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7
过敏性休克病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一例头孢呋辛钠致过敏性休克及抢救病例:主诉:“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夜间加重两天”现病史:刘**,男,67岁。
外形消瘦,自述近感风寒,咳嗽咳痰两天余,咳痰黄稠,胸闷胸痛,咳嗽尤以晚间加重,影响睡眠,不发热,饮食差,睡眠差,大小便可。
初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感染。
处方:0.9%盐水 250ml +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北京锐康)皮试(-) 4.5g 静脉点滴,20-40滴/分钟。
刚扎上针输液不到两分钟,患者自述有点头晕,舌头发麻,手心、脚心发痒。
医生立刻意识到过敏,于是立即关掉输液开关,停止输液。
保留了静脉通道。
也就在关掉输液开关同时。
随即患者颜面突然由红润瞬间转为苍白,言语不清,眼球上翻,神智迷糊,脉搏微弱,呼吸困难,咽喉似乎有痰堵,四肢不能动,呈休克貌。
医生叫其他人帮忙立即将患者由座位转为平卧位,就在她人帮忙平卧患者的同时,医生已配备好了盐酸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医生为什么要使用肾上腺素?)紧接着就是地塞米松10mg 入5%葡萄糖100ml快速滴入,2支葡萄糖酸钙入500ml补液快速滴入。
期间从发作到输上液体,很快完成,也就在用药后约0.5-1分钟后,患者神智渐见苏醒,呼吸渐复,这时已是大汗淋漓,极度疲惫虚弱。
观察3分钟后患者自述有些心慌,血压:170/68mmhg,心率:92次/分。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处理措施是什么)经医生及时处理,血压:135/72mmhg,心率:75次/分,心音偏亢,患者自述无其他不适,已不心慌,似如平常。
再观察3分钟,血压:121/67mmhg,心率:72次/分,心音及其它未见异常,只是患者仍是比较虚弱疲惫。
后经观察1小时后,患者已无任何异常,体力恢复,期间经多次量血压,听心肺都正常,血压心率都正常。
过敏性休克病例书写范文患者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32岁。
一、现病史。
先是感觉身上有点痒痒的,就像有好多小蚂蚁在身上爬似的。
他还以为是饭馆里有小虫子啥的,就挠了挠。
结果越挠越痒,不仅身上痒,脸上、脖子上也开始痒起来了。
紧接着,他就发现自己的脸变得红红的,就像被人狠狠捏了一把似的。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呢,就开始觉得呼吸有点费劲了,就好像有个人在他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喘气都不利索。
同时啊,他的心跳也变得特别快,“砰砰砰”的,感觉都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了。
整个人开始头晕乎乎的,眼前的东西都变得模模糊糊的,像是在雾里看东西一样。
这张三心里想:“这可不得了了。
”旁边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也吓坏了,赶紧就把他送到我们医院来了。
二、既往史。
这张三以前身体还不错呢,没什么大病。
就是小时候有点小感冒啊、咳嗽之类的小毛病,吃点药就好了。
也没有什么药物过敏史,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他倒是从来没吃过那家饭馆里那种特别做法的虾,他自己琢磨着,难道是对虾过敏了?三、体格检查。
送到医院的时候,张三的情况可有点吓人。
他神志还算清楚,但是看起来很紧张、很害怕。
脸上红得像个熟透的苹果,眼睛周围有点肿肿的,就像被蜜蜂蛰了一下。
量了量血压,低得很呢,只有80/50 mmHg(正常应该是120/80 mmHg左右),这血压一下降,整个人就更没劲儿了。
心跳倒是快得像打鼓一样,一分钟都120多次了。
呼吸也很急促,一分钟都有30多次呼吸了,而且听着呼吸的声音有点像吹哨子似的,很不顺畅。
身上呢,到处都是红红的皮疹,一片一片的,从脖子一直到胳膊、腿上都有,就像地图一样。
摸了摸他的脉搏,又快又弱的,感觉就像一根细线似的。
四、诊断。
根据张三的症状,吃了虾之后突然出现全身瘙痒、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这些情况,我们基本上就判断是过敏性休克了。
这虾啊,很可能就是罪魁祸首,就像一颗小炸弹,在他身体里引发了这么一场大危机。
五、治疗。
那既然诊断出来了,就得赶紧治疗啊。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病例讨论过敏性休克病史简介董,男,25岁,以“颈椎疼痛10天,头晕5天”为主诉入院病史:患者12月27日自感颈椎疼痛,以“颈椎病”于当地医院行头CT检查,见颅内占位性病变,未做治疗。
患者12月29日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头CT检查提示:左侧小脑幕上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
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病来无发热,无头痛,无意识障碍,无复视,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肢体活动不灵。
精神状态可,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体格检查:T:36.8℃,P:70次/分,R:20次/分,BP:128/90mmHg。
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瘀点瘀斑。
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专科查体:神志清醒,查体合作,言语5,发音5。
双眼视力:1.0。
双眼视野:无缺损。
双侧瞳孔:直径3.0 mm,形态正圆,对光反射敏感。
双侧瞳孔调节反射均缩小(阳性);辐辏反射双眼球会聚。
双眼向各方向运动充分,无眼震。
伸舌居中。
颈强阴性。
四肢肌力Ⅴ级。
Babinski征(L:-,R:-)。
辅助检查:头CT示:未左侧小脑幕上见一类圆形等/稍低信号;边界清楚。
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它发生在被暴露于特定物质后,身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这种异常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血压骤降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死亡。
在分析过敏性休克病例时,有几个关键方面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过敏原的种类和暴露途径、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过程以及病例的结局。
首先,患者的病史对于确定是否患有过敏性休克至关重要。
许多过敏性休克病例发生在第一次接触可能致敏的物质后的几分钟内,这意味着患者之前可能没有对该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然而,也有些病例是在多次接触后才出现过敏反应的,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在多次接触后变得敏感。
其次,过敏原的种类和暴露途径对于指导治疗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药物、昆虫咬伤或蛰咬、植物花粉等。
不同的过敏原可能导致不同严重程度的过敏反应,这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不同的注意。
症状的严重程度是评估病例的关键指标之一、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喉咙肿胀、心率增快、血压骤降等。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或抗组胺药)来紧急处理。
治疗过程是评估过敏性休克病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出现过敏反应后,急救人员应立即采取行动,评估患者的症状并尽快给予治疗。
治疗可能包括注射肾上腺素、抗组胺药或其他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液循环。
最后,病例的结局也是一个关键指标。
大多数过敏性休克病例在得到及时治疗后能够恢复,而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可能会导致死亡。
因此,评估病例的结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改进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过敏性休克病例的分析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过敏原种类和暴露途径、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过程以及病例的结局。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发病率和改善病例结局。
60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为急诊干预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方法收集急诊科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用药种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患者转归等。
结果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60例患者中,58例患者临床治愈,抢救时间为3~52 h,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等均恢复正常,3 d后康复出院,随访后无后遗症发生,2例患者死亡。
结论药物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应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抢救患者赢取最佳时机。
关键词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病例分析过敏性休克是临床上不可预测的、突然发生的、威胁生命的严重过敏反应[1]。
当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累及多脏器症群。
药物是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凡因人体对药物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导致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称为药物过敏性休克[2],由于个人体质存在差异,用药剂量不同,患者过敏性休克的程度亦有不同,本文通过对60例急诊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临床对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材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60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54.6±10.3)岁。
所选患者中,32例患者有家族过敏史,8例有个人过敏史,20例患者病史不详。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2例,下呼吸道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12例,妇科感染4例,皮肤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
过敏性药物包括:青霉素钠注射液22例,头孢曲松钠注射液16例,头孢呋辛钠注射液10例,庆大霉素注射液12例。
60例患者均采用注射剂,42例患者为静脉滴注,8例为静脉注射,6例为肌内注射,4例为皮下注射。
1. 2 抢救措施当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应采取以下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①立即停药:嘱患者仰卧位,抬高下肢15°,解除呼吸道梗阻,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 mg,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 mg,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 mg至患者脱离危险。
一例奈达铂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奈达铂是第二代有机铂类,化学结构式为:顺式-乙醇酸-二氨合铂。
其作用机制与顺铂相似,其进入肿瘤细胞后,乙醇酸脂配基上的醇性氧与铂之间的键发生断裂,水与铂结合,形成离子型物质(活性物质或水合物)并与肿瘤细胞的DNA结合,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1]。
1 病例介绍1.1病史资料患者,女,41岁,身高:158cm,体重:55kg,体表面积:1.54m2,ECOG评分:1分。
患者平时月经规律,于10月因房事后出现少许阴道流血,色鲜红,无腹痛腹胀、畏寒、腰骶部胀痛不适,未引起重视。
12月患者开始出现阴道不规律流血、流液,伴有明显异味,伴偶有下腹坠胀不适,患者自行服用“止痛药(具体不详)”后腹胀腹痛还转,阴道不规则流血无明显好转。
患者于4月就诊我院,行阴道镜提示:宫颈癌,行宫颈管诊刮及宫颈活检提示:(宫颈管刮出物、宫颈6、10、12点)浸润性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伴大片坏死。
腹部MRI提示: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考虑淋巴结肿大转移并侵犯肠壁;双侧髂血管旁有多发淋巴结;肝右叶前下段、肝左叶外下段数个占位性病变,考虑海绵状血管瘤;子宫直肠陷窝占位性病变,考虑种植性转移。
肠镜示:直肠、乙状结肠多发隆起,考虑宫颈癌浸润可能。
诊断为宫颈癌ⅣA期,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乙肝、结核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于05-23行第1周期化疗,方案为紫杉醇注射液210mg ivgtt d1+注射用洛铂55mg ivgtt d2,并于5-28开始行放疗。
患者目前精神尚可,体力正常,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排尿正常,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
1.2治疗过程患者为41岁,中年女性,入院时体温36.6℃,脉搏8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09/82mmHg。
进行相关检验、检查,无明显化疗禁忌,给予奈达铂50mg qw同步化疗。
化疗前给予托烷司琼5mg静滴,地塞米松5mg静推,患者在输注奈达铂5分钟后感腹部针扎样疼痛,头晕,随之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四肢湿冷,呼之不应,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测得心率100次/分,血氧饱和度99%,血压67/43mmHg,末梢血糖8.2mmol。
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个案分析一、内容概览患者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敏性休克,此刻正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他的安全。
接下来的护理过程中,我们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护理方案。
我们会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度过这段艰难时光。
同时我们也会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过敏性休克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我们的目标是让患者尽快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护理个案的各个环节。
1. 过敏性休克的定义和发生原因简述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通常由于人体对某些药物、食物或其他外部物质产生过度免疫反应而引起。
这种反应可能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危及生命。
说起过敏性休克,真让人有些害怕。
但别担心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原因,就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某些人对某些东西过于敏感,比如吃了某些食物、用了某些药物或是接触了某些东西。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过敏原也各不相同。
一旦遭遇过敏原,身体就会立刻做出过激反应,导致休克。
这种反应来势汹汹,因此及时识别和处理非常重要。
2. 个案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当我们面对过敏性休克患者时,深入了解他们的病情和护理过程至关重要。
进行个案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探讨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过敏性休克患者的需求和困扰,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专业的护理服务。
同时个案分析还能帮助我们反思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和方法,提高护理团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技能。
因此进行个案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还能推动护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3. 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上的重要性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过敏反应,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种反应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严重波动,甚至威胁生命。
过敏性休克病例书写范文# 过敏性休克病例。
一、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具体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例如:教师、工人等]住址:[详细住址]二、就诊时间与主诉。
就诊时间:[具体日期和时间]主诉:“大夫啊,我刚吃了个虾,然后就觉得浑身不对劲,感觉快不行了!”三、现病史。
患者于就诊前约[X]小时进食虾类食物(既往无明确虾类过敏史,但很少食用)。
进食后不久,首先感觉口唇及舌头周围轻微瘙痒,未予重视。
随后,瘙痒症状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及四肢皮肤,同时伴有皮肤发红,像被煮熟的虾染了色一样(患者自述)。
紧接着,患者开始出现胸闷、气喘,感觉就像有个小恶魔坐在胸口上,压得气都喘不过来,而且呼吸越来越急促。
患者自述头晕、眼前发黑,就像突然从白天掉进了黑夜,站都站不稳。
同时伴有恶心,感觉胃里像翻江倒海一样,但是并没有呕吐。
家人发现患者情况不对,紧急送来我院就诊。
在来院途中,患者意识逐渐模糊,像是被一团迷雾笼罩住了大脑。
四、既往史。
患者平素身体状况尚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但此次虾类进食后过敏情况严重),无手术史,无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无特殊反应。
五、体格检查。
1. 生命体征。
体温:36.5°C(正常范围,但因休克早期体温可能尚未明显变化)脉搏:120次/分(明显增快,就像小兔子在心里乱蹦),细弱,摸起来感觉像丝线一样,随时可能断掉。
呼吸:30次/分(急促得像刚跑完马拉松的选手),呼吸困难,可见明显的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就像土地干涸后出现的坑洼)。
血压:70/40 mmHg(低得可怜,就像干瘪的气球没了气)。
2. 一般状况。
神志:模糊状态,对答不切题,就像喝醉了酒在说胡话,但是能被疼痛刺激唤醒。
面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看起来就像恐怖电影里的幽灵。
皮肤: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瘙痒,有大片风团样皮疹,就像皮肤上突然长出了许多奇怪的小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