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驾驶室噪声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765.38 KB
- 文档页数:76
内燃机车噪声控制的建议
内燃机能够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为各种机械和设备提供动力,如汽车、船舶、飞机、农机等等。
内燃机的使用效率高、操作简便,在工业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噪声,这是由于内燃机中的部件如发动机、排气管等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和声波所引起的。
下面赛为斯将简单介绍一下内燃机噪声的来源及其降低方法。
内燃机噪声的强度和频率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发动机的设计、运行状态、燃烧过程、结构材料等等。
内燃机噪声的来源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机械噪声、气动噪声、排气噪声和辐射噪声。
机械噪声是由于机械零件的运动而产生的噪声,例如曲轴、连杆、齿轮等的振动和摩擦。
气动噪声是由于气流对物体表面的摩擦所产生的噪声,例如气缸和活塞的摩擦、进气道和排气道的气流噪声。
排气噪声是由于排气管的高速气流引起的噪声,包括直接排气噪声和声波在排气管中的传播引起的谐振噪声。
辐射噪声是指内燃机所产生的机械噪声、气动噪声和排气噪声在空气中传播后引起的噪声。
内燃机噪声治理怎么做?首先,改进内燃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采用优质的材料和精确的加工工艺,可以减少机械和气动噪声的产生。
其次,采用吸音材料包裹内燃机外壳,可以有效地减少机壳辐射噪声。
第三,改善排气系统的结构,如使用消声器、隔音材料和消声器降噪垫,可以减少排气噪声的产生。
最后,调整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如减少运转时的负荷和转速,可以减少机械和气动噪声的产生。
内燃机车司机听力防护探索摘要:内燃机车牵引动力大,对环境适应性强,随着其功率的不断提高,司机室的噪声值也在不断递增。
目前国内内燃机车司机因需要接收信号而长期裸耳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有永久性听阈位移甚至噪声聋发生。
本文通过对内燃机车司机工作环境噪声接触情况及听力损害原因分析,介绍了相应的听力防护措施,希望能为内燃机车司机提供听力保护,减少职业损害的发生。
关键词:内燃机车;噪声;听力防护引言:我国内燃机车是以内燃机作为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转动的主力车型。
其牵引动力大,对环境适应性强,普遍用于干线列车牵引、调车机车、内燃动车组等。
随着其功率的不断提高,司机室的噪声值也在不断递增。
司机长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在职业健康监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听力损害,不仅影响了司机的健康,造成人才流失,也造成了安全隐患,因此保护司机的听力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内燃机车司机噪声接触情况分析1. 内燃机车司机噪声来源噪声按照来源,可分为机械性噪声,如冲压、打磨等发出的声音;流体动力性噪声,如空气压缩或施放(气笛)发出的声音;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发出的声音。
内燃机车司机室内的噪声主要由机车壁板振动和外界噪声源共同作用引起。
柴油机发电机组作为内燃机车的动力源,其爆燃力比汽油机大得多,是振动和噪声的主要来源。
其次来源于轮轨噪声,作业中的火车鸣笛等。
2.噪声对内燃机车司机的危害短暂的高噪声接触可以引起爆震聋,长期慢性接触噪声可以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听阈位移甚至噪声聋,还可以造成全身性的影响,如影响神性系统,造成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影响心血管系统,造成心率不齐、血压升高等;影响内分泌及免疫系统,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免疫功能降低;影响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造成肠胃功能紊乱、脂代谢障碍等;还可影响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等。
长期的噪声接触,可以引起司机注意力下降,造成安全隐患;还可以造成永久性听阈位移甚至噪声聋,影响司机身心健康。
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的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引言:燃气发动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动力装置,因其低碳、低污染的性能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使用燃气发动机过程中,振动噪声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难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技术,希望能对燃气发动机改进和优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振动噪声的成因分析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的振动噪声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发动机内部振动:如曲轴、连杆等部件的运动引起的振动。
2. 冷却风扇噪声:由于冷却风扇的旋转而产生的气动噪声。
3. 排气噪声:尾气排放时产生的噪声。
4. 机械传动噪声:如齿轮、链条等传动部件的噪声。
二、振动噪声的控制技术为了降低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的振动噪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控制技术:1. 设计优化:通过改进设计,提升发动机的结构和材料,减少振动的产生,进而降低噪声。
例如,采用减震装置和隔振材料来阻断振动传导,使用减振螺栓来减小传动系统中的振动。
2. 声学隔离:使用隔音材料和隔振装置来降低噪声的传播和辐射。
在发动机表面安装吸音材料,并在发动机底座上加装弹性支撑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噪声的传播。
3. 气动优化:通过改变发动机进气和排气系统的形状和尺寸,减少气动噪声。
合理设计曲流道和消声器,可以降低排气噪声。
4. 振动主动控制:利用主动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振动状态,并通过控制器和执行器来反馈和调节发动机的振动。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响应振动的变化,从而实现振动噪声的有效控制。
5. 振动被动控制:采用被动控制技术,通过应用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来减震和消除振动。
这种方法通过振动吸收器和减振装置来控制发动机的振动,从而减少噪声的产生。
三、案例分析以某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为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其振动噪声:1. 设计优化:改进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增加刚度和稳定性,减小振动的产生。
同时,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减振材料来降低振动传导。
2. 声学隔离:在发动机壳体表面安装吸音材料,升级发动机底座为弹性支撑装置,减少噪声的外传和辐射。
内燃机噪声控制与降噪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人类对居住环境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在城市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噪声污染。
其中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就是内燃机。
内燃机的噪声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所以,内燃机噪声控制与降噪技术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内燃机噪声的来源内燃机噪声主要分为两类:机械噪声和气动噪声。
机械噪声主要来自于内燃机运转中各部件的振动,如齿轮、连杆、曲轴等。
气动噪声则源于气流与固体表面的摩擦和撞击,如气缸、活塞、进气道、排气道等。
2. 内燃机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内燃机噪声对人的身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声音直接对人体的损害,如影响听力、干扰神经系统、造成失眠、头痛、心理压力等。
另一种是声音引起身体其他变化而危害人体健康,如声音引起的震动对视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干扰和损害等。
3. 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两类: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即是指采用隔音材料、隔音结构、消音器、水箱、遮蔽罩等原理降低噪声。
例如,在发动机出气口处安装消声器可以降低排放噪声。
主动控制则是指通过在振动系统中增加有源控制器和传感器等设备,控制器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测量值来控制某些部位的振动,从而减少噪声。
4. 声波消声器声波消声器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较好的内燃机噪声控制装置。
它采用了声学组合材料结构,对内燃机产生的声波进行反向反射,产生相消干涉,从而降低噪声。
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波浪形板和间隔板来改变声波传递途径,使之与消声器内的纤维材料发生反射和扩散,从而减少声波的振动。
声波消声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降噪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
5. 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未来,内燃机噪声控制将会朝向更加高效化、数字化、智能化、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内燃机车噪声标准及降噪控制分析摘要分析目前国内外内燃机车噪声标准的指标要求、测试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对内燃机车噪声源、噪声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
依据目前内燃机车噪声的现状和发展水平提出对国内内燃机车噪声标准修订的建议。
关键词:内燃机车;标准;降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渐增强,对噪声的要求愈来愈高。
内燃机车的噪声不仅仅影响司乘人员,同时对机车维修人员以及铁路沿线的居民也有影响。
机车噪声已成为机车舒适性评定的一个重要标准,过高的噪声会加速司乘人员驾驶疲劳,对行车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有效的控制噪声,不但能够提高内燃机车的耐久性,更能减少操控机车的危险性。
1内燃机车噪声标准分析1.1标准概述国内内燃机车噪声控制标准主要依照GB/T3450-2006《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该标准为司机室内部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
车外辐射噪声依照GB/T13669-92《铁道机车辐射噪声限值》,测量方法依照GB/T5111《铁路机车车辆辐射噪音测量》。
国外内燃机车噪声标准主要依照UIC 651《机车、动车、动车组和带司机室拖车的司机室布置》,该标准对噪声限值提出要求,对测量方法仅简要说明。
国外噪声测量主要依照EN 3381《铁路应用设施·声学·有轨车辆内的噪声测量》和EN 3095《铁路应用设施·声学·有轨车辆发出的噪声测量》,定性描述噪声测试的原则与方法,详细规定了测试仪器、测试条件与测试程序。
其优势是适用性强,使用国家较多,不足之处是没有规定车辆噪声限值参数。
1.2标准分析GB/T3450-2006中要求司机室内部噪声在机车匀速行驶时等效声级Leq的最大容许限值为78dB。
在标准的要求之外,机车的采购技术规范中增加关闭空调时的司机室噪音要求,关闭空调的司机室内部噪声等效声级Leq的最大容许限值为75dB。
UIC 651标准中对噪声限值的要求为司机室内噪声,分为机车运行时的噪声和定置时的噪声,运行噪声:在开放线路司机室内噪声强制值小于等于78dB(A),“期望”值为75dB(A);定置噪声:车辆静置,辅助设备运转并且车窗关闭时司机室内噪声小于等于68dB(A)。
浅析司机室噪声控制方法司机室噪声是指在驾驶员和乘客所在的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驾驶舱内部,由发动机、车轮、风阻、齿轮传动等机械设备运转所产生的声音。
虽然在现代交通工具上噪声控制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司机室噪声依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和舒适度造成了负面影响。
对司机室噪声进行有效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对司机室噪声控制方法进行浅析。
一、减少噪音源要解决噪声问题,首先要对噪声源进行分析和识别,找出其具体来源,然后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控制。
在车辆上,主要的噪声源有发动机、车轮、风阻以及齿轮传动等。
对于发动机噪声,可以通过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改进运转平稳度,使用高效隔音材料等方法来降低噪声。
对于车轮噪声,可以通过改良轮胎的设计和材料,提高轮胎的减震效果,降低路面噪声的传导。
对于风阻噪声,可以通过改进车辆的外形设计,减少气流阻力,降低空气流动噪声。
对于齿轮传动噪声,可以通过优化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和使用高效的减振隔音装置等措施来减少噪声。
二、隔音材料的应用隔音材料是一种有效的噪声控制手段,它可以吸收、散射和隔离噪声,从而降低噪声的传播和影响。
在司机室中,可以使用隔音板、隔音毡、隔音棉等隔音材料进行噪声控制。
这些隔音材料可以被安装在车辆的机舱壁面、顶部、地板、门板等位置,以减少机械振动和空气传导噪声的扩散。
还可以在车辆的部件表面粘贴橡胶、泡沫等吸音材料,来吸收和消除噪声振动。
通过使用隔音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司机室内的噪声水平,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三、减振装置的应用减振装置是一种专门用来减少振动和噪声的装置,它可以在车辆的发动机、车轮、悬挂系统等部位进行安装,以减少机械振动和传导噪声。
在发动机方面,可以通过安装减振支架、减振橡胶等减振装置,来有效地减少发动机振动和噪声的传播。
在车轮方面,可以通过安装减振弹簧、减振器等减振装置,来减少路面不平造成的振动和噪声。
在悬挂系统方面,可以通过优化悬挂设计,采用减振减震器等减振装置,来减少车身的颠簸和振动,从而降低噪声水平。
国产内燃机车司机室噪声浅析【摘要】伴随着我国内燃机车制造水平的快速提高,机车运行速度以及机车功率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在速度和功率提升的同时,司机室所产生的噪声值也不断递增。
这严重影响了司乘人员人身安全,因此降低机车司机室的噪声成为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本文将针对内燃机车司机室噪声展开分析,简单的介绍噪声的产生、危害并浅析一些内燃机车降低噪声污染的方法。
【关键字】内燃机车;司机室;噪声来源;噪声危害;降低噪声噪声超标,将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以东风型机车为例,其噪声约为83~90分贝(A)左右。
机车司机在这种噪声环境下长期工作,不但容易引起听力下降,而且对心血管、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干扰语音通话,直接影响机车的行车安全。
内燃机车司机室噪声主要为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
减小噪声一般遵循三个原则: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接收处减弱;针对研究的对象是内燃机车,所以将从两方面着手:减小声源震动、传播中逐层减弱。
1 一般内燃机车结构一般内燃机车纵向主要由第Ⅰ司机室、电气室、动力室、冷却室、辅助室、第Ⅱ司机室等几个独立的室组成。
电气室内布置有电阻制动装置、电器柜、整流柜、启动变速箱和启动发电机、励磁机和牵引电机通风机等;动力室主要包括柴油机发电机组、各类滤清器、冷却水系统管路、阀类。
膨胀水箱等;冷却室主要由冷却风扇、静液压变速箱、牵引电机通风机、机油热交换器、空气压缩机等组成;各个室之间有隔墙和封闭门分割。
2 司机室噪声来源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进行传播。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
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
内燃机车在不同工况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这些噪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轮轨噪音、机车噪音。
3 噪声浅析和降噪方法浅析根据司机室噪声的主要来源主要分两部分分析。
3.1轮轨噪音由于钢轨表面存在一些微小的凹凸不平,一般的凹凸尺寸对行车安全不会带来隐患,但是当机车在轮轨上高速运行时,轮毂踏面经过这些部位时会产生冲击,形成滚动噪音,另外当机车在曲线运行时,轮对与钢轨不但会产生滚动噪音,在纵向上与钢轨面还会产生一定的切向和横向滑动噪音,并且噪音随着曲线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浅析司机室噪声控制方法
司机室噪声是长期以来令人头痛的问题,不仅影响司机的工作和健康,也会引起社会
广泛关注。
因此,对于司机室噪声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浅析司机室噪声的控制方法。
一、分析司机室噪声来源
在进行噪声控制前,首先需要分析司机室噪声的来源。
司机室噪声主要来自机车车体、发动机、风扇等,其中,机车车体对噪声的影响最大。
二、车体噪声控制
乘客车厢和驾驶室的隔音措施主要是通过增加车体钢板厚度和隔音材料等来实现。
在
车体的隔音方面,可以对新造机车加装隔音材料;对老旧机车进行加装和更新,通过隔音
成本的投入逐渐提高车厢隔音性能。
隔音措施还可采用开孔技术,通过将一定数量、一定
尺寸的孔隙加入到车厢门、窗、内墙板等部位,限制声波的传播,从而降低车辆车内噪
声。
三、发动机噪声控制
1.发动机表面加装隔音材料,如聚乙烯、橡胶等材料,用以减少发动机噪声的直接辐射。
2.发动机采用噪声降低技术,如采用低噪音轮轴、减震器和消音器等。
3.发动机运行时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转速、油门、排气等参数,以减少噪声
和排放口径,减少噪声源。
风扇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主要是因为风扇旋转时,涡流和射频发生了颠簸。
为了降低这些噪声污染,需要根据风扇的运行特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装到衬垫、多级消音器、降噪板等措施。
总之,为了达到有效的噪声控制,需要根据司机室噪声的来源、相关参数进行精准的
设计和控制。
通过以上的几项噪声控制方法,结合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理念,可以有效地降
低司机室噪声,保证司机的工作和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