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7课时 地壳运动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4.44 MB
- 文档页数:46
第11讲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标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知识体系导学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的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D为美洲板块、E为、F为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图中a是两个大陆板块互相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②图中b、c是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岸山脉或岛弧。
③图中d是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①从地质构造上看,A为,岩层向上,B为向斜,岩层向下。
②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A中心岩层,两翼岩层,B中心岩层,两翼岩层。
③从地形上看,A常形成,B常形成;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A会被侵蚀成,B则成为。
(地形倒置)【指点迷津】地形倒置注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地形倒置,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
(2)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形成断层。
其中,A部分叫,常形成,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B 部分叫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地带,如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特别提醒】断层和断裂的区别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的类型:式喷发和式喷发。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等。
中心式喷发的火山,常在地表形成、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等。
二轮复习中的问题及建议一、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1.空间定位能力差,尤其是从经纬度死记硬背式的定位,转变为由分析现象或规律得出位置的能力更差。
2.不清楚简析、简述、说出、指出、归纳、分析、描述等要求的差别,答题时不会加以区别。
3.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4.地理概念,尤其核心地理概念不清楚。
5.破题能力差,试题与教材的连接能力更差。
6.思维面狭窄,考虑问题单一,不会拓展思维,知识整合迁移能力差。
7.分析问题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地理过程思维能力差。
8.规范表达能力差。
9.答题速度慢。
二、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防止只关注知识,忽视地理要素的分析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能力培养上,而不是知识的堆砌上。
2.要将课前、课堂与课后统一起来。
3.突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学会结合题中所给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二卷答题的规范表述,要引导学生运用术语准确,言简意赅。
5.通过限时训练,专项强化训练,纠错,提高做题速度。
6.通过问题设计的训练,提高学生领会命题意图的能力。
三、专题设计凸显教师的引领需要强化的专题:1.地质地貌专题2.气候专题3.河流专题4.农业专题5.工业专题6.人口专题7.地理信息提取与加工专题8.等值线专题9.区域特征差异及发展专题(含区域的判读与特征分析)10.旅游地理专题11.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四、“学习单”模板(知识专题为主)㈠本专题的知识结构跨初、高中内容,涉及自然与人文。
㈡本专题的核心地理概念、原理或规律核心地理概念,教师给出。
原理或规律,学生表述出来。
㈢本专题易混点、易错点、难点设计成探究问题,与考纲的要求相呼应。
㈣典型设问近些年高考题的设问归纳。
㈤典型答题模版课堂讨论,教师归纳。
㈥巩固提升教师给出3-5题,要精选,有代表性,控制题量。
五、“学习单”模板(能力专题为主)(一)典型高考题(二)与该能力相关的规律与技巧(三)巩固提升试题六、课堂模式(知识专题为主)㈠.导入突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㈡.呈现知识结构至少要到二级结构㈢.核心地理概念、规律与原理的呈现与解说㈣.问题探究针对易混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探究数量的多少因班而异㈤.学生汇报讲解㈥.典型设问呈现结合具体试题㈦.小组讨论,解题并总结答题模版㈧.课堂小结㈨.课后训练,结合巩固提升试题,限时训练七、课堂模式(能力专题为主) (一)导入典型高考试题相关问题呈现(不一定是全题,可以选择摘要) (二)学生汇报解题思路或存在问题 (三)教师说明本题涉及到的相关能力 (四)教师呈现该能力要求的相关规律 (五)学生运用相关规律解答本题 (六)巩固提升训练农业专题(一)知识结构 1.农业类型 按对象分按投入分按产品用途分 2.农业结构3.农作物类型4.农业区位因素 5.农业地域类型 种植业(小农业) 畜牧业(游牧业、乳畜业等) 林业 渔业 集约农业粗放农业 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人文:市、交、技、政等 部门构成 经济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果蔬花卉类作物等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部门调整大牧场放牧业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其他主要 自然:地、气、水、土等河谷农业种植园农业 混合农业 城郊农业等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6.区域农业发展(二)核心概念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结构(三)原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四)易混点1.农业区位与农业区域的差别2.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别3.畜牧业、乳畜业、游牧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4.农业主导因素、主要因素、决定性因素与限制性(制约)因素的区别5.降水与水源的区别6.光照、热量、气温的区别(五)难点农业区位因素与区域结合的分析(六)典型设问1.条件分析或评价2.开放性问题:种什么,能不能种,赞成、反对等3.区域农业发展方向:问题,解决措施等(七)答题模版顺序排列与当地结合,要有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