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耿作石)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437.00 KB
- 文档页数:28
大二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家庭、企业和市场个体之间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作为大二学生,我们将深入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以下是大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交点即市场均衡点,确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 弹性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消费者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衡量消费者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替代品弹性衡量消费者对替代品的偏好程度。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相互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头竞争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果。
4. 生产成本和产出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不随产出变动,如房租和设备折旧;可变成本随产出变动,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企业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下最大化产出,通过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产出来做出最优决策。
5. 供给和生产效率供给曲线表示价格和供给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效率是指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的产出。
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促使供给增加。
6.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实现效率。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
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征税、补贴和监管。
7. 市场效率和福利市场效率是指在给定资源下实现最大福利的能力。
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是衡量市场效率的指标。
消费者福利通过消费者剩余来衡量,生产者福利通过生产者剩余来衡量。
8. 市场竞争和垄断权力市场竞争鼓励创新和效率,增加消费者福利。
垄断权力则会限制市场竞争,导致效率下降。
政府在控制垄断权力和维护市场竞争中发挥一个重要角色。
9. 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二章需求、供应和平衡价钱知识点总结第一节需求剖析一、需求概括1、需求的含义:指花费者在一准期间内在各样可能的价钱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目。
2、影响需求的要素: 1)商品自己的价钱; 2)花费者的收入水平; 3)有关商品的价钱; 4)花费者的偏好; 5)花费者对商品价钱的预期。
二、需求函数d1、含义:Q=f(P)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钱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d2、公式: Q=α - β· P3、图形: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Q与 P 成反方向改动。
4、需求定理:其余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商品的价钱和需求量成反方向改动。
三、需求改动1)需求量的改动:商品自己的价钱惹起的。
表现为:商品的价钱—需求数目组合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2)需求的改动:商品自己价钱之外的要素惹起的。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地点发生挪动。
四、需求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1)公式:弹性= 因变量的改动比率自变量的改动比率当自变量变化1%时,因变量变化?%。
2)弧弹性:e=Y?X3)点弹性:Xe= dY?YXdX Y2、需求的价钱弹性1)含义:在一准期间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改动关于该商品的价钱改动的反响程度。
或许,在一准期间内当一种商品的价钱变化百分之一时所惹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量的改动比率需求的价钱弹性 = —2)计算:A 弧弹性: e d = —Q? P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P Q如要计算需求曲线某两点之间的弹性一般用需求价钱弹性的中点公式来求得:e d = —P 1P 2 Q 2。
P?Q 1 Q 22B 点弹性: e = — dQP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点的弹性。
?ddPQ此外,点弹性也能够用几何方法求得: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 都能够经过由该点出发向价钱轴或数目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3)弹性的五种种类: e d > 1;e d < 1; e d =1;e d =0; e d =∞。
微观经济学市场均衡知识点整理在微观经济学中,市场均衡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对于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资源的配置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关键的知识点。
市场均衡主要指的是在某个特定的市场中,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市场价格稳定,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既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
我们先从需求说起。
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般来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是因为消费者在价格下降时会觉得购买该商品更加划算,从而增加购买量。
需求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等。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
接着看供给。
供给曲线展示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通常情况下,价格越高,生产者越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因为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供给的变动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像是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以及政府政策等。
当这些因素改变时,供给曲线就会相应地移动。
市场均衡的实现是通过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也就是过剩。
生产者为了卖出过剩的商品,会降低价格,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直到达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反之,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也就是短缺。
此时,消费者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商品,生产者会提高价格,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最终也会回到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会发生变化。
比如,需求增加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果供给不变,均衡价格会上升,均衡数量会增加;需求减少则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同样,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若需求不变,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