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美学,其他论文文档]现代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 格式:docx
- 大小:7.17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摘要】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随后探讨了现代音乐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因素。
通过分析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在音乐表演中应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感受,同时结合了美学理论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实例。
启示总结部分指出,音乐艺术的发展需要不断融合美学理论,提升表演艺术的审美水平和观赏体验。
未来展望则呼吁音乐演员和研究者共同努力,深入探讨现代音乐美学,为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启示。
通过对现代音乐美学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为音乐表演艺术的进步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 音乐美学, 现代音乐, 音乐表演艺术, 美学因素, 美学理论, 启示, 应用, 发展,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研究意义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不仅可以帮助音乐家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和内涵,还可以引领他们在音乐创作和演奏过程中更好地把握美学要求,提高音乐作品的艺术水平和感染力。
音乐美学研究也可以促进音乐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为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对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1.2 研究意义音乐美学作为艺术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于现代音乐表演艺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音乐美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探讨音乐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和内涵。
音乐美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音乐表演的审美水平,促进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探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音乐表演艺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音乐美学概念介绍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音乐的艺术特性、美学规律以及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
什么是音乐美学5篇第一篇:什么是音乐美学什么是音乐美学什么是美?美学的研究开始于柏拉图对美的千古疑问“美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哲学家、美学家都在苦苦寻求答案,寻找美是什么。
美的定义是什么呢?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事物不存在一种叫做美的东西,事物身上只存在形象,形象与积极的审美感受(美感)、消极的审美感受(丑感)的联系不是绝对的,它有可能激发积极的审美感受,有可能激发消极的审美感受。
为什么有些事物能激发人的美感呢?这是因为审美是功利性追求的前提,在审美观没有发生变异的一般情况下,能激发美感的事物,多数都是对人有利的,如美味的食物、聪明温和的人(聪明温和的人在容貌上会有所体现,虽然不是绝对)、规律的乐音。
没有审美能力,人类将无法辨别食物的好坏,无法辨别聪明、温和的人与愚蠢、凶恶的人(智商较低的人、性格较坏的人在容貌上会有所表现),无法避免噪音对身体的危害。
什么是音乐?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
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什么是美学?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和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音乐美学是从哲学-美学的高度,对音乐进行规律性的研究,具有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特点,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往往离不开从上述这些领域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是音乐学学科中的具有哲学性的理论学科。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历史并不长,但人类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产生却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西方,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开始探索音乐与数的关系,并提到音乐的“净化”作用;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强调音乐为政治理想服务,并将艺术模仿论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总结了前人的贡献,将音乐与人的感情相联系,并且首次指出音乐所具有的运动特征,肯定音乐的娱乐作用等。
传统美学思想下的当代音乐美学探析摘要:“音乐美学思想”一词虽然诞生于西方, 但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却早已涉及, 较为著名的有儒家的“和”思想、道家的“大音希声”思想以及墨家的“非乐”思想, 这些思想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皆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 如今的中国音乐正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嘈杂化等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把当代音乐美学思想置于文化学视阈中进行构建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实现音乐美学思想的重构不仅能够丰富音乐的相关理论, 而且可以增强自身的音乐表达以及实现如何依托于音乐来构建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向标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学; 音乐美学; 思想建构;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研究的是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与本质, 以及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殊规律与一般规律等问题。
音乐美学思想则是音乐学的分支门类, 研究的是音乐审美的本质、特征、社会功能, 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 音乐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音乐、美学、思想”皆包含在文化学之中。
毋庸置疑, 音乐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语言, 对于音乐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从独立音乐作品分析到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学科。
海德格尔、德乐兹、桑塔格等文化学家, 对音乐美学有过研究;而众多音乐家也纷纷涉足文化学。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西方哲学以及美学等方面入手, 把当代音乐美学思想放置于文化学的视阈中进行研究, 以期为当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建构提供多种渠道和多种理论支持。
一、当代音乐美学思想建构的必要性从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在《论音乐美学的思想》(1806) 一书中正式提出“音乐美学”一词始, 音乐美学已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
19世纪可谓是音乐美学的兴盛阶段, 《论音乐的美》(1854, 汉斯立克) 、《音乐与诗的界限》(1856, 安布罗斯) 、《作为表现的音乐》(1885, 豪赛格) 以及《音乐美学纲要》(1900, 里曼) 相继问世, 使“音乐美学”这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音乐美学论文音乐美学论文第一篇:音乐的表达与情感传递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立于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情感。
这种表达和情感传递是通过音乐中的各种元素和技巧来实现的。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的原理,以及它们对音乐美学的意义。
首先,音乐的表达是通过音乐中的旋律、和声、节奏、动机等元素来实现的。
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通过音符的高低、长短和连续性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或意义。
而和声则是由多个声部同时进行产生的,它可以通过和弦、和声进行等来表达音乐的复杂性和情感。
节奏则是音乐的时间性特征,它通过强弱、快慢和重复等手法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感。
动机则是音乐中的小主题,它通过反复出现和变化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主题。
其次,音乐的情感传递是通过音乐中的表现技巧和演奏方式来实现的。
表现技巧包括演奏技巧和创作技巧,它们通过对音乐中的元素和结构进行利用和处理,来表达音乐中所要传递的情感。
演奏方式则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图,包括演奏的力度、速度、音色和音响效果等方面。
这些技巧和方式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感人和富有表现力。
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对音乐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们使音乐成为一种可以直接触动人的情感的艺术形式,使人们能够通过音乐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其次,它们使音乐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娱乐的方式,还可以成为一种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和传递方式。
最后,它们丰富了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感知和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和意义。
综上所述,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是通过音乐中的各种元素和技巧来实现的,它们对音乐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理解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美,以及音乐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第二篇:音乐创作与审美体验音乐创作是音乐美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作曲家的创意和技巧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和主题。
而审美体验则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通过听者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来实现的。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艺术也在不断变革,传统的音乐美学逐渐被现代音乐美学所取代,音乐表演艺术也在不断受到启示和探索。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本文将从现代音乐美学的角度,探讨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现代音乐美学强调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传达。
传统音乐美学侧重于音乐的形式和结构,而现代音乐美学更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传达。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需要更加注重音乐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语言和表演技巧,将音乐中的情感与观众共鸣。
音乐表演艺术家们应该注重音乐的情感内涵,通过表演细节和抒情技巧,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动人和生动。
现代音乐美学强调音乐的跨界和融合。
传统音乐美学强调音乐的纯粹性和独立性,而现代音乐美学更注重音乐的跨界和融合,将不同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和创新。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需要更加注重音乐的跨界和融合,通过多种音乐元素的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音乐表演形式。
音乐表演艺术家们应该尝试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音乐表演形式,使得音乐表演更加富有创意和新意。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强调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传达,强调音乐的创新和个性呈现,强调音乐的跨界和融合,强调音乐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这些启示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音乐表演更加具有创意和个性化,更加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现代音乐美学,探讨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不断提升音乐表演的艺术水平,推动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2000字】。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通过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历史演变的回顾,揭示了现代音乐美学理念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探讨了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中的审美体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这一理念提高表演的质量。
进而分析了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技巧的要求,强调了技术与审美之间的辩证关系。
展望了音乐表演艺术的未来发展,指出现代音乐美学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本文旨在阐明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现代音乐美学、音乐表演艺术、启示、探讨、历史演变、影响、审美体验、表演技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讨现代音乐美学是指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原理和规律进行思考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在音乐表演艺术领域,现代音乐美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音乐表演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探索。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在于引领了音乐表演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音乐美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音乐表演者可以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使表演更加深刻和具有感染力。
现代音乐美学强调音乐表演的个性化和创造性,鼓励表演者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从而推动音乐表演艺术的不断更新和升华。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还体现在对审美体验的重视。
现代音乐美学强调音乐表演应当引发听众的审美情感和思考,使其获得美的享受和启示。
通过对音乐表演中的审美体验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表演者更好地掌握如何引导听众的情感和认知,使表演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讨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表演的本质和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探索音乐表演的新路径和可能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
随着现代音乐美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音乐表演艺术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2. 正文2.1 音乐表演艺术的历史演变音乐表演艺术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的音乐表演主要以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为主。
音乐美学问题的认识论述音乐美学问题的认识论述音乐美学问题的认识论述: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音乐美学问题的认识论述更多精品源自3edu教案一、感性与理性相结合——音乐美学特征语言表述的可能性探寻二、具象与抽象的融合——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定位上文关于音乐美学表述的实现已经论述了它的可能性和可实施性,虽然学者们对于相关问题在方向和方法上已经提出了引导性的建议意见,但要真正实现学科语言的表达还有需要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其中,使感性描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有效性和理性分析最大程度的还原音乐中呈现出的感性要素是一个具体而又复杂的过程。
对于具体音乐作品中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在很多学者的研究中都有所提及,例如韩锺恩教授在感性与理性的中心问题上指出,①“逻各斯(logos)之所以退出中心,就在于它极端理性;语音(phono)之所以成为中心,就在于它复原感性。
因此,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向语音中心主义位移,其实质就是:由相对约定、模糊、虚幻、抽象的逻各斯,逐[12]渐趋向于绝对确定、清晰、实在、具像的语音。
”本文认为,这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虽然本身具有的不足是致使这种理性分析重心偏移的成分,但是真正影响这种问题平衡的是对于理性哲学部分的过分强调,而忽略了对于感性问题的重视。
因此,学科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对学科性质和属性的定位上,如上文所述,音乐美学存在三种属性,即本质属性、感知属性和价值属性,三种属性之间亦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本文以为,这种关系首先表现在,以具象作品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上。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音乐美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属性都需要通过对于具体作品的感知来实现,因此,音乐作品中可以具体分析或可以被具体化的要素都是音乐美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切入点。
其次,上述三种属性的关系还表现在,抽象属性的实现方面。
价值的衡量需要一定的标准,本质的概括也需要某种对比,所以,这两种属性都具有抽象性,都不具备独立性,需要建立在可具体化的条件之上,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具体作品的感性认知无疑成为了实现二者的最有效方法。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讨现代音乐美学是一种新兴的哲学领域,它运用了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段研究音乐,探索音乐的本质、形式和价值,对音乐表演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现代音乐美学的角度,探讨它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首先,现代音乐美学提出了音乐的非形式主义观念。
“形式”一直是传统美学中关于音乐的核心概念,但现代音乐美学认为音乐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形式,也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意境和观念。
在音乐表演艺术方面,传统观念可能会将演奏者的技艺评价作为评价音乐“好坏”的主要标准,而忽略了演奏者对音乐情感的传达。
现代音乐美学则鼓励演奏者在表演中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表现音乐所表达的价值。
其次,现代音乐美学强调了音乐的时间性和过程性。
传统美学认为美需要永恒的形式或静态,而现代音乐美学认为美可以在时间流逝和变化中产生。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演奏者可以通过创造一种“时间的美感”,将音乐的时间性、过程性、变化性传达给观众。
因此,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演奏者需要关注音乐节奏的变化、空间的延展、动态的起伏等,通过创造音乐流动性的感觉,传达音乐的时间性和过程性。
第三,现代音乐美学拓展了音乐的听觉体验。
传统美学将音乐的发音和听觉经验视作单一的概念,而现代音乐美学认为音乐包含了更广泛的感官体验和皮肤感知,如音乐的物质感、空气感和触觉感等。
在音乐表演艺术方面,演奏者不仅需要关注音乐的声音形态,还需要注意演出现场的空间感、视觉感、情感感知等,通过综合感官体验,传达音乐的全面价值。
最后,现代音乐美学强调了音乐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
音乐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时代背景、社会历史、当代文化等都会影响音乐的产生和演化。
在音乐表演艺术方面,演奏者需要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索音乐作品背后的社会语境和文化内涵,最终呈现出音乐作品的真实面貌。
综上所述,现代音乐美学为音乐表演艺术带来了新的启示。
它从非形式主义、时间性和过程性、全面感知等多个方面拓展了对音乐价值的认识,从而促进了音乐表演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第一篇: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一)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美学课的学习,我的体味颇多。
尤其是老师在讲音乐观赏活动的美学原理中的音乐观赏的普通本质时深深触动我。
音乐观赏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倾听音乐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而理解音乐观赏的本质则有助于我们对音乐作品观赏与理解。
关键字:音乐观赏音乐观赏的本质韦伯《自由射手》歌剧从美学上认识音乐观赏的本质在经过一个学期学习音乐美学,老师孜孜不倦的讲解,让我懂得什么是美,美在音乐中是如何体现的,也让我逐渐感觉到音乐的美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
音乐美可以大到一步庞大的音乐著作,小到我们身边几个动作发出的音响。
也让我明白了罗丹的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
今天,我就从美学角度上谈谈我对音乐观赏本质观点观赏的理解。
音乐观赏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脱离了音乐观赏,离开了听众,音乐创作活动和表演活动也就会失去意义。
在课堂上,老师已经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音乐观赏的本质有:1. 听觉审美的需要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
我们人的耳朵不仅有接受外部信息的功能,还有对音乐美与丑的推断,即听觉审美的能力。
2. 感性体验是音乐观赏的根本目的。
我们人通过听觉获得对音乐内容的体验,享受从美好的音乐感觉来获得音乐价值。
3. 理性认识对音乐观赏活动具有强化作用。
理性认识我认为就是在观赏一部音乐作品之前,我们对作品所作的功课,即了解这部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品经历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
下面我用实例来解释一下我对音乐观赏活动的本质的理解。
我第一次听《自由射手》歌剧时,只是知道到这部歌剧大概内容是讲,一个守林园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相爱。
为了能与阿加特成婚,马克斯必须在射击竞赛中获胜。
探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论文摘要: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先是对音乐美学以及研究的意义进行概述,然后是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得出三点重要的启示。
分别是:如何正确的看待音乐表演,对于音乐表演的正确的认识,对于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方面的观点,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表演启示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强调音乐表演不仅仅是再现的的艺术,更是一种能够创造性发挥的艺术,它可以参与音乐意义的生成,填充丰富音乐的内涵,最终赋予音乐作品新的生命力。
21世纪以来,音乐美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音乐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实践,随着当前现代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关注度不断升高,对音乐美学的研究不仅仅丰富音乐表演的内涵,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升了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这对于音乐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美学概述以及研究的意义音乐表演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表演者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思想因素和对音乐美学的理解等等,而音乐美学则是综合了很多的学科的内容,诸如审美学或是哲学等内容,因此音乐表演在本质上是音乐美学里面非常重要的内容,现代音乐美学研究认为和一般的音乐家以及爱好者相比,音乐表演者对音乐的了解更为深入,更加注重音乐美学中涵盖的音乐美学的内容。
二、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一)正确看待音乐表演在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中对于如何看待音乐表演的问题,单从现象美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音乐是作为意向性的对象的,需要通过音乐实践的主体不断去生成新的音乐内涵,这里面主体自然是音乐表演者,音乐实践的内容就是意向性的活动,可以使得音乐的意义不断的得到填充。
另一方面来看,从现代观点来解释,音乐表演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对音乐的历史意义进行阐释,更需要把音乐作品在现代的内涵给呈现出来。
综合起来看的话,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对于音乐表演上的启迪,首先就是要正确的看到音乐表演艺术的地位以及作用,这就不仅仅表现在艺术再现上,还应当在原有的内涵的基础上使得音乐具有更强的创造性,不断的去丰富音乐的内涵。
现代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摘要:西方的现当代艺术种类繁多 ,错综复杂 ,晦涩难懂。
凯奇则更是把非音乐因素介入音乐 ,以“无声之乐”的形式来表现音乐,从而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以此来表达“艺术即生活 ,生活即艺术”的美学思想。
然而,这种美学思想是值得商榷的,无声音乐严重的影响了音乐的发展,甚至改变了艺术的发展轨迹,本文通过对音乐本质的研究,来重新诠释无声音乐。
关键词:现代音乐美学;4分33秒;无声之乐
在20世纪这个新的音乐思潮竞相涌现的年代里,音乐美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音乐的自律和他律依然是美学界议论的焦点。
音乐自律论也被称之为形式主义音乐理论,它是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音乐美学理论中的两大流派之一。
这一流派以奥地利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为代表,他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认为: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音乐只是乐音的运动形式,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音乐也不是必须以情感为对象,音乐不描写任何情感。
实际上,汉斯立克主张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与其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无关。
音乐的原始要素是和谐的声音,它的本质是节奏。
音乐他律论也可以称作音乐的情感论,这一流派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它受某种外在规律——人的情感的制约。
情感是音乐表现的主要内容。
这两种流派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情感论的音乐家数不胜数,比如浪漫时期的诸多音乐家,而到了二十世纪,自律论的影响迅速膨胀,他们的代表是表现主义音乐时期的音乐家及在其后出现的序列音乐、偶然音乐,拼贴音乐等。
本文就偶然音乐及其代表人物做一下浅显的讨论。
在二十世纪末,偶然性音乐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它摆脱了序列式的控制走向了更大的自由,然而就在这自由中,它形成了一系列的偶然创作原则,这些原则生动地体现在了对偶然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作曲家作品中。
约翰?凯奇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先锋派作曲家。
一、音乐的存在方式
首先,音乐是一门音响艺术,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然后再到音乐发展的高峰时代古典和浪漫时期,音乐形式也从它的一度创作到三度创作(从乐谱、演奏到欣赏),都是通过一定有组织的乐音诉诸人们的听觉,使欣赏者获得某种审美享受,从而完成它特定的表达意图,这条规则千百年来一度如此,甚至到了20世纪上半叶,音乐发展的轨迹虽然有些改变,但是其基本的音响形式还是保持不变。
凯奇创作了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文化里程碑”的无声音乐“4分33秒”,其创新性无可置疑,但是它违背了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
1、非自然性—创造性
2、非语意性和非视觉性
音乐和语言一样,它们都是用声音来表达的,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语言具有一种约定性的语义,是一种约定俗成;而音乐却不同,它仅是限定在艺术的交往中,其乐音本身没有明确的含义,所以它是非语义性的。
同时,它又和舞蹈艺术不同,从它的物理形态来看,音乐仅仅是具有一定的频率、一定的振幅和一定的波形的声音在时间中先后或同时发
响的组合体。
这个组合体没有可供视觉感受的形、色、状,因此它是非视觉性的,凯奇的
《4分33秒》中,演奏家仅仅坐在钢琴旁,琴盖打开又合上等动作,恰恰给了一种视觉的景象,这是不符合音乐逻辑的。
二、偶然音乐带来的影响
在现代的艺术领域中,其种类可谓繁多,但是还都是沿着欧洲艺术发展的逻辑而来的,但是
受《4分33秒》的影响,整个艺术界都受到了启发,比如音乐界把一首多声部的经文歌的曲调、歌词、内容,语言等毫不相干的东西拼贴在一起,绘画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出现了那些脱离了规定的绘画或雕塑的艺术,如环境艺术、身体艺术、偶发艺术等,这些流派脱离了画布和通常做雕塑的材料,从而成为了一种行为、一个事件、一个姿势、一段文字,或随便拿任何东西如几根树枝、几张纸、一块石头随便拼凑如画,这些作品可谓“美轮美奂”。
又如在激进派的作品《苹果》中,演出者一人拿一个苹果上台对着手里的麦克风大咬大嚼,扩音器里送来一片咀嚼声。
在《滴的音乐》中,用一口大锅,把一杯水慢慢滴进去,大家坐
着听滴水声等,中国著名青年作曲家谭盾则也创造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音乐,可谓技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却不能给人以美感;使气氛荒诞诡秘,弥漫野气,远离现实人生,使听众不知所云。
他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说:“现代音乐创作比的不是作曲技巧,而是比音乐观念。
”他们的这些观念被认为是音乐向自然的回归,但是如果艺术是这样回归的,那么对艺术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三、结论
尽管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创新也很有必要,但是,脱离艺术的本体去谈创新是不理智的,他最终只会阻碍艺术的发展,如果巴赫能够想到这些创新,把音乐引向自然,那么我们就再也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了,也不会出现贝多芬和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家了,我们只能看到演奏家静静地坐在乐器的前面而不出任何声响,或者只能听到滴水声和鸟鸣了,看到的绘画也只是几只树枝和几块石头而已。
参考文献:
1、The New Grove Dictionar y of American Music ,第 1卷,伦敦 MACMILLAN 出版有限公司 1986 年出版,第336页。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3、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