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8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参照组,P<0.05。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综合护理;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前言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具有较高死亡率,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临床在治疗冠心病患者多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重建患者血管,可有效治疗疾病,促进恢复[1]。
研究指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配合实施优质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机体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本研究将选择8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8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是2019年1月-2020年1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
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与19例;年龄在4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85±5.27)岁;糖尿病病程为2~12年,平均病程为(5.12±0.86)年。
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与18例;年龄在4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8±5.19)岁;糖尿病病程为2~11年,平均病程为(5.24±0.79)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在术前实施常规体检,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并讲述治疗过程,强调在治疗时存在并发症,使得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观察临床表现。
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1)在术前,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年龄等,选择通俗易懂或者专业方式讲述疾病知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并指导患者使用深呼吸、倾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负性情绪。
冠脉支架植入术30例术后临床护理【摘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即心脏支架手术,是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临床护理也相当重要。
本文分别从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两个方面,详细说明护理的措施步骤及注意的问题,针对不同病症给以适当的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冠脉支架植入术;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即心脏支架手术,是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球囊导管通过血管穿刺置入狭窄的血管内,在体外将球囊加压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血管恢复畅通。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无疑是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
笔者对本院2010年3月-2011年12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30例患者给予精心护理使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及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45-78岁平均66.4±3.7岁。
其中心绞痛14例心肌梗死16例。
单支病变22例双支6例三支2例。
由吸烟史15例,高血脂12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患者5例。
术后出现局部血肿3例(10.00%)尿潴留2例(6.67%)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3.33%)拔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例(3.33%),14例患者主诉体位不适及背部疼痛。
2 护理2.1 术前护理术前,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解释支架植入术的目的、性质、及操作安全性鼓励、安慰患者,使患者增强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及对手术刀的恐惧感。
术前2-3d给予抵克力得0.25g2次/d阿司匹林0.3g1次/d。
术前常规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可避免穿刺插管处出血。
患者术晨禁食排空膀胱。
对无过敏史者进行碘与青霉素过敏试验在两侧腹股沟、会阴部皮肤清洁备皮。
2.2 术后护理2.2.1 监测病情术后将患者送到监护室行心电监护24h,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是否胸闷、胸痛等密切观察。
心脏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心脏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可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即使是常见的手术也会伴随着一些并发症。
了解这些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术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一、术后常见并发症1. 血管损伤:在植入支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或血肿,甚至需要进一步修补。
2. 支架再狭窄:在手术后的数月内,支架植入部位可能会再次狭窄,导致血流受阻,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3. 血栓形成:术后不注意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会导致在支架表面形成血栓,增加了心脏事件的风险。
4. 支架移位:在手术过程中,支架可能会出现位置移位,导致血流不畅,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进行调整。
5. 感染:手术部位可能会出现感染,需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
二、术后护理措施1. 观察伤口:术后应及时观察植入支架的部位,检查是否有出血或感染的迹象,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2. 注意药物治疗:术后医生会开具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术后患者应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
3. 控制活动:术后患者需要适当控制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辛苦劳动,以免导致血压升高,影响支架稳固。
4. 规范饮食:术后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糖饮食,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减少对心脏的负担。
5.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6.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7. 生活方式调整:术后患者需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地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安慰工作。
213 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患者年龄大,各系统功能的减退及伴有其他并发症,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等的变化,并及时处理。
21311 预防出血 遵医嘱及时使用止血剂。
术后1~2d服用液体石蜡油30~50mL/d,进食适量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若3d未解大便应予以通便。
气囊放水不可过早太快,避免剧烈咳嗽。
拔管后注意排尿次数、尿量及尿线变化。
21312 预防心肺并发症 注意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术后6h即可雾化吸入,肺叩打,指导有效咳嗽、咳痰方法,术后24 h一般要求下床活动,以预防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
冬天冲洗适当加温,注意保暖。
控制补液速度及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术后2~3d患者呼吸时收缩腹肌、臀肌及肛门括约肌[2],以减轻术后拔管出现的尿失禁和尿频现象。
本组1例尿失禁患者经配合针灸辅助治疗,1个月后尿失禁缓解。
2131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3]。
每日更换引流袋,尿道口清水冲洗后,以PVP碘消毒,拔管后观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情况。
本组6位患者拔管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情况,经抗炎、对症处理后缓解。
214 康复指导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3L,以减少尿液对创面的刺激。
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
尽量不要坐得太久和骑车,术后1个月内避免过度活动,如跑步、性生活等,防止继发出血。
保持会阴部清洁,6个月内每1~2周复查尿常规1次,6个月后1个月复查尿常规1次。
[参考文献][1] 留淑惠,郭素珍.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24[2] 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395[3] 许俊芳.气囊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58-59[收稿日期] 2006-05-22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术中护理陈恩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07-0967-02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等优点,本院内一科2005年2月—2006年4月共行冠脉介入术146例,其中植入支架99例,术中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对于安全和有效地开展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作者:赵红梅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又被称为心脏支架手术,这种手术主要应用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或是轻微心绞痛患者。
很多人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不知如何如理,因为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1 心绞痛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是患者的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的狭窄病变,心肌缺血会对患者的心肌造成可逆性或永久性的损伤,是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心肌缺血會引以下几种症状,如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猝死。
心肌性缺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明显的症状,当患者出现失眠、情绪激动或是过度吸烟酗酒时很容易出现胸闷心慌的症状,有时患者的心脏部位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
在适当休息后,患者胸闷、心慌、心绞痛症状会有所缓解,但患者身体不适的情况并不会完全消失。
如果患者心肌缺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疲倦劳累的状态,疲劳状态并不局限于患者身体的某一个具体部位,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疲倦。
心绞痛,是由心脏缺血而引起的剧烈疼痛,主要是一种阵发性的疼痛,心绞痛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每次疼痛时间可持续三到五分钟,心绞痛发作时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心绞痛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过度劳累、患者情绪激动、受到风寒、急性循环衰竭等都有可能引发心绞痛。
2 如何治疗心绞痛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实施外科治疗即冠脉搭桥术治疗,冠脉搭桥术是指将球囊导管通过血管穿刺置入患者狭窄的血管内,手术操作人员在体外对球囊进行加压,使得球囊膨胀,将患者狭窄的血管壁撑起,使患者的病变血管恢复通畅,可有效预防患者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
3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结束要,护理人员要及时叮嘱患者要卧床休息,不可下床走动,上部躯体不可弯曲或做一些较为剧烈的运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的护理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毕观察30min后用平车送回病房,认真观察心率、心电图及血压有无异常。
,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并发症。
2.(1)经桡动脉穿刺:术后2h根据伤口情况,开始给加压包扎伤口减压,稍松解绷带,以后每隔2h逐渐增加放松的程度.6h后拆除绷带,减压结束。
每次减压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桡动脉搏动情况及上肢和手部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及血液循环.(2)经股动脉穿刺:一般与术后4—6小时拔出鞘管,然后按压15—20分钟以彻底止血,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1公斤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24小时,防止出血.3.检查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观察肢体皮肤颜色与温度、感觉与运动功能有无变化等。
4.生活护理:(1)术后即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但避免过饱,不宜喝奶制品或生冷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6-8小时饮水1000-2000毫升(尿量在4小时之内达到800毫升),以加速造影剂排泄。
(2)加强生活护理,将呼叫器及常用物品放在易取处,保证病人日常生活需要。
(3)24小时后瞩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时动作应缓慢,不要突然用力,术后一周内避免抬重物,防止伤口再度出血,一周后可恢复日常生活与轻体力工作。
5.预防感染局部穿刺处一定用无菌纱布包扎,换药时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观察穿刺处是否有渗血、血肿,遵医嘱使用抗菌药.6.抗凝治疗护理:无论上肢桡动脉穿刺或下肢股动脉穿刺,均应确认无出血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除了注意穿刺局部有无敷料渗血,还要注意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呕血等。
7.术后负性效应的观察与护理(1)腰酸、腹胀:多数由于术后要求平卧、术肢制动所致。
可适当活动另一侧肢体,严重者可帮助热敷,适当按摩腰背部以减轻症状。
(2)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预防和处理方法为瞩病人术侧下肢保持伸直位,需在术后24小时方可活动;病人用力咳嗽及大小便时要压迫穿刺点;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如有出血应重新包扎;对于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出血停止后可用50%硫酸镁热敷,以促进血肿和淤血的消散、吸收。
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一、术前护理(一)心理护理向患者讲明手术目的、操作方法及可能出现的感觉,消除患者担心、忧虑、恐惧、紧张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二)术前准备1.物品准备(1)穿刺针及鞘管、导丝、导引导管、各种型号的球囊及支架、三通、三环注射器、短连接管、测压延长管、压力泵、输液器、Y形阀、压力盐水袋、秒表等。
(2)氧气、吸引器、除颤仪。
2.药品准备利多卡因、造影剂、生理盐水、阿托品、硝酸甘油及常规抢救药品。
3.患者准备(1)备皮: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备皮,桡动脉穿刺者无须特殊皮肤准备。
(2)完善各项检查。
(3)做碘及青霉素过敏试验。
(4)术前于左上肢建立静脉通路,植入外周静脉留置针。
(5)检查桡动脉、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二、术中护理(1)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中的配合要求,如吸气、咳嗽等,并告知患者如有胸闷、胸痛等不适时,不要紧张及随便挪动,主动告诉手术医师。
(2)配制生理盐水500mL加肝素12500u的肝素盐水,以备术中冲洗各种导管,协助医师抽吸肝素及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等药物,并接好造影剂输液瓶,调节好各种监测设备,准备好术中导管。
(3)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等变化。
①当冠状动脉造影尤其是右冠状动脉造影时,可引起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嘱患者用力咳嗽,促进造影剂迅速从冠状动脉内排除。
②当导引导管或扩张球囊插入冠状动脉时,可能因机械性剌激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此时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和血管内压力的变化,一旦发现ST段改变及血管内压力改变,立即报告手术医师,并做好处理。
③植入支架时,球囊再次扩张,支架与血管交接部位或血管远端发生痉挛而出现胸闷、胸痛,可从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0.1~0.2mg或舌下含服0.5mg,缓解症状。
(4)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皮疹、尿量减少、呼吸困难、心动过缓等症状,术前可按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状态的护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在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灌注。
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和康复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术后观察、护理措施和教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术后观察1.血压观察: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及时发现和处理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情况。
2.心电监测: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的情况。
3.出血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出血情况,特别是在手术后的前24小时内,及时处理出血并做好止血护理。
4.体温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发现和处理发热的情况。
5.呼吸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及时处理呼吸困难的情况。
6.尿量观察: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及时处理少尿或无尿的情况。
二、护理措施1.保持卧床休息: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防止出血和伤口裂开。
2.规律饮食:患者需要注意适当的饮食调理,限制高脂、高盐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3.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存在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要通过积极沟通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和恢复信心。
4.合理用药:根据医嘱合理用药,特别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协助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和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5.术后切口护理:做好术后切口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防止感染和裂开。
术后原则上应将患者病区处于洁净状态,不宜摆放花卉及购买水果,创面部位不宜使用刺激性消毒药物,如碘伏等。
6.定期复诊: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三、教育1.饮食指导:教授患者健康饮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低盐、低脂和高纤维的饮食结构,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建议多餐少食,适当增加运动量。
2.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建议术后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超负荷运动,防止心脏负荷过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我科2003年2月~2006年10月实施38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为38例冠心病病人实施冠脉支架植入术,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8例,心肌梗死20例。
年龄37~68岁,男28例,女10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病人由于对手术过程不了解,担心疼痛、手术效果、费用等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
向病人介绍手术目的及必要性,手术的一般过程及手术的安全性,使病人充分认识到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意义。
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使病人情绪稳定,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不良情绪致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2.2 术前准备工作
2.2.1 于术前均行凝血酶原、血生化、肝肾功能检查,胸部摄X线片,冠脉造影术等,反复阅读冠状动脉造影片,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确定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形态、长度,制定CRA方案。
常规服用消心痛、阿斯匹林等药物,以扩张冠状动脉,减少血小板聚集,避免术中及术后血栓形成。
术前了解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背动脉定点,以便术后观察对照,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2.2 病人准备: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清洁;并做青霉素及碘过敏试验,将结果记录在病历本上;描记1份18导联心电图;术前1天训练病人床上平卧排尿,去导管室前排空膀胱;术前6小时禁饮食;术前晚给镇静剂,以利病人休息。
3 术中监护
术中当PTCA球囊充盈时,多数病人会出现胸部不适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护士应反复询问病人是否有心绞痛和其他不适,严重者立即告诉术者配合抢救,给予硝酸甘油含服,必要时将球囊导管抽空或撤出冠状动脉,使胸痛缓解,严密监测心电图及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
4 术后护理
4.1 术后病人住CCU室24小时,并立即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并记录,做18导联ECG,观察血压、心电图,监测心肌酶、凝血酶原。
注意有无心绞痛复发,股动脉伤口出血,足背动脉搏动等。
严密监测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率失常、低血压等异常情况的发生。
若无心力衰竭时,除加大静脉补液量外,还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减轻肾脏损害。
同时,注意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准确记录出入量。
4.2 穿刺局部护理:动脉鞘管一般术后4~6小时拔出,伤口剧痛的病人,必须使病人身心放松,同时在伤口处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0~100 mg。
拔管时,护士应守护在病人床旁,以防止意外,及时给予抢救。
拔管后,穿刺部位由操作人员戴无菌手套用手加压止血,术中由于应用肝素抗凝剂不利于止血,拔管后须立即压迫止血,压迫止血时间应延长,一般压迫30分钟,压力适宜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准,若用力过度,可致迷走神经反射性心动过缓,使回心血量减少发生休克,病人表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恶心等,故须根据病情,备好抗心律失常、升压、解痉、扩血管的药物,必要时备尿激酶。
本组2例拔除鞘管压迫止血时,突发心动过缓及休克,心电监护示心率30~40次/分,测血压6.0 kPa,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2 mg,同时减轻按压伤口力度,病人血压、心率迅速恢复正常,脱离危险。
压迫止血后用绷带进行8字型包扎,并用砂袋加压,应随时注意砂袋压迫着力点,嘱病人或家属在病人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按压砂袋,以免突发压力增高引起穿刺部位出血。
如发生出血要重新加压止血,并更换敷料。
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该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活动情况。
告知病人及家属拔管8小时内手术侧肢体完全制动,绝对平卧24小时,48小时后可坐在床边活动,72小时后再下床,有效地降低了出血的发生,减少了皮下血肿的发生。
本组病例中有1例因过早下床活动,发生皮下血肿。
4.3 严格抗凝治疗:支架植入术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
术后注意合理的抗凝治疗[2]。
凡术中未经高压球囊扩张或高压球囊扩张支架未达到理想造影结果者,高凝状态,植入多个支架者,需严密监测PT,加强抗凝
治疗。
有效抗凝指标是:术后24小时BT要达到并维持在24秒。
术后指导病人坚持按医嘱服用波立维,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等药抗凝,在应用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4.4 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植入支架后24小时内及2周内[3]。
此阶段病人情绪紧张是导致冠脉痉挛的常见诱因。
持续剧烈的冠脉痉挛可导致支架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
因此,要注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告诉病人,术后住CCU安全可获保障。
严密监护心绞痛及S-T、T波变化,观察病人有无胸闷、胸痛、出汗、心慌等。
若有心绞痛复发,预示支架血栓形成或急性再闭塞,须高度重视。
要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经常询问病人有无胸闷、胸痛、出汗、心慌等。
一旦病人出现上述症状或感不适,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及向医生汇报病情,必要时行溶栓治疗,做好紧急PTCA或冠脉搭桥术的各项准备。
4.6 出院指导: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禁烟酒,适当锻炼等,出院后继续服用波立维0.25 g 3~6个月,定期门诊复查,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5 结果
术后发生皮下血肿1例,拔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性心动过缓2例,经积极处理,好转38例病人均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贾国良,王琼,陈士良,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36.
[2] 高润霖. 正确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30.
[3] 郭静萱,郭丽君,李伟联,等. 冠状动脉内Plamaz-Schatz支架植入术70例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