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 格式:ppt
- 大小:928.50 KB
- 文档页数:43
第二讲:需求和供给(1)一.市场和竞争:1.市场是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本章我们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2.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可供完全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者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价格接受者”。
二.需求:1.物品的需求量是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2.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3.表达方式:需求表,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三.支付意愿与需求曲线1.一个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是他愿意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支付意愿衡量买者对于物品的评价。
例如:4个买者对于一个教科书的支付意愿。
2.支付意愿与需求曲线:i.在任意数量,需求曲线的高度代表边界买者的支付意愿。
ii.边际买者:如果价格再提高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买者iii.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表格。
3.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市场需求是所有买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需求量的总和4.市场需求曲线:5.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这些“其他条件”是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因素(也就是决定买者对物品需求的除开物品价格的其他因素),改变他们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1)买者数量的增加:(2)收入正常物品的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收入增加会增加每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并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低档物品的需求与收入成反比:收入增加会使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例:披萨和汉堡,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CD与音乐下载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例:电脑与软件,大学学费与教材,蛋糕与奶油(4)嗜好对一种物品嗜好的增加会使那物品的需求增加,并使他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第二讲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名词解释: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弹性,恩格尔定律等,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
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不多。
1.合乎理性的人(理性人,经济人)⑴基本特征⑵另一定义:偏好的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⑶意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2.需求⑴定义: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⑵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④消费者的偏好;⑤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⑶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⑷需求表: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⑸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⑹需求规律: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需求规律的特例:吉芬商品;⑺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买量的变动,表现为该曲线上的点的变动,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了购买量变动(如收入变动等)称之为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3.供给⑴定义: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⑵影响供给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②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③生产的成本;④技术水平;⑤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⑶供给函数:假定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具有无限的分割性,并把商品的价格视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依变量;⑷供给表: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供给量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⑸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⑹供给规律:当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1、保持其他所有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正确答案:A2、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正确答案:B3、如果商品A 和商品B 是替代的,则A 的价格下降将造成A、A 的需求曲线向左挪移B、 A 的需求曲线向右挪移C、 B 的需求曲线向右挪移D、 B 的需求曲线向左挪移正确答案:D4、均衡价格是A、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B、固定不变的价格C、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D、以上全对正确答案:C5、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正确答案:A1、下列哪些因素会使需求曲线挪移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下降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正确答案:ACD2、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量增加的原因可以是: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正确答案:BD3、在需求保持不变和供给增加的情况下A、均衡价格将上升B、均衡数量将上升C、均衡价格将下降D、均衡数量将下降E、无法确定正确答案:BC4、政府对某一商品执行最高限价的政策,将会产生影响有A、该商品短缺B、该商品过剩C、黑市交易D、排队E、资源浪费正确答案:ACD5、政府对某一商品执行最低限价的政策,将会产生影响有A、该商品短缺B、该商品过剩C、黑市交易D、政府负担沉重E 、资源浪费 正确答案: BDE第二(dì èr)讲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需求、需求规律、需求曲线2. 需求影响因素及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3. 供给、供给规律、供给曲线4. 供给影响因素及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5. 均衡价格(jiàgé)的形成及模型的应用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愿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原理——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
近几年来,在各方面因素的带动下,房地产价格呈现快速上涨、逐年攀升的态势。
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3.7%。
2003年上涨幅度达到5.0%。
到2004年,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上涨14.4%和15.2%,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05年1~4月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高达12.5%,为近年来罕见。
房价的快速上涨制约了普通居民居住权益的实现,既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波及到社会的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房价快速上涨是房地产市场需求过度旺盛的结果。
从理论上讲,房价的上涨或下跌,其根本的动因都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在当前,又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过度旺盛上。
(二)房价上涨又受成本上升的推动。
从土地的角度看,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利益驱动。
自从银行管辖权上划以后,来自土地的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柱。
房价、地价的上涨,有助于地方政府获取更多的收入,房地产膨胀得越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就越大。
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成本却是零。
正是这种成本和收益的极端不对称性,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因。
尤其是在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后,土地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城市土地价格成数倍增长。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自然增加了房屋开发成本,推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包括: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的含义供求定理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价格的决定第四节价格对经济的调节第五节价格政策第一节需求理论一、什么是需求二、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三、需求的表示四、需求定理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第二章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1.已知某一时期内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根据均衡价格模型Q d=50-5PQs=-10+5PQ d=Q s解之得:P e=6,Q e=20(2) Q d=60-5PQ s=-10+5PQ d=Q s解之得:Pe=7,Qe=25(3) Q d=50-5PQ s=-5+5PQ d=Q s解之得:P e=5.5,Q e=22.5(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求解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1)为例,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
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一10+5P和需求函数Q d=50-5P表示,均衡点 E所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为 P e=6时,有 Q s=Q d=Qe=20;当均衡数量Q e= 20时,有 P S=P d=P e=6。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函数中的参数(50,一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一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 e=6和Q e=20。
类似地,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和(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都得到了体现。
第二讲 需求与供给:应用5 应用5.1需求定律例1: 《经济学讲义》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人发现,成都有一家小服装店,一件衣服20元没人买,但加价到200元反而生意火爆。
请问这个现象有推翻需求定律吗?前面我们提到,如果发现有违反需求定律的现象,首先应该问一下自己是否有其它条件发生了变化。
发现这个现象的人以上帝视角在观察,但是在解释的时候我们应该基于购买这些衣服的人所面对的局限条件进行分析。
试想,如果他们知道这件200元的衣服之前的售价为20元还会购买吗? 逻辑上肯定不会,那么,一个恰当的解释是消费者认为这件200元的衣服不同于20元的衣服,所以才会购买,也就说明20元和200元的衣服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需求曲线——价格不同,认为质量不同,提价使需求曲线向右发生的移动。
为什么提价会影响消费者的质量认知呢?这是因为人们对衣服真实质量的识别存在“信息费用”,所以用价格作为了识别质量的替代(proxy)。
生活中的一个常识是:高质量的商品会有较高的生产成本,所以价格也会相应较高,因此会认为高价对高质,低价对低质,即“以价推质”。
以价推质的本质在于人们缺乏鉴定商品质量的相关知识,或者鉴定花费的成本较高很麻烦。
一个以价推质的实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安东尼奥.兰热尔与同事们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消费者普遍感觉价格越高的同类商品质量越好,人们购买高价葡萄酒的愉悦感远远大于购买低价品,而且这与葡萄酒的质量口味无关。
兰热尔教授请20位测试者品尝葡萄样酒的同时,对其大脑活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此前受访者被告知他们品尝的是五种不同价位的赤霞珠,实际上只有三种价格不同,其中两种重复两次提供给测试者。
研究人员告诉测试者实际标价90美元的葡萄酒价格为10美元,另一种实际定价5美元的葡萄酒价格为45美元。
结果发现,测试者在品尝高价葡萄酒时大脑显示更多的兴奋、愉悦感(即使是两种实际完全一样的葡萄酒)。
换句话说,葡萄酒价格影响了消费者的实际满意度。
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2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判断与选择题:(1)随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均衡价格上升10%,均衡产量上升10%,此时需求为单位弹性。
该种说法:(A )对,(B )错。
答:(B )错。
需求曲线的移动是指在某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其他条件发生改变而导致的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是在不同需求曲线上考虑问题。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百分比之比,是在一条需求曲线上考虑问题。
因此,需求曲线移动所反映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变化关系不能体现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2)陡峭的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小,而平坦的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大。
该种说法:(A )对,(B )错。
答:(B )错。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不能等同,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对于需求函数()dq d P =,其需求价格弹性为:d 1d d d d d q P Pe P q q =-⋅=⋅斜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不仅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有关,还与dPq 有关。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线性需求曲线上,虽然各点处的斜率相等,但需求价格弹性却不同。
(3)如果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销售税主要由购买者负担。
该种说法:(A )对,(B )错。
答:(A )对。
根据税负与供求曲线价格弹性的关系s dd sP e P e ∆=∆,供求双方各自承担的税负与其各自的弹性成反比。
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则其税负越高。
(4)当需求曲线斜率始终为负而供给曲线斜率始终为正时,如果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A )收敛型的;(B )发散型的;(C )封闭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