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_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_卢家昌
- 格式:pdf
- 大小:788.52 KB
- 文档页数:5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张燕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表明:家庭收入水平,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因素、投资偏好、居民信任度等因素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资产影响因素家庭金融资产是城镇居民家庭最重要的一部分资产,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部分资产。
因此,2006年,Campbell首次将家庭金融作为金融学科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规模迅速壮大,在社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可见,家庭资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于如何引导居民家庭对金融资产进行投资,实现其资产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
一、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原则和特征居民家庭作为投资者,根据投资者理性原则,居民家庭会在能够承受的风险的同时追求最大的收益性。
因此,居民家庭在选择金融资产的同时,会和投资组合的各种原则结合起来。
首先,居民家庭金融选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值,因此居民家庭金融选择的首要原则是家庭资产的收益性。
其次,资产的安全性是每个投资者特别是家庭投资者一定会考虑的问题,即安全性原则也是家庭投资者首要考虑的原则。
最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家庭要抵御不确定的现金流,要考虑投资的金融资产要有变现的能力,因此家庭金融资产投资选择时要结合资产的流动性原则。
近年来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金融产品,像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和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和信托、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
多种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居民家庭在选择金融产品时,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是资产的多样性,居民投资时承受的风险收益不同,因此居民家庭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同,资产配置的比例会有很大差异。
第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财富的积累,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特点及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金融市场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特征、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发展等。
此外,不同国家、地区的居民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上存在差异,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调查数据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为我国某大中城市的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调查数据。
该数据覆盖了不同年龄、收入、教育背景的居民家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四、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现状及特点1. 现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种类日益丰富,包括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
然而,不同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上存在差异。
2. 特点:研究发现,居民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风险偏好差异较大,有的家庭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而有的家庭则更注重资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二是金融知识水平影响资产选择,金融知识丰富的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多元化的金融资产;三是政策环境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如利率、股市政策等。
五、影响因素分析1. 家庭特征:家庭特征是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年龄、收入、教育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
例如,年轻家庭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高的资产,而年老家庭则更注重资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收入家庭更有可能选择多元化的金融资产,而低收入家庭则更倾向于选择较为保守的资产。
2.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也是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居民家庭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高的资产以寻求更高的收益。
CHI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LLECTIVEECONOMY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f--摘要:家庭中金融资产配置问题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研究热5,文章从农村家庭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关于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并将这些因素分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家庭因素变量、社会互动因素变量以及政府政策展开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文献的不足以及外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金融资产配置;农村家庭;影响因素;综述—、弓I言家庭作为经济生活的微小单兀,起着连接宏观与微观经济的重要作用,对家庭经济以及金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2006年Campbell提出家庭金融的概念,近几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公司金融一样成为金融领域的热点之一。
特别是随着投资组合理论、行为经济学等理论的不断发展,基于此的家庭金融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
家庭的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生产性投资一同构成家庭的资产,配置的指标为稳投资、投资与生产投资(、,2018)。
研究家庭中金融资产的配置对于“财产性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重大意义。
以往关于此的研究或者综述性文献大是家庭作研究,以家庭为展,也是以家庭为基于家庭的性展,是以家庭为展开,研究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E 却并不多。
基于家庭的展关于家庭金融中资产配置的研究是重要且必要的:一是为的重要组成,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以及产得家庭的收入得到了大提,也为对资产配置的了基,随着的不断,家庭的资产一大,金融的未来巨大(管等,2019);二是为是的,二兀构,巨大,家庭与家庭,着不同的理财金融观念,家庭的高于家庭(等,2018),出家庭中金融资产配置在的;是随着金融的大的实,得家庭的收入配格局产生了重大变,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对于〔金融政的实、互联网金融的入发展具重要意义。
金融科技实证研究论文实证金融论文实证金融研究是一个“发现”过程,这种发现主要基于金融现象本身,而不依赖于我们想从金融现象中发现什么。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实证金融论文,一起来看看吧!实证金融论文篇1中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实证分析【摘要】与传统的金融研究方向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相比,家庭金融已经成为目前金融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城镇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
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家庭金融投资行为的一些因素,并基于在江苏无锡地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充分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对中国城镇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揭示出各个影响因素的特征规律,并在对美两国居民家庭风险性金融投资行为的比较中,以及资产选择去向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优化中国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风险性投资影响因素一、理论研究背景及相关文献评述(一)国外研究综述随着家庭理财理财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产品日趋丰富,家庭资产组合选择问题开始进入了学术视野。
在20xx年的美国金融年会上,pbell曾经提出了一个独立的新研究方向,即家庭金融。
与传统的金融研究方向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相比,家庭金融已经成为目前金融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与基于投资者的资产组合理论相比,家庭资产组合理论研究引入了经济特征,生命周期,人口统计特征等因素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Yoo(1994)是有SCF的三个独立年份的界面数据分析资产配良种的年龄效应,年轻和年老的家庭参与风险资产的概率更低。
Guiiso等(1996)使用意大利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较高的工资收入风险与较低的风险资产持有有关。
Heaton和Lucas(2000)在研究中引入工资机制,分析发现家庭的工资收入与股票收益之间呈现出高度相关,一般具有高背景风险的家庭对于风险资产的持有比较少。
Shum和Aig(20xx)在研究中考虑了人口统计特征,分析发现性别,婚姻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
消费与投资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成长期家庭的投资理财决策分析——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 戴璐摘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金融资产在家庭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
本文以成长期家庭理财决策为研究对象,深刻认识理财与家庭生命周期的关联与特点,分析南京市居民家庭理财的现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家庭理财投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理财一、成长期家庭理财决策受教育开支影响大南京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有许多知名高校,居民受教育程度高。
2014年到2018年间,南京市小学在校生人数从33.93万人增长至42.21万人,年平均增长5.5%;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从2014年的22.28万人增长至2018年的24.52万人,年平均增长2.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由80.53万人增长至85.1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4%。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在2014至2018年间也呈增长趋势,从2014年的4058元增长至2018年的6136元,其所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也日益上升,由占消费总支出的15.7%上升至18.3%。
新浪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微博家庭用户生活教育消费力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微博家庭达1.2亿,连续两年增长212%,这其中0-3岁家庭占50%,3-12岁家庭占40%,随着家庭用户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增强,家庭用户平均愿意将年收入的23%用于育儿相关的支出。
可见,随着日益增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以及教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成长期家庭已逐渐成为文化教育消费的主力军。
在家庭理财过程中,相比较其他家庭,成长期家庭更重视子女的培养,愿意在子女和家庭上投资,因为他们在理财过程中更具有主动性。
二、南京市家庭理财现状分析(一)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储蓄同步增长收入水平和居民存款余额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
2014年至2018年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由37282.81元增加到52916.37元,增长了41.93个百分点,年平均实际增长8.9个百分点。
《家庭金融研究综述——基于资产配置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财富的积累,家庭金融逐渐成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家庭资产配置作为家庭金融的核心内容,对于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风险分散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从资产配置视角出发,对家庭金融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
二、家庭金融的概念与特点家庭金融主要研究家庭如何在跨期、跨市场的环境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资产的最大化增值和效用最大化。
其特点在于关注家庭个体或家庭的金融行为决策,强调家庭资产配置的多样性和风险控制。
三、资产配置的理论基础资产配置是家庭金融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
这些理论为家庭在多元化资产中寻找最优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家庭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需考虑资产的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等因素,以达到风险分散和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四、家庭资产配置的实证研究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家庭资产配置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主要从家庭资产配置的结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等方面展开。
其中,研究指出,家庭资产配置多以房地产投资为主,金融市场投资为辅,但不同地域、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在资产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影响家庭资产配置的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家庭教育背景等。
五、基于资产配置视角的家庭金融风险管理在家庭金融领域,风险管理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基于资产配置视角,家庭应通过多元化投资、合理分配资产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此外,还应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因素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同时,家庭还应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以便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六、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未来,家庭金融研究将更加关注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应用。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也将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实现家庭资产的可持续增值和风险控制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导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化,金融资产的选择成为居民家庭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
正确的金融资产配置能够帮助居民家庭实现财富增长和风险管理的目标,同时也能够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家庭财务状况的影响,为个人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1.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通常会导致家庭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和基金等。
相反,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可能会导致家庭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金融资产,如储蓄和债券等。
1.2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另一个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
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家庭往往更加具备金融知识和投资技能,他们更能够理解和评估不同金融资产的风险和回报特征。
因此,他们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多样化的金融资产组合来降低投资风险并获得更好的回报。
1.3 年龄与家庭生命周期年龄和家庭生命周期也会对金融资产选择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高的资产,如股票和基金,因为他们有更长的投资期限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人们可能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和稳定收益,因此会倾向于选择相对较低风险的金融资产。
1.4 家庭负债水平家庭负债水平也会对金融资产选择产生影响。
过高的负债水平可能会限制家庭进行投资和购买金融资产的能力,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相对较低风险的资产,以保证债务偿还和家庭经济的稳定。
二、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对家庭财务状况的影响2.1 财富增长金融资产的选择对家庭财富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家庭选择了风险和回报匹配的资产组合,并合理分散资产风险,他们有可能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并增加财富。
相反,如果家庭选择了风险不匹配的资产或者将资产集中在风险较高的单一资产上,他们可能会面临较高的风险并失去部分财富。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研究
吴丽丽
【期刊名称】《商展经济》
【年(卷),期】2024()11
【摘要】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家庭在无风险金融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方面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是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基础,经济状况越好,家庭进行无风险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概率越大;年龄对两类金融资产配置均有负向作用;金融素养越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可能性越大,且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无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此外,幸福感和身体状况的状态感知将会正向影响无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女性和未婚均会提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可能性。
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吴丽丽
【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F530.67
【相关文献】
1.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2.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研究
3.我国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及影响因素分析
4.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的文献
综述
——基于农村家庭的视角5.家庭收入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庭金融研究综述——基于资产配置视角》篇一一、引言家庭金融,即研究家庭层面的金融决策及其结果的一门学科,已经成为金融学领域内重要的研究方向。
其中,资产配置作为家庭金融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资产配置的视角出发,对家庭金融研究进行综述。
二、家庭金融与资产配置概述家庭金融研究主要关注家庭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包括储蓄、投资、保险、借贷等。
而资产配置则是家庭在各种金融产品中进行选择和分配的过程,以实现其财富增值、保值和风险管理的目标。
资产配置的视角可以全面反映家庭金融决策的全过程,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家庭资产配置的研究现状(一)研究方法目前,家庭资产配置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理论分析主要关注资产配置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等;实证研究则主要通过收集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和模型对资产配置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二)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资产配置的结构和特点,包括各类资产的占比、变化趋势等;二是影响家庭资产配置的因素,如家庭收入、教育水平、风险偏好等;三是资产配置的效果评估,包括资产增值、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效果。
四、家庭资产配置的实证研究(一)国内研究国内学者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例如,通过调查问卷或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家庭资产配置的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家庭资产配置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此外,还有学者关注了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在资产配置上的差异。
(二)国外研究国外学者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
他们主要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和模型,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他们还关注了全球化和数字化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
五、家庭资产配置的未来研究方向(一)深化理论研究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家庭资产配置的理论研究,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家庭资产配置的行为和结果。
《家庭金融研究综述——基于资产配置视角》篇一一、引言家庭金融研究作为金融学和经济学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提高家庭财富管理水平、促进家庭金融资产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资产配置的视角出发,对家庭金融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研究的进展、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二、家庭金融与资产配置概述家庭金融主要研究家庭如何进行金融决策以实现其财务目标。
资产配置则是家庭在金融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家庭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达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三、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研究现状(一)研究方法当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定量分析多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来探讨不同因素对资产配置的影响;而定性分析则更多从心理、文化和社会等因素入手,探讨家庭资产配置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研究内容1. 资产种类与风险偏好:研究家庭在不同类型金融产品之间的配置比例及其与风险偏好的关系。
2. 生命周期与资产配置:探讨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的资产配置策略及其变化规律。
3. 金融市场发展与资产配置: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家庭对金融创新的反应。
四、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一)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家庭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往往面临信息获取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决策失误。
(二)风险管理与控制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家庭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心理与行为偏差心理和行为因素对家庭资产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过度自信、从众心理等可能导致家庭在资产配置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
五、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一)跨文化与跨国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在金融观念、文化和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开展跨文化与跨国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家庭资产配置的规律和特点。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不仅关系到家庭财富的增值和保值,也反映了家庭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和风险偏好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家庭财富的增加,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不仅影响家庭的财富状况,也反映了家庭的消费、投资和储蓄行为。
此外,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也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前人关于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如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风险偏好等;二是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优化问题;三是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国际比较研究。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深入研究,以及缺乏对金融市场变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的探讨。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中国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
在分析方法上,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
五、实证研究结果1.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主要以存款、股票、基金、债券等为主。
其中,存款仍然是家庭最主要的金融资产,但占比呈下降趋势;股票和基金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家庭对风险资产的关注度提高。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上存在差异。
2. 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风险偏好等因素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要目》摘要:《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4.7),金融信用发展演变研究王楚明(6.16),金融犯罪立法问题论析——以《刑法修正案》为研究视角题目作者(期数·页码)专稿中国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基本策略陆磊王颖(1.3)信贷市场中的企业声誉与机制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9)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吴晓灵(2.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山东省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张超超(2.7)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宋文瑄(2.10)城乡统筹建设中金融发展的三个视角刘锡良齐稚平(3.3)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析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3.7)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金融新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走向巴曙松(4.3)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08)摘要《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4.7)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选择张涛(5.3)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外汇管理政策盲点问题研究李亚新(5.7)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金融支持:几个案例比较黄向庆(7.3)当前山东省外汇指定银行贸易融资状况分析及对策选择赵晓红(7.7)Shibor基准地位确立及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影响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8.3) 吸取全球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曾康霖许国新(9.3)大国模型下的货币政策博弈焦瑾璞庞莉洋(10.3)从次贷危机看我国征信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2.3)理论研究香港金管局集团式监管的框架及启示孙天琦宋芝仙杨岚(1.13)基于交换费机制的多方博弈下的银行卡定价模型严晓珺(1.18)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路径的动态规划模型分析刘东勋崔宁(1.21)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可持续性与变革路径研究陈晞(2.14)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评析尹继志(2.17)产业投资基金概念之匡正杨席(2.21)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成果综述江秀辉李伟(2.25)金融体系效率的涵义、影响因素与提高途径沈军(3.11)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何方——论蒙代尔的理想蓝图和现实障碍覃川桃朱元倩(3.15) 转轨经济、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储蓄行为演变黄宇尹卫和张薇薇(3.21)外汇期权定价:VG模型与Bs模型谁更适用黄丁伟(3.24)金融发展与二元结构转型——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分析吴鸣鸣刘澄王军(4.12)金融危机传导过程与机制研究:一个美国样本陈华赵俊燕(4.16)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实证研究徐勇(4.20)微型金融机构(MFIs)发展的文献综述熊芳(4.25)中国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982-2007杨小玲(5.12)我国货币流动性失衡状况测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刘洁琼刘传哲秦洋(5.17)金融监管体系演进与发展趋势问题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视角赵会军张鹏(5.22) 基于随机波动率假设的权证定价理论评述楼耀尧(5.26)基于金融自由化的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研究沈悦闵亮徐有俊(6.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FDI与中国经济增长——兼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适用性王凯庞震(6.7)国内外黄金价格的波动性与互动关系研究温博慧罗正清(6.11)金融信用发展演变研究王楚明(6.16)国外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模式述评及启示肖本华(7.10)金融创新风险的分类及其形成屈波(7.14)信用衍生产品与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董爱国(7.18)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法律规制谢春凌(7.23)制度质量与资本账户开放: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熊芳(8.8)基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对次贷危机的宏微观透视汪来喜(8.13)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及影响研究综述陈建青俞颖(8.17)基于会计信息的KMV模型实证研究顾乾屏王涛唐宁刘明(8.22)民间金融监管:风险、收益与可行性——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张德强(9.8)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有预测能力吗陈鹏徐炜(9.12)合作制金融组织公司治理研究述评张斌(9.17)中国经济中的非正式信贷市场:制度分析金俐(10.8)利益相关者社会观与商业银行价值提升探讨于晓黎纪建悦(10.12)金字塔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行为研究述评郑静(10.15)利率角度来看我国国债发行的挤出效应雷曜张翔(11.3)外资银行渗透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阶段与演化理论的实证研究周慧君顾金宏(11.8)基于结构模型的信用风险研究综述周子元邓雁(11.13)外资游动与我国货币流动性动态关系研究李成武白雪梅(12.7)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视角沈娟何泽荣(12.11)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综述张道奎黄招郭燕(12.16)货币政策中国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实证检验楚尔鸣喻多娇(3.26)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化的诱因:政府行为王爽(3.31)中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再考察殷波(3.35)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肖新成(6.53)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短期调控效应的实证分析陈姝(6.57)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动态关联性——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孙力军张云李珍珍(9.41)当前物价形势判断及货币政策建议陈好孟徐旭先(9.46)基于托宾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研究贺建清胡林龙(9.50)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理论发展与实践演进严宝玉梁珊珊(10.50)区域差异呼唤差别化金融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锦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10.55)银行卡对我国中央银行铸币税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赵平(11.17)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下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常嵘(11.21)宏观经济金融市场、FDI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江春龚立彩(1.27)山东省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对策研究吴晓娟(1.31)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张雪莹齐立波(2.29)国际资本大规模撤离新兴市场的深层剖析王勇(2.33)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吴明理(7.35)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涉外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山东为例刘连营邓卫(7.39)宏观经济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徐亚平(8.37) 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1985-2008尹伟华张焕明(8.42)案例研究政策变动与制度策应:支付清算“开窗”现象剖析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清算中心课题组(1.34)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合理边界:济宁个案李庶泳(1.38) 对近期县域银行信贷谨慎行为的实证分析:乳山个案徐东风(1.41)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路径:齐河个案中国人民银行齐河县支行课题组(3.41)奶产业特性、超市场契约与农业保险:泰安案例刘延军(3.45)绿色配额初始分配与定价:模式设计及应用郭琪王兆旭(4.28)信贷断点与政府守夜:陵县企业还贷周转金案例刘吉运曹黔然(4.33)不良贷款清收中的剩余索取权激励:胡集案例郑现中(4.37)特定金融服务中的合作博弈:某公交公司零币票款处置案例孙国强李树岭(5.31)政府担保与多边信贷契约:寿光“银政企”融资模式剖析李学春于贻胜王志福(5.34)央行票据再考察:债务置换工具视角李相栋杜亚斌(5.38)银行内部信用资源的整合与再发掘:济宁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案例岳隆杰(6.40)信贷联结出口信用保险:博泵融资案例刘洁张池云(6.44)威海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偶发还是必然曲吉光邵明志陈明仿(6.49)民营企业境外上市中的羊群效应:临沂案例祖洪涛(7.27)钢结构资产的抵押潜能:枣庄案例陈宜民(7.31)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陵县案例马俊昀(8.26)守信行为与声誉机制:以泰山钢材市场信用共同体为例石建民(8.30)美联储支付系统定价体制对人民银行的启示刘文珂郑雪(8.33)农村金融创新的基本依据:新野案例娄永跃(9.20)大银行、小企业与网络联保吕士伟(9.24)民办小额信贷组织的运作与启示——基于山西临县扶贫基金会的案例分析武宏波(9.28)中小企业融资合作联盟的系统协调性:烟台案例宫志诚(9.32)当前县域信用担保的主流模式:基于青州市三种信用担保的比较赵卫东李英海张国胜(9.37) 农村非标准化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诸城金融服务站刘福毅刘倩陈关庆(10.34)“积成电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案例剖析田兆武王冠(10.38)大学生村官帮扶工程:临沂案例许波翁洪服(10.42)金岭矿业重组华光陶瓷案例分析刘博(10.46)从淄博报价系统兴衰看场外资本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11.25)贷款保证担保有效性问题研究高旺东贺创业(11.30)商业化担保的经营困境及扭曲突围:威海案例姜明杰(11.36)济宁市股权质押贷款案例分析罗亮森王玉湖刘海东(11.41)“俱乐部”机制下的淄博集中代收付中心韩媛媛管国建赵其伟(12.32)有机农业与金融供给协调机制:肥城案例张海清(12.37)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私人市场与企业化拓展关志勇(12.41)法人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以淄博某农信社为例宋继水(12.46) 金融观察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及防范路径研究张立先(1.44)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许巧玲(1.48)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山东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张志元牟卫康(2.36)中小银行金融监管浅析张波(2.40)正本、强身、开源根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李云山(2.43)青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的SWOT分析曹艳华(2.46)山东省重点联系企业支付工具使用情况分析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3.48)原则导向与市场纪律——我国实施有效银行监管的思考贾守乔(3.52)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探析秦晓伟(3.55)人民币跨境流通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马荣华(3.59)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4.41)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及监管模式选择廖强(4.45)商业银行视频监控系统发展趋势研究荆永良张华耿群(4.48)不动产证券化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研究邱立成李文华黄朝昌黄楠(5.42)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陈晞虞红霞(5.45)金融犯罪立法问题论析——以《刑法修正案》为研究视角赵运锋(5.48)企业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性研究赵宇翔(5.53)金融危机背景下消费信贷发展状况及应对措施:以山东为例王朝弟(6.20) 宏观经济运行走势与宏观政策调整建议葛兆强(6.2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保护主义:现实与挑战伍戈(6.27)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分析余旭(6.30)全球化视野下金融集团监管的合作与协调刘兴华胡芳(7.42)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金融的价值分析及发展对策潘永明阎飞飞(7.46)试论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路径郑永兵(7.50)德隆事件及金融监管格局的再思考安启雷谢伟武安江(8.47)反洗钱风险监管理论及应用研究葛志强(8.50)我国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探析曹黔然(8.54)金融危机背景下外汇储备合理利用问题的探讨张彬(8.58)银行信贷“逆周期”增长风险探析吴金忠(9.55)宏观视野看中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以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为例程亚男(9.60)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调结构”的信贷资源配置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9.63)基于集群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问题研究陈华汪洋(10.20)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卢家昌顾金宏(10.25) 山东省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实证分析耿颢(10.30)中国大陆与香港货币融合的可行性分析何钦梅(11.45)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面临的新挑战及策略选择毕德富刘连营(11.50)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研究祁东(11.53)对征信业实施约束管理的几点思考张军(11.56)银行政策传导视角下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王朝弟(12.21)当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及其优化路径赵燕(12.25)人民币汇率变动若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杨晓龙时光(12.29)专题研讨加强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刘克俭(9.67)加强人民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沈明(9.69)构建单位整体内部会计控制储稀梁(9.71)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的人员管理李永清(9.72) 人民银行国库会计内控手段亟需改进张勇(9.73)事后监督与人民银行内部控制门宁(9.74)全面改善农村支付环境:金融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欧阳卫民(10.58)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设目标与实现路径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0.62)对我国农村支付环境的透视周宗安孔祥瑞(10.66) 农业银行在农村支付体系的目标市场与策略赵壮志(10.70)银行经营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熊延忠孙涛(1.51)。
《家庭金融研究综述——基于资产配置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财富的积累,家庭金融逐渐成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家庭资产配置作为家庭金融的核心内容,对于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风险防范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家庭金融领域中关于资产配置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家庭金融与资产配置概述家庭金融主要研究家庭在金融市场的行为、决策及其对家庭财务状况的影响。
资产配置则是家庭在金融市场上根据风险偏好、收益预期等因素,将资产在不同类型投资产品中进行分配的过程。
合理的资产配置能够帮助家庭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和风险的有效分散。
三、资产配置的理论基础(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通过分散投资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为资产配置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收入、支出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因此资产配置应随生命周期变化而调整。
四、家庭资产配置的研究现状(一)研究方法现有研究多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配置行为及配置效果。
(二)研究内容1. 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探讨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年龄、风险偏好等因素对资产配置的影响。
2. 配置行为研究:研究家庭在资产配置过程中的决策行为、投资选择等。
3. 配置效果研究:评估家庭资产配置的实际效果,如收益、风险等。
五、基于资产配置视角的家庭金融研究进展(一)国内研究进展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家庭资产配置的结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研究表明,中国家庭更倾向于保守型投资,如储蓄和房地产投资,而对股票、基金等风险性资产的配置相对较低。
此外,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因素对家庭资产配置具有显著影响。
(二)国外研究进展国外学者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资产配置的优化模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