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小题训练与作文预测题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2013年高考语文选做题---外国文学欣赏----------------安乡一中---龚德国2013年高考语文选做题(外国文学欣赏)资料汇编考纲解读选考部分以选修教材为“依托”。
要求阅读方面命题,强调个性化的感悟以及多元化的解读和探究,注重考查考生对有关材料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要求有个性、有创意。
从选材来看,以短篇小说特别是微型小说为主,不排除名著当中的某个名段。
我们的训练,主要是探究小说所引起的社会现象。
考查内容高考命题中,材料的选取一般会贴近高中生的阅读实际,那些体现人性美、意志情操、生命价值、人生观、人才观等主题的经典小小说或片段是选材热点。
就考查内容而言,会体现小说阅读特点,重点探讨小说所引起的社会现象,并对其提出有创意的见解。
考查考点①分析作品的主题表达和结构特点;②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③品味、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及语言艺术;④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和情感态度;⑤对文本某些特色作深入思考,形成看法并作出判断;⑥知人论世,探讨文本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社会价值;⑦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答题技巧①审清题干。
在高考考场上,对每一个字都要仔细审读,要正确领会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弄清题干的要求。
顺着命题意图,到原文中去寻找答题区间,结合上下文,通过仔细搜寻并连缀关键词句,做出答案。
②形成思想。
文学作品语言含蓄委婉,阅读答题时要透过文字的表层意思,洞察作者在文中所赋予的特殊含义。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对文本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意思,我们要“读”出来。
对作者明确表达出来的观点,我们也能作出公正的判断和评价。
③要以文本为依据。
对文本进行有创意地解读时,要以文本为依据,在文中找到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文字。
④答题要规范。
高考中,答阅读题要尽是分点进行,体现清晰的答题思路。
书写要工整,要用规范的语言来答题。
(一)知识清单中国小说只有三要素:情节、人物和环境。
2013年高考语文语言得体题考前指导一.答题指导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
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注意:①广播稿或口头通知中不能有括号,省略号,同音词,文言词等类似的词语②通知,请柬等应用文注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的齐全。
谦辞①“家”字一族。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家母、家慈;家兄;②“舍”字一族。
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
③“愚”字一族。
如愚兄;愚见;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④“拙”字一族。
如拙zhuō笔;拙著、拙作;拙见。
⑤“鄙”字一族。
如鄙bǐ人;鄙意;鄙见。
敬辞①“令”字一族。
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嫒;令兄;令弟;②“惠”字一族。
如惠存;惠临;;惠允;惠赠。
③“垂”字一族。
如垂爱;垂青;垂问、垂询;垂念。
④“贵”字一族。
如贵干;贵庚gēng;贵姓;贵恙yàng;贵子;贵国⑤“高”字一族。
如高见,高就;高龄;高寿;高论。
⑥“光”字一族。
如光顾;光临。
⑦“雅”字一族。
如雅教;雅意;雅正。
二.强化训练1.措辞得体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â耗传来,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2.下列各句,最得体的一句是 ( )A.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B.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D.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dàn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3.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chǎng开的衣襟jīn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2013年高考作文拟题训练技巧大全己的想像力、创新力,同时也能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点铁法帮助《“人”字是支撑的结构》护送残疾同学上学。
诗情画意法生命《白云·夕阳·歌声》运用散文化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境中藏情,情中有境,情境并荗。
幽默生动法《杨老师的“洋相”》这类标题清新俏皮,诙谐幽默,一看标题便能令人爱不释手。
100个可以套装的作文题目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⒉《——,我永远的天空》⒊《都是——惹的祸》⒋《笑傲——》⒌《生活需要——》⒍《何以解忧,惟有——》⒎《假如我是——》⒏《告诉你,我很——》⒐《我眼中的——》⒑《生活需要——》⒒《——在我的身边》⒓《——也是一种美》⒔《——是最美的行囊》⒕《与——同行》⒖《——伴我成长》⒗《——三步曲》⒘《——和我有个约会》⒙《我发现——》⒚《真想做个——》⒛《世上只有——》21.《我——故我在》22.《永远的——》23.《——,我恨你》24.《——,做我自己》25.《——的风波》26.《我和——的距离》27.《——着并快乐着》28.《给自己找个——》29.《永远说——》30.《那一次,我——》31.《——不同情眼泪》32.《带上——上路》33.《我与——面对面》34.《——是一盏明灯》35.《那段——的日子》36.《一个——的心灵独白》37.《——,让我欢喜让我忧》38.《爱上——》39.《欣赏——》40.《我眼里的——》41.《那—那—那—》42.《想起——》43.《———的遐想》44.《第一次——》45.《给心情涂上——》46. 《人生路上——多》47.《——,我的最爱》48.《——的故事》49. 《——是一种养分》50.《那年,我——》51.《和——赛跑》52.《我——,我——》53.《有——才有远方》54.《——在,梦就在》55.《还有多少——可以重来》56.《明天,我——》57.《我的——我做主》58.《——,是这样炼成的》59.《不想——》60. 《将——进行到底》61.《人生没有——》62.《——是一瞬间的事》63.《有一种——叫成功》64.《——伴我少年行》65.《带上——上路》66.《——是一首歌》67.《——是一种美丽的痛》68.《——的回忆》69.《有——陪伴的日子》70.《——,没有什么不可以》71.《与——一起走过》72.《——,让我欢喜让我忧》73.《拒绝——》74.《让——为——着色》75.《我——故我在》76.《——,妙不可言》77.《读懂——》78.《我总是——》79.《——一族的幸福生活》80.《——拍卖会》81.《——永不下岗》82.《那次,我与——擦肩而过》83.《——在我胸》84.《——是一种牵挂》85.《——带给我的快乐》86.《——也是一种享受》87.《——让我如此美丽》88.《——,其实你不懂我的心》89.《最近比较——》90.《将——进行到底》91.《——,我的最爱》92.《下辈子我做——》93.《谁都可以——》94.《——是金》95.《拿什么拯救你,我的——》96.《怎一个“—”字了得》97.《——拍卖会》98.《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99.《敬畏——》100.《——不需要理由》拟题常见错误1、把话题当标题:毫无个性;2、题目缺少新意:更无创造性;3、题目不精练:显得冗长呆板;4、横空出世:与内容毫无联系;5、大而无当:放之四海而皆准2013年高考作文拟题训练1.阅读下面地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高考语文字音题考前指导一.答题指导1.多音字要注意“音随意转”的方法,把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与词义联系起来。
①随义定音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和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起来的。
因此,我们可以凭借这个字的含义来判断它的读音。
例如:“蹊”字,读“qī”时表示“奇怪”的意思,像“蹊跷”中的“蹊”;而读“xī”时意思则为“小路、小径”,像“独辟蹊径”中的“蹊”。
②词性定音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字,因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不同,而导致了读音的不同。
例如:“处分、处理、处变不惊”中“处”都是动词,读“chǔ”,“处所、处长、心灵深处”的“处”都是名词,读“chù”。
③语境定音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含义,只有正确理解词语及上下文,辨明语义,才能避免误读。
例如,“宿”字可以放在下列语境中记忆:他在宿(sù)舍里想了一宿(xiǔ),天上究竟有多少个星宿(xiù)。
④区别口语与书面语如“露”字,在口语中读“lîu”,如“露头、露一手、露面、露丑”等;在书面语中读“lù”,如“露骨、露水”等。
2.形声字要注意不读声旁的情况,如:箴言”中“箴”读zhēn,不读jiān;“粳米”中“粳”读jīng,不读gēng等。
①要注重分析形旁、声旁,同时注意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对于形声字的考查,命题者常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一个字的声旁已经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如“龃龉”读jǔ yǔ,不读zǔ wǔ;②是以相似的字的读音代替正确的读音,如“谪”读zhã,不读zhāi。
3.形近字读音的细微差别。
①从字的部首和声旁入手,结合字义,正确认读。
如“箴”和“缄”为同声部字,但前者从“竹”,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规劝为主,读zhēn;“缄”从“纟”,是封闭的意思,读jiān。
②有些形近字字形十分相像,只是一笔之差和笔画略有不同,可以把这些字集中起来加以比较,加强记忆。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类试题答题规范指导一.常见的提问方式1.考查词语、句子作用的。
如“×××词语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艺术效果?”2.考查内容作用的。
如“作者写了×××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文章写了×××景物×××特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叙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作者在文章中详细叙述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妙处)?”“文章写了×××,用意何在?”“写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文章×××段描述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3.考查结构作用的。
如“本文在构思上具有×××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4.考查修辞的作用。
二.答题注意事项1.答题内容形式上先观点后分析。
2.内容表达要分要点来答题。
3.要从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两方面来答题(除非试题只要求回答其中之一)1)从文章结构方面来答题。
这主要是从词语或句子的位置来考虑。
一般情况下,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基本上遵循如下规律,或者说,可以套用如下相关思路来答题(但只有这些空洞的词语是不能得到满分的,还要结合以上1和2答题)。
①句子在文章(段落)开头(第一段):或定下文章基调,为后文做铺垫,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或思考,或是文章的中心,等等。
②句子在文章(段落)中间:或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或是强调观点的作用。
③句子在文章(段落)收尾:或起到升华、强调主题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画龙点睛,或引起思考,等等。
2013年高考语文字形题考前指导一.答题指导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是重点,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1.答题方法: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
①从形旁入手。
如“弩nǔ”和“驽nú”,“肓huāng”与“盲máng”。
②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
③从词语的结构入手。
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
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
④从成语的出处入手。
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2.答题知识①因形近而错。
如将“病入膏gāo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zhì人口”写成“脍灸jiǔ人口”,“不胫jìng而走”写成“不径jìng而走”等。
②因音同或音近而错。
如“一筹chïu莫展”写成“一愁chïu莫展”等。
③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
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
④因音近义通而错。
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
⑤因音同音近而错。
如“籍jí贯”写成“藉jí贯”,“销xiāo赃”写成“消xiāo赃”等。
二.题型设计预测: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脉搏/平添造型/摄像机强档/轻歌慢舞B. 慈祥/影牒摩挲/万金油返聘/凤毛麟角C. 峰会/对峙修葺/结骨眼戏谑 /张皇失措D. 贸然/夜宵竣工/终身制熨贴/扶老携幼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lài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fēi 然、脍kuài炙zhì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类试题答题规范指导一.常见的提问方式1.考查词语、句子作用的。
如“×××词语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艺术效果?”2.考查内容作用的。
如“作者写了×××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文章写了×××景物×××特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叙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作者在文章中详细叙述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妙处)?”“文章写了×××,用意何在?”“写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文章×××段描述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3.考查结构作用的。
如“本文在构思上具有×××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4.考查修辞的作用。
二.答题注意事项1.答题内容形式上先观点后分析。
2.内容表达要分要点来答题。
3.要从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两方面来答题(除非试题只要求回答其中之一)1)从文章结构方面来答题。
这主要是从词语或句子的位置来考虑。
一般情况下,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基本上遵循如下规律,或者说,可以套用如下相关思路来答题(但只有这些空洞的词语是不能得到满分的,还要结合以上1和2答题)。
①句子在文章(段落)开头(第一段):或定下文章基调,为后文做铺垫,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或思考,或是文章的中心,等等。
②句子在文章(段落)中间:或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或是强调观点的作用。
③句子在文章(段落)收尾:或起到升华、强调主题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画龙点睛,或引起思考,等等。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考前指导一.总体解题技巧解答高考现代文小阅读题,通常采用三遍阅读法,即①第一遍:阅读全文,把握思路,领会主旨,勾画关键句;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②第二遍:结合题干,重点阅读,勾画相关信息;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
③第三遍:对照题干和原文,辨明干扰项,找出选题依据。
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
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①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②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③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④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二. 干扰项设置方法1.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2011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
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
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
2013年高考语文小题训练与作文预测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屏.息(bǐng) 倒.叙(dào)丢三落.四(là) 臧否.人物(pǐ)
B.场.院(chǎng) 确凿.(záo)数.见不鲜(shuò) 生杀予.夺(yú)
C.攒.击(zǎn) 晃.动(huǎng)宁.缺勿滥(nìng) 量.体裁衣(liàng)
D.湍.急(tuān) 游弋.(yâ)犯而不校.(jiào) 安步当.车(dāng)
答案: A 解析:B“场”读cháng,“予”读yǔ。
C“攒”读cuán,“晃”读huàng;D“弋”读
yì,“当”读d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赡养鞭辟入里镌刻层峦叠障
B.磋商察言观色装桢磐竹难书
C. 竣工厉兵秣马装潢风流倜傥
D.文采陨身不恤气慨直截了当
答案:C 解析:(A鞭辟入里,层峦叠嶂 B装帧,罄竹难书 D殒身不恤,气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骏马嘶鸣声中,万匹来自昭苏马场和伊犁种马场等地的优质马驰骋而来,在草原上卷起阵阵热
浪,如狂风般疾驰而过,振聋发聩
....的马蹄声响彻整个草原。
B.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适度追求享受无可厚非
....,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铺张浪费,甚至暴殄天物是不可取的,也有悖于道德传统。
C.获诺奖前,莫言曾答应好友“巴蜀鬼才”魏明伦,要为魏明伦文学馆题字。
昨晚,莫言的题字通
过快递送达魏明伦手中。
魏明伦为莫言的一言九鼎
....深深感动。
D. 建于森林的房子,要低调而不突兀,要具有独特性,如此才能将建筑同步于自然,甚至成为周围
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使建筑融入自然又从自然之脱颖而出
....。
答案:B(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
解析:A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望文生义。
改为“震耳欲聋”。
C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不合语境。
改为“一诺千金”。
D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使用对象错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贵州人和”足球队总经理宣布,如果球队淘汰山东队晋级足协杯决赛,每名队员将获得4瓶价值2万元的茅台陈酿。
B.每到星期六,橘子洲头都会举办精彩绝伦的大型焰火晚会;随之而来的巨大的交通压力,拥挤的车流令市民叹为观止。
C.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业,需要对消费人群的实际支付能力进行区分定位,再制定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旅游销售方案。
D.新落成的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清大屏幕24小时不间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
【答案】C(A.到底是4瓶酒一共价值2万元,还是每瓶酒分别价值2万元,表意不明;B.搭配不当,“交通压力”与“叹为观止”不搭配,另“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在此处属误用;D.“警惕防盗防骗”不合情理,应为“警惕盗窃诈骗”。
)
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秋夜独坐》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横胸五岳耸嵯峨ã,自剔残镫倚醉歌。
,十年消受此声多。
A.夜月柳阴人未寝 B.阶下寒蛩楼上雁
C.晚来雪屐鸣深巷 D.城头一片西山月
答案:B 解析:这是清代周寿昌的诗歌。
诗的第三、四句写秋夜独坐,无人相伴,只有阶下的蟋蟀叫和楼头的雁叫,这两种声音安慰诗人的寂寞,而这种清苦的生活诗人已经度过了十年。
A、D与第四句中的“此声”没有照应,C与诗所写的季节不合。
二.默写预测题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2.揾英雄泪3.有暗香盈袖4.亦足以畅叙幽情5.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三.作文预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首先需要审题。
这是材料命题作文,格式无非是材料+提示语+命题要求。
材料部分把考生引导到生活中去,要求考生反观自己的现实生活,抓住关键语句“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还有“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引发考生对当下现实的关注、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其次,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大致有二:一可写对已逝的亲人的亏欠、愧疚之情(含对亲朋做下的某些事,或许下的却难以救赎践行的诺言);二可写人生经验方面的,如是否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等的体会。
前者适合用记叙文体,后者宜写成议论文。
第三,需要关注提示语和命题要求。
提示语限制考生的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考生一定要注意,这限制性要求明确告诉你,要写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人。
考生必须按所给标题去写,不能另起炉灶,否则就会离题。
此外,还要警惕在选材和语言方面的一些通病。
主要是材料撞车,立意平庸,语言平淡。
例如,不少考生在选材时会出现严重的“撞车”现象,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一般来说,大量作文都是记叙文,大都写高中生活枯燥无味,一心埋头学习,没有发现身边亲人的关爱。
对象不是母亲就是奶奶,事件不是做点心就是送伞,在立意上也不能翻出新意。
而且叙述时胡编乱造,情感虚假,缺乏细节描写,也缺乏哲理性的语言。
譬如在写到人总是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时,往往不禁想起一首歌:“就让往事随风,都随风”,“那些还在时间上徘徊的人,那些还停留在过去,想象未来的人,那些白白虚度光阴的人,不要再犹豫,只有把握现在,才是最理想的唯一选择。
”这种语言虽通俗,但没有深度。
而如果使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就会使语言显得生动而深刻。
如有的写道,当最后一片森林、最后一棵树被砍伐时,才知道已经没有以后;有的写道,当我们迷恋网络中,面对考试如同“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才知道没有以后;有的写道,当我们踏上人生路,遇到种种挫折,才知道没有以后,而需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和坚强……。
而类似这些哲理性的语言和修辞,都会使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