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2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2
中国火箭炮技术有多高:直逼弹道导弹打击精度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14年12月刊报道,中国的多管火箭炮在军事展览会上,非常引人注目。
射程远,并且采用了CPS+INS诱导技术,打击精度(CEP)普遍达到30-50米,射程涵盖了280-40米。
几乎接近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水平,多个中国兵器集团生产多管火箭炮,竞争高度激烈,并且各有出口成绩。
近年来,航天科技进出口公司的代理商ALIT公司拿出的是A-100,A-100拥有两种基本弹药,分别是射程60-120公里的A-100-311和射程40-80公里的A-100-111,因此巴基斯坦陆军装备的A-100在射程上,超越了印度陆军的对手90公里射程的龙卷风火箭炮。
这是类似射程的火箭炮首次获得出口,不过中国陆军却没有装备A-、WS-系列火箭炮,传统上,陆军用的火箭炮由兵器工业集团提供。
ALIT还研制了射程200公里的A-200,A-200、A-100有多种通用弹药。
前者增大射程的主要方式,通过减少战斗部(弹头)重量实现的。
因此A-200的战斗部比A-100小。
两大系列的火箭炮都使用TAS 450系列运载车。
A-200加装了INS+GPS诱导系统,因此CEP达到30米。
不装备气象雷达车。
该公司最新火箭炮是加装了GPS的WS-3A,射程70-280公里,目前只有北方的AR3多用途火箭弹达到了这一射程。
由此可见该公司火箭炮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形成体系。
三大体系分工为:一种是简易制导多用途火箭,形成A-100/111、A-100/311、WS-2、WS-22联合打击体系,射程分别涵盖40-80、60-120、70-200、45公里。
而采用GPS实现精确打击火箭炮体系是:A-200、WS-3、WS-3A、WS-32,分别涵盖200、200、280、150公里。
三、非诱导型火箭炮体系是射程180公里的WS-1B、100公里射程的WS-1、WS-1B、45公里射程的WS-15。
俄媒体称中国将出口最新式AR3型远程火箭炮据悉,AR3系统采用8×8轮式高机动汽车的底盘,与已经装备并开始出口的AR1A和AR2火箭炮相同。
作为AR3研制基础的AR2是一种12管300毫米火箭炮,在2004-2005年间开始装备中国陆军(国内所用名称为PHL03)。
每套AR2系统由4人操作(操作舱采用四门射击,受到装甲板的全面保护)。
AR2系统的战斗重量为42吨,最大速度60千米/小时,可持续行驶650千米。
AR2的发射系统部分与俄罗斯著名的“龙卷风”系统非常相似。
正常情况下,操作人员可在操作舱内完成对目标的瞄准,不过,在自动瞄准系统损坏后,还可通过手动方式操控备用瞄准仪进行瞄准。
为了保持射击时的稳定,在发射车的两个后轮间还设有两个遥控式可收放支柱。
AR2系统配备有一辆同样采用8×8轮式底盘的弹药输送-装填车。
有消息称,巴基斯坦已订购了可装备一个团的AR2系统。
而中国制造的另一种远程多管火箭炮是AR1A。
该系统配备有两个一次性的发射箱,每个发射箱内储存有5枚300毫米火箭弹。
AR1A和AR2均可发射BRC3、BRE2和BRC4三种类型的火箭弹。
其中,BRC3配备有集束战斗部(内含623枚子弹药),射程20-70千米。
BRC4的战斗部内含414枚子弹药,射程60-130千米。
BRE2的射程与BRC4相似,使用重量190千克的高爆碎片战斗部。
而最新型AR3的战斗总重为45吨,持续行驶能力为650千米,最大速度60千米/小时。
该系统的工作温度为零下22至零上55摄氏度。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共为AR3设计了五种弹药,其中三种为无控型火箭弹,两种为可控型。
该系统的射程在22-220千米,既可以营为单位作战,也可独立执行打击任务。
在北方工业公司专门为AR3研制的两种可控火箭弹中,一种是300毫米的BRE3,射程60-130千米,另一种为射程100-220千米、口径370毫米的BRE6。
不过,北方工业公司并未公布火箭弹制导系统的信息。
俄罗斯陆军新式武器装备(下)作者:徐志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8年第9期防空兵武器装备在俄罗斯陆军中,防空兵是仅次于装甲兵和炮兵的兵种,其编成包括:防空指挥机构、防空导弹(导弹-高炮)和无线电技术部队及分队,能够消灭所有空域、任何飞行速度的敌方飞行目标。
俄罗斯陆军的防空兵器包括:地空导弹系统、弹炮合一综合系统和高炮系统。
之所以叫“系统”,是因为没有一种防空兵器是可以单独作战的,即使是最传统的高(射)炮,也要有高炮指挥仪(指挥车)、弹药车、供弹车等配合作战才行。
俄罗斯的防空武器装备多得不得了,算起来有几十种之多,而且其命名也五花八门,很有趣。
这里仅来介绍几种最新的、有代表性的防空兵器。
“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俄罗斯军方对弹炮合一系统情有独钟。
早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军方就研制出2S6“通古斯卡”弹炮合一系统,并于1986年开始装备苏军。
当时,曾引起各国军界不小的轰动。
到了世纪之交,俄军方又在“通古斯卡”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研制出“升级版”的弹炮合一系统,这就是“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的来历。
铠甲,俄文名Панцирь,英文名用它的音译,为“ 潘其尔”。
北约国家称之为SA-22“赛狗”(Greyhound),相应的俄文名为Борзая,意思是“灵巧猎狗”。
“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可以装在履带式底盘上,也可以装在轮式底盘上。
俄军装备的,通常是装在轮式底盘上的“铠甲”S1系统,战斗全重为20吨,以8×8重型卡车为底盘,乘员为3人:车长、炮长和驾驶员。
武器系统包括:两部6联装(共12具)地空导弹发射器、两门30毫米机关炮、以雷达为主的火控系统。
9M331M型地空导弹的弹径为170毫米,弹长为3米,比起“通古斯卡”上的9M311型地空导弹(弹径150毫米,弹长2.562米)加粗又加长,再加上火控系统更先进,自然其威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其地空导弹的射程为1.5~12千米,射高达6 000米,飞行速度达1 100米/秒(约3马赫)。
中国远火穷国利器2
中提及的A-300火箭炮是航天系统研制的,在A-220火箭弹的基础上增加一级火箭,达到290 Km。
(暂无图片)
A-220弹长730CM 弹径370MM 2X 4枚(箱)弹重1360Kg / 弹头重360Kg 100---220Km GPS/北斗+ 捷联惯导
AR-3是真正模块化的武器系统,去年珠海航展有展出(8X8越野底盘)有五种弹药:
三种无控的火箭弹:
1、BRC-2 190Kg高爆弹药 60---130 Km 2X5 枚/箱弹径300MM 精度0.33%
2、BRC-3414枚子弹药60---130 Km 2X5 枚/箱弹径300MM 精度0.33%
3、BRC-4 623枚集束子弹药 20----70 Km 2X5 枚/箱弹径300MM 精度0.33%
二种可控的火箭弹(GPS/北斗+ 捷联惯导,弹头带4个小翼)
1、BRE-360---130 Km 2X5枚/箱弹径300MM CEP小于50M
2、BRE-6 100---220 Km 2X4枚/箱弹径370MM CEP小于50M
(珠海航展上还有另一款外贸型火箭炮:SR-5火箭炮,6X6底盘,正在试验履带式底盘。
它可以2X20枚122MM、 2X6枚220MM,也可以20枚122MM + 6 枚220MM混装。
航展上还看到WS卫士系列的火箭炮,弹种就更多了)。
AR2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远程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统依靠其强大的火力密度和良好的战场机动、快速反应能力,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成为陆军装备的一个研发重点,受到国际军贸市场青睐。
随着现代作战模式的转变,我国陆军也将远程打击装备作为骨干装备发展。
国内火箭武器行业经过了20余年的艰苦努力,自主研发的远程火箭炮装备和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了与军事强国在国际上抗衡的能力。
为了顺应国际发展潮流、适应国际军贸市场需求,保持我国远程火箭研发、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强化我国的国际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中国北方公司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自主研发了AR2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
AR2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射程远、火力猛、机动能力强,是远程压制和进攻兼防御的有效武器装备。
其主要用途是实施远程火力突击和远程火力支援,打击敌战役、战术纵深内的各种集群目标、面目标和重兵集团。
系统组成及主要装备功能AR2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由火力系统、指挥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配套齐全,自成体系。
系统只要获得目标信息和作战命令,即可自行完成全营(连、炮)的作战任务。
指挥系统在AR2系统中,指挥系统集战术指挥、射击指挥、作战保障指挥及组网通信于一体,可协助指挥员全面掌握战场情况。
准确、及时交换作战信息。
火箭炮火箭炮是武器系统重要的火力装备,选用8x8轮式越野载重底盘,主要用于发射口径为300毫米的火箭弹;配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定位定向导航系统,并能按既定的时序完成火箭弹的齐射、成组发射及单发发射,可短距离带弹行军;配有通信设备,能与指挥系统通信组网工作。
弹药装填车为火箭炮运送、装填火箭弹的专用装备,与火箭炮组成一个炮班,一辆弹药装填车可装载一个弹药基数的火箭弹。
火箭弹系统作战的毁伤装备,所配弹种的射程可覆盖20-130千米。
用于毁伤地(海)面集群目标、面目标、舰艇编队和重兵集团等。
保障系统为武器系统提供气象、维修、操作培训、训练和弹药保障等。
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
目前,美国空军在亚太地区部署了多架F-22A“猛禽”战斗机,由于它们是第5代隐形战斗机,要在战场上及时发现它们,就成为解放军各级防空部队的重任。
因此解放军地面部队正在进行严格周密的防空准备,以核心使命任务为抓手,下大力气抵消美国空军的“隐身优势”。
俗话说“刀剑出鞘敢问谁与争锋,擦亮钢枪首战舍这其谁”。
在美军F-22战斗机妄图肆虐东亚蓝天的紧迫情况下,解放军战士正在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格言的带动之下,发型了探测“猛禽”的前瞻性研究。
由于“猛禽”大量使用雷达吸波材料,普通的主动电波雷达难以对其进行探测,这就需要研发出先进可靠的被动电波雷达。
中国目前已经至少发展有3种被动雷达,而且据外媒报道已经装备到防空兵种部队,他们分别是DWL-002型雷达、SM-02型雷达和YLC-20型雷达,这3型雷达的频率不同,但是他们的使命任务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可用于探测隐身飞机。
中国YLC-20雷达具有较强的反隐身能力这3种被动雷达,肩负了探测“猛禽”和“闪电II”的重任。
DWL-002和YLC-20型都已公开亮相,。
据报道DWL-002型雷达由CETC下属的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开发,是一种能对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的电子情报侦测系统,作为无源三维防空雷达使用时,其作用距离可达500千米左右。
乌克兰的“铠甲”、捷克的“维拉”雷达是被动电波雷达领域的佼佼者。
解放军DWL-002型雷达与乌克兰、捷克等国被动雷达的工作原理相同,利用“目标到达时间差计算法”(DTOA),采用多基站布置,各基站都能捕捉到信号,通过计算信号到达各站的时间差,计算出目标信号辐射源与各站之间的距离差,进而求出目标的空中坐标。
在这里又看到乌克兰这三字,感觉非常亲切。
YLC-20雷达则由CETC下属第14研究所开发,其作战原理与DWL-002型雷达类似。
蓝天门计划的所有武器蓝天门计划的武器:一、步兵武器1、冲锋枪:冲锋枪是基于机枪的近距离射击武器,由膛筒、枪托、枪管、上装机枃栓以及枪托肘击等组成,重量较轻,可以装载数种口径的子弹,常见的有M16、AK47等。
2、突击步枪:突击步枪是冲锋枪的升级版,可以实现高射速、狙击精准、远程攻击等作战特点,有AR-15系列、Type 03等,一般由步枪瞄准具和步枪枪管组成。
3、轻机枪:轻机枪是步兵作战的支援武器,拥有强大的火力攻击能力,携带便携,连击、攻击范围广,轻机枪型号较多,常见的有QJY-88,Type 81等。
二、近程火炮1、自行火炮:自行火炮是指一种火箭炮系统,能够自行移动使用,可以在大范围内对敌方发动攻击,常见的有152型,155型,122型野火炮等。
2、近程火箭:近程火箭是一种弹射火箭,采用自动装填,发射、车载机械装置,可以快速输出火力,单炮发射时范围可达40公里,常见的有蜂窝火箭和燃烧弹等。
3、坦克炮:坦克炮能够对陆上机动目标以及结构物等发动攻击,可以设计具有不同威力,体积。
重量的火炮,常见的坦克炮有105毫米沙漠猎人火炮,125毫米T-72等。
三、防空武器1、防空导弹:防空导弹是地面或机载发射系统,用于对抗低空飞行目标,主要由发射系统和导弹组成,发射系统通常采用手动或机器操纵,击落敌机和航空攻击武器,有Red Arrow系列,HJ-10系列和QW-2系列等。
2、防空炮:防空炮是一种火力控制武器系统,采用发射装置和火炮组合而成,可以远程对抗飞行舰艇、飞行机器,以及低空飞行器,常见的有QJG-02自动高射炮,93系列高射炮等。
3、防空火箭:防空火箭是一种发射自动装弹、可以联动望远镜方式攻击敌机和空袭武器的火箭武器,常用的有:HQ-7自行防空系统、QW-2手持防空火箭等。
“龙卷风”---火力强悍的俄制多管火箭炮2008年07月05日 19:42俄制BM30型“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综述:BM-30“龙卷风”系统是目前世界各国已列装的炮兵武器中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精度最高、性能最先进的多管自行火箭炮。
火炮口径300毫米,发射管12个,配用杀伤子母弹,最大射程为90公里。
一次12管齐射只需38秒,重新装弹需20分钟。
一门炮一次齐射能抛出864枚子弹药,覆盖面积达67.2万平方米。
该火箭炮采用MA3-543轮式发射车,战斗全重43.7吨,最大公路行驶速度60公里/小时,越野速度5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850公里。
操作人员4人。
配有供弹车,一次能携带14枚火箭弹。
9K58型“龙卷风”300毫米多管火箭炮齐射的壮观景象.起源1970年代末,随着苏军作战指导思想由大规模核突击条件下进攻转为常规突击,以精度为主的新一代大口径火箭炮系统也开始研制、服役,首先是BM-28飓风(Uragan)220毫米16管火箭炮(设计局代号9K57)。
飓风系统比BM-21冰雹(Qrad)系统的射程增加了2倍,但仍采用无控火箭,散布颇大。
稍后出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龙卷风(Smerch)300毫米12管火箭炮系统。
系统构成龙卷风火箭炮的设计型号为9A52,整个系统的设计局型号为9K58,由位于俄罗斯图拉市的(Tula)合金精密仪表设计局(Splav Stat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Association)研制,该设计局也是BM-21、BM-28火箭炮系统的研制者。
9K58系统于1983年设计定型,1987年入役,最初为14管,1990年2月在吉隆坡举办的亚洲防务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展出时变为现在的12管样式。
该炮被北约称为M1983型,是苏联(包括俄罗斯)最大口径的火箭炮,主要装备苏联军属远程火箭炮兵旅,每旅下辖3个营,每营下属3个连,连各装备3辆9A32型发射车和1辆9T234-2装填-运输车,全旅共27台发射车。
“海玛斯”的故事(下)——M142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HIMARS)小传作者:飞过山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9年第13期飞过山定型、服役与使用情况1996年,洛克希德?马丁将M270的两个发射箱中的一个装上一辆6x6的M1083轮式卡车底盘,试验性地演示了所谓“高机动轻型火箭炮”(HIMARS)概念。
2000年,美国陆军授权正式展开HIMARS的研发,并于2002年结束工程研制,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下达了首批40辆的订单。
同时有3门样炮编入第27野战炮兵炮兵团3营C连(第18空降军建制内),并在伊拉克战争中进行了试用。
2003年通过定型测试后,HIMARS以M142的制式编号开始进入低速量产,随即装备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
同年,履带式的M270停产。
M142遂成为美军唯一一处于生产状态的基本火箭炮系统,仅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计划采购量就高达900门。
经过2年时间的试用后,M142于2005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装备目标部队,主要担负为早期进入战区的旅级战斗队应急作战部队以及轻型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
2007年7月,作为首批完成换装的M142部队之一,海军陆战队第14野战炮兵团第2连,被正式部署于伊拉克安巴尔省,这标志着HIMARS单位开始全面形成战斗力。
不过,2010年部署在阿富汗的HIMARS单位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
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和阿军警于2010年2月13日在阿南部赫尔曼德省马尔贾地区发起代号为“共同行动”的联合军事行动。
马尔贾位于阿富汗南部,距离首都喀布尔西南方向610千米,是塔利班在阿富汗南部控制的一个关键据点,也是该组织的“后勤基地”之一。
之所以选择该地区,也因为赫尔曼德省的鸦片产量占到整个阿富汗鸦片产量的40%,控制并摧毁马尔贾鸦片种植基地,可以对塔利班这一重要财政来源造成重大打击。
“共同行动”是自从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美军对塔利班发动的最大规模攻势。
中国“卫士”系列远程对地火箭系统
黎建树
【期刊名称】《《世界航空航天博览:B版》》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多管火箭炮系统是由苏联在二战中率先研制成功后于1941年7月14日首次投入实战,显示出这种新型武器的特点:重量轻,射速大,火力猛,富有突然性,适宜对大面积目标实施密集射击。
苏联投入的世界上第一种火箭炮-BM-
13“喀秋莎”火箭炮,与当时的榴弹炮等相比,最大的优势在火力上,其改进型
火箭炮的战斗部装药达28.9千克,威力超过当日寸的203毫米榴弹,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黎建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393
【相关文献】
1.雷霆卫士——卫士-2陆军远程制导火箭系统专访 [J], 王宏亮
2.Digi以MiniCOre系列模块帮助中国用户实现远程设备管理 [J],
3.中国初步形成气象、海洋等四系列天基对地观测体系 [J],
4.中国空对地攻击主力——强击-5系列 [J], 李楠
5.功到自然成——1997年度中国新闻奖广播系列报道《国门卫士——黑河好八连》采写体会 [J], 王春莉;李晓平;孙连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火箭炮发展史我军有重视火力的传统,对火力的重视源于曾经的落后,火炮、火箭炮的发展道路我们走的坚定而执着,特别是对火箭炮的钟爱,可以说是如醉如痴,即便是导弹武器普及,国际上都不再重视火箭炮,我们依然是深耕细作,成为火箭炮领域绝对的龙头老大。
关于我国火箭炮的射程,这么说吧,我们说第二,没人敢自称第一。
当然,火炮领域同样是如此,不是咱们自夸,只要是论武器射程,我们都是一流。
我国火箭炮的发展历史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先后研发出A-3式6管102毫米野战火箭和427式6管102毫米野战火箭,随后又研发出488式6管102毫米火箭炮,并且组建了火箭炮兵。
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发出130毫米火箭炮,107毫米火箭炮,其中的130毫米火箭有轮式和履带式,而107毫米火箭炮更是名扬天下,被誉为火箭炮中的“AK-47”。
我们火箭炮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口径开始走向大型化,射程开始异军突起。
89式40管122mm 自行火箭炮被喻为我军第二代火箭炮的典型代表,采用83式装甲底盘,战斗全重33吨,载弹80发,射程约30公里;在八十年代后,我国先后探索了273毫米,283毫米等等火箭炮,并且推出了卫士-1和卫士-2系列大口径火箭炮,发展出卫士-3火箭炮,这些火箭炮的最大特点就是远射程,使我国火箭炮的射程开始了领跑阶段。
03式12管300mm远程火箭炮(PHL-03自行火箭炮,外贸型号:AR-2,)是我国于2004自行研发并装备部队的首款大口径远程自行火箭炮,特点是射程远,杀伤面临大,机动性强,具备多角度发射特点,射程20~70公里,最大射程150公里。
其实03式火箭炮的射程没有卫士系列远。
我国火箭炮已经开始了走向模块化发展的道路,可在同一个发射平台上配置不同口径的发射模块,实现由进致远的火力覆盖。
第二个特点是采取火箭弹制导模式,实现了火箭炮的精确打击能力。
在国内官方媒体有关军事节目报道中就有火箭炮精确打击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的能力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