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梅毒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25
27例无症状神经梅毒病例分析目的了解无症状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减少临床中的误诊误治。
方法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7例无症状神经梅毒从年龄、性别、实验室、治疗、转归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7例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血清RPR滴度从1︰8到1︰128不等。
合并HIV感染的6例患者中,CD4 细胞计数小于350个/μL者4例。
在脑脊液检测中22例出现白细胞升高(81.5%),6例出现脑脊液蛋白升高(22.2%),9例出现颅压升高(33.3%)。
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无症状神经梅毒,特别是HIV感染人群,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性症状性神经梅毒的发生。
标签:无症状神经梅毒;临床及实验室特征;HIV感染上世纪80年代以来,梅毒在我国死灰复燃,据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监测法定传染病报告,近几年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且神经梅毒也屡有报道,张子平等[1]认为我国已经步入神经梅毒的高峰期。
神经梅毒极易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疾苦,如不及时诊治,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而如何及时发现神经梅毒,特别是无症状神经梅毒,并给予及时治疗,以减少症状神经梅毒的发生,给我们医务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挑战。
自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神经梅毒中,无症状神经梅毒27例,对27例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从发病年龄、性别、试验室、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无症状神经梅毒及疑似病例27例,占47.4%,男16例,女11例,6例合并HIV感染,占22.2%。
有治疗史24例:22例经过苄星青霉素1个疗程之6个疗程的治疗,1例经过阿奇霉素治疗,1例经过罗红霉素治疗。
治疗观察3~60个月不等,平均22.33个月。
3例未经过治疗:1例是HIV感染者,1例患者丈夫为梅毒患者,1例发现梅毒3年无治疗。
患者既往均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肝病、结核病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吸毒史,无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27例患者均检测血液检测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RPR(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脑脊液RPR+或TPPA+,细胞学异常或脑脊液蛋白升高,符合无症状神经梅毒诊断标准[2],从年龄、性别、实验室、治疗、转归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26例神经梅毒病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对2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特点进行总结。
结果神经梅毒的血和脑脊液梅毒抗体均为阳性。
认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易误诊,临床血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可确诊。
青霉素治疗首选。
【关键词】神经梅毒体征脑膜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青霉素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入神经系统所致,其临床表现多样,可见于梅毒感染的任何阶段,易漏诊及误诊。
现将本科收治的26例神经梅毒的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对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4~76岁,平均48岁;病程2~3年;符合梅毒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脑血管梅毒10例,表现为偏身无力6例,视力下降3例、癫痫发作1例;脊髓血管梅毒9例,表现为双下肢无力3例、四肢无力3例、尿便障碍3例;脊髓痨4例,表现下肢闪电样疼痛、感觉性共济失调;麻痹性痴呆2例,表现精神、行为异常1例、记忆力下降1例;脑膜梅毒1例,表现为头痛、吞咽困难。
1.3 实验室检查本组26例患者,血清梅毒抗体试验阳性。
其中8例患者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圆形,直径平均3mm,光反射存在,右侧椭圆形,直径2mm,光反射迟钝。
脑脊液梅毒抗体试验阳性。
脑脊液常规WBC数平均为1×116/L,蛋白(-),生化糖平均为64mg/dL,氯化物116mmol/L。
其中9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平均为66.1%,查头颅CT示右侧颞区见类圆形及片状低密度影,右侧大脑术后改变,腰穿检查,脑脊液外观呈无色透明,脑脊液压力平均为180mmH2O,脑脊液常规示细胞总数平均为352/ul,白细胞平均为234/ul,单核平均为80%,脑脊液生化示氯平均为113.8mmol/L,糖平均为2.4mmol/L,总蛋白平均为224mg/dl,脑脊液抗酸染色阴性,墨汁染色未见隐球菌,涂片未见细菌。
1.4 治疗经诊断患者均为神经性梅毒,给予青霉素治疗后好转。
神经梅毒81例临床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神经梅毒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病灶的坏死和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系统
功能的损害和各种临床表现。
神经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
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分类、治疗方案等进行深入研究,对早期诊断
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神经梅毒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和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优化等方面的情况,为
神经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
质量。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
神经梅毒患者81例。
2. 研究内容: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史、神经系
统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等方面的
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方法:采用常规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症状、诊断
和治疗情况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等
方法,探讨与神经梅毒相关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
考依据。
四、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能够系统地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分类、治疗方案等方面的资料,从而进一步了解这种疾病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通过对患者的统计分析和生存分析,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神经梅毒2例误诊分析2019-5-24作者:孔祥宇钱志远来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神经梅毒是苍白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组织及血管病变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化,个体差异大,大部分病例无明显症状,并且具有自限性,较罕见,易误诊。
2006~2015年收治2例曾误诊的神经梅毒,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74岁。
因阵发性头晕半个月伴进行性加重1周入院。
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头晕,一天发作多次。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病人女儿有海绵状血管瘤史。
入院后行头颅MRI平扫+增强:左侧中脑大脑角见一类圆形T1像高信号灶,境界不清,长径约13 mm,T2像为混杂信号影,周围为环形低信号;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A),高度怀疑海绵状血管瘤。
术前血清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均阳性,脑脊液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RPR)为1∶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阴性。
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左颞下入路手术。
术中见病变外观灰白色,质地偏韧,血供中等,边界清晰,基底部附着于桥脑腹侧面。
术中病理示纤维肉芽组织。
全切除病变。
术后病理示(桥脑)胶原增生伴片状钙化,脑组织充血水肿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确诊梅毒树胶肿(图1B)。
术后予以青霉素抗梅毒治疗,动态复查头颅CT及MRI示占位切除满意,术后血清及脑脊液TPPA均阳性,脑脊液RPR 为1∶4(+)。
出院时,病人未诉头晕,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力Ⅲ肌,右上肢肌力Ⅱ级。
电话随访2年,未诉头晕,存在轻度言语不清,右侧肢体肌力已恢复。
图1 左侧中脑大脑角神经性梅毒术前MRI和术后病理表现A. 术前MRI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B. 术后病理检查(HE,×100)病例2:男,56岁。
神经梅毒患者18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表现、血清、脑脊液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以便早期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的损害。
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神经梅毒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8例神经梅毒均予以正规驱梅治疗,随访6个月,其中治愈8例,好转10例。
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容易误诊、漏诊,足剂量、足疗程的青霉素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建议对于疑似颅内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不明原因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常规筛查梅毒血清学抗体。
标签:神经梅毒;临床表现;脑脊液;治疗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是指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髓膜、血管、脑脊髓实质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
其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可表现为头痛、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下肢感觉异常、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脑膜刺激症状等。
神经梅毒一般分为无症状型神经梅毒、梅毒性脑炎、血管型梅毒、脊髓痨和麻痹性痴呆五种类型[1]。
现将我院收治的1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
年龄31~71岁,平均53岁。
18例均已婚,初次询问冶游史0例承认,再次询问8例承认有冶游史(男6例,女2例),配偶有冶游史4例。
诊治前18例患者均未经治疗,均否认梅毒感染的皮肤及黏膜改变。
临床表现:18例患者中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4例,运动障碍4例,失语3例(运动性失语2例,感觉性失语1例),情绪、行为异常3例,球麻痹2例,头痛2例,双侧面神经炎2例,下肢游走性疼痛2例,腰痛1例,2例患者存在阿-罗瞳孔。
18例患者中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例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例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2 影像学检查本组1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检查,其中4例麻痹性痴呆患者有不同程度脑萎缩,并可见颅内一个或多发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
26例神经梅毒回顾性临床分析林朋兴;钟林清;李康增【摘要】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urosyphilis in order to improve diagnosis and the level of treatment neurosyphili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26 cases of neurosyphilis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4. Results 2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neurosyphilis in 2 cases, syphilitic meningitis in 2 cases, vascular syphilis in 5 cases, paralytic dementia in 15 cases, tabes dorsalis in 2 cases.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neurosyphilis are complicated and easily misdiagnosed, the detailed history and signs of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lfuid examination can guid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get better prognosis.%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神经梅毒6例误诊分析关键词梅毒神经梅毒梅毒螺旋体性病误诊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例误诊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24~54岁,平均45岁。
均经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凝试验(TPHA)脑脊液(CSF)检查,包括CSF-RPR、CSF-TPHA;结合患者的冶游史、配偶血清RPR、TPHA查以及典型体征阿-罗瞳孔(因对光反射径路在中脑顶盖区受损导致对光反射消失,调节辐辏反射存在)而诊。
临床表现:一侧肢体偏瘫2例,失语2例,错觉、幻觉、妄想1例,记忆力下降3例,精神错乱2例,共济失调3例,大小便障碍3例,头晕、头痛3例,精神失常2例,脑神经损害4例。
误诊分析误诊为血管性痴呆:男,54岁,因记忆力减退半年加重3月于2008年3月5日入院。
患者于2007年10月初无明显诱因逐步出现记忆力减退,以近事记忆减退为主,常不能回忆起刚发生的事,同时有言语不流利,词汇累赘,内容缺乏条理。
容易发脾气,无头晕、头痛、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畏寒发热等症状,未予以治疗。
3个月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血管性痴呆予以对改善认知功能及供血等治疗后病情未见缓解,后入我院,入院时查头颅MRI平扫未见异常,脑电图:轻-中度弥漫性异常脑电图。
血清RPR和TPHA均阳性,其中RPPR(1:32),TPHA(1:2560),脑脊液CSF-RPR阳性(1:16),CSF-TPHA阳性(1:1280),诊断为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给予青霉素治疗2周,症状好转。
本例先有脑卒中样发作,再出现精神症状,表面上似血管性痴呆,但是起病突然,常规治疗效果差。
麻痹性痴呆是神经和精神症状的综合表现,常与继发脑膜血管梅毒的其他表现伴发。
麻痹性痴呆在疾病的早期表现与任何痴呆相类似,出现进行性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偏执等,在个人史(特别是冶游史)不明确的情况下,诊断比较困难。
误诊为脑梗死:男,52岁。
因左侧肢体乏力伴言语含糊1个月,于2008年2月6日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