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 格式:ppt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36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2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判断与选择题:(1)随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均衡价格上升10%,均衡产量上升10%,此时需求为单位弹性。
该种说法:(A )对,(B )错。
答:(B )错。
需求曲线的移动是指在某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其他条件发生改变而导致的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是在不同需求曲线上考虑问题。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百分比之比,是在一条需求曲线上考虑问题。
因此,需求曲线移动所反映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变化关系不能体现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2)陡峭的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小,而平坦的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大。
该种说法:(A )对,(B )错。
答:(B )错。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不能等同,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对于需求函数()dq d P =,其需求价格弹性为:d 1d d d d d q P P e P q q =-⋅=⋅斜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不仅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有关,还与dPq 有关。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线性需求曲线上,虽然各点处的斜率相等,但需求价格弹性却不同。
(3)如果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销售税主要由购买者负担。
该种说法:(A )对,(B )错。
答:(A )对。
根据税负与供求曲线价格弹性的关系s d d s P eP e ∆=∆,供求双方各自承担的税负与其各自的弹性成反比。
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则其税负越高。
(4)当需求曲线斜率始终为负而供给曲线斜率始终为正时,如果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A )收敛型的;(B )发散型的;(C )封闭型的。
第2章供需法则与市场均衡第2章供需法则与市场均衡2.1知识要点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与企业的行为,要说明价格如何配置资源、调节经济。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供给与需求就是最重要的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的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1.需求(demand)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需求规律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在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应该注意两点:(1)消费者必须要有购买欲望。
(2)消费者的需要还必须有一定的购买能力。
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2)收入。
(3)偏好和期望。
(4)其他商品的价格。
需求规律(the law of demand)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自身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即需求量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自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供给(supply)的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厂商的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所以,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了影响厂商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技术及预期等。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生产要素(production factor)的价格。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生产技术(technology)和管理水平。
(5)预期(expectations)。
供给规律(the law of supply)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均衡价格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1.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1.11考察方向:a.层次一: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b.层次二: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C.层次三: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1.2.分析前提:“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
1.2.1.基本假设:1)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无资源闲置。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
2)经纪人假设:即合乎合理性人的假定,以利己为动机,最小代价追逐最大利益。
(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行为,有限度的理性)3)完全信息:能迅速获得各种信息。
1.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3.1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1.3.1.1从居民方面看: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消费者首先要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已取得收入,然后再从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
从企业方面看: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厂商首先要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生产,通过商品出售获得利润。
1.3.1.2结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产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供求相对的均衡状态。
1.3.1.3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
1.4.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本书章节安排第二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第三章.消费者选择,介绍消费者理论第四章.生产函数第五六七章. 市场论介绍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第八章.生产要素市场的分析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需求曲线2.1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1.1表达式:2.1.21)变量:指没有固定的值,是可以改变的数;2)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且自变量取唯一值时,因变量有且只有一个值与其相对应;3)自变量:函数一个与他量有关联的变量,这一量中的任何一值都能在他量中找到对应的固定值。
2023年中级经济师必过系列--第2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单项选择题】1.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2.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 )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A.愿意B.可能C.愿意或可能D.愿意且可能3.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实施保护价格会出现( )。
A.市场过剩B.市场短缺C.会刺激消费D.会限制生产4.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大于1,则( )A.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B.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C.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D.企业不适用薄利多销策略5.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0.5,该商品现在的价格为2元,则按点弹性计算公式,商品价格上升到( )元,才能使需求量减少15%。
A.0.6B. 2.6C. 2.4D. 3.06.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称为( )A.需求价格弹性B.供给价格弹性C.需求交叉弹性D.供给交叉弹性7.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可以称为( )。
A.高档品B.必需品C.劣质品D.低档物品8.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
A.资金有机构成B.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C.投入品替代性大小D.时间【多项选择题】9.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有( )等A.消费者偏好B.生产技术C.生产成本D.替代品价格E.消费者预期10.在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 )。
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C.斜率为正D.斜率为负E.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11.下列关于政府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B.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均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千预措施C.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短缺D.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过剩E.最高限价也叫做支持价格12.下列关于保护价格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B.生产者变相涨价C.保护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短缺D.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过剩E.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1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