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714.50 KB
- 文档页数:10
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1例头孢曲松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尽管它的功效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过敏风险。
今天我们将分享一例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来提醒大家在使用这种药物时要谨慎,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45岁的男性,因为尿路感染前来就诊。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患者患上了尿路感染,并开具了头孢曲松进行治疗。
患者没有任何过敏史,也没有对任何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记录。
患者在接受头孢曲松治疗的第二天突然出现面部潮红、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症状,并且感到非常不适。
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来到医院急诊部寻求帮助。
医生在得知患者正在使用头孢曲松后,立即怀疑是药物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并立即停止了头孢曲松的使用,并给予了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经过检查和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最终康复出院。
在出院后的随访中,患者表示自己已经完全康复,并且没有再出现过敏性反应的症状。
讨论: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尽管头孢曲松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
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过敏风险,尤其是头孢曲松这种抗生素。
患者没有过敏史并不意味着他就不会对这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需要非常谨慎,特别是对于头孢曲松这种有过敏风险的药物。
医生在面对患者出现过敏性反应时也需要敏锐地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
在这个病例中,医生能够迅速识别患者的症状是由头孢曲松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并及时停止使用该药物,给予了正确的治疗措施,最终救治了患者,并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提醒我们,选择药物时要慎重,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症状要及时就医,并避免自行使用抗过敏药物。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也需要敏锐地判断,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感谢您的阅读!。
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摘要] 头孢曲松钠为临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变态反应是其不良反应之一,过敏性休克是其最为严重的变态反应,致敏体质者应用后往往立即发生。
该药与青霉素有部分交叉变态反应,因此青霉素过敏史慎用,头孢曲松钠过敏者禁用。
随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迟发性过敏反应时有发生。
过敏反应的发生并不完全取决于剂量的大小。
一般来说,家族成员中有过敏史者都较易发生过敏反应。
它的发生较为急剧,部分病人的反应可发生于注射期间,约半数病人的症状出现于注射后5分钟以内,但也有个别病人于数小时后出现症状,甚至在持续用药的情况下(2~7天后)开始出现过敏反应。
近年来我在临床工作中共接诊8例头孢曲松钠迟发性过敏反应的患者。
由于发现及时、处理果断、护理精心、症状很快消失,未留任何后遗症。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中图分类号] r39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41-011 病历资料第1例患者静点头孢曲松钠多年,在一次感冒发热后再次静点此药发生过敏性休克。
第2例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且连续用药3d无变态反应发生,第4天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临床少见。
可能与药品不纯或低分子杂质及其降解产物与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变应元,使机体致敏发生ⅰ型变态反应有关。
此种情况值得引起同仁注意。
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广泛,少数过敏体质者用药过程中可出现轻度变态反应,如皮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多形性红斑、支气管痉挛等。
经抗过敏处理,症状能很快消失。
极少数可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常在数秒~数分钟内发生、发展乃至死亡。
1.1 患者,女,18岁。
因感冒,发热,在家静点头孢曲松钠。
患者父母都是医生,且病人从小至今经常在家自行静点此药,批号各有不同。
输液2秒钟,病人即出现头晕,呼吸困难,随后晕倒在地。
立即前往当地县医院抢救。
到达医院时血压0mmhg,体温35摄氏度,脉搏触不到,呼吸0次/分。
药物过敏反应病历第一章:引言药物过敏是人们使用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之一。
它可能导致轻度的皮肤瘙痒或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反应的出现可能与个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
药物过敏反应的病历记录对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论文将介绍一位患者的药物过敏反应病历。
第二章:患者信息本病历报告的对象是一位26岁的女性患者,名字隐去。
患者于一个月前开始服用抗生素头孢菌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两天前,她越来越感到疲劳乏力,出现皮疹和呼吸困难。
她立即就诊于我们的医院急诊科寻求帮助。
第三章:病历记录1. 主诉:疲劳乏力、皮疹和呼吸困难。
2. 既往病史:无系统性疾病,过去僵硬头痛病史。
3. 用药史:- 头孢菌素:在一个月前开始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 体格检查:- 皮肤:全身散在红色斑块状皮疹,有瘙痒感。
-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吸音减弱。
5. 实验室检查:- 血液常规:没有异常发现。
- 过敏试验:待做进一步测试。
第四章:诊断和治疗1. 诊断:- 药物过敏反应。
2. 治疗措施:- 将患者立即转移到重症监护室以确保气道通畅和血压稳定。
- 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组胺药物减轻瘙痒和皮疹。
- 进一步进行过敏试验以确认过敏药物,并避免将来再次使用。
- 在稳定后,给予支持性治疗和监护。
总结: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对于医生来说,了解患者的病历以及发病前后的病情变化对于确诊和治疗药物过敏反应至关重要。
及时追踪监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并提供支持性治疗,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促进康复。
在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药物过敏反应的研究,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第五章:讨论与分析药物过敏反应是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较为常见。
在本病历中,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头孢菌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出现了疲劳乏力、皮疹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提示可能是由于对该药物的过敏反应导致。
药物过敏反应的病历记录对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口服阿莫西林胶囊致过敏性休克1例与文献复习发表时间:2015-12-23T15:27:02.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9期供稿作者:崔长富谷娟[导读] 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阿莫西林是临床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在皮肤软组织、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等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广泛使用。
崔长富谷娟(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陕西西安 710065)【摘要】阿莫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菌药,口服制剂使用方便,疗效好,且价格便宜,在我国广泛使用。
静脉应用时出现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口服制剂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且抗菌药物滥用严重,无处方到药店亦能轻易买到。
因此,口服阿莫西林致过敏性休克不容忽视。
医务人员应了解阿莫西林胶囊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坚持合理用药,加强用药观察,全面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该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临床中我们遇到1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予以报道,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以期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阿莫西林胶囊;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59-02 1.病历简介患者,男,48岁,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2015年3月21日因“感冒”自服在药店购买的“阿莫西林胶囊”半小时后出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倒伏于床。
因患者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家属,神经内科医生发现后紧急查体: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搏细弱,四肢发凉,测血压60/30mmHg。
发病前除阿莫西林胶囊外未服用其他药物,也未食用致敏食物,考虑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所致过敏性休克。
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1mg,地塞米松10mg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50mg肌注,生理盐水500ml静脉静滴,多巴胺40mg维持静滴等对症处理。
20min后患者神志转清,呼吸平稳,四肢皮温恢复,面色红润,复测血压108/70mmHg。
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与预防护理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早期症状与体征,预防严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方法:回顾与分析3例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过程。
结果:因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因抢救及时,未造成不良后果。
结论:护士在患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询问过敏史,加强巡视,发现过敏性休克及时抢救。
标签:头孢类抗生素;过敏性休克;急救措施;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541.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3-0140-01头孢类抗生素以其杀菌力强、安全、低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只有少数过敏体质者可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1]。
笔者曾在临床中见到3名患者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变态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均经积极抢救治疗后痊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2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科共出现过敏性休克3例,其中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头孢西丁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7、23、32岁。
3位患者均因上呼吸道感染在静脉输入头孢类抗生素5~15 min内发病。
早期,3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胸闷、皮肤瘙痒、荨麻疹,继而在短时间内陷入休克状态,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降至70/40 mm Hg以下。
1.2方法1.2.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立即停止所输液体,更换输液器,给予0.9%氯化钠溶液输入。
立即予患者休克卧位,头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30°,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予吸氧、心电监护、保暖。
1.2.2给予抗过敏药物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5~1 ml皮下注射,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 min在皮下注射0.5 ml。
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有收缩血管、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1]。
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1例据报道,头孢曲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例如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尽管头孢曲松的疗效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位患者,他因为头孢曲松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而急诊就医。
接下来,我们将对该患者的病例进行详细描述,并对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56岁男性,因为右侧肺炎入院治疗。
在入院后第三天,患者出现高热、持续性皮疹、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经过急诊抢救和全面检查,确诊为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
经过积极抢救和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最终成功脱离危险期并康复出院。
导致头孢曲松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包括:1. 免疫反应:头孢曲松进入人体后,可能会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特别是过敏体质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对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2. 药物代谢:个体差异导致药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一些患者可能由于药物代谢缓慢,导致头孢曲松在体内蓄积过多,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诊断与治疗对于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综合处理,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情危险,并提高治愈率。
诊断:1.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等进行详细询问,了解病情发生的可能原因。
2.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皮肤、粘膜等症状的观察。
3.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过敏试验等,以帮助确定诊断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治疗:1. 及时处理过敏反应:立即停止使用头孢曲松,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类固醇等,以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 支持疗法:包括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3. 进一步处理:严重过敏性休克时,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液灌流等抢救措施,以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
头孢呋辛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医护人员对使用头孢呋辛钠应更加提高警惕,①预防发生头孢呋辛钠致过敏性休克,②在头孢呋辛钠致过敏性休克发生后,医护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帮助患者转危为安。
标签:头孢呋辛钠;过敏性休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11个月。
因发热、咳嗽3 d入院,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予以头孢呋辛钠抗感染治疗。
护士经给患者行头孢呋辛钠皮试阴性后,给予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0.4 g (海南卫康制药(潜山)有限公司,批号20130110,生产批文:国药准字H20065381,有效期2014年12月)。
1 h后,患者出现面部潮红,口周紫绀,心率130次/min。
考虑头孢呋辛过敏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2.0 mg静脉注射,异丙嗪8 mg肌肉注射,氧气吸入等治疗。
30 min后,患者面部发红消失,但口周及口唇仍紫绀,并出现大汗,烦躁哭闹,心率190~200次/min,心率明显增快,四肢稍凉,体温为37℃。
诊断为头孢呋辛过敏休克,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2 mL静脉注射。
30 min后,患儿安静入睡,口周及口唇紫绀消失,心率为130次/min。
并改用阿奇霉素抗炎治疗10 d,病情临床治愈出院。
患儿曾用青霉素及头孢唑林钠,无过敏现象。
病例2:患者,女,1岁。
于2013年7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渐加剧,有痰不易咳出,初有发热,体温38.6℃,家长携女来我院就诊。
医生,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给予头孢呋辛钠(海南卫康制药(潜山)有限公司,批号20130110,生产批文:国药准字H20065381,有效期2014年12月)抗感染治疗。
护士于7月2日17∶05给患者做头孢呋辛钠皮试(皮试液浓度为300 ug/mL),至7月2日17∶23,患者出现面部皮肤发红,心率120次/min,考虑为头孢呋辛钠过敏,护士按医嘱立即给予异丙嗪10 mg肌肉注射,及地塞米松2.5 mg静脉注射,抗过敏治疗。
5 min后,患者出现大汗,烦躁哭闹,口周紫绀,心率180~190次/min,心率明显增快,四肢稍凉,无发热,诊断为头孢呋辛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