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摄影常见失误18例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7
这10个构图错误99﹪的人都犯过摄影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框取现实的过程,那么构图不过关又怎么能拍出好作品呢?在此,我们为大家罗列出10大构图错误,看看哪些是你犯过的吧。
如果你敢跟我说你1个都没犯过,那么我只能说:你是个天才!快来测试你犯过其中几个吧!1、画面主体太小观看景物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能很好的将视线聚焦在一点之上,以某种方式排除周围景物的干扰。
但照片不同,照片中周围的的景物也会变得清晰,然而主体就会看起来很小并且无关紧要。
所以在按动快门之前你需要思考:如果向前走几步或者拉近镜头画面会不会更有表现力。
2、看到就拍许多新手会全神贯注在发现事物,而忘记了去思考如何拍好他们。
看到一个事物,直接一拍,你将记录下它的外表,但你不会捕捉到整个环境的氛围。
当你在花园看到一朵花的时候,不要只想把这朵花拍下来,看看它所在的环境,看看是不是能找到一个角度,能将整个花海展现出来。
3、主体在画面正中间虽然有时候我们将主体放在中间可能还OK,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最好遵循三分法的原则将主体放到画面一边。
很多相机都能设置出三分法的参考线,然后你就可以把拍摄的主体放在两条参考线的交界处。
4、前景啥也没有无论是拍风光还是静物,前景都需要有能体现画面层次、吸引人眼球的景物。
一个啥也没有的前景对眼睛来讲就像一个障碍物眼睛只想跨过去,这是对画面空间的一种浪费。
不管是野花、岩石还是海浪,大多风光摄影的前景中都有一些景物为画面创造出视觉兴趣点。
当你拍摄静物构图时,就需要靠你在前景中放些东西啦~5、在后期中调整长宽比这点经常和“前景啥也没有”并行,因为现在的人们都喜欢通过后期裁剪去掉空白的空间进而提升画面构图。
这个裁剪的方法固然好,但是如果你在前期拍摄时就考虑好画面的长宽比,你更有可能获得好照片。
相机一般都有长宽比的设置,你能通过取景器、显示屏看到画面不同比例的效果。
6、混乱的背景匆忙之下,我们很容易拍到背景杂乱的照片。
有些时候,我们能通过改变拍摄视角、换支镜头,或者用更大的光圈来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关键就是这些操作你要在按动快门前完成。
人像摄影的经典技术错误刚刚接触摄影时,大多数入门者都会犯同样的错误。
在他们对相机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之前,总会有一些照片因下面这些错误而成了牺牲品。
即使度过了入门阶段,摄影者在之后的拍摄中也会时不时地犯些错误。
那么,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人像摄影的经典技术错误。
人像摄影的经典技术错误一、曝光过度如果你的照片中出现白色的、没有细节的区域,就说明照片曝光过度了。
也就是说,传感器所获得光量比正确曝光所需的光量多得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ISO 值、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有问题,当然也跟拍摄现场的亮度有关。
从原则上说,为了让传感器接收的光少一些,可以缩小光圈、缩短快门速度、降低ISO 值,但是在做这样的调整前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
图像中曝光过度的区域也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后期处理稍稍变暗一些,这样就又可以看见一些细节了。
这里要把曝光过度区域和较亮的图像区域区分开来,因为后者可能只是看起来是纯白色的,其实是有细节的。
这种区别可以在拍摄时通过相机显示屏上的直方图看出来。
如果图像区域被白色吞没了,那么直方图的右边会像被截断了一样。
如果图像过度曝光程度很高,那么较亮的图像区域会被白色吞没。
也就是说,那个区域完全看不见任何细节了,只有纯粹的白色。
通常,当你测光错误或者手动设置错误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人像摄影的经典技术错误二、曝光不足到达传感器的光线太少会导致曝光不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是因为光圈、快门速度和ISO值的组合有问题。
最终的结果是,图像中形成了纯黑色的、没有细节的区域。
更糟糕的是,因为光量太少,欠曝区域会形成干扰性噪点。
然而,在无法确定怎么做更好的情况下,宁可曝光不足也不要曝光过度,因为白色“侵蚀”的信息比黑色“淹没”的信息多。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不要把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与高调拍摄和低调拍摄混淆了,高调和低调图像中虽然也会出现主要为浅色调和深色调的区域,但是这些区域中是有细节的。
10个摄影常犯的错误与改正措施你可能已经有了一台单反,你非常兴奋想去拍拍试试看。
你可能已经试拍了几天或者几周,但是所有的兴奋感好像突然都耗尽了,为什么?因为你好像不知道该怎么样让你强大的机器发挥出它的作用,对吗?你可能在大学、家里、或者办公室无数次的研究什么是最好的单反,这样的单反能拍出如何精彩的照片。
所有的这些努力好像都是徒劳的,你发现这些在实际拍摄中根本行不通。
如果下次你感到如此的沮丧,那么记得下面这些至理名言:“如果你不从失败中学习,那么你拥有的除了失败以外一无所有。
”——斯特拉·阿德勒在《表演的艺术》中如是说。
所以,准备好去学习摄影中常常犯的10个错误和如何纠正他们吧,这些错误你可能已经在犯了。
1. 错误的白平衡 (WB)第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设置白平衡。
我们人眼在所有的光条件下看到的白色都是白色,但是相机并不是这样的。
你必须引导相机,让它知道你目前拍摄所在场景的光源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日光下拍摄,设置相机的白平衡为多云,那么拍摄的照片就会有些橘黄色。
相反,如果你在阴天设置白平衡为晴天,那么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会偏蓝。
这里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记住这些法则:·白平衡色温设置(K) = 实际光源= 没有偏色·白平衡色温设置(K) <实际光源=>·白平衡色温设置(K) >实际光源= 偏橙色解决方案:设置适当的白平衡或者每次拍摄保留RAW格式文件,如果你是用RAW格式保存了照片,可以在后期处理的时候矫正白平衡。
2. 高光部分过曝要记得你眼睛的动态范围远高于相机的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就是你拍摄场景中的明暗比。
你可能既看到亮区域又看到暗区域的细节,但是相机不能记录下这些细节。
作为一个摄影师,你要作出合适的曝光,让你的照片的观赏者觉得舒适。
人类对于高光部分比阴影部分更加的敏感。
和阴影部分相比,高光部分过曝对于人眼来说更难以接受。
解决方案:对着高光部分进行测光这样就不会过曝,除非你是特意追求过曝的效果。
新手学摄影常犯的错误,学摄影的你要知道一、主体不突出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很多新手在拍照时都希望把更多的元素拍进画面来;有些时候画面的元素过多,反而导致画面主体不突出。
案例:下面这张照片作者想突出的是打伞的人,结果旁边有两个人走过,在加上构图没构好,就导致了整个画面杂乱无章,主体不突出。
二、主体过大、比例失调大家在拍摄时一定要掌握好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过大会让观众的视线无处安放,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过小主体会不突出,画面比例会失调。
案例:如果是微距摄影则还要靠近物体,如果只是拍花朵,那么花朵在画面中的比例就过大了。
三、顶天立地除了要注意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外,我们还要注重陪体在画面中的比例。
画面中的陪体尽量不要同时出现紧贴画面顶部,紧贴画面底部的情况,不然画面会非常难看。
案例:画面中的树同时紧贴画面底部和顶部,这让画面看起来非常突兀。
并且也让整个画面的比例失调了,左重右轻。
四、建筑物倾斜如果你拍摄建筑题材,切记不要让建筑物出现倾斜,建筑物倾斜是很忌讳的。
如果是刻意让建筑物倾斜,营造出一种不稳定感,那么是可以的。
除了这个因素外,其它情况下都不能让建筑物出现倾斜的情况。
案例:下面这张照片建筑物出现了倾斜的情况,让整个画面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建筑物立体感的优势也没有了。
五、预留空间在主体的前方要预留一定的空间,特别是拍摄有方向性以及运动题材,千万不要让画面出现头撞南墙的情况。
在拍摄运动题材时就要判断好主体的运动轨迹,这样才能预留好空间。
案例:下面这张照片前方就没有预留空间,导致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奇怪。
物体本有的运动性,因为前方没有预留空间也没了。
六、不良重叠在拍人像时,要注意人物与背景中的某些景物重叠,这种重叠会让画面看起来非常难看。
如果人物与背景中的建筑重叠,看起来像人的头上长了建筑。
案例:下面这张照片,人物和后面的树重叠了,看起来像人的头上长了一颗树,看起来感觉怪怪的。
摄影风格知识:常见错误——摄影中常见错误及如何避免摄影是一门艺术,它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灵敏的感观来记录岁月的流逝,记录人类世界中的点点滴滴。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常见的错误会妨碍即将成为好摄影师的人的进步。
这些错误包括构图不当、光线错误、焦距选择不当等等,这篇文章将要讨论这些错误,并提供一些方法来避免它们,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步。
一、构图不当好的构图应该能够凸显主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许多摄影师可能没有触及到这一重点,它们以为把所有的元素都塞进画面中便能得到好图。
实际上,采用规律性,对称性和其他构图技巧的组合可以增强图像的视觉力量。
我们不仅应该关注拍摄的主体,还应该注意其周围的环境。
对于这些元素的位置、大小、色度和其他因素的变化,都要仔细思考并加以考虑,以便在最终的拍摄中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光线错误光线是摄影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可以为照片增色不少,还可以突出主要视觉元素的优美之处。
但是,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可能无法利用好光线,或没有足够的技能去驾驭它。
在如何使用光线方面,一些错误包括需要注意镜头所朝向的光源的强度。
如果它太低,画面就会过暗,如果它太高,画面就会过亮或过曝。
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泛光或着色的灯光都可以影响照片的颜色。
因此,摄影师应注意使用白平衡等技术,来消除颜色失真或防止它出现。
此外,定期清洁镜头,让反光板、镜头和传感器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则也很重要。
避免着色或反射在镜头上,这些都可能会对图像产生不良影响,使其变得模糊或不清晰。
三、焦距选择不当对焦不准确和焦距选择不当是常见的技术问题。
无论是使用标准镜头、望远镜头还是广角镜头,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达到清晰的对焦效果。
对于标准镜头,摄影师一般只需要将它们对准焦点并按下快门即可成功。
但对于较长的望远镜头,则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细心,以确保成功对焦。
此外,广角镜头按照要求使用时,可以更好地捕捉到大气景观和全景照片的效果。
在使用各种镜头过程中,平衡图像的清晰和背景的模糊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摄影创作中常见的错误构图,有99%的人都犯过!很多摄影新手拍了一段时间,但出来的效果总是怪怪的不够漂亮,当中有很大原因是出在构图上。
构图错误,又怎么能拍出漂亮的作品呢?那么下面罗列出来12个常见错误的构图,快来看看你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呢?摄影中常见的12种错误构图1、没有明确主题使用相机本能的将眼前看到的场景完整的拍摄下来,往往会导致图像中有太多不相关的元素存在。
拍摄照片时,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如果没有主题,画面就会显得凌乱,丝毫无法将美的感觉带给欣赏者。
2、对等分割的画面对等分割构图,难免给人生硬、呆板的感觉。
对等分割构图画面上的线条会产生视觉上的单调感,给人生硬、呆板的感觉。
水平线或垂直线应该避免出现在画面的中心,可以安排到画面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位置,这样可避免单调感。
3、主体物过于居中通过中心定位,主体虽然得以突出并作为最重要的元素出现在照片中,主体的上下左右形成了信息空白。
主体物居中是一种能突出主体的拍摄方法,但是却容易使画面过于机械化,与对等分割的画面一样给人以生硬、呆板的感觉。
4、反差过大的明暗对比反差过大的明暗对比照片。
过强的明暗对比使拍摄物体容易处于“黑”和“白”的两极中,让画面一般被阴影淹没而另一半过于抢眼。
5、画面过“满”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既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
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画面被各种景物塞得满满的,没有一点空白,就会给人一种紧张、压抑感,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过满的画面还会失去空间纵深感。
6、色调单一的画面照片颜色单调泛白,缺乏美感。
色彩组合单调时,例如背景颜色同主体不能区分开就不是可取的画面,没有对比就没有主次,这样的话很难被突出。
7、主体背后杂物照片颜色单调泛白,缺乏美感。
在拍摄人像是,应尽量避免人脸背后出现树枝或电线杆、换洗衣服等杂物,当人脸背后出现杂物时会影响画面的美观。
8、地平线歪斜地平线倾斜时,照片产生不稳定的感觉。
常见摄影错误及解决方法摄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这个爱好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见解。
然而,在摄影的过程中我们常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往往会让我们有些失望,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通过某些方法解决它们,我们一定能够拍出更好的照片。
1. 曝光错误曝光控制是在摄影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而曝光错误也是我们在拍摄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曝光不足或过度曝光都会影响照片的色质和细节。
不同的相机会有不同的曝光控制方式,但是通常都提供了手动、自动和半自动模式。
我们需要根据拍摄环境和拍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模式,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曝光补偿。
在拍摄时,可以借助直方图来判断是否正确曝光。
如果直方图在左边,说明曝光不足,需要增加曝光时间;如果在右边,说明曝光过度,需要减少曝光时间。
2. 照片模糊照片模糊是摄影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它通常是由于相机或主题的移动导致的。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尽可能减少相机晃动和主题移动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少相机晃动: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使用快门线或无线遥控、使用快门延迟、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等。
此外,使用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也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更清晰的照片。
3. 光线问题光线是摄影中最关键的元素之一,光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质量。
在拍摄时,我们应该注意光线的方向和强度,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来拍摄。
在室内拍摄时,我们可以使用灯光和反光板来辅助光线控制。
在室外拍摄时,我们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拍摄,利用黄昏或黎明的柔和光线来拍摄。
4. 对焦问题对焦是摄影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我们需要在不同的主题和距离下进行不同类型的对焦。
自动对焦是相机提供的最常用的对焦方式,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会有问题。
例如,在夜间拍摄或需要精确对焦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对焦时,我们需要注意主题的距离和背景的复杂程度,尽可能选择清晰的背景来突出主题。
5. 构图问题构图是摄影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好的构图可以舒适人的眼睛,呈现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摄影中常见的构图错误与改进方法大全摄影是一门艺术,构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准确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加吸引人,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然而,很多摄影师在构图上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些错误,并提供改进方法,帮助您在摄影中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照片作品。
一、构图错误一:平淡无味的中央构图中央构图是最常见的构图错误之一。
当主题被放置在照片的中心位置,画面通常会显得平淡无趣,缺乏张力和动感。
为了改进这个错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1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三分法”。
将画面分为三个相等的部分,在左右两侧或上下两侧安排主题,以便在图像中形成更多的对比和平衡。
1.2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对角线构图。
将主题放置在图像的对角线上,可以给人一种更有动感的视觉效果。
1.3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留白。
在画面一侧安排主题,将另一侧留白,可以使画面更加简洁明了,同时增加视觉效果。
二、构图错误二:视觉杂乱的背景背景是照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杂乱的或与主题无关的背景会分散观者的注意力,使照片失去焦点。
为了改进这个错误,可以尝试以下方法:2.1 第一种方法是选择简单干净的背景。
尽量在拍摄时选择背景清晰、没有杂乱元素的地方,以凸显主题。
2.2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虚化背景。
通过调整光圈等参数,使背景模糊,突出主题,营造出更具深度的画面效果。
2.3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构图辅助物。
在构图时,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树木、建筑或其他元素来完善背景,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三、构图错误三:重复和遮挡的元素重复和遮挡的元素会在照片中造成视觉混乱,降低照片的质量。
为了改进这个错误,可以尝试以下方法:3.1 第一种方法是避免重复元素。
在构图时,要尽量避免多个相似的元素同时出现在画面中,以免影响观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欣赏。
3.2 第二种方法是修剪多余的元素。
在拍摄或后期处理时,可以通过剪裁或修剪的方式去除照片中的冗余元素,使画面更加简洁明了。
3.3 第三种方法是寻找创造性的遮挡。
初学摄影常见失误18例在摄影实践中,经验不足的初学者,常会出现一些失误。
笔者把初学者常见的18种失误分别列出,并简要分析失误原因,提出防止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1、用广角镜头拍出的照片四角发黑主要是由于闪光灯覆盖面与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不匹配。
老式闪光灯设计的闪光覆盖面大都只能与35mm的小广角镜头配套,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比35mm镜头大12度,因此使画面四周受不到光而发黑。
防止的办法有二条,一是在灯光上加散光罩,使闪光成为散射光,以扩大覆盖面;二是用白纱布蒙住灯头,让光线散射,使整个画面都能均匀受光。
2、画面影调模糊在排除了相机无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后,就要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被污渍染涂。
如遇到这种情况,切忌用嘴吹或毛巾擦。
应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最后用镜头纸擦拭,使镜片明亮如新。
如仍有汗渍、指纹和油垢,就要送相机维修店用镜头清洁液仔细清除。
3、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有两种可能,一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4、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性对焦。
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
二是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4-8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
三是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5、胶卷没有曝光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傍轴取景相机拍摄时忘记揭镜头盖,取景器中景物清晰,但成像光线没有进入镜头,胶片没有感光。
二是手动卷片的135单反相机装片不到位,卷片时没有注意看暗盒片轴是否在相应转动。
由于片头滑脱,搬动卷片把手时,虽然快门上了弦,计数器照常计数,但胶片在暗盒中纹丝未动,计数器虽显示36张拍完,实际上没有一张胶片感光。
6、照片四角有黑影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遮光罩与镜头焦距不匹配。
把50mm标准镜头的遮光罩用于28mm焦距的广角镜头就会阻挡进入镜头的光线。
因标头的视场角为47度,而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为75度。
二是用28mm广角镜头拍摄时,原已在镜头上戴有一块UV镜,如再戴一块偏光镜的话,由于偏光镜是两片玻璃叠合而成,边框很厚,再加在UV镜的边框,必然遮挡进入镜头的光线,使照片四角发黑。
用广角镜拍摄时如需用偏光镜,一定要先卸下UV镜后再装偏光镜,才能使画面均匀受光。
7、影调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纹层次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
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
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
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
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8、用电子闪光灯摄的照片仍然曝光不足原因有二:一是光圈设定过小。
闪光灯的闪光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快门已失去控光作用,主要靠光圈大小控制曝光量。
没有自动档的闪光灯拍照,要先计算光圈系数。
二是闪光灯电力不足。
新买的闪光灯要经过十余次的充、放电,让灯内电容活跃后再正式使用。
旧闪光灯充电信号灯点燃只充了70%,在点燃10秒钟后才能真正充满电能,供正常使用。
9、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有半幅画面是黑影这是由于单反相机的帘幕快门与闪光灯不同步所致。
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照,要注意相机的闪光同步(各相机速度不同)。
10、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艳丽,人物脸膛昏黑一是逆光拍摄时使用了平均测光,又没有对人物面部补光;二是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滩),使用了内测光推荐的数据进行曝光,背景曝光适度,人物曝光不足。
对此有三种办法解决:一是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二是在测光的基础上加大1-2级曝光量;三是走近人物对准脸部测光,“锁定”曝光量后(用测光记忆钮或改为手动曝光),再退回原位构图,对焦,拍摄。
11、团体合影,周边人物残缺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平视取景相机拍摄时忽略了视差,画面装得过满;二是使用单反相机虽无视差,但画面四周没留余地,扩印时四周压掉了一些画面,彩扩机只扩印出底片画面的95%左右。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相机,构图时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切忌人物顶天立地,塞满画面。
12、照片有划痕如果是底片上有划痕,可能是两种情况造成的。
一是大盘片分装卷使用的旧暗盒被污染,出片口绒布上夹有砂粒,划伤了胶片;二是相机背后的压片板上有毛刺,卷片划伤了胶片。
使用分装卷前,最好把片头缩进暗盒,用吹气球和毛刷仔细对出片口的绒布进行清洁处理后,再引出片头使用。
如相机压片板有毛刺,可用一小块0号砂纸小心地磨掉(注意不要磨伤压板上的漆膜)。
13、整幅照片影调偏蓝一是色温很高造成的。
阴天或薄云蔽日的天气,自然光色温高达7000-12000K,没有使用校色温滤镜;二是四周有茂密的林荫或巨幅蓝色广告、幕墙等环境反射光的影响。
解决办法是在拍摄时,使用一块雷登85B降色温滤镜,如附近有蓝色环境光反射,尽可能移往开阔场地拍摄。
14、整幅照片影调偏橙红以下3种情况都可能使照片影调偏红。
(1)日光型彩色胶卷在灯光下使用,又没有使用雷登80B色温转换型滤镜;(2)早晚阳光的色温只有3200K,低色温造成橙红色调;(3)周围有巨幅红色广告或红色建筑物,反射红色光。
15、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背后投影浓重机位闪光拍摄,如人物离背景很近,就会有黑色投影映在背景上。
解决办法有三:一是人物离背景远一些,让投影落于地面;二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拍摄;三是利用浅色的天花板或墙壁进行反射闪光拍摄。
16、使用闪光灯,人像眼球血红红眼现象在弱光中进行机位闪光容易出现。
原因是黑暗光线下,人眼瞳孔放大,闪光灯的强光突然照射,瞳孔来不及收缩,强光直射视网膜,视觉神经的血红色就会出现在照片上形成“红眼”。
克服的办法有四:一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二是让被摄者目光不要直视照相机镜头;三是拍摄前让被摄者注视电灯、窗口等强光源三分钟或预闪一次再拍;四是使用有防红眼功能的闪光灯。
17、拍摄的电视画面上有快门条纹我国电视系统每秒传送25幅画面,如果快门速度高于1/30秒,就会出现快门条纹。
普通相机拍摄电视画面,快门以1/15秒为宜。
18、雪景影调灰暗,白雪不白这是由于曝光不足造成的。
雪天地面反光很强,测光表仍按18%反光率设定曝光组合,会把雪景还原成中灰调。
如按平均测光或偏中央重点测光曝光,就欠曝1-2级,白雪就成为浅灰色调。
防止办法是,按测光读数增加1-2级曝光量(开大1-2档光圈或降低1-2档快门速度)进行补偿。
快门速度和光圈的最佳组合对于一种胶卷,有着相当多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可在达到同样合适的曝光最。
例如,将某一书门速度调快一档,这时胶卷上所接受的曝光量则为原快门速度时的一半,为了保持总的曝光量不变,就必须相应地将光圈开大一级。
当然,也能用另一种方法来取得总的曝光量不变,那就是将快门速度调慢一档,而将光圈缩小一级。
除了获得合适的曝光最外,由于外面三条原因,你则必须用某一种具体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组合。
1、为了使相机的受震程度减轻,一个通用的快门速度是1/125秒。
而1/250秒这一较高的快门速度则可以用来拍摄相当清晰的照片。
使用望远镜头,必须配以较高的快门速度,然而此时你又必须使光圈较正常的开大一些才能获得合适的曝光量。
要记住,当按下快门钮时,即使是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也要尽可能地使你手中的相机保持平稳。
2、抓住动作。
1/125秒的快门速度能抓住人的步行动作。
当然,当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时,是有可能抓住如跑动着的人等稍快一些的动作的。
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时,必须用较大的光圈,以保持获得相同的曝光量。
例如某一胶卷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时的指南是1/125秒、f/11,那么获得同样曝光量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另外组合可以是1/250秒、f/8或者1/500秒、f/5.6。
3、景深的控制。
在保持正确的曝光量的同时,通过使用或大或小的光圈配以适当的快门速度能增加或减少清晰程度或景深。
下面是拍摄照片时选择快门速度和光圈最佳组合的准则。
选择光圈(f值)镜头孔径准则50mm f/2镜头最大孔径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获得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照明。
具有最小的景深。
就结像技师来讲是该镜头最差的一档f/2较最大孔径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获得足够的曝光量。
景深浅,有助于使背景离开焦点,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
f/2.8较最大孔径小二至三级具有该镜头最佳的结像质量。
比上述较大的孔径具有稍大的景深。
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范围,以便当照明情况较最佳状态稍差时获得合适的曝光量,例如多云的天气或者在阴影处。
f/4和f/5.6较最小孔径大二级具有中等(适度)的景深。
适用于户外日光下拍摄。
具有极好的结像质量。
f/8较最小孔径大一级具有很大的景深。
适合于户外日光照明条件下拍摄。
具有极好的结像质量。
f/11最小孔径具有最大的景深,清晰度损失极轻微(应归于光学原因)。
当最大景深显得重要的时候,这种由于孔径小而产生增大景深的好处,在价值上显然超过其几乎察觉不出的清晰度损失的缺点。
选择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准则B门使用相机支架(如三脚架)。
快门开启时间的长短由按下快门按钮的时间来控制。
适合户外夜间使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拍摄。
如拍摄焰火、闪电……及记录夜间由移动照明形成的条纹图案(如行驶着的汽车灯)。
1和1/2秒使用相机支架(如三脚架)。
适合在暗淡照明情况下使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或摄影灯照明)。
适合拍摄无生命的物体和稳定不动的被摄体。
1/4秒使用相机支架。
这是适于拍摄成年人肖像最慢的快门速度。
适合在暗淡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适合稳定的被摄体。
1/8秒使用相机支架。
对于在限定范围内拍摄成年人比用1/4秒快门速度时更好。
适合在暗淡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适合稳定的被摄体。
1/15秒使用相机支架。
当相机上安装标准镜头或者广角镜头时,如在曝光时相机能握持得相当平稳的话,那么有些人能手持相机进行拍摄。
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1/30秒这档快门速度是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并在该相机上配以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时,被推荐的最慢快门速度。
为了获得清晰度高的照片,相机必须握持的极平稳。
这档快门速度适合大多数现场光摄影。
适合在多云天气或阴影处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