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27.50 KB
- 文档页数:34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推进素质教育新征程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主干内容,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目标时,注重通过人地关系,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培养可持续发展观,使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凸显。
1.1传承生态文化,树立动态平衡的人地协调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蕴含丰富的生态环境教育内容。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1.2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43题,以2019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的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当地有关部门提出的震后重建规划措施的意义;全国II卷第44题以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为案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考查白洋淀所具有的重要生态服务价值。
1.3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观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高考地理试卷分析高考地理考试是我国高中毕业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整个高考科目中考察范围比较广泛的一个科目。
在2019年高考中,地理科目的考试难度较大,备受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吧。
一、卷面结构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50分,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共70分。
选择题分为A、B、C 三部分,其中A、B两部分均为单选,C部分为多选。
非选择题有填空题、简答题和应用题,卷面结构属于比较典型的地理试卷。
二、题型偏向整个试卷中,难度大的题型主要分布在非选择题部分,而选择题部分相对较简单。
在多选题部分,有两道题的考点外容易让人选错,但是整体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合理的。
三、考点分布整个试卷的考点分布比较均匀,但是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其中,物流地理、城市地理、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等考点的比例相对较高,涉及的面较广。
而考点的难度也相对较大,需要考生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四、难度分析整体来说,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的难度处于较高水平。
多数选择题难度不大,但非选择题难度比较大,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能力。
其中的应用题较为具有挑战性,需要考生结合图表或实际情境进行分析和解答。
五、备考建议备考阶段,考生应该注重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要熟悉各种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的使用,并能灵活运用地理工具和信息,理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考生应该注重自己的思考能力,多尝试进行实践性的学习,注重探究性学习和思考方向的多样性。
在做题的时候,应该注重题目的表述和条件限制,注意排除无用信息,抓住关键点并逐一解决。
总之,高考地理试卷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要注重解题思路和分析逻辑。
考生在备考阶段必须充分时间反复练习模拟试题,不断完善自己的解题方法,确保最终能够在考试中发挥最佳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9高考地理真题研究以及教学启示一、试卷总体评价2019年高考是湖北省进入新课标以来第三次高考,该卷依据地理新课标,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理,以图形为载体,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
仔细研读新课标文综地理试题,题型稳定,总体感觉难度适中,仅客观性试题7,9题较难,主观性试题36题难度较大。
整张试卷知识点分布合理,基本上体现了高考试题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的发展思路。
从整体来说,2019年的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考生的人文素养,突出了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
二、试卷结构新课标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包括11道选择题和2道综合题,其中选择题为第1—11题,每题4分,计44分;综合题为第36题和37题,计46分;选修部分共3道综合题,分别是第42题旅游地理,第43题自然灾害,第44题环境保护,要求考生从中任选一题作答,计10分。
地理试卷总计100分。
第1-3题考察太阳辐射地区差异的决定因素,太阳能发电站的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知识点多,考察范围广。
第4-6题考核交通区位选择的因素。
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第7-9题本组题是整张试卷中最具有创新的题目,体现了地理学科理科化的倾向。
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
第10-11题考核人口的增长状况。
难度较大,第10题不仅要求学生从已知图形中提取迁移人口的数量和迁移比例,还要根据公式计算。
第11题要求根据第一题得出的结论进行计算,所以10题错了,11题很难对。
第36题为综合题是必修3中荒漠化的一个缩影,考察了沙源地,起沙的原因,风沙的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
本题以图形为背景,第(1)小题的答案就在图形中,第(2)小题考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风沙的形成与当地很多因素有关,第(3)小题和第(4)小题考察内容非常细致,需要一定的生活常识。
第37题第(1)小题考查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第(2)小题考察工业的不利优势区位条件;第(3)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只要能正确说明理由即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部分试卷评析一:试卷导向综合评析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素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1.1 再现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真实情境,树立人地协调观。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在“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为背景创设情境,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
文综全国Ⅰ卷第1~3题,根据嘉善县产业布局从分散到集中、从城乡各自发展到统筹发展的特点来设计考点,重点考查考生如何结合政策背景的变化来理解产业布局的变化,如何从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角度认识产业集聚的益处,引导考生关注城乡统筹发展理念。
1.2 放眼全球,培育生态文明观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合理运用学科能力,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文综全国Ⅰ卷第44题,在环境保护题目设置中,以美国五大湖河流污染为例,探究人与环境的多样性关系。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聚焦能力考查,考查的能力不仅包括必备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包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2.1 从整体性视角,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
如文综全国Ⅰ卷第6~8题,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2019 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变中求稳,着重创新—— 2019 年高考 (山东卷 )地理试题评析2019 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出现了新的变化:选择题增添16分(四道题),非选择题增添 6 分。
试题依照《考试纲领》和《考试说明》,联合我省高中地理教课的实质,做到了稳中有变,变中创新。
试卷既注重对考生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考察,又表现了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 ;既有益于高校选拔优异学生,又有益于中学实行素质教育。
试卷考察内容散布合理、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突显层次且科学性强、难度适中。
综观整套试题,特点鲜亮,亮点突出,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一、考察全面,突出骨干今年地理试题在着重基础的前提下,仍旧突出学科骨干知识的考察,内容波及“人口迁徙及其影响因素”“城市空间构造及其形成原由”“影响天气基本因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热力环流的成因”“常有的天气系统”“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流域的开发”“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家产转移的地理意义”等。
与早年对比,因为试卷构造的改变、分值的增添,使得考察点覆盖面更广、更全面。
考试说明中波及的必修四个部分及每部分的每个专题均有相当程度的覆盖,有助于全面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
通过考察学科的中心内容和骨干内容,表现最基本的地理学科修养,对高中地理教课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
二、着重基础,回归原理试题着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要求考生回归地理学科的基来源理和基本规律,重申基本技术和方法的灵巧运用。
如选择题 1~2 题,考察人口迁徙及其影响因素。
人口迁徙是造成某一地区人口数目变化的原由之一,跟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迁徙渐渐成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人文现象,也是中学地理教课的重点基础内容,本组试题以散点图来表现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户籍人口数”与“常住人口数”,考察考生对人口迁徙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2019高考地理全国卷一试卷分析今年的地理在试卷形式、内容、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特点,没有偏、难、怪题出现,考查了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素养。
同时继续贯彻以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
一、凸显对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甄别。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促进创新意识的提高。
如37-4,以里海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情境,阐明了板块运动与里海地区地貌、水文、气候之间的关系,反演了湖泊的形成过程,由此获得黑海和地中海将相继成湖的依据。
试题引导考生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判断黑海和地中海可能发生的变化,旨在扩大考生视野,评价考生以尺度上转换为代表的地理思维创新能力。
二、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
如6~8题,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堆积性游荡摆动为案例,通过提供相关的文字材料和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设计了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地理背景素材的选择重视考查热点区域热点问题。
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主要考查了里海(中亚)、澳大利亚(大洋洲)、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北美洲)、地中海(亚非欧)。
区域产业活动主要是考查了汽车产业(工业)。
选做题43主要是考查古镇旅游问题,问古镇夜晚人留宿减少的原因,这涉及到旅游开发配套问题。
44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或者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如外围环境的变化对里海水质的影响。
四、注重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
36题文字材料信息量依然很大。
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对图文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和提取。
t。
山东高考地理试题评析2019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变中求稳,注重创新——2019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评析2019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出现了新的变化:选择题增加16分(四道题),非选择题增加6分。
试题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结合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做到了稳中有变,变中创新。
试卷既注重对考生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又体现了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又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试卷考查内容分布合理、覆盖面广、问题设计凸显层次且科学性强、难度适中。
综观整套试题,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考查全面,突出主干今年地理试题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仍然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影响气候基本因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热力环流的成因”“常见的天气系统”“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流域的开发”“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地理意义”等。
与往年相比,由于试卷结构的改变、分值的增加,使得考查点覆盖面更广、更全面。
(或冷热地区)的分布,并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近地面的风向。
整道试题由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近地面等压面的分布状况→近地面的风向,很好地体现出自然地理问题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流域是一个地理综合体,最能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差异性特点。
综合题36题以塞内加尔河流域为载体,提供了该流域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等信息,让学生从中提取河流补给特征、流域水文特点、水资源状况、三角洲地貌发育等相关信息解答问题。
第(1)问要求考生分析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富塔贾隆高原“年降水量多(1500mm年降水量线穿过该高原)、为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但该河进入中下游地区后,年降水量明显减少(500mm年降水量线穿过该区,从纬度位置也可判读出“草原气候类型”),这为第(2)、(3)问的出现打下伏笔,也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一些解答信息。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转载自中国考试2019年高考地理各套试题在内容比重、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差不多连续往年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以稳为主,稳中求进。
试题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助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为方向,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通过精选素材、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进展。
1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立德树人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进展、重大科技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素材,落实立德树人全然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1.1讴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重点选择反映建国以来伟大建设成就作为素材,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如:文综全国Ⅱ卷第36题,以云南省大理宾川县“治贫先治水”的进展理念为例,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和脱贫致富相结合,凸显国家建设伟大成就;文综全国Ⅲ卷第9~11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原型设计试题,独库公路的修成贯通,沟通了南疆和北疆两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和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试题引导考生热爱祖国,要从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开始。
1.2再现新时代创新进展的真实情境,树立人地协调观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在“五大进展理念”“五个统筹”的新时代背景下,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所提出的重大进展战略为背景创设情境,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进展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树立协调进展意识。
文综全国Ⅰ卷第1~3题,依照嘉善县产业布局从分散到集中、从城乡各自进展到统筹进展的特点来设计考点,重点考查考生如何结合政策背景的变化来理解产业布局的变化,如何从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角度认识产业集聚的益处,引导考生关注城乡统筹进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