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心灌流实验结果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35 KB
- 文档页数:2
蛙心灌流实验报告分析报告蛙心灌流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溶液直接注入蛙心中,观察心脏功能的变化,从而研究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和药理学效应。
本文将对蛙心灌流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对蛙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肾上腺素的药理效应。
实验步骤:1.使用手术刀将蛙麻醉;2.将蛙的心脏暴露出来,清理心包,并通过大血管灌注生理盐水;3.将蛙心环扎,插入导管,开始灌流生理盐水;4.记录生理盐水流量和心率,使其达到稳定状态;5.依次将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注入灌流液中,观察生理参数的变化;6.实验结束后,对蛙进行安乐死处理。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了不同剂量肾上腺素注入后的心率和收缩力等指标,发现随着肾上腺素浓度的增加,心率逐渐加快,收缩力也明显增强。
实验分析: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激素,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加速心率等,这种效应是可以被灌流实验所模拟的。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注入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我们发现肾上腺素可以显著地增加心率和收缩力,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肾上腺素的效应是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的,这也是符合理论的。
高剂量的肾上腺素会导致心脏超负荷,使心肌细胞的代谢和抗氧化能力降低,甚至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合理控制使用剂量非常重要。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肾上腺素的药理效应和作用机制,并了解了其剂量效应关系,增强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在使用药物进行实验时,应该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实验报告一、实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的心搏曲线图溶液后的心搏曲线图2.滴加2%CaCl23.滴加0.01%肾上腺素后的心搏曲线图4.滴加0.01%乙酰胆碱后的心搏曲线图5.滴加0.01%阿托品后的心搏曲线图(本来应该是先滴加0.01%阿托品再滴加0.01%乙酰胆碱后的心搏曲线图)6.滴加1%KCl溶液后的心搏曲线图二、分析与讨论溶液1.滴2%CaCl2加入氯化钙后,曲线上升。
细胞外Ca2+浓度的增加,使细胞膜对Na+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细胞去极化减小,使兴奋性和传导性降低。
Ca2+内流增多,导致慢反应细胞去极化加强,传导性增高,复极化加速,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加强,最后心脏收缩加强。
2.滴0.01%肾上腺素加入肾上腺素后,曲线呈上升。
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导致Ca2+通透性增强,肌浆中Ca2+浓度增高,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加强,最后心脏收缩加强。
3.滴0.01%乙酰胆碱加入乙酰胆碱后,曲线下降。
乙酰胆碱能和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膜 K+通道的通透性,也抑制Ca2+的内流。
一K+通道的通透性的增强,促使K+外流,使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 Ca2+内流减少,减弱心肌收缩。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减弱,最后心脏收缩减弱。
本实验结束后,心脏出现类似于抽搐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乙酰胆碱对心脏的影响较大4.先滴0.01%阿托品再滴0.01%乙酰胆碱本实验由于疏忽在滴加阿托品后忘记滴加乙酰胆碱,故无法得出最后实验效果,继而无法确定先滴加阿托品后滴加乙酰胆碱会有什么效果。
但根据理论知识阿托品是乙酰胆碱M受体阻断剂,滴加阿托品会占据乙酰胆碱与M受体的结合位点,使乙酰胆碱无结合位点,抑制它的作用。
并且阿托品对心肌细胞无影响,所以最后曲线应该是无明显变化。
5.滴1%KCl溶液加入KCl后,曲线呈明显下降,最后为直线。
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与Ca2+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抑制Ca2+内流,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方法。
2. 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3. 探究心脏节律性活动的生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蛙心灌流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通过将蛙心取出并置于人工灌流液中,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节律性收缩。
实验中,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可以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从而了解心脏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并维持较长时间。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
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青蛙2. 实验器材:蛙心夹、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任氏液、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套管夹。
3. 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计算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暴露蛙心:取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蛙板上,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
2. 插管: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将蛙心夹插入心脏,并通过蛙心夹上的管道与灌流系统连接。
3. 灌流:将蛙心置于任氏液中,开始灌流,调节灌流速度和压力,使心脏保持节律性收缩。
4. 观察与记录:观察心脏的收缩、舒张情况,记录心率和心搏曲线。
5. 改变灌流液成分:分别用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等灌流液替换任氏液,观察心脏活动的变化。
6. 分析与讨论:分析不同灌流液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讨论心脏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正常任氏液中,心脏保持节律性收缩,心率为60-100次/分钟。
蛙心灌流实验结果分析加乙酰胆碱上图可示,蛙心收缩减弱,心率减慢,最后出现蛙心停止舒张阶段。
其机理为: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一方面提高心肌细胞膜K+通道的通透性,促使K+外流,将引起:1)窦房强细胞复极时K+外流增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Ik衰减过程减弱,自动除极速度减慢。
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窦房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
2)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动作电位2、3期缩短,Ca2+进入细胞内减少,使心肌收缩减弱;另一方面乙酰胆碱可直接抑制Ca2+通道,减少Ca2+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减弱。
Above can be shown, frog heart contraction is abate, the heart rate slows, and finally a frog heart stop diastolic phase.Its mechanism is: the acetylcholine and myocardial cell membrane M receptor, on the one hand, improve the myocardial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of K + channels, prompting the outflow of K + and will cause: 1) sinus strong bipolar outflow of K + cells increased, the largest bipolar potential absolute value increases;Ik attenuation is abate, in addition to the very slow down automatically.These two factors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sinus self-discipline, heart rate slow.2) bipolar outflow of K + in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action potential 2, 3 period shorten, Ca2 + into the cells, myocardial contraction weakened;On the other hand the acetylcholine can directly inhibit the Ca2 + channel, reduce the inflow of Ca2 +, and lessened the myocardial contraction.与只加乙酰胆碱相比,加了阿托品后再加乙酰胆碱的牛蛙心脏跳动无明显变化。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离体蛙心的生理特性,了解心脏在离体条件下的收缩和舒张规律。
2. 探讨神经递质、激素等对离体蛙心功能的影响。
3. 掌握离体蛙心灌流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是研究心脏生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灌流装置向蛙心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可以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成分、温度、pH值等条件,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从而了解心脏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蛙心套管、蛙心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二道仪、任氏液、氯化钙、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蛙心灌流装置、注射器、秒表、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工作:将蟾蜍置于蛙板上,用手术剪剪开胸腔,暴露心脏。
用蛙心夹固定心脏,并连接灌流装置。
2. 灌流液准备:配制任氏液、氯化钙溶液、肾上腺素溶液、乙酰胆碱溶液等。
3.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氯化钙组、肾上腺素组、乙酰胆碱组。
4. 实验步骤:a. 对照组:灌流任氏液,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b. 氯化钙组:灌流氯化钙溶液,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
c. 肾上腺素组:灌流肾上腺素溶液,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
d. 乙酰胆碱组:灌流乙酰胆碱溶液,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
5. 记录数据: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频率、收缩幅度等,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心脏呈现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幅度适中,频率约为60次/分钟。
2. 氯化钙组:心脏收缩幅度明显增大,频率加快,收缩时间延长,舒张时间缩短。
3. 肾上腺素组:心脏收缩幅度增大,频率加快,收缩时间延长,舒张时间缩短。
4. 乙酰胆碱组:心脏收缩幅度减小,频率减慢,收缩时间缩短,舒张时间延长。
六、实验结论1. 离体蛙心在灌流条件下可以维持一定时间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2. 氯化钙和肾上腺素可以增强离体蛙心的收缩功能,使收缩幅度增大、频率加快。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蛙心倒灌实验的操作方法。
2. 观察不同灌流液对蛙心活动的影响,探究理化因素对心脏功能的作用。
3. 了解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的生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蛙心倒灌实验是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蛙心置于人工灌流液中,模拟心脏在体内的血液流动情况,观察不同灌流液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实验中,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和浓度,可以模拟心脏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功能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青蛙2. 实验仪器:蛙心夹、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棉线、任氏液、0.65%NaCl溶液、2%CaCl2溶液、1%KCl溶液、1:10000肾上腺素溶液、1:10000乙酰胆碱溶液、3%乳酸溶液3. 实验试剂:NaCl、CaCl2、KCl、NaH2PO4、Na2HPO4、蒸馏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将青蛙麻醉,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2. 暴露心脏,用手术刀将心脏周围的大血管分离,并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
3. 将蛙心夹固定在心脏的左心室,连接张力传感器。
4. 将心脏置于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任氏液。
5. 使用滴管向心脏的左心室注入0.65%NaCl溶液,观察心脏的收缩情况。
6. 分别加入2%CaCl2溶液、1%KCl溶液、1:10000肾上腺素溶液、1:10000乙酰胆碱溶液、3%乳酸溶液,观察心脏的收缩情况。
7. 记录不同灌流液对心脏收缩频率、幅度和节律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0.65%NaCl溶液中,心脏保持正常的节律性收缩,收缩频率和幅度适中。
2. 将灌流液更换为0.65%NaCl溶液后,心脏的收缩幅度和频率稍微减小,说明细胞外液中缺乏Ca2+,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
3. 向灌流液中加入2%CaCl2溶液后,心脏的收缩幅度和频率稍微加大,说明细胞外液浓度升高,Ca2+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
4. 向灌流液中加入1%KCl溶液后,心脏的收缩幅度和频率稍微加大,说明K+与Ca2+在细胞膜上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外液中K+浓度升高,Ca2+内流减少,心肌的兴奋性降低。
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蛙心进行灌流实验,观察心脏的生理反应,了解心脏的工作
原理。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蛙心、生理盐水、注射器、心电图仪器等。
首先将蛙心取出并清洗干净,然后将其放置在生理盐水中。
接着使用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入蛙心,记录心脏的生理反应,并通过心电图仪器进行监测。
实验结果,在进行蛙心灌流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蛙心在接受生理盐水灌
流后,心脏开始收缩和舒张,呈现出规律的跳动节奏。
通过心电图仪器的监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脏电活动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论,蛙心灌流实验结果表明,心脏在接受生理盐水灌流后,能够正常地
进行收缩和舒张,保持正常的跳动节奏。
这一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心脏的生理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心脏疾病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意义,蛙心灌流实验是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对心脏的
灌流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和生理功能。
这对于心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对蛙心的灌流观察,获得了有益的实验结果,进一步
加深了对心脏生理功能的理解。
希望通过这一实验结果,能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为保护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蛙心灌流实验结果分析一、蛙心灌流:1、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出现心跳减弱心肌的收缩活动是由Ca2+排触发的,由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不发达,故心肌收缩的强弱与细胞外Ca2+浓度呈正比。
用0.65%NaCL溶液灌注心,由于灌注液中缺乏Ca2+,以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二期内流Ca2+减少,胞浆Ca2+浓度减少,心肌的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
如果长时间用0.65%NaCL溶液灌流蛙心,心脏最终会停止收缩,但心肌仍能产生动作电位(即产生兴奋),这种现象称为兴奋一收缩脱耦联,是心肌细胞内缺少Ca2+后的表现。
2、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跳减弱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跳明显减弱,甚至出现心脏停止于舒张状态的现象。
因为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K+与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K+可抑制细胞膜对Ca2+的转运,使进人细胞内Ca2+减少,心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
当细胞外K+浓度显著增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梯度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过度减少,Na+通道失活,心肌的兴奋性完全丧失,心肌不能兴奋和收缩,停止于舒张状态。
3、滴加2%CaCL2后,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用高Ca2+任氏液灌注蛙心,可见蛙心收缩力增强,但舒张不完全,以致收缩基线上移。
在Ca2+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心脏会停止在收缩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钙僵”。
心肌的舒缩活动与心肌肌浆中Ca2+浓度高低有关。
当Ca2+浓度升高至10-5M水平时,作为钙受体的肌钙蛋白结合了足够的Ca2+,这就引起肌钙蛋白分子构型的改变,从而触发肌丝滑行,肌纤维收缩。
当肌浆中Ca2+浓度降至10-7时,Ca2 任氏液灌注蛙心,使得肌浆中Ca2+浓度不断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达到只结合而不解离的程度,于时心肌将持续收缩,因而出现“钙僵”。
4、滴加肾上腺素后,蛙心收缩增强向蛙心滴加肾上腺素后,可见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其机理为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和肌浆网膜Ca2+通透性导致肌浆中Ca2+浓度增高,使心肌改缩增强。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离体器官(蛙心)灌流的方法。
2. 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3.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是生理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人工灌流的方法,使离体蛙心在适宜的生理条件下保持正常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实验原理如下:1. 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并维持较长时间。
2. 心肌的营养是通过心脏内膜液体的直接渗透而得。
3. 通过改变灌流液中的离子浓度、pH值等理化因素,可以观察蛙心活动的变化,了解理化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三、实验对象与用品1. 实验对象:蟾蜍2. 实验用品:斯氏蛙心套管、蛙心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二道仪、任氏液、长滴管、铁支架、生理盐水、KCl溶液、CaCl2溶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准备:将蟾蜍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用剪刀剪开胸壁,暴露心脏。
用蛙心夹夹住蛙心尖部,固定在蛙板上。
2. 动脉插管:在主动脉分支下预埋一条棉线,结扎主动脉左支,剪一向心斜切口,插入斯氏蛙心套管,送入动脉球。
3. 连接实验装置:将蛙心套管与二道仪相连,记录蛙心活动。
4. 灌流液准备:配制正常灌流液(任氏液)和实验灌流液(分别含有不同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KCl溶液、CaCl2溶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5. 实验操作:a. 将蛙心置于正常灌流液中,观察蛙心活动,记录心率、收缩幅度等指标。
b. 分别将蛙心置于不同实验灌流液中,观察蛙心活动的变化,记录心率、收缩幅度等指标。
c. 对比分析不同灌流液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灌流液条件下,蛙心以正常节律收缩和舒张,心率适中,收缩幅度适中。
2. 在0.65%NaCl溶液替换任氏液后,蛙心收缩幅度稍微减小,收缩力稍微减弱。
分析原因:相当于细胞外环境中缺乏Ca2+,动作电位2期Ca2+内流减少,胞浆中Ca2+减少,心肌收缩力降低。
蛙心灌流实验结果分析1. 0.65%NaCl对心脏活动的影响:0.65%NaCl对蛙和蟾蜍来说是等渗的溶液,完全置换任氏液后,细胞外的Ca2+浓度、K+浓度大大降低,使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心率减慢。
2. K+对心脏活动的影响:总体看来心肌对细胞外K+浓度变化比较敏感;但是不同部位心肌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心房肌最敏感,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系统次之,窦房结敏感性较低。
细胞外液钾浓度增高时,对兴奋性的影响与其浓度增高的程度有关。
当K+浓度轻度或者中度升高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梯度减小,K+外流的力量减弱,静息电位(RP)的绝对值减小,和阈电位(TP)差值减小,细胞的兴奋性增高;当K+的浓度大幅度的升高,RP的绝对值减小(膜内-55mv左右)时,钠通道的开放效率降低,钠通道逐渐失活,兴奋性降低或者丧失,严重时,可导致心肌停搏于舒张状态。
此时,仅由Ca2+的内流来构成动作电位,故上升支小而缓慢,使兴奋传导速度减慢,传导性降低。
当细胞外K+的浓度升高时,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增高,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加速,平台期缩短,不应期也缩短。
高钾对心肌收缩功能有抑制作用。
因为细胞外的K+和Ca2+在细胞膜上有竞争性抑制;因此当膜外K+的浓度升高时,平台期内流的Ca2+减少,心肌细胞内的Ca2+浓度难于升高,减小了Ca2+的兴奋-收缩偶联作用,从而减弱了心肌收缩能力。
4期自动除极速度减慢,导致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
3. Ca2+对心脏活动的影响:细胞外Ca2+在心肌细胞膜上对Na+的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
因此,细胞外Ca2+浓度发生变化时,与Ca2+内流和Na+内流相关的生物电活动都将受到影响,而对静息电位则无明显作用。
当细胞外Ca2+的浓度升高时,对Na+的屏障作用加大,由于这种抑制作用,触发Na+快速内流产生0期去极化就比较困难,即出现阈电位上移,从而与静息电位的差距加大,兴奋性降低;发生兴奋后,Na+内流的抑制则导致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下降,传导性下降。
蛙心灌流实验结果分析
1、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出现心跳减弱
心肌的收缩活动是由Ca2+排触发的,由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不发达,故心肌收缩的强弱与细胞外Ca2+浓度呈正比。
用 0.65%NaCL溶液灌注心,由于灌注液中缺乏Ca2+,以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二期内流Ca2+减少,胞浆Ca2+浓度减少,心肌的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
如果长时间用0.65%NaCL溶液灌流蛙心,心脏最终会停止收缩,但心肌仍能产生动作电位(即产生兴奋),这种现象称为兴奋一收缩脱耦联,是心肌细胞内缺少Ca2+后的表现。
2、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跳减弱
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跳明显减弱,甚至出现心脏停止于舒张状态的现象。
因为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K+与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K+可抑制细胞膜对Ca2+的转运,使进人细胞内Ca2+减少,心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
当细胞外K+浓度显著增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梯度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过度减少,Na+通道失活,心肌的兴奋性完全丧失,心肌不能兴奋和收缩,停止于舒张状态。
3、滴加2%CaCL2后,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
用高Ca2+任氏液灌注蛙心,可见蛙心收缩力增强,但舒张不完全,以致收缩基线上移。
在Ca2+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心脏会停止在收缩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钙僵”。
心肌的舒缩活动与心肌肌浆中 Ca2+浓度高低有关。
当Ca2+浓度升高至10-5M水平时,作为钙受体的肌钙蛋白结合了足够的Ca2+,这就引起肌钙蛋白分子构型的改变,从而触发肌丝滑行,肌纤维收缩。
当肌浆中Ca2+浓度降至10-7时,Ca2 任氏液灌注蛙心,使得肌浆中Ca2+浓度不断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达到只结合而不解离的程度,于时心肌将持续收缩,因而出现“钙僵”。
4、滴加肾上腺素后,蛙心收缩增强
向蛙心滴加肾上腺素后,可见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其机理为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和肌浆网膜Ca2+通透性导致肌浆中Ca2+浓度增高,使心肌改缩增强。
另外,肾上腺素还有降低肌钙蛋白与Ca2+亲和力,促使肌钙蛋白对Ca2+的释放速率增加;提高肌浆网膜摄取Ca2+的速度,刺激Na+— Ca2+交换使复极期向细胞外排出Ca2+的作用加速。
这样,将使心肌舒张速度增快,整个舒张过程明显加强。
5、滴加乙酰胆碱后,蛙心活动减弱
滴加乙酰胆碱后,强见蛙心收缩减弱,心率减慢。
最后,心跳停止于舒张阶段。
机理为: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一方面提高心肌细胞膜K+通道的通透性,促使K+外流,将引起:①窦房结细胞复极时K+外流增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衰减过程减弱,自动除极速度减慢。
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②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动作电位2.3期短,Ca2+进人细胞内减少,使心肌收缩减弱;另一方面乙酰胆碱可直接抑制Ca2+通道,减少Ca2+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