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地壳运动规律

  • 格式:docx
  • 大小:313.27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壳运动规律

一、地壳物质循环

1.地壳物质循环图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避开重置陷阱。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二、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三、常见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仔细观察图例很重要)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2.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

(1)判断地质构造

①从岩层形态上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

②水平方向上不同岩层的新老关系变化如果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则为背斜构造,反之则为向斜构造。

③不同岩层的位置出现错动则为断层,或者直接由断层图例判断。

(2)分析地质过程

①如果上覆岩层遭到了侵蚀,说明地壳运动以上升为主。

②如果断层部位的岩块下沉,说明地壳运动以下沉为主。

③如果水平分布的几个岩层中出现侵入型的岩浆岩层,说明发生了岩浆活动。

④如果某个岩层在某位置出现缺失现象,一般考虑外力的侵蚀作用。

3.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1)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侵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原有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原有岩层形成时代。

四、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

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流水

侵蚀

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

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

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

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

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

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颗粒大、比重大的先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

(河口)

、冲积平原(

中下游) 沉积,颗粒小比重小

的后沉积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

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五、河流地貌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的堆积地貌

类型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山区河流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水道开阔,水流放慢,泥沙堆积形成

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而形成冲积——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枯水季

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河

漫滩被废弃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

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分布原因

高原地区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

漫滩平原上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

或沿河流两岸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平原区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

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六、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

七、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其实践意义

地质构

背斜向斜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