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复习题 - 副本 (2)
- 格式:doc
- 大小:368.50 KB
- 文档页数:35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押韵的常见方式有:偶韵,即押韵,隔句押韵。
排韵,即押一韵,或“一韵到底”。
(偶句。
数句。
)2、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作者是。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3、根据拈词和拈体的组合关系,拈连可以分为:、。
(主谓拈连、述宾拈连。
)4、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
(《语法修辞讲话》)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四字格”)6、反问句又叫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的意思。
(反诘;确定)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
(连珠)8、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描述的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格是。
(夸张)9、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和规则。
10、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对应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对立)的一面。
11、骈立四字格包括骈立的四音节熟语、(成语)和(复合词)。
12、修辞学就是指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13、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不幸在(词性)、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上。
14、长句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层次多)和容量大。
15、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判断式)、描述式、(抒情式)16,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7,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18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19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20,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1、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 C )。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2、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相仿而在()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3、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汇和()词汇。
4、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文体风格和句子的()有密切关系。
5、修辞既然是一门研究()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就必然应以()为主要研究对象。
6、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构词能力和()上。
7、在汉语里,时态助词、表示时态的语气词、()和()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关的概念。
8、长句的特点是()、()和容量大。
9、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等句式。
10、比喻的运用原则是:第一要();第二要()。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及表达效果。
(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
蟋蟀在一个角隅悲伤地啼哭!”。
(2)、“玉秀一看到他那装腔作势的酸溜溜的样子,就感到恶心。
”(徐迟:《地质之光》)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1)、战士们把敌人的碉堡炸毁了。
(改成被动句)(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东马房里睡觉的少年,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改成整句)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黑云堆成了一整片,象一块黑铁,渐渐地往地面上沉:似乎已经盖到了屋脊上,再过一会儿就得把屋子压扁。
”(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传统的修辞方式包括哪两大类?2、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常见的有哪三类?3、简述什么是短句和长句及其各自的特点。
四、论述题(20分)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的系统和规则。
汉语修辞学-形考作业二-学习资料
特别提醒:本课程每道题的出题顺序可能会被打乱,请仔细逐一搜索每道题在作答,请确保
本材料是您需要的资料在下载!!
第1题句子修辞是研究具体交际的句子是否有好的效果。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2题要使句子连贯流畅,就必须使用结构整齐的句子。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3题连贯流畅的句子应该合乎事理或逻辑的次序。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4题句子的选择使用与语体和风格没有直接关系。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5题松句就是使用了很多修饰语使结构更加复杂的句子。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6题只要字数相同就是整句。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7题长句的修饰语比较长,所以显得啰嗦沉闷,不宜多用。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8题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就是否定句。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9题反问句字面上是肯定的,句意是否定的。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10题主谓倒装的句子目的是要突出和强调主语。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11题修辞格的使用在我国具有非常古老的传统,比如《诗经》和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中普遍使用辞格。
对。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
2.“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4.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6.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语境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7.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8.“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9.“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10.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11.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12.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别指。
13.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14.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别指。
15.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16.“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
”作者是宋代的陆游。
17.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18.“水质污染,鱼虾绝产,生物植物罕见——昔日白洋淀今安在?”这个反问句表示感叹。
19.“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运用了双重双否的句式。
20.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
21.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一、填空题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3、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
6、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
8、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10、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
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12、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13、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打比方”.14、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1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16、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
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连珠。
1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19、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20. 宋代陈骙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
22。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体系。
23.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
24. 语言环境包括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场合、时间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25。
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 抽出修饰语、运用叠用句、合叙改分述.26. 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和知识素养 .27.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自考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典型应用?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B. 他跑得很快C.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D. 兔子跑得很快答案:A2. “江山如此多娇”中的“多娇”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借代C. 拟人D. 反问答案:C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技巧?A. 对偶B. 反问C. 比喻D. 排比答案:C4.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借代C. 夸张D. 擬声答案:A5.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哪种修辞方式?A. 夸张B. 借代C. 比喻D. 排比答案:A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对偶B. 排比C. 反问D. 夸张答案:A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万仞山”是哪种修辞?A. 夸张B. 借代C. 比喻D. 排比答案:A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深千尺”是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借代C. 比喻D. 反问答案:A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技巧?A. 反问B. 拟人C. 借代D. 排比答案:B1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对偶B. 排比C. 比喻D. 夸张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修辞学是研究如何使用语言以达到________和提高表达效果的学科。
答案:更有效的交际12. 在汉语中,“对仗”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手法。
答案:对偶13.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拟人14.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________的典型例子。
答案:夸张15.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中的“直教”是________的用法。
答案:借代16. “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技巧。
汉语修辞学复习题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由胡吉成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修辞与言语艺术》。
学生同时可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教学辅导文本和贵州电大本课程网页有关资料等教学媒体进行复习。
考核方式为闭卷,时间为90分钟,试题类型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一、填空题1、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00多年就写出了修辞学专著(《》)。
2、将“修”和“辞”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
3、()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4、南朝刘勰的(《》)的问世奠定了我国古代修辞学的基础。
5、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6、修辞的原则是:()、()、()。
7、在我国古代的“文质之争”中,墨家主张(),法家主张(),而孔子则主张()。
8、语境的客观因素指()、()、()和()。
9、加强修辞主体的自身修养一是掌握修辞的()和();一是()的知识。
10、学习修辞都有一个()的过程。
11、反问句又叫()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的意思。
12、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
13、比喻俗称(),它的构成要素是()、()、()。
它常见的三种形式是()、()、()。
14、()是不直接说出要表现的对象,而用与这个对象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15、()俗称说反话,就是故意用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表现一种诙谐或嘲讽。
它可分为()和()两种。
16、()就是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移用来表示乙事物的修辞方法。
根据使用特点,可以分为()、()、()三种。
17、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它是在()、()、()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18、排比的运用主要是(),()。
在排比项目中反复出现的共同成分,一般叫做()。
19、根据对偶的构成形式,对偶可分为()和()两类。
《现代汉语》试卷(A卷)一、填空:(15分)1、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可以把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2、量词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
3、连词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
4、短语的主要内容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疑问句可分为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复句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8、夸张包括扩大夸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9、对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0、短语主要有三种组合方式: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第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形容词短语就是以____________的短语。
12、固定短语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选择复句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4、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充当介词宾语的,主要是____________词、____________词、____________词。
15、层递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语法:2、短语:3、主谓句:4、修辞:5、独立语:(8分)1、蝙蝠..是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的。
汉语修辞学-形考作业二-辅导资料
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
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第1题
句子修辞是研究具体交际的句子是否有好的效果。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2题
要使句子连贯流畅,就必须使用结构整齐的句子。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3题
连贯流畅的句子应该合乎事理或逻辑的次序。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4题
句子的选择使用与语体和风格没有直接关系。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5题
松句就是使用了很多修饰语使结构更加复杂的句子。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6题
只要字数相同就是整句。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7题
长句的修饰语比较长,所以显得啰嗦沉闷,不宜多用。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第8题
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就是否定句。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一、填空题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
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3、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
6、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
8、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10、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
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12、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13、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打比方”。
14、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1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16、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
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连珠。
1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
19、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20. 宋代陈骙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
22.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体系。
23.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
24. 语言环境包括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场合、时间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25. 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抽出修饰语、运用叠用句、合叙改分述。
广播电视大学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汉语修辞学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语修辞学的初步建立期,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既是文学理论的巨著,又是修辞理论的力作。
2.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3.宋代陈騤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6.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7.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8.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顺装句),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倒装句)。
9.(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10.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11.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
12 “大家都了解他”变成否定句是(我们没有一个人不了解他)。
13.(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4.语境就是指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所具有的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题旨),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以及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
15.填成语:……决不是像“山穷水尽”那样,走到走投无路的地方,忽然(海市蜃楼)似地出现一个(柳暗花明)的村子。
二、单项选择题(将每小题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题中横线上。
每小题2分,共20分)1.“修辞立其诚”中“修辞”的意思是(修饰文辞)。
2.“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这里用了(比拟)的辞格。
3.下列爱护草坪的说法中,(足下留青)比较富有艺术性。
4.“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部分代整体)。
北语20秋《汉语修辞学》作业2-辅导答案
---------------------------------------
[北语]20秋《汉语修辞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这种修辞方式叫()。
A.回环
B.排比
C.连珠
D.通感
【正确参考选项是】:D
2.“白毛男”属于()。
A.音仿
B.词仿
C.义仿
D.字仿
【正确参考选项是】:C
3.“十一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北国名城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
”这句话是()修辞格。
A.拈连
B.仿词
C.双关
D.反语
【正确参考选项是】:B
4.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式叫()。
A.排比
B.连珠
C.通感
D.双关
【正确参考选项是】:D
5.杨树达的著作为。
A.《中国修辞学》
B.《中国修辞学研究法》
C.《修辞学教程》
D.《修辞学》
【正确参考选项是】:A
6.使用“犹如、有如”一类喻词的比喻方式是()。
A.明喻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每个词语都与合成词“司令”的结构方式相同的是(A)。
A.革新、凝神 B.革命、齐心 C.伤心、突破 D.埋头、澄清2.在下列各组中,属于语法最根本的属性是(B)。
A.抽象性 B.递归性 C.层次性 D.稳定性3.下列每组语言单位中,都属于词的是(C)。
A.电脑、海浪 B.学习、哭闹 C.理事、雪白 D.海带、大路4.下列判断中,错误的一项是(D)。
A.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但词不一定比语素长B.短语的意义一般都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总和C.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活动的单位,短语不是D.所有的短语只要加上语调就能成为句子5.下列各组动词中,都不能带宾语的是(B)。
A.游行、哭 B.示威、结婚 C.知道、禁止 D.进来、离开6.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副词的是(D)。
A.突然、猛然 B.黑白、刚才 C.刚刚、永久 D.就、没有7.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区别词的是(A)。
A.男、多年生 B.彩色、雪白 C.医务、医生 D.非常、道德8.“吃了一个小时”和“花了两天”两个短语分别是(B)。
A.述宾、述补 B.述补、述宾 C.偏正、主谓 D.述补、偏正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由于他们工作疏忽和水平不高,造成该书错误百出.B.这一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多方面。
C.《红楼梦》作为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趋势。
D.眼下,为数众多的医院实行的是“先交钱后抢救”的政策。
10.下列短语中都属于名词性的是(A)。
A.飞快的动作 B.他哭了 C.买过三个 D.活动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几种分析方法中,属于结构主义语法学分析法的是(ABCD)。
A.分布分析 B.替换分析 C.变换分析 D.直接成分分析 E.中心词分析12.下列语法属性中,主要为名词所拥有的重要特点是(BC)。
A.可以做谓语 B.可以受数量词修饰C.可以同介词组合,构成介词结构 D.可以做补语 E.可以做定语13.下列短语中,属于体词性的是(BCE)。
现代汉语题库(修辞·试题)一、填空题1.汉语修辞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学分科。
2.______年,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中国修辞学的诞生。
3.修辞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辞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辞活动要求十分适合语境,不但要适合______,还要适合______。
6.学习修辞,能够____________,还能够____________。
7.学习修辞,一要____________,二要____________。
8.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______又有______。
9.词语修辞就是指______的过程。
10.词语修辞一般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入手。
二者______,______。
11.______是选用词语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用词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等。
12.词语有没有表现力,全看它与具体的上下文是否______。
13.词语的色彩,一般是指词的______和______。
14.词类话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______、______,其音色特点是______,仄声包括______和______,其音色特点是______。
16.韵文中,为了易于上口,把韵母或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某些句子的末尾,这就叫______。
这结韵母或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叫______或______。
17.押韵的方式是多样的,有隔行押的______,有两句一换的______,还有行行押的______等形式。
18.现代汉语中的双声词______、______、______等在语言上都很富有表现力。
19.修辞上把意思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句式叫做______。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试卷(A)姓名班级学号得分填空:(20分).词类是指词的分类,汉语词类的划分是以为主要依据,汉语词类中实词是指,虚词是指。
2.兼语短语的兼语成分对前边的动词来说是,对后边的动词性成分来说是。
3.的修饰语叫定语,的修饰语是状语。
4.量词是,它可以分为、、三类。
5.存现句是表示在什么时间地点人或事物、、的句式,其基本结构是。
6.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或短语连接起来表达相关或相对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它分为:、、三种。
判断(10分)词和助词。
()2.同一层次上只能有两个直接成分。
()3.区别词不受数量词的修饰,否定时用“非”。
()4.有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复句就是多重复句。
()5.“这件事你知道不知道”是正反问又是主谓谓语句。
()6.“他不辨东西..”中的“东西”是兼类词。
()..南北”和“买东西7.把字句中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未知的、不确定的,而存现句中的宾语则是确定的、已知的。
()8.“大家觉得不舒服”中“不舒服”是补语。
()9.“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千百万真心实意的群众”是辞格的兼用。
10.“一个人的读书习惯,包括其他习惯,总是逐步养成的”一句中“包括其他习惯”是插入语。
()单项选择题:(16分))A.害怕B.能够C.加以D.发生2.“有事找你”是()A.动宾短语B.连动短语C.兼语短语D.联合短语3.“小妹一说话就笑”是()A.联合短语作谓语B.连动句C.动词谓语句D.紧缩复句4.“不是……就是……”、“不是……而是……”、“尽管……可是……”的复句结构关系分别属于()A.选择并列转折B.解说递进假设C.顺承并列转折D.递进转折假设5.“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是()A.比喻B.借代C.双关D.比拟6.下列句子属于复句的是()A.我听说,我们学校今年分来三名大学生。
B.车子出了村,上了大路。
C.为了孩子,他献出了生命。
D.无论人还是小鸟,都是大地的儿子。
汉语修辞学练习(2)一、填空1、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准确朴实。
简洁有力。
新鲜活泼。
生动形象)2、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
(精心挑选。
修饰点染。
巧妙配合)3、成语具有意义的和结构的的特点。
4、成语的修辞作用主要有:、、、、。
(意蕴深厚。
文字精炼。
生动具体。
风趣诙谐。
新鲜别致)5、常见的成语活用方式有:、、、、、。
(易字。
谐音。
拆用。
易色。
易序。
别指)6、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是:、、、。
(文字简洁。
内涵丰富。
色彩多样。
富于趣味)7、填成语:问题的奇妙之处还在于,你见不到什么人反对“狠刹吃喝风”,相反,实在是人人,个个口诛笔伐。
哪怕就是在公款吃喝的筵席上,人们也是边吃边“刹”“吃喝”风的。
甲会边吃边地说:再不抓真的不行了,现在每年吃掉八百多个亿啦!乙马上痛心疾首地纠正道:“我的老甲哟,不是八百亿,是一千多个亿呀!”说罢,又心情沉重地把一团蘸满芥茉的生龙虾肉放进嘴里。
老话说,治病要。
痛陈“吃喝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多少损失,对有些人起作用,而对那些没有心肝的饕餮之徒,还不如。
能增加产奶量,对这些食客劝善,只是犯傻。
(痛心疾首/怒形于色。
慷慨激昂/义愤填膺。
釜底抽薪/斩草除根。
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8、填成语:……决不是像“山穷水尽”那样,走到的地方,忽然似地涌出一个的村子。
(走投无路。
海市蜃楼。
柳暗花明)二、分析题。
分析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使用效果。
1、评奖评奖,无人开腔;评奖评奖,越评越僵;评奖评奖,轮流坐庄,评奖变成了平奖。
(蒋子龙《人事厂长》)2、她是“博士”,我什么也不是。
“不是”见了博士,自然很惭愧。
(苏叔阳《安娜小姐和杨同志》)3、一位导演讲得好,在艺术上宁可“讲究”,不能“将就”。
(河北日报)4、搬砖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片砖约有二十六公斤重,抱起来是相当吃力的。
农家的人看见我们把砖头当成宝贝,怎么也不肯替我们搬运,我们只得一片一片的把三片砖抱到了培善桥头,抱了总有四分之一里路远,抱得一头一身都是汗。
北京语言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国际教育”《汉语修辞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婉曲,也叫()。
A.回环B.排比C.通感D.婉转2.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空虚,语言累赘。
()A.正确B.错误3.文学语言是一个规范场,任何描述对象的敷陈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A.正确B.错误4.对偶可以说是汉民族钟爱成双作对文化心理在言语行为上的反映。
()A.正确B.错误5.回环的特点是词语“循环往复”,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情趣。
()A.正确B.错误6.音趣可分为同音异义趣、异音同字趣、韵趣、拗趣四类。
()A.正确B.错误7.修辞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有联系。
()A.正确B.错误8.把前后语句组织成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修辞方式叫()。
A.婉曲B.回环C.排比D.通感9.辞趣是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及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或字形图符、书写款式所体现出来的情趣。
()A.正确B.错误10.张雪涛认为辞格设立结构上具有()。
A.模式性B.能产性C.超越性D.特定性11.串对以并列复句的形式从两个角度表示相关的关系,内容上是互补的。
()A.正确B.错误12.在我国现代修辞学史上,最早给修辞学下定义的是汤振常先生。
()A.正确B.错误13.真正确立修辞学学科地位的代表性著作则是()的《修辞学发凡》。
A.陈望道B.曹冕C.金兆梓D.陈介白14.“实事求似”属于()。
A.音仿B.词仿C.义仿D.字仿15.“十一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北国名城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
”这句话是()修辞格。
A.拈连B.仿词C.双关D.反语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文学语言又是一个变异场,一定条件下常常可以超越规范,通过变异而形成新的规范。
()A.正确B.错误2.杨树达的著作为()。
A.《中国修辞学》B.《中国修辞学研究法》C.《修辞学教程》D.《修辞学》3.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修辞学中的“比喻”属于认知模型中典型的“隐喻”,它在两个概念领域中建立联系,是一个认知域在另一个认知域的整体投射。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二)及答案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的系统和规则。
2、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3、汉语的句式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可以分成长和()、整和()等句式。
4、()、()是选词炼字的基本要求。
5、普通话的声调有阴平、()、上声、()四声,又可归成平、仄两类。
6、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汇和()词汇。
7、修辞的变异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即逻辑范畴、()和()。
8、丰富词汇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一是()。
9、书面语体可粗分为事务语体、()语体、科技语体、()语体四种类型。
10、比拟就是()和()两种表达方式在修辞学上的统称。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并分其修辞效果。
(1)、“从寒冷的波罗的海上吹来了白色的风,冬来了,我们离开欧洲,回到亲爱的祖国。
”(5分)(2)、“一伙人,一天拥到他家里,赖着不走,胡说了一个下午,逼迫他。
他们抽了不知多少包香烟,熏得那客厅的上半层云雾缭绕,乌云密布,好像随时都可以发出闪电和雷霆一样。
(徐迟:《在湍流的蜗旋中》)”(5分)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1)、“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空前民族英雄,他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坚决、最忠实,也是最热忱的”。
(变成散句)(2)、他反对我的提议。
(改成否定句)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前几天真是‘悲喜交集....’,刚过了国历的九一八,就是‘夏历’的‘中秋赏月’,还有‘海宁观潮’。
”(鲁迅《中秋二愿》)(2)、“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阿Q 正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双关的修辞作用。
一、填空题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
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3、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
6、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
8、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10、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
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12、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13、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打比方”。
14、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1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16、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
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连珠。
1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
19、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20. 宋代陈骙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
22.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体系。
23.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
24. 语言环境包括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场合、时间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25. 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抽出修饰语、运用叠用句、合叙改分述。
26. 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和知识素养。
27.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议对》。
28. 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 惟陈言之务去”,即强调词语的新鲜活泼,这是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之一。
29. 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30. 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31. 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2. 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有:意蕴深厚、文字精炼、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鲜别致、。
33. 对偶从意义看,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34. 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双音节化。
35.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语音段落是“七音节”式。
36. 四句一组的诗,第一句、第四句一韵,第二句、第三句一韵,中间两句被其他两句所环抱,这种押韵方式叫抱韵。
37.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句式。
38. 大体上说来,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
39. 韵文中的韵类似音乐中的再现,同一类的乐音在句中重复,可使语流具有一种回环美;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40. 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41. 把物当作人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某种物当作其他物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物。
42.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
43. 根据拈词和拈体的组合关系,拈连可以分为:主谓拈连和述宾拈连。
44.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修辞格为严式回文。
45. 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语境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46. 语境即语言环境。
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47. “她这个人清高自负,对那些衣着豪华、佩金戴银显得美轮美奂的‘贵夫人’,总是看不顺眼。
”句中用得不当的词语是“美轮美奂”。
48. 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句叫串对。
49. “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
”作者是宋代的陆游。
50. 叠音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
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51. “灵车队,万众心相随。
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
”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排韵。
52. “家书抵万金”的平仄情况是平平仄仄平5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年轻人交友要慎重。
做到既善交友,又交善友。
54. 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句式。
55. 同义词情味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的附加意义所带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风格上。
56. 修辞的变异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逻辑范畴、风格范畴和语法范畴。
57. 修辞学就是指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58. 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意思相仿而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59. 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
60. 修辞的变异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即逻辑范畴、风格范畴和语法范畴。
61. 在汉语里,时态的语气词、时间副词和时间词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干的概念。
62. 虚词通过修辞、连接和附着三种主要方式,把各类实词、词组或句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63. 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他们所表现的语气、情味、风格等修辞色彩往往不同,各有其适用的场合。
64. 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
65. 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66.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67. 整句主要有以下几类;对偶、排比、叠用。
68.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
69. 对偶从意义上可分为三种: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
70.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71. 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
也有的把它与排比合成一类,称排叠。
72. 短句是指句子的形体短,词语的数量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
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词语的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73. 短句的主要特点有:明白易懂、感情色彩多样、实用性强。
74. 长句的主要特点有:信息丰富、气势充畅、脉络分明。
75. 叠音的修辞作用有:(1)语意鲜明突出,(2)表情细致生动,(3)语音和谐流畅。
76. 否定句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是双重否定句。
77. 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78. 设问句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对方注意思考。
79. 叠音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
80. 口语句的主要特点有:(一)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相对较多;(二)简略的句子相对较多;(三)关联词语相对较少;(四)语气词相对较多。
81. 书面语句指主要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句子,广泛用于各种语体。
82. 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顺装句,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倒装句。
83. 一般说来每个音节都要有元音作它的组成部分。
84.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85. 押韵是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运用韵母相同或相似的字,以便使得音调和谐优美。
86. 押韵的常见方式有:偶韵,即偶句押韵,隔句押韵。
排韵,即数句押一韵,或“一韵到底”。
87. 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88. 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就句子的语气说的。
89. 书面语句有以下特点:(一)长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相对比较多;(二)整齐的句子相对比较多;(三)具有某些特殊句式;(四)关联词语相对比较多。
90. 口语句是指主要以口头形式出现的句子,如日常会话、即兴发言等。
91. 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和规则。
92. 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对应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对立)的一面。
93. 骈立四字格包括骈立的四音节熟语、(成语)和(复合词)。
94. 修辞学就是指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95. 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不幸在(词性)、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上。
96. 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判断式)、描述式、(抒情式)三种类型。
97.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思想内容)、文体风格和句子的(上下文)有密切关系。
98.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意思)相仿而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99. 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
100. 修辞既然是一门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就必然应以(语言要素本身)为主要研究对象。
101. 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性)、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上。
102. 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句式。
103. 比喻的运用原则是:第一要(贴切);第二要(注意创新)。
104. 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十种文体,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
105. 成语是我国民族语言的瑰宝,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106. 双关可分为语义、谐音和对象双关三种。
107.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创者,“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其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108. 韵是汉语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从《诗经》起到后代的诗词没有不押韵的,可谓“无韵不成诗”。
109. 借代常见的方式有: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专称代泛称、特征代本体。
110. 现代汉语的叠音主要有两类即:相同语素或音节的重叠;词的重叠。
111. 词语的色彩,一般是指词的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
112.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
113. 对联是一种典型的对偶性句。
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114. “气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强调的是修辞主体的“修养”。
115. 《从今天起,“下岗”一词下岗了》这则新闻标题的成功之处在于词语的巧妙配合。
二、名词解释1.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2.双关:借助于语境的条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彼。
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的。
3.设问句: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4.叠音: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
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5.比喻: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一另一种事物,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