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交流课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格林童话》的精选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林童话》的精选故事,每个故事准备一个故事摘要和相关问题。
2. 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以便展示故事内容和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2. 阅读故事(15分钟)- 教师选取一篇《格林童话》的故事,向学生朗读或播放相关录音。
- 学生跟读故事,并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含4-5名学生。
- 每个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摘要和个人理解进行回答。
-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分享交流(15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互动,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解读和理解。
5. 总结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 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故事背后的寓意等。
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根据故事进行续写或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格林童话故事,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3. 定期组织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和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分享交流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故事主题和教育意义的把握程度。
以上是《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格林童话读书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概念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学生分享他们对格林童话的了解和印象。
1.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即通过阅读格林童话,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第二章:阅读理解训练2.1 教师选取一篇格林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
2.2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2.3 教师提出一系列关于故事的问题,如故事的主题、角色关系、情节发展等,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第三章:交流表达能力训练3.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白雪公主、王子等。
3.2 每组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进行对话交流,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3.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第四章:创意写作训练4.1 教师提出一个与格林童话相关的话题,如“如果你是白雪公主,你会选择和王子在一起吗?”。
4.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可以写一篇故事、一篇日记或一封信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3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享,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阅读理解、交流表达和创意写作方面的进步。
5.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受,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5.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给予学生建议和改进方向,为后续的课程做好准备。
第六章:角色分析与讨论6.1 教师选取一篇格林童话故事,如《灰姑娘》。
6.2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注意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和动机。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第七章:小组合作表演7.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如《灰姑娘》。
7.2 每组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7.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童年》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童年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一、导言童年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时光,也是阅读启蒙的关键期。
为了培养学生对童年的理解和感悟,本教学设计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互动的阅读体验。
以下是对童年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的详细描述。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培养学生对童年的理解和感悟;2.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4.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1.引入活动:童年回忆展示为了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带来一张童年的照片或者绘画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或作品,描述他们童年时的快乐瞬间,引发其他同学的共鸣和回忆。
2.阅读活动:共同阅读《童年·我和我的祖国》选择一篇与童年有关的散文,如《童年·我和我的祖国》,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童年和祖国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讨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对词语、句子等难点的理解。
3.写作活动:我的童年故事要求学生以“我的童年故事”为题,写一篇与自己童年相关的故事。
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个重要的、令自己难忘的童年经历,并结合细节和感受进行描写。
教师可以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表达活动:说说童年玩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童年时的玩伴。
鼓励学生描述自己最亲密的童年朋友,并分享他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位代表来进行全班分享,并从中发现共同点和差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艺术活动:童年插画创作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表达童年的记忆和情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童年插画创作活动。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指导和灵感,如提供绘画素材、分享绘画技巧等。
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童年场景或者回忆进行描绘,并在作品中展现自己对童年的感悟和情感。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课阅读分享目标1通过梳理整合神话人物的〃神奇〃信息,培养学生归纳判断能力和积极探索的阅读品质。
2 .梳理学习成果,在展示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感受阅读、分享的乐趣。
3 .在学习创造性讲述中国神话故事的方法,编写表演神话故事剧本的语言实践中活动中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情景任务文化局举办〃神话代言人招募大会〃。
阅读分享过程学习任务一招募神话人物通:知晓神话人物,了解鲜明形象活动一:神话人物猜一猜:4 学生归纳梳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神奇的外貌、神奇的出生、神奇的功力、神奇的情节。
2.热身活动:神话人物猜猜猜游戏课件出示:①人面蛇身长了九个脑袋,全身青色,九个脑袋可以分别移动,分别去九座山吃饭。
②脸像龙,有四只眼睛,每只眼中都放出光芒,显示出超人的智慧。
③它的全身都长着很长的毛,大约有七寸光景,它的两只眼睛几乎成了方形,非常丑怪。
④每只眼睛里都有两个眼睛,所以又叫重华。
⑤他所到之处,连一滴水也没有。
⑥嘴一张就能喷出水来,他掌控洪水。
⑦他一张口就可以喷出滚滚浓雾。
活动二:神奇人物我介绍。
学生自主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神话人物。
活动三:神的名片我来秀。
学生拿出自己设计的神话人物的名片、思维导图、手抄版等进行介绍活动四:全班评价。
学习任务二招募神奇故事传讲人:讲述神话故事,复述故事情节课件出示:讲故事评价标准。
活动一:学生自主讲故事。
活动二:师生共同评价,梳理出讲好故事的方法: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适当加上动作,注意讲故事的语气。
学习任务三招募神话表演者:神话故事课本剧表演,创造性再现神话故事课件出示:课本剧表演评价量表活动一:小组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活动二:学生自主评价表演效果,总结表演方法。
学习任务四招募神话小学者:探寻神话的足迹,传承神话精神活动一:小组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活动二:学生自主评价表演效果,总结表演方法。
读书交流课教案(5篇)第一篇:读书交流课教案读书交流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2、通过读书,引导学生与好书交真正的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3、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一、说读书名言,谈读书感受。
1、你们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感受?2、你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名言?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书的确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上一节阅读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二、交流书的名字。
1、今天你带的是什么书?为什么带这本书?大家交流一下。
2、肯定优秀的书目,否定无价值的书目。
出示片段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书可以笑,可以泪;可以喜,可以忧;可以迷茫烟水里,可以花叶两相忘。
“读书得法,潜力巨大。
”读书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阅读质量。
三、出示阅读方法,学生阅读。
1、阅读方法: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圈画好词佳句联系实际理解精读略读搭配书本生活结合2、用读书方法读书,师巡回辅导。
四、交流。
1、同桌交流:刚才你读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有什么收获?2、板书: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难忘的情节朗读精彩的句段懂得的道理介绍主人公读后的收获3、全班交流,自己的收获。
4、教师总结:从书中读懂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生活,跟故事中人物一起喜悦、一起感伤、一起成长,那是多么幸福!读了一本好书,跟同学交流分享阅读的收获,那是多么快乐!五、推荐好书,写好读书推荐卡。
第二篇:读书交流课教案篇一:《班级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班级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一年级课外阅读交流展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倾听和评价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绘本、童话、寓言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等。
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3. 阅读交流:学生分组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互相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量的增加。
2. 学生在阅读交流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评价能力等。
3.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如定时阅读、专注阅读等。
五、教学资源1. 课外阅读材料:绘本、童话、寓言等。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学生自由选择一本课外阅读书籍,阅读并准备分享内容。
2. 阅读分享:学生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掌声。
3. 互动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互相交流观点,形成共识。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4. 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进行。
八、教学实践与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困难。
2. 针对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结合学生的阅读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九、教学拓展活动1. 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 邀请家长参与阅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