过程中的变形。
超弹性合金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减少组织损伤的风险;
3. 奈米材料:奈米材料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例如高表面积、高强度和化学反应活性等。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利用某些奈米材料制作出支架,并证明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血凝能力。
总的来说,新型心脏支架材料的研发与进展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未来,研究人员将不断探索新型材料的制备工艺和临床应用,以提高支架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024年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规模分析背景介绍生物可降解支架是一种用于血管成形术和心脏病治疗的医疗器械,具有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增加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逐渐崛起。
本文将对该市场的规模进行全面分析。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历史发展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的起步较晚,最初主要被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市场规模也逐渐增加。
当前市场规模据行业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
其中,北美地区占据最大市场份额,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紧随其后。
预计未来几年内,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
市场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制造技术不断创新,使其具备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
2.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发和应用,为市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人口老龄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推动了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的需求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驱动因素:需求增长随着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多,对治疗和康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生物可降解支架具有较低的血栓形成和二次手术风险,因此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技术进步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的不断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
制造商不断改进支架的降解速度和生物相容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市场竞争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竞争激烈,制造商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不断推出新产品、降价以及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市场前景展望未来几年,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以下几个方面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1.技术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制造技术将进一步突破,产品性能将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
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需求分析引言生物可降解支架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市场规模、应用领域、竞争态势等方面的情况。
市场规模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的规模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医疗技术进步等。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几年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目前,全球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应用领域生物可降解支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而生物可降解支架具有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优势,能够减少二次手术的风险,降低患者的痛苦和费用。
此外,生物可降解支架还有望在骨科、泌尿科等领域得到应用。
市场竞争态势目前,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国际市场上已经有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生物可降解支架产品,如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改进来提升产品的性能,争夺市场份额。
国内市场上也有一些公司涉足生物可降解支架领域,但在技术和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研发和市场推广。
市场驱动因素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
首先,人口老龄化导致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进而促进了生物可降解支架的需求。
其次,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性能得到提升,吸引更多的患者选择该类产品。
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也对生物可降解支架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市场前景和机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生物可降解支架有望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在骨科领域,生物可降解支架可以用于骨折修复和骨缺损修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泌尿科领域,生物可降解支架可以用于尿道狭窄和尿道梗阻的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结论生物可降解支架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的应用现状李禄丰;刘焕云;赵晓辉【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4(000)008【摘要】BACKGROUND:The appearance of biodigradable stents brings a new dawn for the fourth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volution. They not only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postoperative acute occlusion of blood vessels, but also can be completely absorbed after a certain time. <br>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biodegradable coronary stents. <br> METHODS:PubMed, CBM and embase were searched for articles related to biodegradable intravascular stents. <br> RESULTS AND CONCLUSION:Biodegradable polymer stents, biodegradable magnesium stents and biodegradable iron stents are currently the three major research biodegradable stent systems. Numerous clinical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the long-term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iological degradation stents, and in the near future they wil replace the existing drug-eluting stents as the primary mean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Biodegradable stents currently stil have their limitations,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gradation rate and cannot be applied to complicated coronary patients temporarily. It takes 6-12 months to restore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blood vessels, and it can be considered reasonable that degradation of stents is completed in12-24 months. Poly(lactic-co-glycolic) produced by polylactic acid and polyglycolic acid is currently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stent’s framework. We can get a more appropriate balance betwe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ent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by adjusting the ratio of polylactic acid and polyglycolic acid. This stent not only has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but also can be completely biodegradable after the restoration of normal function of blood vessels, which has a broad research space.%背景: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出现为第四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革命带来新的曙光,不仅可以解决术后血管急性闭塞的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后完全吸收。
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也得到了革新。
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它通过在冠脉狭窄的部位植入支架来恢复血流,有效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本文将对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特点、优势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详细介绍。
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被人体吸收。
相比传统的金属支架,它不需要永久留在体内,而是在起到支撑作用一段时间后逐渐被人体吸收掉。
这一特性有助于避免了金属支架可能带来的后遗症,例如二次手术的风险以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植入能够促进冠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有利于血管的再生修复,提高治疗效果。
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冠脉的生理功能变化,避免了金属支架可能带来的血管狭窄或血管变形等并发症。
其次,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植入过程相对简单,手术创伤小,患者康复快。
此外,由于支架在一段时间后会被吸收掉,患者不再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减轻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
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金属支架相比,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患者在两年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与金属支架组相当。
这为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然而,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由于支架的吸收时间长短不一,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这对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
其次,支架的吸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和研究来评估。
尽管如此,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仍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医学的发展,相信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现状
陶波;蒋学俊;方钊;鲁明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年(卷),期】2016(014)004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杀手。
从1977年Gruentzig【2】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开始,冠心病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总页数】4页(P289-292)
【作者】陶波;蒋学俊;方钊;鲁明
【作者单位】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高分子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研究现状 [J], 徐丽娟;陈笋
2.新型生物可降解单面刻槽载药靶向支架对冠状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J], 金慧;李猛
3.国产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支架与进口永久聚合物支架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对比[J], 孙奡燕;张景轩;葛华;于安石;富萍
4.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冠状动脉支架的发展现况 [J], 陈佳慧;王齐兵
5.生物可降解支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孙蓬阁;董书理;李卫彬;苌亚萍;程翠婷;何兆辉;惠学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内可吸收金属支架的研究进展刘艳青【摘要】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冠心病治疗手段,但支架内狭窄和晚期血栓形成影响冠状动脉支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经济上给患者造成的负担,这些都限制了冠状动脉支架的进一步应用.生物可吸收金属支架具有与裸金属支架相当的支撑力及良好生物相容性,可有效降低再狭窄率和血栓形成,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Currently, coronary stent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wever, the major limitations of stents are in-stent restenosis and late thrombosis. These , which effect the long-term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the stents. Moreover, prolonged antiplatelet therapy can have many adverse effects and economic burdens for a patient , and these factors limi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tents. The use of a bioabsorbable metal stent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sam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to the bare metal stent and but with good bio-compatibility, could reduce the rate of restenosis and thrombosis. It owns a bright future in clinical coronary stents.【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2(033)005【总页数】3页(P638-640)【关键词】可吸收支架;金属支架;再狭窄;血栓形成【作者】刘艳青【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云南昆明 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5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与金属裸支架(BMS)相比,DES显著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1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年4月第14卷第4期ChineseJoumdofCardiovascularResem'ch,April2016,V01.14,ⅣD.4.289.i攀鬻藜蔫;c冠状动脉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现状Theresearchofbiodegradablecoronaryarterystents陶波蒋学俊方钊鲁明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170307)作者单位:430060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通讯作者:蒋学俊,E—mail:xjjiangC/沁hu.edu.cn【关键词】冠状动脉;生物可降解支架;聚合物;金属合金[Keywords]Coronaryartery;Biodegradablestents;Polymer;Metalalloydoi:10.39690.issn.1672-5301.2016.04.001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01(2016)04—0289-0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力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致心肌缺血缺氧面引起的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杀F。
从1977年GruentzigTM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旺管成形术(P1℃A)开始,冠心病的治疗有了新的逛破。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金属裸支架:BMS)及药物涂层支架(DES)的出现,经皮冠状动永支架植入术(PCI)在冠心病的治疗上达到新的里呈碑。
但是金属裸支架长期存留在血管内造成血管童慢性损伤,刺激内膜下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血掌内再狭窄的发生[3】。
而覆盖抗增殖药物的药物涂罢支架(DES)虽然能够很好地抑制血管内膜增£,极大地减少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仍然可奠导致亚急性或晚期血栓形成,故需要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且药物涂层支曝的金属异物存在也会导致血管的慢性炎症,长时司服药对患者的依从性和经济负担都是巨大的挑戈【・】。
因此,生物可降解支架(BDS)的出现成为必是的趋势。
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优点理想的冠状动脉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优点【s・61:D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②早期提供足够的机械芝撑,随后完全降解,重建了血管的正常血流,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③生物可降解性,降解产物对几体组织无害;④可携带比金属支架更多的抗增殖芍物,局部缓慢释放;⑤较低的免疫源性和血栓源生;⑥使MRI等无创检查成为可能,便于患者术后的随访。
2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类型目前主要研究的三大生物可降解支架为可降解聚合物支架、可降解镁合金支架及可降解铁合金支架。
2.1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支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支架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它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在早期提供足够的血管支撑,在体内经过代谢排出体外。
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人体的高分子聚合物有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羟基乙酸(PGA)、聚羟基烷酸酯及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等,其中聚乳酸(PLA)、聚羟基乙酸(PGA)研究最为广泛【,,81。
聚乳酸有左旋和右旋之分,由于人体内主要为左旋聚乳酸(PUA),所以一般选用左旋聚乳酸。
综合考虑机械性能、生物组织相容性及可降解性能,PLA及PGA最适合作为高分子骨架材料,而PLA强度高,降解较慢;PGA强度低,降解快。
综合利用两者的优缺点,通过适当的作用,将两者共聚,得到不同的PLGA,满足对降解时间的调控。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临床研究的有:日本Igaki公司的Igaki—Tamai支架(IT)、美国雅培公司的生物可降解依维莫司洗脱支架(BVS)、美国生物吸收公司的Ideal支架、美国Reva医疗科技公司的REVA支架、美国Elixir公司的DESOLVE支架、法国ART的ARTl8Z支架及上海微特生物技术公司的XINSORB支架。
2.1.1Igaki—Tamai支架(IT)IT支架是最早的植万方数据.290.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年4月第14卷第4Jl#lChineseJournalofCardiovascularResearch,April2016,V01.14,Ⅳo.4入人体进行临床试验的可降解支架,它是以左旋聚乳酸(PLLA)为骨架,采用螺旋设计,完全降解大概需要24~36个月。
1999年,Tamai等【9】公布了动物实验数据,显示6个月支架结构稳定。
2000年,Tamai等【・o】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在15例患者的19处病变植入25例支架,术后30d没有发生血管内血栓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并且第一次证实与裸金属支架相比,生物可降解支架并没有引起过度的内膜增生。
2012年,Nishio等…】公布了一项10年的临床前瞻性研究的随访结果,10年间患者免于全因死亡、心脏性死亡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存活率为87%、98%和50%,靶血管血运重建率第1年是16%、第5年是18%、第10年是28%。
这一结果证明了IrI'支架在人体的长期安全性及可行性。
但是此项研究样本量较小,仍然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的大型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
另外,由于IT支架是热诱导的自我膨胀性支架,它需700C热水的提前诱导,使支架膨胀撑开,这种热诱导过程可能会导致局部的动脉壁坏死、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及血小板的黏附,从而引起血栓的形成,这在一方面也降低了其临床的可行性。
新一代的IrI'支架进行了相关改良,改用球囊扩张方式进行释放。
此外IT支架没有搭载抗增殖药物,其抗内膜增生、预防再狭窄等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
2.1.2BVS支架BVS支架是2006年由美国雅培公司研发,以PuA材料作为骨架,PDLA材料作为材料涂层释放载体,搭载抗增生药物依维莫司。
早期雅培开展了ABSORBA临床试验。
2009年Se卜ruys等【12】研究结果显示,30例植入第一代BVS的患者29例无支架血栓形成,仅在第46天出现一例非Q波型心肌梗死,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这显示BVS支架在人体的长期安全性及可行性。
6个月后血管内超声(IVUS)显示支架面积术后即刻减少了11.80殇t13],表明出现了管腔回缩及管腔丢失。
随后雅培公司改进了支架的设计,进行了ABSORBB临床试验。
ABSORBB试验选择101例患者植入BVSl.1支架,随访试验结果【14,151显示,6个月管腔丢失为(O.19±0.18)mill,管腔丢失率为5.4%,无血栓事件产生,12个月管腔丢失(O.27+0.32)mm,管腔丢失率为1.94%,MACE发生率为7.1%。
BVSl.1与BVSl.0相比,晚期的血管回缩基本消失,降解更加缓慢,支撑作用时间相对延长。
Murmatsu等【16,17】进行了关于BVS支架植入后分支血管阻塞情况的ARSORB—EXTEND试验,结果显示支架植入后分支血管阻塞发生率为6.0%,由此所致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为6.5%,表明与金属支架相比,BVS有更高的小分支(≤O.05mm)血管阻塞率。
ABSORB—II中期研究【18】纳入了501例患者,接受BVS的有335例患者(364处病变),接受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的有166例患者(182处病变),术后两组植入后急性回缩均为0.19mm,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者为1.15mm,后者为1.46mm,定量血管内超声显示前者为2.85mm2,后者为3.601111112;随访1年显示,心绞痛发生率前者为22%,后者为30%,主要靶病变失败率(rI'LF)前者为4.8%,后者为3.0%。
数据表明,与接受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的患者相比接受BVS的患者的即刻管腔获得(ALG)显著降低,且二者在ALG方面的差异与支架植入后的即刻支架回缩无关,两种支架对临床结局和心绞痛状态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
这一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评估其可能的更远期效益。
据了解,ABSORBⅢ和ABSORBⅣ研究已经开展,期待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2.1.3Ideal支架Ideal支架是由多聚物酸酐为骨架,骨架表明涂层为雷帕霉素组成的完全可降解球囊扩张支架。
WmSPER研究【19】总共纳入1l例患者,IVUS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均未发现弹性回缩,但术后随访1年发现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可能与搭载的抗增殖药物较少或洗脱速度较快有关。
随后该支架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加了搭载的药物量,延长了洗脱过程。
目前该支架还在动物实验阶段。
2.1.4REVA支架REVA支架是由多聚碘化酪氨酸烷基碳酸酯为骨架的可降解支架,其在体内可降解为水、二氧化碳、乙醇等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产物,完全降鳃需要36个月。
第一代REVA支架并未涂层抗增殖药物,它采用独特的“滑动与锁定”设计,能为支架提供较好的径向支撑力,使急性回缩率明显降低。
RESORB研究【驯纳入25例患者,血管造影显示植入支架后的最小管腔直径由(0.88±0.39)mm增加到(2.76±0.36)mm,与金属支架相似,但随访4~6个月发现主要靶病变失败率(7IⅡ)显著增高。
因此支架被重新设计,第二代采用螺旋滑动与锁定的结构,并搭载抗增殖药物西罗莫司。
目前REVA公司正在开展RESTORE和RESTORE一1I期临床试验。
2.1.5DESOLVE支架DESOLVE支架是以PI.I.A为骨架,搭载两种抗增殖药物(Novolimus和Mv—万方数据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年4月第14卷第4期ChineseJournal矿踟珂妇,∞cularResearch,April2016,V01.14,No一.291.olimus),完全降解需要18—36个月。
Verheye[2tl开展了FIM(首次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纳入16例患者,术后30天1例患者出现螺旋性夹层而行冠脉搭桥术,30~180天l例患者需要进行靶病变血运重建(’I豫),术后6个月随访,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率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O。
基于以上结果,Elixir公司正在开展一项多中心的大型前瞻性试验DESOLVENX试验,初步纳入120例患者,进一步评估DESOLVE支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1.6ARTl8Z支架ARTl8Z支架是以PDUA为骨架,未携带抗增殖药物,18-24个月后完全降解。
ARTDIVA研究已经正式启动,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
目前研究已经结束,结果尚未公布。
2.1.7XINSORB支架XINSORB支架是由我国首个自主开发的生物可降解支架,是以聚天冬氨酸一共一丙交酯、聚£一己内酯和聚乙交酯所构成的球囊扩张可降解支架,它搭载有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其两端有不透X线的标记以指示支架是否正确放置。
XINSORBFIM研究已于2013年正式开展,纳入30例患者,主要终点为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和6个月晚期管腔丢失(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