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参考书目(按作者拼音顺序排列)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修辞文化导论》课程参考书目1、吴土艮主编.《修辞与文化》,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2、张炼强.《汉语修辞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3、王苹.《汉语修辞与文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钟敏.《汉语修辞文化概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5、胡曙中.《英汉修辞跨文化研究》,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6、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7、徐秀芝.《修辞的文化透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8、谭学纯.《修辞:审美与文化》,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9、谭汝为.《词语修辞与文化》,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10、钱进主编.《新世纪的修辞学第六届修辞和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11、(美)施文娟(C.Jan Swearingen)著,吴晖译.《西方文化教育谬误之源从修辞与讽刺的历史演变谈起》,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12、杨克勤.《跨文化修辞诠释学初探》,香港:建道神学院,1995.13、蒋华.《广告语言与修辞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14、孙汝建.《修辞的社会心理分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5、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16、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修辞》,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7、曾毅平.《修辞与社会语用论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8、胡吉成主编.《修辞与言语艺术》,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19、吴礼权.《修辞心理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20、刘继超,高月丽.《修辞的艺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1、吴克炎.《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修辞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修辞学参考书目王希杰教授主要著作有:1. 《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28万字(现在由商务印书馆重印)2.《语言的美和美的语言》/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13.5万字3.《语言学在您身边》(与于根元合作)/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4.《说话的情理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1年再版5.《修辞·语法·文章》(与秦旭卿合作)/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6.《数词、量词、代词》/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7.《汉语释疑辩难集》(与李晋荃、朱泳燚合作)/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27万字(收入王希杰文章33篇)8.《这就是汉语》/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18.1万字9.《说写的学问和情趣》/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6.5万字10.《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27.6万字11.《王希杰修辞学论集》/何伟棠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45.7万字12.《语林漫步》/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17.3万字13 . 《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6万字14.《动物文化小品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25.2万字巧.《语言随笔精品—王希杰特辑》/何伟棠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16.《修辞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45.8万字17.《这就是汉语—王希杰言语文化随笔集》/[日」加藤阿幸、许山秀树主编/日本白帝社2003年5月18.《语言学百题》(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1年修订版19.《方光寿语言学论文集》(与卞觉非、方华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20.《修辞文荟》(与季世昌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王希杰教授主编的学术著作有《汉语修辞和文化论集》、《汉语修辞和汉文化新论》等;参加编写的有《语言学导论》、《新编现代汉语》、《大学修辞》、《新编现代汉语教学自修手册》、《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等。
《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修辞学二.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三.教学时数:修辞学课程开设一个学期。
每周2学时,共计34学时。
四.学分:总计2学分。
五.开课时间:第5学期六.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3年级学生七.教学目的:这门课程是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中能够领会或欣赏好的句子和段落;在写作中写出修辞和文体俱佳的句子和段落。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八.课程内容:《修辞学》课程对修辞学的基本手段和一般特点予以归纳总结,尤其对汉英修辞学的异同,予以较多的比较研究。
修辞学既是语言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又是文学创作与研究不可分解的重要部分,还是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把握汉语和英语修辞学的主要理论、分析研究其基本修辞手段和主要差异,从而对汉英两种语言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提高其语言研究与应用的能力、从事比较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该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每周2课时,总课时为:17(周)×2学时=34学时。
(I) Syntactic Devices 6/34学时(II) Lexical Devices 6/34学时(III) Phonetic Devices and Prose Rhythm 6/34学时(IV) Figures of Speech 12/34学时(V) Allusions and Skewed Quotations 4/34学时九. 教材与参考书:教材为:冯翠华著,《英语修辞大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2005年1月第1次印刷主要参考书如下:1.Ulla Connor, Contrastive Rhetoric---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 剑桥应用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2.Huang Ren, English Rhetoric-an Introductio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3.Feng Cuihua, English Rhetorical Options----A Handbook of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Ron Scollon, Suzanne Wong Scollon, Andy Kirkpatrick, Contrastive Discour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A Critical Apprais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H.G.Widdowson, Practical Stylistics,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第1次印刷,2000年6月第4次印刷6.黎昌抱,《英语修辞格探新》(AFresh Inquiry into English Figures of Speech),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7.王德春、陈晨著,《现代修辞学》(21世纪修辞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8.胡曙中著,《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1997年3月第3次印刷9.陈淑华编著,《英语修辞与翻译》(英汉对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0.6 10.李国南著,《辞格与词汇》(21世纪修辞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711.程雨民编著,《英语语体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现代语言学丛书),1989年6月第1版, 2000年9月第5次印刷12.蔡基刚编著,《英汉写作对比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13.杨自俭编,《英汉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14.王佐良、丁往道主编,《英语文体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2001年9月第10次印刷15.刘润清、胡壮麟主编,《理论文体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十.课程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主要参考书目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年刘焕辉《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 年姚亚平《人际关系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年6 月李杰群、奚其智《公共关系实用语言》学苑出版社1989 年1 月潘肖珏《公共语言艺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年7 月孙莲芬、李熙宗《公关语言艺术》知识出版社·上海1989 年10 月夏中华《交际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年9 月黎运汉主编《公关语言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 年12 月耿二岭《体态语概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年8 月汪福祥《奥妙的人体语言》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年5 月王东、高永华《口才艺术》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年3 月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 年出版叶国泉、罗康宁《语言变异艺术》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 年9 月[美]P·B·邓斯E·N·平森著曹剑芬、任宏谟译《言语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1 月[美]亚兰·皮兹著孙志刚译《人类行为语言》哈尔滨出版社1989 年[美]载尔·卡耐基著刘沅编译《语言的突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年12 月[美]戴尔·卡内基著丹宁译《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北京出版社1988 年12 月[日]坂川山辉夫等著孟宪、闻谊译《说话艺术》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年2 月周振林、王项东主编《领导者语言艺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年2 月李斌《国际礼仪与交际礼节》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年8 月李刚《奇言妙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年11 月[美]戴尔·卡耐基著张古平译《雄辩有术》长春出版社1990 年4 月林晓著译《受欢迎的说话艺术》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 年9 月吴礼权《言辩的智慧》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年10 月陈中南等《世界名人演讲赏析》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年6 月徐行舟《外交趣闻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年12 月严家栋主编《演讲学十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8 月王永盛等《周恩来的语言艺术》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年百晓生《谋士口才宝典》黄山书社1992 年11 月转藏 | 推荐给学友上一篇:第九章自我形象与风度。
《汉语修辞学》(通选)课程介绍《汉语修辞学》课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该课程旨在通过讲授汉语修辞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同学们掌握汉语的修辞手段、方法和规律,了解修辞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增强同学们的话语表达、理解和赏析能力,提高同学们运用语言进行人际协调和社会事务处理的效率。
课程同时还进行适当的学术训练,学习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熟悉基本的学术规范,培养同学们从事相关学术研究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方式及特点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讨论为辅。
课程突出学术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网络课堂:/课程特区——《汉语修辞学》。
三、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期末采用论文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50%(出勤、课堂表现15分;作业10分;读书报告10分;期中测验15%),期末论文占50%。
提供。
教材可登记后统一购买[折扣],也可以自己到教材中心或书店购买。
五、期末论文要求本课程期末采用论文考核,占总成绩50%。
题目自选。
论文要求:1、论题应与该课程所授内容相关,有一定的学理来源,最好结合该课程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各专业领域中的问题,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价值。
2、观点新颖,论据充分,文献和材料丰富,结构清晰,层次清楚,理论联系实际,语言通畅,结论科学、可靠,字数应在3千字左右。
3、符合正式的学术论文规范,行文必须使用科学语体,论文格式:题目、提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
4、引用他人学术观点及资料必须注明出处,严禁抄袭或变相抄袭,如发现抄袭或变相抄袭,以作弊处理。
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转贴。
汉语语言学参考书目[瑞士]费•德•索绪尔(1949)《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第四版,巴黎)。
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一版。
[美]萨丕尔(1921)《语言论》(Language,纽约),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1版。
[美]布龙非尔德(1935)《语言论》(Language,伦敦);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一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991)《修辞学》,罗念生译,三联书店。
[美]乔姆斯基(1979)《句法结构》,邢公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
[英]戴维•克里斯特尔(2000)《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
[英]利奇(1987)《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罗宾斯(1986)《普通语言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罗宾斯(1997)《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岑麒祥, 1988,《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保亚,1993,《语言文化论》,云南大学出版社。
陈保亚,1996,《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侗台)语源关系的解释》,语文出版社。
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陈承泽,1920,《国文法草创》,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陈嘉映,2003,《语言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亚川,郑懿德,2000,《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语文出版社。
陈望道,1932,《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新1版。
邓思颖(2003)《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邓晓华,1993,《人类文化语言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丁声树等(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冯志伟,1987,《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
冯志伟,2001,《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
冯志伟,1985,《数理语言学》,知识出版社。
符淮青(1996)《词义的分析与描写》北京语文出版社傅懋绩,1998,《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语文出版社。
第一部分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训沽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陶红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现代汉语词汇学》葛本仪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汉语语法化的历程》石毓智、李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应用语言学纲要》齐沪扬、陈昌来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汉语方言学》李如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汉语音韵学通论》李无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再版*《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2005年*《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训诂学》郭在贻,中华书局,2005年第二部分文艺理论(含艺术学)*《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文艺对话集》柏拉图,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诗学>〈诗艺>》亚里斯多德、贺拉斯,罗念生、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拉奥孔》莱辛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美育书简》席勒著,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的文学理论》刘若愚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镜与灯》艾布拉姆斯,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二十四诗品》司空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沧浪诗话》严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艺概》刘熙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人间词话》王国维,腾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6年*《鲁迅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西方美学通史》蒋孔阳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中国美学史》李泽厚等,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年《中国美学史大纲》叶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西方文论选》伍蠡甫,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美学》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79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9年《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艺术特征论》汪流等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西方艺术文论》朱立元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三部分古典文学《古深化选释》袁柯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屈原集校注》金开诚等,中华书局,1996年*《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乐府诗集》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两汉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90《古诗十九首集释》隋树森集释,中华书局,1955年《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唐诗百话》施蛰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唐诗品汇》陈伯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唐宋八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6年《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唐宋词通论》吴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三国志演义》毛伦、毛宗岗评点,中华书局,1995年*《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金人瑞评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glow=255,red,2]文字《古今小说》冯梦龙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警世通言》冯梦龙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醒世恒言》冯梦龙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拍案惊奇》凌濛初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镜花缘》李汝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长生殿》洪昇著,人民文学出版什,1983年《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编选第四部分现当代文学*《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野草》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热风》《坟》鲁迅著《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尝试集》胡适著《自己的园地》周作人著*《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重印版《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198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蚀》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寒夜》《憩园》巴金著《沈从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湘行散记》沈从文著*《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二马》《月牙儿》老舍著《新感觉派小说选》严家炎编*《曹禹选集》曹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志摩诗选》《戴望舒诗选》《艾青诗选》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风萧萧》徐讦,安徽文艺出版社《传奇》张爱玲著《十四行诗集》冯至著《九叶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莎菲女士的日记》《水》《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暴风骤雨》周立波《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台湾小说选》,《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和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 * 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赵树理《“锻炼锻炼”》周立波《山那面的人家》李准《李双双小传》*茹志鹃《百合花》孙犁《铁木前传》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零散》刘澍德《归家》、康濯《水滴石穿》《春种秋收》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康濯《春种秋收》长篇: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孙犁《风云初记》欧阳山《三家巷》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冯德英《苦菜花》新时期小说文本阅读篇目刘心武《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高晓声《陈奂生进城》何士光的《乡场上》张贤亮的《土牢情话》、《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巴金《随想录》茹志鹃《剪辑错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方之的《内奸》、刘真的《黑旗》、李国文的《月蚀》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杂色》、宗璞的《我是谁》周克琴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芙蓉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晚霞消失的时候》(礼平)、《波动》(赵振开)冯骥才的《铺花的歧路》张弦的《记忆》柯云路《新星》贾平凹的《小月前本》、《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王润之的《鲁班的子孙》,路遥的《人生》,张炜的《秋天的思索》张承志《黑骏马》知青小说:郑义《枫》叶辛《蹉跎岁月》竹林《生活的路》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老鬼《血色黄昏》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南方的岸》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张承志《黑骏马》寻根文学:阿城《棋王》郑义《老井》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小鲍庄》贾平凹《商州初录》系列新写实、新历史主义小说: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苏童《红粉》《妻妾成群》《妇女生活》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莫言《红高粱》新历史小说(补充):苏童《罂粟之家》《1934年的逃亡》《米》《十九间房》《我的帝王生涯》北村《披甲者说》格非《敌人》方方《祖父在父亲心中》王安忆《长恨歌》莫言《丰乳肥臀》陈忠实《白鹿原》先锋小说格非《欲望的旗帜》马原《虚构》余华《现实的一种》《河边的错误》《在细雨中呼喊》女性写作:张洁《方舟》王安忆“三恋”《叔叔的故事》《长恨歌》铁凝“三垛”《玫瑰门》陈染《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卫慧《上海宝贝》晚生代写作:韩东《障碍》朱文《我爱美元》潮流之外:贾平凹《废都》陈忠实《白鹿原》刘恒《沧河白日梦》张炜《九月寓言》张承志《心灵史》新世纪文学:乡土文学:《檀香刑》《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贾平凹《秦腔》铁凝《笨花》孙惠芬《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葛水平《喊山》《甩鞭》严歌苓《第九个寡妇》、范小青《赤脚医生万泉和》底层文学:尤凤伟《泥鳅》刘庆邦的《神木》《红煤》、林白的《万物开花》《妇女闲聊录》曹征路的《那儿》贾平凹《高兴》方方《出门寻死》……生态小说: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阿来的《空山》,杨志军的《藏獒》,官场小说:王跃文《国画》阎真《沧浪之水》、李佩甫《羊的门》张平《十面埋伏》、《国家干部》、周梅森《绝对权力》、《我主沉浮》、陆天明《大雪无痕》理论部分阅读书目《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主编陈晓明、撰稿李洁非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0年代批评文选》,陈思和, 杨扬选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理解九十年代》,陈思和等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立场》,陈思和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共和国文学50年》,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当代文学关键词》,主编洪子诚, 孟繁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78激情岁月》,孟繁华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孟繁华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956:百花时代》洪子诚,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杨鼎川,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993:世纪末的喧哗》张志忠,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第五部分外国文学第五部分外国文学*《希腊罗马神话》*《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大江书铺,1932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濮侃《修辞比较》,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孙清标《英语语法修辞专题初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朱德熙《语法•修辞•作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王佐良等,英语文体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商务印书馆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谢祖钧,英语修辞,机械工业出版社文军,英语修辞格词典,重庆大学出版社覃先美,英语修辞学——理论与实践,台湾万人出版社Partrick Hartwell, Open to Language---A New College Rhetor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infield Goong, Rhetoric in Practice,香港图书公司Randolph Quirk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1972)Bander, Robert. 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 2nd Ed, New York:Holt,1978.Brooks, C. and R. P. Warren. Modern Thetoric,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1972. Cooper, David E., Metaphor, London: Basil Blackwell, 1986.Dixon, Peter. Rhetoric, Methuen and Co. Ltd., 1971.Richards, I. 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Oxford University Pree, 1936.。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注:硕士生分方向阅读书目,不列入,由导师另行指定。
修辞学方向阅读书目白春仁《文学修辞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曹德和《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曹冕《修辞学》,商务印书馆,1934年[德]姚斯、[美]霍拉勃著,周宁等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法]茨维坦·托多罗夫编选《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蔡鸿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冯广艺主编《汉语语境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复旦大学语法修辞研究室编《语法修辞方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修辞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何兆熊主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华东修辞学会编《语体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黄庆萱《修辞学》,[台湾]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胡曙中《英汉修辞学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编著《系统功能语法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蒋有经《模糊修辞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刘大为《比喻、近喻与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刘焕辉《言语交际学》(修订本),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三联出版社,1999年[美]肯尼斯·博克等《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常昌富、顾宝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美]斯坦利·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文楚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秦秀白编著《文体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日]池上嘉彦《符号学入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日]西槇光正编《语境研究论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沈开木《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苏]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邓勇、陈松岩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苏]科任娜《俄语功能修辞学》,白春仁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谭永祥《修辞新格》(增订本),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童山东、吴礼权《阐释修辞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王德春主编《外国现代修辞学概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张炼强《修辞理据探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张志公《修辞概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郑颐寿主编《文艺修辞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宗廷虎《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宗廷虎、陈光磊《中国修辞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
修辞概论编辑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
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如何依据题旨情境。
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怜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它与语用学联系较紧。
修辞学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辞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修辞可分为:信息修辞、语用修辞、心理修辞、社会心理修辞、模糊修辞、接受修辞、对比修辞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辞可以令人: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更清楚了解别人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便于分析、欣赏文学作品。
词语渊源编辑汉语中的最早的修辞一词出现在《易·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是修饰文辞的意思修辞的“辞”可以分为文辞(写文章所用的)和言辞(或称语辞,口头说话所用的)。
最初的修辞和语言一样,重心都在说话方面;就连“辞”这个字最初也是指言语,而非文字的组合——说文解字:“讼辞也。
”後来重心才向文辞发展。
发展演变编辑修辞学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展起来的。
这时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是指演说的艺术。
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术》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辞为辩证法的相对物,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修辞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修辞学历史在中国古代,先秦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
例如庄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比喻手法。
两汉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
魏晋之后,不少文学批评作品如各式各样的诗话、词话都有谈论修辞,但专门谈修辞学的作品还很少。
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辞”二字的意思和现代理解相同的作品,书内亦谈了不少修辞手法。
文本细读参考书
以下是一些参考书目,可以帮助你进行文本细读:
1. 《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作者:艾德勒、范多伦
本书是经典的阅读指南,介绍了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
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文本。
2. 《文本解读》(Textual Interpretation)作者:谢尔·富兰克(Sheryl Frank)
本书探讨了文本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帮助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文本理解。
3. 《批评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ism)作者:彼得·巴里(Peter Barry)
本书介绍了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古典批评、结构
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对于分析文本具有指导作用。
4. 《修辞学》(Rhetoric)作者: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这本经典作品探讨了修辞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对于理解文本的修辞手法和意义有很大帮助。
5. 《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The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作者:M.A.R.哈布斯(M.A.R. Habib)
本书详细介绍了文学批评的历史演变,从古希腊到现代,涵
盖了各种流派和理论,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文本细读的背景和发展。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参考书目,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文本细读的理解和分析。
当然,根据你具体的研究领域或兴趣,你还可以寻找更专业和深入的参考书籍。
修辞学参考书目
王希杰教授主要著作有:
1. 《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28万字(现在由商务印书馆重印)
2.《语言的美和美的语言》/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1
3.5万字
3.《语言学在您身边》(与于根元合作)/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
4.《说话的情理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1年再版
5.《修辞·语法·文章》(与秦旭卿合作)/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6.《数词、量词、代词》/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7.《汉语释疑辩难集》(与李晋荃、朱泳燚合作)/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27万字(收入王希杰文章33篇)
8.《这就是汉语》/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18.1万字
9.《说写的学问和情趣》/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6.5万字
10.《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27.6万字
11.《王希杰修辞学论集》/何伟棠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45.7万字
12.《语林漫步》/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17.3万字
13 . 《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6万字
14.《动物文化小品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25.2万字
巧.《语言随笔精品—王希杰特辑》/何伟棠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16.《修辞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45.8万字
17.《这就是汉语—王希杰言语文化随笔集》/[日」加藤阿幸、许山秀树主编/日本白帝社2003年5月
18.《语言学百题》(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1年修订版
19.《方光寿语言学论文集》(与卞觉非、方华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
20.《修辞文荟》(与季世昌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
王希杰教授主编的学术著作有《汉语修辞和文化论集》、《汉语修辞和汉文化新论》等;参加编写的有《语言学导论》、《新编现代汉语》、《大学修辞》、《新编现代汉语教学自修手册》、《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等。
网上博客:万卷楼主,王希杰先生,在任何一个网站都可以找到。
王希杰先生的著作既是入门的著作,又是可以模仿的著作,请各位认真选择其一来阅读,不懂的,可以和我讨论。
其他参考目录:
北大中文系《语法逻辑修辞》 1973年3月河北人民出版社
程希岚《修辞学新编》 1984年7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陈望道修辞论集》1985年7月安徽教育出版社
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1979年7月商务印书馆黄民裕《辞格汇编》 1984年4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李德裕《新编实用修辞》 1985年9月北京出版社
李维奇《修辞学》 1986年10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林文金《辞格》 1985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稼祥《修辞方式例释词典》1989年6月浙江教育出版社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 1994年8月云南人民出版社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979年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马松亭《汉语语法修辞》 1981年7月山东人民出版社
倪宝元《词语的锤炼》 1981年8月甘肃人民出版社
倪宝元《修辞》 1982年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彭嘉强、杨达英《实用修辞》 1986年11月安徽教育出版社
濮侃《辞格比较》 1983年9月安徽教育出版社
史锡尧、杨庆蕙《现代汉语修辞》1980年1月北京出版社
宋振华等《现代汉语修辞学》 1984年9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谭永祥《修辞新格》 1983年10月福建教育出版社
唐松波《语体、修辞、风格》 1988年12月吉林教育出版社
汪丽炎《汉语修辞》 1998年12月上海大学出版社
王德春《修辞学探索》 1983年12月北京出版社
王德春等《外国现代修辞学概况》1986年9月福建人民出版社
王德春《修辞学辞典》 1987年5月浙江教育出版社
王漫宇《修辞格的应用》 1986年11月中国物资出版社
吴家珍《当代汉语修辞艺术》 1992年3月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吴士文《修辞讲话》 1982年5月甘肃人民出版社
吴士文、冯凭《修辞语法学》 1985年10月吉林教育出版社
吴士文《修辞新探》 1987年4月辽宁人民出版社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 1983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姚殿芳、潘兆明《实用汉语修辞》1987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叶苍岑《修辞基本知识》 1986年11月北京教育出版社
袁晖《比喻》 1982年2月安徽人民出版社
张涤华、胡裕树《汉语语法修辞词典》1988年6月安徽教育出版社
张静《语言的学习和运用》1980年5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瓖一《修辞概要》 1954年7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1963年2月天津人民出版社
张志公《修辞概要》 1982年7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赵寿安、陈寿立《语法逻辑修辞讲话》1982年2月广西人民出版社
郑颐寿《比较修辞》 1982年1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
郑远汉《现代汉语修辞知识》1979年8月湖北人民出版社
郑远汉《辞格辨异》 1982年7月湖北人民出版社
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 1984年5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修辞学会《修辞和修辞教学》1985年7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修辞学会《修辞的理论与实践》1990年2月语文出版社
周靖《语法修辞》 1991年2月中国经济出版社
周振甫《中国修辞学史》 1991年1月商务印书馆
朱祖延《古汉语修辞例话》 1979年10月湖北人民出版社
宗廷虎等《修辞新论》 1988年3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宗廷虎《中国现代修辞学史》1989年5月浙江教育出版社
西方修辞学,从莱庭、徐鲁亚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现代修辞学,王德春、陈晨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989。
修辞·语体·风格——黎运汉教授70华诞纪念论文集,曾毅平、刘凤玲主编,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香港),2000。
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刘亚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西方修辞学史,刘亚猛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修辞学,李维琦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修辞论稿,陈光磊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语法修辞问题探索,张宝胜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语言学新解,熊学亮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莎士比亚的修辞手段,徐鹏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新闻英语语篇修辞研究,吴雪颖,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英汉论辩语篇修辞的跨文化研究,夏莉,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英语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研究,柴改英,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文论文,2004。
英语变体研究与比较修辞学的接口,姜亚军,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文论文,2004。
科学修辞学研究,李小博,山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