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考真题
- 格式:docx
- 大小:354.88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练习题附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黄铜矿是工业炼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CuFeS2,现有一种天然黄铜矿(含少量脉石),为了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现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1.150g,在空气存在下进行煅烧,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实验后取d中溶液的置于锥形瓶中,用0.05mol/L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初读数为0.00mL,终读数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称量样品所用的仪器为_____,将样品研细后再反应,其目的是_______。
(2)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a.有利于空气中氧气充分反应 b.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c.有利于气体混合 d.有利于观察空气流速(3)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滴定时,标准碘溶液所耗体积为_________mL。
判断滴定已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通过计算可知,该黄铜矿的纯度为________。
(5)若用右图装置替代上述实验装置d,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
(填编号)(6)若将原装置d中的试液改为Ba(OH)2,测得的黄铜矿纯度误差为+1%,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可能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子天平使原料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b、d 使反应生成的SO2全部进入d装置中,使结果精确 20.10mL 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浅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80.4% ②空气中的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BaSO3被氧化成BaSO4【解析】【分析】(1)根据称量黄铜矿样品1.150g,选择精确度较高的仪器;将样品研细,增大了接触面积;(2)浓硫酸可以将水除去,还可以根据冒出气泡的速率来调节空气流速;(3)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应该尽可能的被d装置吸收;(4)根据滴定管的读数方法读出消耗碘溶液的体积,根据反应结束时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先找出黄铜矿和二氧化硫及碘单质的关系式CuFeS2~2SO2~2I2,再根据题中数据进行计算;(5)图2中的②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可以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计算二氧化硫的量;(6)Ba(OH)2溶液能吸收空气的CO2,另外BaSO3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这些原因均能引起测定误差。
考点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2011·全国卷I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N 和8mol 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 。
5%B 。
10% C.15% D.20% 【答案】选C 。
2.(2011·四川高考·13)可逆反应错误!X(g)+2Y(g)2Z (g )、错误!2M(g)N (g )+P(g )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反应错误!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达平衡(I )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C 。
达平衡(I )时,X 的转化率为115D 。
在平衡(I )和平衡(II)中,M 的体积分数相等 【答案】选C.3。
(2011·重庆高考·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Fe 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B.K 、Zn 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 。
Li 、Na 、K 的原子半径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 。
C 、P 、S 、C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答案】选D 。
4.(2011·重庆高考·10)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的是( )【答案】选A 。
5.(2011·江苏高考·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图6表示0.100 0 mol•L —1NaOH 溶液滴定20。
00mL0。
100 0 mol•L —1CH 3COOH 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 。
图7表示KNO 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 3的不饱和溶液 D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考真题训练1.(2011·江苏·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图2表示0.1000 mol·L -1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mol·L -1CH 3COOH 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 .图3表示KNO 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 3的不饱和溶液.D .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 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答案】C 【解析】“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为放热反应,A 错误; 醋酸是弱酸,0.1000mol·L -1CH 3COOH 溶液pH 大于1,B 错误;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曲线下方的溶液要达到饱和,需增加溶质,所以C 正确;由图4可知反应从正向开始,t 时刻还未达到平衡,所以转化率未达到最大,D 错误。
2.(2011·江苏·15)700℃时,向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 和H 2O ,发生反应:CO(g)+H 2O(g) CO 2(g)+H 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 2>t 1):反应时间/minn(CO)/mol n(H 2O)/ mol1.20 0.60 t 10.80t 2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在t 1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11210.40()m inv H m ol L t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CO 和1.20 mol H 2O ,到达平衡时n(CO 2)=0.40 mol.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 2O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增大,H 2O 的体积分数增大.D .温度升高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B C【解析】 CO(g) + H 2O(g) CO 2(g) + H 2(g) 始(mol/L ) 0.6 0.3 0 0 t 1(mol/L ) 0.4 0.1 0.2 0.2 变(mol/L ) 0.2 0.2 0.2 0.2K (700℃)1.04.02.02.0⨯⨯==1CO(g) + H 2O(g) CO 2(g) + H 2(g)始(mol/L ) 0.6 0.3 0 0 t 2(mol/L ) 0.4 0.1 0.2 0.2 变(mol/L )0 0 0 0t 1 min 内的平均速率min/2.0)(12t L mol H =ν,A 错误;CO(g) + H 2O(g) CO 2(g) + H 2(g) 始(mol/L ) 0.3 0.6 0 0 变(mol/L ) x x x x 衡(mol/L ) 0.3-x 0.6-x x x 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1)6.0()3.0(=-⨯-⨯x x xx ,解得x=0.2,B 正确;充入H 2O ,平衡正向移动,但H 2O 的体积分数增大,C 正确;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反应平衡常数变为0.64,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逆反应吸热,正反应放热,D 错误。
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2022北京,14,3分)CO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CO2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
反应①完成之后,以N2为载气,将恒定组成的N2、CH4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CO2,在催化剂上检测到有积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图2A.反应①为CaO+CO2CaCO3;反应②为CaCO3+CH4CaO+2CO+2H2B.t1~t3,n(H2)比n(CO)多,且生成H2的速率不变,推测有副反应CH4C+2H2C.t2时刻,副反应生成H2的速率大于反应②生成H2的速率D.t3之后,生成CO的速率为0,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答案C根据题图1,可知反应①为CO2与CaO反应生成CaCO3,反应②为CaCO3与CH4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CaO、CO和H2,A正确;由题图2可知,t1~t3,n(H2)比n(CO)多,生成H2的速率不变,又因为在催化剂上检测到有积炭,故发生的副反应为CH4C+2H2,B正确;t2时刻,CO的气体流速=反应②生成的H2的气体流速≈1.5mmol·min-1,副反应生成的H2的气体流速≈0.5mmol·min-1,故副反应生成H2的速率小于反应②生成H2的速率,C错误;只有反应②生成CO,题图2中t3之后CO气体流速为0,反应②不再发生,所以CO的生成速率为0,D正确。
方法技巧认真审题,仔细观察原理示意图和坐标图:①提取题中有价值的信息,找出每一个转化过程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读懂坐标图中每一条曲线代表的物质,然后确定其变化量。
2.(2022广东,15,4分)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Ⅰ、Ⅱ对反应X→2Y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A.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B.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D.使用催化剂Ⅰ时,0~2min内,v(X)=1.0mol·L-1·min-1答案D由题图可知,无催化剂时,反应能进行,但是反应速率比较慢,A项错误;在相同条件下,与催化剂Ⅱ相比,在使用催化剂Ⅰ时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更大,反应速率更快,故催化剂Ⅰ使反应活化能更低,B项错误;0~2min时,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与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Ⅰ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C项错误;使用催化剂Ⅰ时,0~2min内,v(X)=(4.0mol·L-1-2.0mol·L-1)÷2 min=1.0mol·L-1·min-1,D项正确。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探究中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
小组成员为此“异常”现象展开讨论,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有两种,并为此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
猜想Ⅰ:此反应过程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猜想Ⅱ:……。
(实验目的)探究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速率变化“异常”原因(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玻璃棒等;试剂:0.1mol/L H2C2O4溶液、0.05mol/L KMnO4(硫酸酸化)溶液等。
请你根据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思路,补充完整所缺内容。
(1)草酸(H2C2O4,弱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要完成对猜想Ⅰ的实验验证,至少还需要一种实验仪器是(3)猜想Ⅱ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要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Ⅱ,进行该实验还要补充一种试剂及一种仪器,分别是(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答案】(1)5H2C2O4+2MnO42—+6H+=10CO2↑+2Mn2++8H2O(2)温度计(3)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MnSO4(s)和秒表(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加入试剂时只要A试管与B试管所加的0.1mol/L H2C2O4溶液、0.05mol/L 酸性KMnO4体积相等即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猜想II: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而草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5H2C2O4+2MnO4-+6H+=10CO2↑+2 Mn2++8H2O,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反应物是溶液,无气体,故不能是反应物的浓度和压强对反应速率产生的影响,则只能是生成的产物又做了此反应的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故答案为生成的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1)草酸中的碳元素被在酸性条件下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CO2,高锰酸根能被还原为Mn2+,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来配平可得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10CO2↑+2 Mn2++8H2O;(2)由于猜想I是认为可能是由于反应放热导致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应测量反应前和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的温度变化,则还缺少温度计;(3)猜想II是认为生成的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由于Cl-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为了避免Cl-的干扰,故应补充MnSO4固体,通过测量溶液褪色的时间的长短来验证猜想,则还需的仪器是秒表;(4)要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猜想Ⅱ,则实验B和实验A的试剂的选择应除了MnSO4固体不同,其他均应相同,故试管B内加入的试剂是在试管A试剂的基础上多加了MnSO4(s),由于结论是猜想II成立,则试管B的褪色时间应该比试管A的更快,故答案为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工业上重要的还原性漂白剂,也是重要的食品抗氧化剂。
高考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化学)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于低温处B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变质C .生产硝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气的利用率D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2.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zC(g);△H<0,达到平衡后测得A 气体的浓度为0.5mol ·L -1;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两倍并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3mol ·L -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右移动B .x+y>zC .B 的转化率提高D .C 的体积分数增加3.在4L 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A 气体和5molB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xD(g),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molC ,经测定D 的浓度为0.5mol·L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x=1B .B 的转化率为20%C .平衡时A 的浓度为1.50mol ·L -1D .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85%4.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 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 2 N 2O 4,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 2的体积分数为x %,若再充入1mol N 2O 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NO 2的体积分数为y%,则x 和y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x >yB .x <yC .x =yD .不能确定5.反应22B A 2AB ;△H=Q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的条件下,产物AB 的质量分数AB %生成情况如下图:a 为500℃时的情况;b 为300℃时的情况;c 为反应在300℃时从时间3t 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A 、2B 及AB 均为气体,Q >0B .AB 为气体,2A 、2B 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Q<0C .AB 为气体,2A 、2B 中有一种为非气体,Q <0D .AB 为固体,2A 、2B 中有一种为非气体,Q >06.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 和lmolB 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W %,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 0.6mol 、B0.3mol 、C 1.4mol 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W %,则x 的值为 ( )A .只能为2B .只能为3C .可能是2,也可能是3D .无法确定7.已知某温度下,N 2(g )+3H 2(g ) 2NH 3(g );△H=-92.4kJ/mol 恒温、恒容且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A 、B ,A 中通入1molN 2、3molH 2,B 中通入0.5molN 2、1.5molH 2,v 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两个容器中气体密度均不发生变化。
三年真题二]4<08化肾反固速卑与化肾年衡昌字窖僵。
痹匆演考点三年考情(2022・2024)命题趋势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2024安徽卷、2024江苏卷、2024甘肃卷、2023广东卷、2023山东卷、2023辽宁卷、2023浙江卷、2022广东卷、2022北京卷、2022河北卷、2022浙江卷♦化学平衡:2024黑吉辽卷、2024山东卷、2024江苏卷、2024浙江卷、2024湖南卷、2023北京卷、2023湖南卷、2023山东卷、2022天津卷、2022重庆卷、2022江苏卷、2022浙江卷、2022北京卷、2022辽宁卷、2022湖南卷选择题中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内容的考查不算太多,这是因为在主观题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才是考查的重头戏。
随着新高考单科卷的实行,选择题题量大增,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试题的考查在选择题中开始有所增加,考查的核心知识还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计算和影响因素的判断,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物质的浓度的计算,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等,常结合坐标图像或表格进行考查。
考法01化学反应速率1.(2024.安徽卷)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SeO?-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SeC^-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一。
点,0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①中,。
〜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 (SeO42-)=2.0mol ・L-i.h-i实验序号水样体积/mL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①5086②5026③5028B. 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SeO 42+8H +=2Fe 3++Se+4H 2OC. 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D. 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 越小,SeCU2-的去除效果越好【答案】C【解析】A.实验①中,。
〜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 (SeO ;)*5・0xl0 3-一3moi.L 』.h 」,A 不正确;B. 实验③中水样初始pH =8,溶液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H+配电荷守恒,B 不正确;C. 综合分析实验①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①中SeO :浓度的变化量大,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C 正确;D. 综合分析实验③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中Se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题附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用H2O2、KI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
(1)资料1: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H2O2+I-=H2O+IO-;H2O2+IO-=H2O+O2↑+I-。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无KI加入。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加入KI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b. 加入KI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c. H2O2+I-=H2O+IO-是放热反应(3)实验中发现,H2O2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
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资料3:I2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
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有I2生成。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浓度降低;ii. ________。
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
A试管加入CCl4,B试管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资料4:I-(aq)+I2(aq)ƒI3-(aq) K=640。
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20 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10mL 0.10mol·L-1 KI溶液,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微粒I-I2I3-浓度/(mol·L-1) 2.5×10-3a 4.0×10-3①a=__________。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I2,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2O2KI2H2O+O2↑ a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 A试管中产生气泡明显变少;B 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32.510-⨯ 2c (I 2)+c (I-)+3c (I 3-)<0.033mol ·L -1【解析】 【分析】(1)H 2O 2+I -=H 2O +IO -,H 2O 2+IO -=H 2O +O 2↑+I -,把两式加和,即可得到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考向一反应速率及其图像考向二化学平衡与移动考向三化学平衡常数考向四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考向一化学反应速率考向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考向三化学平衡状态考向四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考向五化学平衡常数考向六转化率及其计算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易错易混速记考向一反应速率及其图像1(2023·辽宁卷第12题)一定条件下,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发生反应,Mn(Ⅱ)起催化作用,过程中不同价态含Mn粒子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Ⅲ)不能氧化H2C2O4B.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该条件下,Mn(Ⅱ)和Mn(Ⅶ)不能大量共存D.总反应为:2MnO-4+5C2O2-4+16H+=2Mn2++10CO2↑+8H2O【答案】C【解析】开始一段时间(大约13min 前)随着时间的推移Mn (VII )浓度减小直至为0,Mn (III )浓度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值,结合图像,此时间段主要生成Mn (III ),同时先生成少量Mn (IV )后Mn (IV )被消耗;后来(大约13min 后)随着时间的推移Mn (III )浓度减少,Mn (II )的浓度增大;据此作答。
由图像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Mn (III )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开始反应生成Mn (III ),后Mn (III )被消耗生成Mn (II ),Mn (III )能氧化H 2C 2O 4,A 项错误;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到大约13min 时开始生成Mn (II ),Mn (II )对反应起催化作用,13min 后反应速率会增大,B 项错误;由图像可知,Mn (VII )的浓度为0后才开始生成Mn (II ),该条件下Mn (II )和Mn (VII )不能大量共存,C 项正确;H 2C 2O 4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以化学式保留,总反应为2MnO 4-+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D 项错误;故选C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研究不同pH时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资料:a.Cu2O为红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硫酸,生成Cu和Cu2+。
b.CuO2为棕褐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硫酸,生成Cu2+和H2O2。
c.H2O2有弱酸性:H2O2H+ +HO2-,HO2-H+ +O22-。
编号实验现象Ⅰ向1mL pH=2的1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0.5mL30% H2O2溶液出现少量气泡Ⅱ向1mL pH=3的1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0.5mL30% H2O2溶液立即产生少量棕黄色沉淀,出现较明显气泡Ⅲ向1mL pH=5的1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0.5mL30% H2O2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棕褐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1)经检验生成的气体均为O2,Ⅰ中CuSO4催化分解H2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
(2)对Ⅲ中棕褐色沉淀的成分提出2种假设:ⅰ.CuO2,ⅱ.Cu2O和CuO2的混合物。
为检验上述假设,进行实验Ⅳ:过滤Ⅲ中的沉淀,洗涤,加入过量硫酸,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蓝色,并产生少量气泡。
①若Ⅲ中生成的沉淀为Cu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②依据Ⅳ中沉淀完全溶解,甲同学认为假设ⅱ不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
③为探究沉淀中是否存在Cu2O,设计如下实验:将Ⅲ中沉淀洗涤、干燥后,取a g固体溶于过量稀硫酸,充分加热。
冷却后调节溶液pH,以PAN为指示剂,向溶液中滴加c mol·L−1EDTA溶液至滴定终点,消耗EDTA溶液V mL。
V=__,可知沉淀中不含Cu2O,假设ⅰ成立。
(已知:Cu2++EDTA= EDTA-Cu2+,M(CuO2)=96g·mol−1,M(Cu2O)=144g·mol−1)(3)结合方程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Ⅲ中生成的沉淀多于Ⅱ中的原因__。
专题八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2014课标Ⅰ,9,6分)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热量98kJ。
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D.v(H2O2)=v(H2O)=v(O2)答案A2.(2014四川理综,7,6分)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起始时物质的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0mol,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mol/(L·min)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答案C3.(2014北京理综,12,6分)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C.反应至6min时,c(H2O2)=0.30mol/L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答案C4.(2014重庆理综,7,6分)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mol·L-1·min-1B.T2下,在0~t1时间内,v(Y)=a-bt1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答案C5.(2014安徽理综,10,6分)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C Dt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答案A6.(2014天津理综,3,6分)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B.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C.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答案D考点二化学平衡7.(2014课标Ⅱ,26,13分)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ΔH0(填“大于”或“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2)100℃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②K2。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
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答案(1)大于0.00100.36mol·L-1(1分,2分,2分,共5分)(2)①大于(1分)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2分)②平衡时,c(NO2)=0.120mol·L-1+0.0020mol·L-1·s-1×10s×2=0.16mol·L-1c(N2O4)=0.040mol·L-1-0.0020mol·L-1·s-1×10s=0.020mol·L-1K2=(0.16mol·L-1)20.020mol·L-1=1.3mol·L-1(3分)(3)逆反应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每空1分,共2分)8.(2014江苏单科,15,4分)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起始物质的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的CH3OH体积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小C.容器Ⅰ中反应到达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长D.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CH3OH0.15mol、CH3OCH30.15mol和H2O0.10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答案AD9.(2014天津理综,10,14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ΔH=-92.4kJ·mol-1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易流程图如下:(1)天然气中的H2S杂质常用氨水吸收,产物为NH4HS。
一定条件下向NH4HS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H 4(g)+H2O(g)CO(g)+3H2(g)ΔH=+206.4kJ·mol-1②CO(g)+H 2O(g)CO2(g)+H2(g)ΔH=-41.2kJ·mol-1对于反应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增大水蒸气浓度c.加入催化剂d.降低压强利用反应②,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产量。
若1mol CO和H2的混合气体(CO 的体积分数为20%)与H2O反应,得到1.18mol 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 转化率为。
(3)图1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
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
(4)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图2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5)上述流程图中,使合成氨放出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的主要步骤是(填序号)。
简述本流程中提高合成氨原料总转化率的方法:。
答案(1)2NH 4HS+O22NH3·H2O+2S↓(2)a90%(3)14.5%(4)(5)Ⅳ对原料气加压;分离液氨后,未反应的N2、H2循环使用考点三综合题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 初始浓度且c1<c2)答案A11.(2014浙江理综,27,14分)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
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脱硫效率。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aSO4(s)+CO(g)CaO(s)+SO2(g)+CO2(g)ΔH1=218.4kJ·mol-1(反应Ⅰ)CaSO 4(s)+4CO(g)CaS(s)+4CO2(g)ΔH2=-175.6kJ·mol-1(反应Ⅱ)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 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的浓度c(B),则反应Ⅱ的K p=(用表达式表示)。
(3)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4)通过监测反应体系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可判断反应Ⅰ和Ⅱ是否同时发生,理由是。
(5)图1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 中CaS 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
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SO 2生成量的措施有 。
A.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石灰石B.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C.提高CO 的初始体积百分数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6)恒温恒容条件下,假设反应Ⅰ和Ⅱ同时发生,且v 1>v 2,请在图2中画出反应体系中c(SO 2)随时间t 变化的总趋势图。
答案 (1)高温(2)p 4(CO 2)p 4(CO)(3)C(4)如果气相中SO 2和CO 2两种气体的浓度之比随时间发生变化,则表明两个反应同时发生 (5)A 、B 、C (6)12.(2014山东理综,29,17分)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 2(g)+NaCl(s) NaNO 3(s)+ClNO(g) K 1 ΔH 1<0 (Ⅰ) 2NO(g)+Cl 2(g) 2ClNO(g) K 2 ΔH 2<0 (Ⅱ) (1)4NO 2(g)+2NaCl(s) 2NaNO 3(s)+2NO(g)+Cl 2(g)的平衡常数K= (用K 1、K 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NO 和0.1 mol Cl 2,10 min 时反应(Ⅱ)达到平衡。
测得10 min 内v(ClNO)=7.5×10-3 mol ·L -1·min -1,则平衡后n(Cl 2)= mol,NO 的转化率α1= 。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平衡时NO 的转化率2 α1(填“>”“<”或“=”),平衡常数K 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要使K 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室可用NaOH 溶液吸收NO 2,反应为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
含0.2 mol NaOH 的水溶液与0.2 mol NO 2恰好完全反应得1 L 溶液A,溶液B 为0.1 mol ·L -1的CH 3COONa 溶液,则两溶液中c(N O 3-)、c(N O 2-)和c(CH 3COO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已知HNO 2的电离常数K a =7.1×10-4 mol ·L -1,CH 3COOH 的电离常数K a =1.7×10-5 mol ·L -1) 可使溶液A 和溶液B 的pH 相等的方法是 。
a.向溶液A 中加适量水 b.向溶液A 中加适量NaOH c.向溶液B 中加适量水 d.向溶液B 中加适量NaOH 答案(1)K 12K 2(2)2.5×10-2 75% > 不变 升高温度 (3)c(N O 3-)>c(N O 2-)>c(CH 3COO -)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