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祖国颂歌—《我和我的祖国》教学理念: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本课将以我国当代优秀的群众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我国的优秀声乐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形象、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丰富情感体验,重视音乐实践本着“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来发展个性化的特点,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小组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七单元第三十课,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我的这节课对本课内容做了一个衍生:通过欣赏《我和我的祖国》,让学生了解如何用音乐要素去分析歌曲,挖掘其思想内涵,并从声乐的多种演唱方法的体验和比较上,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声乐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示范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感受体验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声乐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步骤,以及用不同唱法和不同表演形式来表现同一声乐作品。
2.能力目标:用本课所学知识抒发爱国主义情感。
3.情感目标: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引导学生从旋律和歌词中去把握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声乐作品的魅力。
2.用不同演唱方法的对比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学生参与演唱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么?喜欢唱些什么歌?(学生随意哼唱几首自己喜欢的歌,多为流行歌曲)既然大家这么爱唱歌,老师也给大家唱一首如何?(教师演唱《红旗飘飘》高潮部分)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老师在演唱时是用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呢?(激情飞扬、热情澎湃、爱国热情)同学们讲得很好。
音乐鉴赏祖国颂歌教案【篇一:《祖国颂》教案】《祖国颂歌》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歌唱祖国》。
2.管弦乐《红旗颂》。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2.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语言形象的能力。
3.抒发对“国旗”、“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赞颂。
【教学重点】1.通过在课堂上学唱《歌唱祖国》到达会背唱的目的。
2.欣赏管弦乐《红旗颂》,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难点】1.主要掌握歌曲《歌唱祖国》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的特点。
2.理解乐曲《红旗颂》的内涵。
【教学准备】钢琴、cd机、多媒体。
【教材分析】1.歌曲《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王莘,作于20世纪50年代。
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民族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歌曲是d大调,四二拍。
采用三段体——aba的结构形式。
2.乐曲《红旗颂》《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
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取得了成功。
之后传遍大江南北、华夏两岸。
这首乐曲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段嘹亮的小号奏出了乐曲的引子,指引着革命道路前进的方向。
再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芒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宏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热烈欢跃的情景。
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第二乐段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
第一单元《祖国情》教案(三课时)第一课时《爱我中华》教学内容:歌曲《爱我中华》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了解此歌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作的贡献。
2、通过学生欣赏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以及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等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处理及创编活动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创设情景导入: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
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二、学习歌曲《爱我中华》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
师总结:56个民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
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
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学唱歌曲:A、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唱歌谱(单旋律慢速轻唱歌谱)B、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
C、把歌谱填词轻声哼唱。
D、配合歌曲的演唱,应该把连音和跳音结和起来。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A、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唱好此歌?讨论包括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应带着怎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师总结:这首歌歌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表达了56个民族的爱国热情,要带着自豪地、积极奋发地情感来演唱。
音乐的体裁——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教学目标:积极地体验和欣赏歌曲,了解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特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不同体裁音乐的美,培养对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
对不同音乐的欣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群众歌曲的产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和体验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特点感受和区分歌曲的体裁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句话选自《乐论》,意思是?1请学生回答:2老师补充:揭示了在人类早期的混生性文化现象中,语言与歌唱的联系。
3《诗经》的可吟可诵,汉代的乐府诗,宋词——宋代的民间小调,元曲,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古代:音乐与诗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现在:歌曲——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固定形式二歌曲的体裁歌曲不断地发展就形成了多种样式,这种样式便为体裁1 请同学们说出几种熟悉的体裁形式:2 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形式划分歌曲的体裁演唱方式:合唱对唱齐唱独唱小组唱等等不同题材: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等社会功能:小夜曲摇篮曲等以上都是学生在小学或初中学过了的体裁形式,按照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三艺术歌曲什么是艺术歌曲?它有什么特点呢?欣赏:《教我如何不想他》从旋律、伴奏、歌词、表达的内容四个方面思考歌曲的特点(分组布置任务)1 分组派代表回答2 老师总结:旋律:优美抒情伴奏: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旋律相互呼应,映衬歌词:刘半农的诗(刘半农:“她”的创始人,刘天华的哥哥,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表达的内容:对“他”的思念之情(他指一切心爱的他她它)4根据歌曲总结什么是艺术歌曲的特点?歌词多采用著名诗词,伴奏占重要地位,运用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抒发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歌曲艺术歌曲盛行于欧洲,欣赏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鳟鱼》思考:体验艺术歌曲的特点,思考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1请学生回答:2老师补充:快活的游来游去——渔夫搅浑溪水——落入网中作者看到这一幕对鳟鱼的怜悯和对渔夫的不满3问:喜欢听唱艺术歌曲吗?为什么?生:师:艺术歌曲主要是供人们欣赏的,作曲技巧难度大,专业性高,对于演唱者的条件有很高的要求。
峥嵘岁月的音乐表达——《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鉴赏一、教材分析《忆秦娥·娄山关》、《你是这样的人》选自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光荣与梦想》第二十一节《峥嵘岁月》中的内容。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诗词歌曲,作曲上汲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
《你是这样的人》是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主题歌,是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
歌曲中虽没有出现周总理的名字,却用深情的歌词描绘了周总理的精神。
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荡气回肠。
两首歌曲分别为艺术歌曲和颂歌,所以本课将从该知识点出发让学生鉴赏峥嵘岁月的音乐表达。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的学生在《诗乐相章》中对歌曲的人声分类有了大致了解,但是对于歌曲的艺体裁材并无接触,本课需要学生从两首歌曲的鉴赏中分析归纳颂歌和艺术歌曲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分析、学唱《忆秦娥·娄山关》《你是这样的人》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分析归纳总结出艺术歌曲和颂歌的艺术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首歌曲的学习,学生能体悟到我国的发展离不开那段峥嵘岁月。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分析、学唱《忆秦娥·娄山关》《你是这样的人》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通过鉴赏分析归纳总结出艺术歌曲和颂歌的艺术特征。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5分钟)1.欣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片段(1)歌曲所歌颂的事件,人民的心情。
小结:《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描述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革命历史史实,表达了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所以音乐不仅有娱乐功能,也是历史记忆的载体。
设计意图:由歌曲欣赏引出本课将以音乐为出发点,去寻找峥嵘岁月的历史记忆。
(二)赏析《忆秦娥·娄山关》(20分钟)1.初赏《忆秦娥·娄山关》(1)播放歌曲音频,请学生以自己的体验为基础,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情感、描绘的事件等。
师:相同点是都是令人奋进,健康向上的励志歌曲,除蜗牛主题都是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作品,不同是题材、风格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的音乐创作就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踊跃出大量的优秀爱国歌曲,大部分都是以歌颂祖国、赞美祖国为主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欣赏一首曾经令人激情澎湃具有时代气息的歌曲。
《娄山关》(出示课题)从歌曲的体裁形式上区分,大部分歌曲可分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出示课件)师:群众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其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群众集体齐唱。
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老师唱几句)。
艺术歌曲:源自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其特点是歌词通常采用名人的著名诗歌,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首歌曲忆秦娥----娄山关就属于一首艺术歌曲,他的歌词来源于毛泽东的一首诗词,作曲家根据毛泽东诗词创作了这首独唱曲。
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娄山关的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师:同学们朗诵的感情很充沛,有人知道这首诗词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师补充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娄山关是从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毛泽东指挥红军攻打黔军,抢占川贵的要塞娄山关,这次战斗打了两天,歼敌两个师,攻克娄山关。
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利。
这首词就是在这个时候写下的,表现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英勇杀敌的场面以及战斗必胜的顽强信念。
忆秦娥是词牌名,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陆祖龙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
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长短,强弱错落有致。
看看音乐史如何一下子把我们的听觉视野引入紧张地战斗场景中的。
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以下三个音乐要素:旋律、力度、节奏不断上行的旋律,音量(力度)不断加强p—f,急促的节奏三连音(像重逢的号角声)和小附点(像急促的马蹄声)在前奏中找到号角声和马蹄声急促、阵阵响起(三连音、附点板书节奏,并练习)上片:(表气氛、情景))是大军过娄山关的场景。
《祖国颂歌》教案一、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忆秦娥•娄山关》2、音乐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3、音乐欣赏:《我和我的祖国》4、音乐欣赏:《祝酒歌》5、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二、教学目标: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
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三、教学准备:1、钢琴、视听音响设备(卡座、DVD等),磁带、音乐光盘、电脑等音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等。
3、有关教学图片资料:全山石《娄山关》,群众歌曲类大合唱资料,艺术歌曲类作曲家,舞台演唱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1、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入座。
2、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你听过有什么样的启发?这首歌曲属于什么艺术形式?(教师:这首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
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风格。
使人听了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
这首歌曲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9、P212,作以补充。
3、教师简析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教师讲清定义后,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
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
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4、教师投影图片:全山石《娄山关》,请同学们对比聆听独唱与合唱《忆秦娥•娄山关》,体验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诗词的不同艺术效果。
衡东一中校本培训汇报型公开课
音乐的体裁--—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
授课人康才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积极地体验和欣赏歌曲,了解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特点。
2、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不同体裁音乐的美,培养对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
3、对不同音乐的欣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群众歌曲的产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和体验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特点
2、感受和区分歌曲的体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介绍沙宝亮
在寒假期间有一档非常火的节目叫《我是歌手》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其中一位让我们印象深刻外号“弹簧欧”他叫沙宝亮。
对于他的成名作《暗香》众所熟悉的,但他在《我是歌手》这一节目中以一首优美抒情的带有草原气息的艺术歌曲也给我们留下了草原上那美丽的风景。
2、播放《鸿雁》
3、什么是艺术歌曲?它有什么特点呢?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
它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那我们就一睹为快,欣赏一首。
二、艺术歌曲
欣赏:《教我如何不想他》
从旋律、伴奏、歌词、表达的内容四个方面思考歌曲的特点(分组布置任务)
1 、分组派代表回答
2 、老师总结:
旋律:优美抒情
伴奏: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旋律相互呼应,映衬
歌词:刘半农的诗(刘半农:“她”的创始人,刘天华的哥哥,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
表达的内容:对“他”的思念之情(他指一切心爱的他她它)
3、根据歌曲总结什么是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词多采用著名诗词,伴奏占重要地位,运用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抒发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的
一种抒情歌曲
艺术歌曲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
基本上是在抒情歌曲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但一经出现,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便突出地显露了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并以其强劲的生命力,方兴未艾地发展起来,至今仍盛行不衰。
艺术歌曲盛行于欧洲,欣赏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鳟鱼》
思考:体验艺术歌曲的特点,思考器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1、请学生回答:
2?、老师补充:音乐是不是很欢快活泼,像一条鱼儿游来游去
快活的游来游去——渔夫搅浑溪水——落入网中
作者看到这一幕对鳟鱼的怜悯和对渔夫的不满
3、介绍林志炫的《烟花易冷》并聆听。
师:艺术歌曲主要是供人们欣赏的,作曲技巧难度大,专业性高,对于演唱者的条件有很高的要求。
那么,与之相对应,提供给群众集体演唱的歌曲——群众歌曲又有什么特点呢?
四、群众歌曲
1 、请学生齐唱:《团结就是力量》
边唱边感受歌曲的情绪,思考歌曲的作用?
坚定?豪迈?雄壮等鼓舞宣传?团结凝聚
2 、为什么这种歌曲有这样的特点呢?当时这首歌曲是在什么时期创作的?
歌曲的产生:近代国际国内革命战争,在战争年代,诞生了很多优秀的群众歌曲:法国大革命:《马赛曲》人民公社《国际歌》
苏联保卫战争:《喀秋莎》中国抗日战争:《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
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首代表作品《马赛曲》。
3、欣赏:《马赛曲》
体验歌曲的情绪,讨论听后的感想?
4、总结群众歌曲的特点
为群众性集体演唱而创作的表现群众生活情绪,演唱技巧难度不?大的歌曲的总称,起宣传和鼓舞的作用。
从十八世纪末到现今,歌曲不断地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多种样式,这种样式便称为体裁。
5、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形式划分歌曲的体裁
我们已经欣赏多首歌曲,请大家总结下这些歌曲可以分为那些类型的体裁。
演唱方式:合唱、对唱、齐唱、独唱、小组唱等等
不同题材: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等
社会功能:小夜曲、摇篮曲等
五、对比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特点
艺术歌曲
旋律优美抒情
雄壮豪迈坚定
歌词多采用诗词通俗易懂
群众歌曲
伴奏歌曲的组成部分可有可无
表达的内容个人的内心情感
政治,社会活动演唱形式
独唱齐唱,轮唱
六、思考与体验
思考《鸿雁》属于那种音乐体裁、是群众歌曲还是艺术歌曲。
随乐哼唱《鸿雁》体验音乐优美抒情的美感。
七、小结下课
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
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只是两朵小浪花,希望同学们,多听,多欣赏,永浴音乐诗歌交融的海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音乐与诗歌的这一章节的起始课,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联系,旨在了解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特点,能够区分什么是艺术歌曲、什么是群众歌曲?掌握它们各自的音乐风格和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增强对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兴趣。
围绕问题设计思路,力求解决疑惑,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流畅,问题的设置有效,在欣赏和演唱歌曲时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愉悦的情境中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怎样使课堂更加的“活”,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