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气候问题博弈——写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
- 格式:pdf
- 大小:1015.30 KB
- 文档页数:4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说起中文提要: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甚嚣尘上的今天,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人类未来的福祉和命运。
因此,气候变化问题本应是最能体现全球概念的“全球化议题”。
虽然为了人类的未来,主权国需要作出不同妥协甚至牺牲,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但是从冗长的会议时间、争论不休的会议现场以及最后艰难达成的协议可以看出,这次大会更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势力竞相显示姿态的“国际舞台”。
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在“气候政治的战场”上的博弈远没有因为会议的落幕而结束。
事实上,无论这次会议的结果如何,整个博弈的过程蕴涵着今后较长时期内南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路径。
当气候变化问题从一个“科学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时,其背后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在发展问题上的角力,是发展中国家在打破国际旧经济秩序道路上的新挑战。
虽然在哥本哈根这一回合的博弈中,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意愿声明,但还是可以说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艰难中前行。
在这场没有结束的博弈中,无论是南北对话还是南南合作,如果都一味强调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国家立场,那么,各国就会为了实现本国利益而置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将出现的是“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而全球化本身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就是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关键词:气候政治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对话合作全球化一、引言2009年的冬天,一场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气候谈判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上演。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型会议齐聚了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多达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见证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以及最后阶段《哥本哈根协议》艰难出炉的过程。
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甚嚣尘上的今天,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人类未来的福祉和命运。
因此,气候变化问题本应是最能体现全球概念的“全球化议题”。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8分)材料一: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下图右)。
材料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华网华盛顿11月25日:美国白宫25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美在减排上的不同观点。
(2分)(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分)【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得3分)(2)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1分)美国:总量减排;(1分)(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2分)【解析】(1)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要求采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资料可知,中国的观点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
而美国的观点是总量减排。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或温室效应增强,气温上升。
【考点】全球变暖问题及治理措施,温室效应的大气受热过程。
2.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于欣佳奥巴马的困境———美国在世界气候变化问题面前的选择 [内容提要] 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一片争议声中闭幕了。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会上高调提出建设一个新的机制取代美国长期不愿加入的《京都议定书》等建议。
本文以“女王困境”类比,借助博弈工具分析奥巴马在世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战略选择,指出此战略的实质是“强化规则,弱化行动”的模糊战略。
在加入有约束性的国际气候变化机制的问题上,美国将长期以“未加入”的身份处于“加入”的状态中,实现在不影响国内利益的前提下收获国际声望的最优战略结果。
而且鉴于分析前提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战略选择很有可能成为美国的长期战略,而非这一届美国政府的个别态度。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机制 博弈 战略选择中图分类号:D8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10)2-0101-10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统治初期曾经面临这样的困境:一方面,如果她结婚,那么她的丈夫将取代她成为国王。
由于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亨利八世如何将前后几位王后打入大牢或干脆处斩,女王不愿冒险失去权力;另一方面,如果她公开宣布不打算结婚,贵族会以她没有继承人为由煽动叛乱,同样威胁女王的统治。
面对这种两难困境,1558年继位的伊丽莎白女王,大约在1565年前后就打定主意终身不婚,但是直到1577年,她都一直在高调地进行婚姻谈判。
这种战略为女王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成功解除了后顾之忧。
喧嚣的四百年过去了,人类创造了科技革命的历史,同时也给地球制造了 收稿日期:201012110 作者简介:于欣佳,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130012。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第2期几乎难以承受的负担。
面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开展了一系列协调合作试图力挽狂澜。
在这些协调过程中,作为世界最大经济实体的美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聚焦了全世界目光的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似乎遇到了当年伊丽莎白女王的困境。
绿色生态环保演讲稿范文五篇绿色是甚么的意味,绿色是生命的意味,绿色代表了希看。
没法想象,假如有一天地球上没有了绿色,那人类的文明将会如何。
下面是小编精选的关于绿色生态环保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绿色生态环保演讲稿范文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当一片片绿波汹涌的森林被无垠的荒漠黄尘所取代,当无忧地在湛蓝的天空飘荡的白云被漫天滚滚黑烟所替换,当为地球遮风挡雨的臭氧层被无情的氟里昂所破坏,我分明闻声了森林的哭泣,白云的叹息,臭氧层的悲伤。
回忆一下自己平时的一举一动,你是否是做到了保护,保持这美好的环境而努力。
你有过随便踏进草坪的行为吗?你有过胡乱打扫教室,包干区卫生而不往想这是不对的情况吗?你有过随手扔下一张废纸,一个零食袋吗?你有过打开学校的自来水笼头,而没有及时关上吗?你有过为我们长寿桥小学建成“绿色学校”提一个建议,出一个点子吗?同学们,我们长寿桥小学在上个学期已被评上了杭州市“绿色学校”,所谓“绿色学校”就是指我们校园里的每位师生都优环保意识,我们这个学期的一个重要要任务,就是要维护这得来不轻易的荣誉,这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参与环保活动,培养环保素养,人人争做环保卫士。
不要把它想象成很大的事情,环保就在我们身边。
当你捡起他人掉下的一张纸时,你就已做成了一件环保的事情;当你记得及时关灯,不浪用度电;当你用好水笼头能及时关掉,而不让水白白流掉;当你下课,活动时能做到有秩序,有克制,而不是高声喧哗;你就已在做着环保卫士应当作的事情了。
诸如此类的太多太多小事,我们实在都能做到,但可能我们同学之前都是没有往仔细面对和想过的。
固然,创“绿色学校”,争做环保卫士,我们的眼光还要看得更远。
一节小小的电池就可以够污染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水;一棵树一年产生的氧气可让一个人受用一生,一只塑料袋需要经过420__年才可能被完全分解掉;对这些环保的知识,你了解吗?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用环保的眼光来看发展,用环保的行为来做事,只有这样,才能留给后人们一个能让他们安然生存的,干净的,美丽的,环保的地球。
第一章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B)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 B. 气候变化C. 全球合作D. 知识经济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 4 B. 5 C. 6 D. 7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B )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 D )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英国多项选择题1. 以下气体中属于《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的是(BDE)。
A.水汽B.二氧化碳C. 臭氧D. 甲烷E. 氧化亚氮2.《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已经面世,但由于(BDE )等国迟迟不愿批准而未能尽早生效。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澳大利亚 E. 俄罗斯3. 低碳转型的推力是(ABCDE )。
A. 保障能源安全B. 避免碳锁定效应C. 提升国际竞争力D.实现可持续发展E. 应对金融危机判断题1. 二氧化碳当量是常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的单位。
(对)2. 臭氧是温室气体中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最长、存量最大的气体。
(错)3. 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生存权之争。
(错)4. 产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的碳排放对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对)第二章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单项选择题1. 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C )。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2. 发达国家中,( D )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B.日本C. 挪威D. 英国3. 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 倒“V”形B. “V”形C. 倒“U”形D. “U”形4.(D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低碳生活倡议书范文格式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一时间,“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地产”、“低碳生活”等新名词,以崭新的姿态高调亮相,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低碳生活倡议书,欢迎大家阅读!低碳生活倡议书1尊敬的各位网友: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20XX年,作为一名热心网友,我想与您一起追求低碳新生活,呵护我们自己的生态家园。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行动吧!为了你、为了我、为了他、也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更是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
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共同做到:衣: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
同时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尽量选择手洗。
食:尽量购买本地食品,减少食物加工及流通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住:住房面积不必一味求大,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
因为住房面积的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房间照明选择节能灯、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等等,既减少生产中消耗的能量,也减少了垃圾。
行: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汽车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有需要购买汽车的话,应尽量选择低油耗、更环保的汽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低碳生活”的概念传递给每一个家庭。
我们承诺“低碳生活”,从衣、食、住、行做起,“低碳生活”将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倡议书2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
关于全球气候问题解决的博弈思考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总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1、人口剧增因素2、大气环境因素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6、酸雨危害因素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8、水污染因素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自然因素: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全球气候变暖之后的结果: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
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
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
4、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7、.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8、对生产领域的,例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9、将感染疾病等传染病……病菌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世界各国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非洲国家制订行动方案、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美国出台应对措施、中国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
气候危机具有全球性,往往一个国家造成的碳排放,后果却必须要相邻国家甚至全球共同来承担;而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气候变化又发生着相互的影响。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摘要] 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举行,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会议在争吵声中最终只达成了一个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是《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由于该次会议是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因此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992年,联合国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下简称联合国环发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以下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目前为止,公约已拥有192个缔约方。
《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此外,公约还为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是公约缔约方基于这一基本框架,为妥善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举行的。
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
迄今为止,不包括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在内,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经召开了14次。
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举行,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历届世界气候大会情况综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不断恶化,极端天气的短增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世界性的难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节能减排,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每个国家和公民应积极履行的义务。
1、2011年南非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一、会议时间: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二、会议地点:南非—德班三、会议主题:为了明天四、会议议题:(1)、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
(2)、明确非公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它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承诺;(3)、落实有关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安排。
(4)、细化《坎昆协议》中有关“三合”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
五、会议的共识与分歧:1、会议达成的共识:德班会议就确立新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议程达成一致。
使《京都议定书》获得了有保障的第二承诺期,从而让相关政策有了更大的确定性;同时,这次会议还奠定了基础,以便建立一个更加广泛的、以法律形式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气候机制;此外,发展中国家还获得了一些工具支持他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
(1)、批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各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
(3)、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确定了基金的管理框架和运行模式。
(4)、明确了2020年后公约实施的进程,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
2、会议存在的分歧:对于本次会议的两大焦点议题《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绿色气候基金设计,目前各方依旧存在较大分歧。
在绿色气候基金问题上,除美国、沙特等“少数派”依旧对基金设计持较大意见外,77国集团加中国、小岛屿国家、欧盟等各谈判集团的主流意见是,要让基金管理机构立刻成立并运作起来。
欧盟认为,可以先对基金过渡委员会草案做一个“总结论”,在表示接受的同时列出各方的意见,要求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后再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