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暑假预习作业六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9
2019年高考地理暑假练习题6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表达了区域间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阶段性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4、国土管理部门对各经济区域的环境进行动态检测研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GPS+GISB、RS+GPSC、RS+GISD、GPS+GIS图3-1-2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方向B.生活特点C.发展水平D.生活条件6、以下表达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7、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是A、4月—10月B、10月—次年4月C、3月---6月D、11月—次年3月8、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A、冬小麦黄麻水稻B、柑橘菠萝椰子C、甘蔗水稻玉米D、春小麦玉米甜菜9、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10、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A.光照较强B.风沙大C.冬季寒冷D.雨水多11.以下关于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影响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D.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12、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A、21颗和3颗B、22颗和2颗C、21颗和4颗D、24颗和4颗BBDAAAADACBA。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暑假预习作业(八)一、单选题1.在题图所示电路中,电池均相同,当电键S分别置于a、b两处时,导线MM′与NN′之间的安培力的大小为fa、fb,判断这两段导线( )A.相互吸引,fa>fbB.相互排斥,fa>fbC.相互吸引,fa<fbD.相互排斥,fa<fb2.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粒子向左偏转B.粒子向右偏转C.粒子垂直纸面向里偏转D.粒子垂直纸面向外偏转3.如图所示为一电流表的原理示意图.质量为m= 20 g的均质细金属棒MN的中点处通过挂钩与竖直悬挂的弹簧相连,绝缘弹簧劲度系数为k.在矩形区域abcd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与MN的右端N连接的一绝缘轻指针可指示标尺上的读数,MN的长度大于ab边长度.当MN中没有电流通过且处于平衡状态时,MN与矩形区域的cd边重合;当MN中有电流通过时,指针示数可表示电流强度.若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8.0 N/m.ab边长度为0.20 m,bc 边长度为0.050 m,B=0.40 T.不计通电时电流产生的磁场的作用,此电流表的量程为( )A. 5.0 A B. 3.0 A C. 2.5 A D. 1.0 A4.如图所示为质谱仪的原理图.利用这种质谱仪可以对氢元素进行测量.氢元素的各种同位素,从容器A下方的小孔S1进入加速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可以认为从容器出来的粒子初速度为零.粒子被加速后从小孔S2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上,形成a、b、c三条质谱线.关于氢的三种同位素进入磁场时速率的排列顺序和三条谱线的排列顺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进磁场时速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氕、氘、氚B.进磁场时速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氚、氘、氕C.a、b、c三条谱线的排列顺序是氕、氘、氚D.a、b、c三条谱线的排列顺序是氘、氚、氕5.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上,并处于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中。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暑假预习作业五一、单选题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 )A. a是外力作用B. b是冷却凝固C. c是变质作用D. d是重熔再生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 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
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含量分布。
完成下列问题。
3.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4.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丙2015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
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图,完成下面两题。
5.该新岛( )A.因地壳抬升而形成B.物质主要源于地幔C.主要由石灰岩组成D.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6.图2中岩石与图1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珊瑚石—④ B.大理岩—②C.玄武岩—③ D.花岗岩—⑤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单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该区域可能属于( )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 D.背斜山某地地质小组在我国一潮湿、黏重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得到了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处为探测点位置,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面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
云南省峨山一中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暑假预习作业一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A.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D.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安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野外考查,绘制出图中等高线(单位:米)和主要河流图,并于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2日13:20在图中丁地测得该日最大太阳高度为42°。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该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右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则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A.背斜谷 B.向斜谷C.背斜山 D.向斜山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3.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下面两题。
4.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是我国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
他在黄河流域沿南、北同一条线上选择若干个点,分别测量每个点的北极星高度和它们任两点之间的地面距离,并由此计算出了子午线的长度。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假如僧一行有两次测量后算出的结果有偏差,则其原因可能是()A.地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B.两次测量时的季节不同C.这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D.测量时的误差6.若此图为等高线图,已知a>b>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处的海拔小于aB. Q处的海拔大于bC. P处是山坡上的洼地D. Q处是山坡上的洼地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7.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C.一直向西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下图所示国家为世界重要红茶生产国。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暑假预习作业(五)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绳子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点,拉小球至A 点,此时绳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空气阻力不计,松手后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率为( )A. B.C. D.2.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小球的速度一直减小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3.如图所示,分别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木块的一直角边和斜边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现一小物块分别从木块顶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若小物块与木块各边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当小物块分别滑到木块底端时动能之比为( )A.∶1 B.1∶C.2∶1 D.1∶24.某大型游乐场内的新型滑梯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物理模型.一个小朋友从A点开始下滑,滑到C点时速度恰好减为0,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若AB段的动摩擦因数μ1小于BC段的动摩擦因数μ2,则该小朋友从斜面顶端A点滑到底端C点的过程中( )A.小朋友在AB段重力的平均功率等于BC段重力的平均功率B.小朋友在AB和BC段合外力所做的总功相同C.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水平向左D.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小始终等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大小5.如图,在一直立的光滑管内放置一轻质弹簧,上端O点与管口A的距离为2x0,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管口由静止下落,将弹簧压至最低点B,压缩量为x0,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弹簧劲度系数等于B.小球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等于2C.小球从接触弹簧开始速度一直减小D.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3mgx06.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拴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右端接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用手托住B,让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B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减小B.B物体的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拉力做的功之和C.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细线拉力对A做的功等于A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7.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弧形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物块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下滑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守恒B.物块与弹簧碰撞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C.物块被弹簧反弹后,能回到槽高h处D.物块对弧形槽底端的压力大小为mg+8.如图所示,在一个直立的光滑管内放置一个轻质弹簧,上端O点与管口A的距离为2x0,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管口由静止下落,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B,压缩量为x0,不计空气阻力,则正确的是( )A.小球运动的最大速度等于2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C.球运动中最大加速度为gD.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mgx0二、多选题9.(多选)一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升降机中,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E与其上升高度h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h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h1~h2过程中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h1过程中,小球的动能一定在增加B. 0~h1过程中,升降机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做正功C.h1~h2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可能在不变D.h1~h2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可能不变10.(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沿粗糙斜面匀加速下滑h高度,速度由v1增大到v2,所用时间为t.在此过程中( )A.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少mghB.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少mv22-mv12C.木块与斜面增加的内能为mgh-mv22+mv12D.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为t11.(多选)如图所示,离地H高处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作用力F,已知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F=F0-kt(以向左为正,F0、k均为大于零的常数),物体与竖直绝缘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F0>mg.t=0时,物体从墙上静止释放,若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下滑后脱离墙面,此时速度大小为,最终落在地面上.则下列关于物体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沿墙壁下滑时,物体先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从脱离墙壁到落地之前的运动轨迹是一段直线C.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mgHD.物体与墙壁脱离的时刻为t=12.(多选)内壁光滑的环形凹槽半径为R,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根长度为R的轻杆,一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甲,另一端固定有质量为2m的小球乙,将两小球放入凹槽内,小球乙位于凹槽的最低点,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后( )A.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机械能总等于乙球增加的机械能B.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重力势能总等于乙球增加的重力势能C.甲球可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点D.杆从右向左滑回时,乙球一定能回到凹槽的最低点分卷II三、计算题13.如图所示,一个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斜面的下端与第一个光滑圆形管道相切,第二个光滑圆形管道与第一个圆形管道也相切.两个光滑圆形管道粗细不计,其半径均为R,小物块可以看作质点.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由静止从某一高度沿斜面下滑,至圆形管道的最低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是重力的7倍.求:(1)物块到达A点时的速度;(2)物块到达最高点B时,对管道压力的大小与方向;(3)物块在斜面上滑动的时间.14.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与光滑圆弧相切于B点,整个装置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有一质量m=2.0 kg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从斜面上的A处静止下滑,AB长L=3.0 m,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物体第一次从A点到B点过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2)物体第一次回到斜面的最高位置距A点的距离;(3)物体在斜面运动的总路程.15.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四分之一圆弧ab和抛物线bc组成,圆弧半径Oa水平,b点为抛物线顶点.已知h=2 m,s=m.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一小环套在轨道上从a点由静止滑下,当其在bc段轨道运动时,与轨道之间无相互作用力,求圆弧轨道的半径;(2)若环从b点由静止因微小扰动而开始滑下,求环到达c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的大小.16.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绕过光滑的定滑轮的细线连接,离滑轮足够远的物体A置于光滑的平台上,物体C中央有小孔,C放在物体B上,细线穿过C的小孔.“U”形物D固定在地板上,物体B可以穿过D的开口进入其内部而物体C又恰好能被挡住.物体A、B、C的质量分别为mA=8 kg、mB=10 kg、mC=2 kg,物体B、C一起从静止开始下降H1=3 m后,C与D发生没有能量损失的碰撞,B继续下降H2=1.17 m后也与D发生没有能量损失的碰撞.取g=10 m/s2,求:(1)物体C与D碰撞时的速度大小.(2)物体B与D碰撞时的速度大小.(3)B、C两物体分开后第一次碰撞前B、C的速度.。
云南省峨山一中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暑假预习作业六一、单选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他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读“沿16°纬线某大洲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两题。
3.某人从A处先向南,后转向北沿海岸线一直走到B处,沿途没有经过的自然带有(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荒漠带下图为“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700~3 000米的高度范围,在森林带以下和以上分别为热带草原带和高山草甸带,分析原因 ( )①高山草甸带,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森林的生长②森林带以下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较差,不适宜森林生长③森林带以下,海拔低,水汽不易抬升,降水较少不适宜森林生长④森林带以下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不适宜森林生长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下面两题。
5.此景观所在地,以及由邯郸到该地所体现的分异规律组合正确的是( )A.华南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西北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西藏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华北地区,地方性分异规律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6.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预习作业八一、单选题下图是某国沿海地区的一水利工程示意图。
该工程自1960年开始,历时13年建成。
读图,回答以下题目。
1.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南北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A.南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B.北部地区位于雨影区C.南部地区水系发达D.南北部气候类型不同2.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
下图示意3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
据此完成下题。
对农作物的物候现象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RSB. GPSC. GPS GISD. RS GIS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从此清澈的长江水自流北上直达北京。
下图为河南境内南水北调中线输水线路和铁路交通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在图中①城交汇的铁路线是()A.陇海线、京沪线B.焦兖日线、京沪线C.陇海线、京九线D.焦兖日线、京广线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地区1、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草原辽阔,利于发展乳畜业B.乙地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丙地河流稀少,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D.丁地夏季低温,适宜发展多种经营材料一:“创新指数”是反映经济区域和区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重要的评价指标,指数越高,表示的创新能力越强。
201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专家组对外发布了2013中国31省市区创新指数。
这次发布的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包括2006和2013中国31省市区创新指数位势变化(如图),回答以下两题。
材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区域产业集聚和创新特征关系数据分析如下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比较(2013)5.结合材料二中的表格,下列有关浙江区域创新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浙江区域产业集聚与创新能力呈现正相关状态B.与表格中其他省区相比,浙江知识创新能力比较底下与浙江的文化教育层次有关C.今后浙江应加强与上海的创新合作,包括人才引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借鉴上海经验D.在长三角三个省区中浙江的创新经济效果相对落后,后发优势明显下图为世界某种农作物四大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暑假预习作业(七)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B.棉、丝、羽毛、塑料及合成橡胶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C.纤维素、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液化石油气可由石油分馏获得,汽油可由石油分馏或石油裂化获得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氯乙烯一次性超薄袋可用于包装食品B.利用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能获得纯净水C.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用作医用酒精D.石油裂化的目的是得到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3.下列化学变化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共热的反应B.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反应C.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的反应D.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苯在55℃左右与浓硝酸的反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的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B.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C.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D.蛋白质、淀粉、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发生水解反应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烷、乙烯和苯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B.乙烷和乙烯分别与Cl2反应均有二氯乙烷生成C.甲醛、饱和(NH4)2SO4溶液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6.有下列有机反应类型:①消去反应,②水解反应,③加聚反应,④加成反应,⑤还原反应,⑥氧化反应。
以丙醛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所需进行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A.⑥④②① B.⑤①④②C.①③②⑤ D.⑤②④①7.下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关于反应①~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B.只有反应②是加聚反应C.只有反应⑦是取代反应D.反应④⑤⑥是取代反应8.如图所示为交警在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检测。
其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变蓝,生成蓝绿色的Cr3+。
云南省峨山一中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暑假预习作业七一、单选题下图示意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增长态势,这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上()A.①<② B.①>② C.③<④D.③>④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改良土壤D.培育良种“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
)读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3.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下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应用新流程后该厂附近最适合布局()A.罐头厂 B.啤酒厂C.造纸厂 D.养猪场2019年12月26日,西北地区首列高速铁路一兰新高铁全线开通。
这是中国首条穿越高海拔、高寒、干旱地区的高速铁路。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与兰新高铁相比,建国初期修建的兰新铁路最终未能通过西宁。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科技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
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6.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缺乏优惠的政策 B.资源短缺C.较低的人口素质 D.资金严重短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暑假预习作业三一、单选题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C. 18时~19时 D. 19时~20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2.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3.据图可判断( )A.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雪线、降水量、气温B.多年平均雪线在南半球低纬地区最高C.中纬地区雪线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D.高纬地区雪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读“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回答以下两题。
4.该地区可能是 ( )A.两河流域 B.华北平原C.墨累—达令盆地 D.珠江三角洲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下图是“欧洲部分地区某月15日14: 00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左侧气压中心自A处向东北方向移动。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若17日14:00气压中心移到B地,则每小时移动的距离大约为( )A. 6 km B. 11 kmC. 22 km D. 44 km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7.图中丙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山顶昼雨少B.河谷盆地夜雨多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为大陆、海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图。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暑假预习作业六一、单选题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他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读“沿16°纬线某大洲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两题。
3.某人从A处先向南,后转向北沿海岸线一直走到B处,沿途没有经过的自然带有(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下图为“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700~3 000米的高度范围,在森林带以下和以上分别为热带草原带和高山草甸带,分析原因 ( )
①高山草甸带,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森林的生长
②森林带以下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较差,不适宜森林生长③森林带以下,海拔低,水汽不易抬升,降水较少不适宜森林生长④森林带以下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不适宜森林生长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下面两题。
5.此景观所在地,以及由邯郸到该地所体现的分异规律组合正确的是( )
A.华南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西北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西藏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华北地区,地方性分异规律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6.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该山3 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 )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8.若a和b分别表示赤道与北回归线,那么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或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
B.乙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雨林
读“某自然景观在亚欧大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9.对图中自然景观分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纬度 B.距海远近
C.地势高低 D.洋流性质
读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10.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_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__;土壤有机质含量__________;植被__________。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
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13.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 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
读“各要素联系框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②气温低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
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15.东南亚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
读图,完成问题。
据图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南半岛主要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