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373.77 KB
- 文档页数:11
《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以外流河为主”。
教材重点是通过地图熟悉我国的主要河流,在地图上归纳出我国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分布特征,同时河流的水文特征也是学习河流知识的核心内容。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已掌握一定量的世界地理知识和中国地理基本概况,对中国的河流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身处长江和乌江交汇处的涪陵人,对河流更是比较熟悉。
然而,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归纳分析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还有一定困难,需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推理分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读图熟悉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2、学会分析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众多的河流,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初步建立人地关系意识。
【教学重点】1、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及分布。
2、归纳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准备】电脑、大屏幕、实物展台。
PPT课件。
微视频。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min)同学们,大家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涪陵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水源来自哪两条河呢?(长江、乌江)(播放视频《河流带来淡水食物》)是的,人类一直被河流吸引,依水而居,河流为所到之处的生物带来生命的必需品,淡水、食物、航运……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主要河流。
大家知道,一条小河必须冲过多个急流险滩,不畏艰险,才能最终流入大海,获得成功!今天这节课老师也为同学们设计了三个险滩,大家必须开动脑筋、勇敢探索,方能成功。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有哪三个险滩(齐读):1、急流险滩第一关:我国主要河流面面观。
2、急流险滩第二关:内外流区分界看湿干。
水资源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难点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教学(一)众多的河湖1.设疑导读(1)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它们是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生回答)河湖对于人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有利又有害。
(2)河湖的好处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便于人们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3)河湖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带来过坏处。
河湖有哪些坏处呢?(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干旱等。
2.读图学新知引导学生读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塔里木河和弱水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有注入海洋。
)(2)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海洋?(太平洋)(3)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北冰洋、印度洋)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
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1.读图学新知引导学生对照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和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一、教学目标:1、通过绘图知道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并能勾出内外流区的界限;结合地形图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地形区和所属气候的关系。
2、会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运用生活实例探究河流的开发与利用,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去看待河流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的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三、教学难点:南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展示《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及小资料,学生阅读。
教师提出问题:“从地图和资料当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学生自己得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结论,并举例说出河流和湖泊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学法》课前预习题。
2、学生自我展示集体交流学习结果3、学生查错,纠错,探讨,老师点拨引导,难题学完新课再作答复。
4、教师深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出几道题测试自学能力(内容见课件)。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教材活动题阅读图2.30,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图2.24,认识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
1、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请用笔描出这些河流)2、在这些河流中,哪些是外流河,各自注入哪个大洋?哪些是内流河?有些河段用虚线表示,为什么?3、归纳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4、说说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探究过程:1、独立完成第一题,之后学生展示所描河流,并说出河流名称。
2、各组探究活动题2.3.4题,要求人人参与,各小组成员相互督促,共同探讨完成解题方法和得出正确结果。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3、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教师设疑: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河水补给的来源、汛期、影响因素是一样的吗?师生共同比较内、外河流,完成下表:探究二:探究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读图2.31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学会表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师生共同总结出:水量最大-_长江;汛期最长——珠江;结冰期最长——黑龙江;含沙量最大——黄河(二)再读图2.31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合作探究:(1)同是北方地区的河流,松花江和黄河相比,流量大小有何差别?为什么?(2)同是南方地区的河流,长江与西江相比,流量大小有何差别?为什么?(3)北方河流与南方河流相比,流量大小有何差别?探究过程:1、各组探究活动题,要求人人参与,各小组成员相互督促,共同探讨完成解题方法和得出正确结果。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课时1 以外流河为主1.读图熟悉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河的划分。
2.学会分析我国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3.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众多的河流,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初步建立人地关系意识。
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及分布,掌握外流河(区)与内流河(区)的定义及划分。
归纳我国河流主要的水文特征,并总结外流河、内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源来自那几条河流呢?(长江、赣江)那我国还有多少像长江、赣江这样的河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主要河流。
【讲授新课】1.利于PPT播放“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问:大家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河流众多)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
河流众多有什么优势呢?教师总结:(1)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2)塑造了富饶的冲击平原(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3)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例如,鄱阳湖是我国候鸟的一大栖息地)(4)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旅游等。
教师板书:1.河流众多优点:①②③④2.利用PPT播放我国河流分布图,给出河流位置,让学生回答分别是什么河流(黑龙江、辽河、黄河……)问:这些河流最终流向哪?(海洋)再问:分别流向哪个海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再追问: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分别有哪些?再播放塔里木河的位置,问:这条河流最终流向哪?(消失在陆地)请学生总结:最终流向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如:黄河、长江,最终未能注入海洋的叫内流河,如:塔里木河。
教师板书:2.以外流河为主3.根据外流区、内流区的定义及分布图,问:我国外流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哪?结合前几节学过的地形地势及气候的知识点,请学生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和东北部,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
原因:南部,东北部位于季风区,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
第3节河流以外流河为主【知识与技能】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含义,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2.结合地形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了解外流河和内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简单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和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初步了解分析一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我国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难点】秦岭-淮河一线两侧水文特征的差异。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中国水系图”,提问:1.同学们,你看到地图的第一感受是什么?2.河流和湖泊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学生:自由发言(略)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这些河流和湖泊不仅有灌溉、航运、渔盐和旅游等方面的便利,还提供了水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我国的河流湖泊,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况。
知识点以外流河为主【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42~P44的内容,自主完成)1.阅读教材第42页,分析河流的作用。
__答案:提供了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__2.分析上图中塔里木河的去向,说出其他河流注入的大洋,思考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及区别。
__答案:塔里木河最终消失在荒漠中。
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等注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向北注入北冰洋。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__ 3.阅读教材第43页,理解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含义,在上图中找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__答案: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段)—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一、教学目标1.阅读地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2.阅读地图并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3.阅读地图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2.教学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地图、运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了解河流的概况,掌握河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文学作品导入,贴近学生已有知识教师:河流和山脉向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来源,作者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述自我的感想。
前面学习中我们回顾了一些和山脉有关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些和河流有关的文学作品,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相信大家知道的比我还多,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除了刚才诗句中提到的河流,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重要河流吗?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教师:给学生分发已经准备好的学习任务。
根据老师的描述,从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中找到我国重要的河流,在图上画出,并完成表格。
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大家学会如何正确阅读河流分布图:河流最初开始的地方是河流的发源地,注入大海的地方称为入海口;河流在流经途中会汇聚很多的小河流,也就是支流;入海(湖)的地方与发源地也就是源头相比,水量较大,表现在地图上也有粗细之分,源头较细,入海口较粗。
《以外流河为主》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以外流河为主》。
【课标解读】本节课不要求掌握内、外流河的概念,而是要求学会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设计思路】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对河流并不陌生。
因此,本节课从我国古代诗词中对河流的描绘出发,通过读图,引入内、外流河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最后分析总结学习河流相关知识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教学目标】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内流河;读图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教学重、难点】(1)读图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读图分析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各种有关河流的诗词、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黑板展示几句古代诗词,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上面的诗句描写了我国哪些地理事物?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千百年来,我国的河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对其挥毫泼墨,赞赏有加,前来参观的中外旅游者也络绎不绝。
让同学观察地图册“中国水系”图回答问题:(1)你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2)河流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这些河流不仅有灌溉、航运、渔业和旅游等多方面的便利,还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那么下面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2认识河流,了解河流让学生再次观察地图册“中国水系”图,找到自己熟悉的河流,就我国河流分布情况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单元第二章学科地理年级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地:划分。
2.学会分析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众多的河流,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理解正确的人地关系。
重点读图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视频进入新课学习。
为学生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讲授新课一、说说河流对我们的影响总结: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
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读图,回答问题学生1:我们家用河流水灌溉农田。
学生2:京杭运河为北京、天津提供黄河的淡水资源。
培养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1.塔里木河和弱水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2.读图,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大洋?3.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二、什么是外流区、内流区?我们把这些最终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读图,说说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和分布的?小结:我国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外流河也多,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量的95%;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
想一想,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这和那些因素有关?二、认识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1.联系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想一想:我国绝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注入海洋。
太平洋。
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
回答略。
学生读图分析、归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脑、动口的能力。
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2.学会分析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众多的河流,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理解正确的人地关系。
重点读图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一、导入新课“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首《好汉歌》中的“大河向东流”给我们启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我国许多大河向东流,注入海洋,这些河流对人类有何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河流。
二、讲授新课教师:结合身边的事实,说说河流对我们的影响。
学生1:我们家用河流水灌溉农田。
学生2:京杭运河为北京、天津提供黄河的淡水资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总结。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
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找一找:让学生阅读图 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提问:这些大河各位于我国什么地方?分别注入哪个海洋?学生: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都注入了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注入了印度洋,额尔齐斯河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向北注入北冰洋。
提问:在图中找到塔里木河,仔细观察这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学生: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内,河流最终没流入海洋,在半途消失了。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继续读图2.30,观察图中外流区、内流区界线,对照前面所讲的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及山脉的分布图,说说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以什么山脉为界。
[初中地理历史]绪论: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
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
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二、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
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
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
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
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
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课学好。
三、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2.读出知识网络3.学会梳理知识四、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五、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一、教学目标1.阅读地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2.阅读地图并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3.阅读地图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2.教学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地图、运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了解河流的概况,掌握河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文学作品导入,贴近学生已有知识教师:河流和山脉向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来源,作者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述自我的感想。
前面学习中我们回顾了一些和山脉有关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些和河流有关的文学作品,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相信大家知道的比我还多,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除了刚才诗句中提到的河流,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重要河流吗?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教师:给学生分发已经准备好的学习任务。
根据老师的描述,从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中找到我国重要的河流,在图上画出,并完成表格。
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大家学会如何正确阅读河流分布图:河流最初开始的地方是河流的发源地,注入大海的地方称为入海口;河流在流经途中会汇聚很多的小河流,也就是支流;入海(湖)的地方与发源地也就是源头相比,水量较大,表现在地图上也有粗细之分,源头较细,入海口较粗。
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认识河流。
描述的内容:我国和俄罗斯的界河。
新疆最北部的河流。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河流。
横贯我国东西的两条大河,一条像汉字的“几”,黄河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另外一条纬度较低,通航里程最长,称为“黄金水道”。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淮河。
藏南地区有条马蹄形一样的河流,这条河流有个大拐弯。
华北地区较大的水系,被称为“天津的母亲河”。
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因为流经云南省境内怒族聚居的区域而得名。
我国第三长河,年流量居我国第二的珠江。
珠江是因为流经广州市内的河道中有洲岛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
辽宁的母亲河,历史上因为辽河泛滥,两岸百姓希望辽河长久安宁,因此得名辽宁。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按照老师的描述,在地图上找到河流的位置,在学习任务图上画出,并完善表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河流图的方法并进行实践检验。
同时还掌握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及其位置,找入海口是为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学习作铺垫。
教师:不同的河流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方便大家识别。
我们在寻找河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河流注入了另外一条河流,我们把它称为支流,被注入的河流称为干流。
学生:在地图上用笔标画出各条河流,并完成表格。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任务,抽取同学进行回答,核实答案。
学生:回答问题,并自批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与河流相关的一些概念:源头、入海口、支流、干流。
】讲授新课──对比不同要素分布图,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概念及其分布教师:出示表格答案。
根据完成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发现没有,我国的河流主要注入哪些大洋?注入哪个大洋的河流最多?为什么?学生:根据任务单和自主学习收获,回答问题,与同学分享。
学生回答预设:主要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尤其以注入太平洋的居多。
之所以大河都向东流,是因为我国地势的原因。
教师:地势决定了河流的流向,由于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所以我国的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
唐朝诗人李煜将此描述为“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河流流向和地势之间的关系,学会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用联系的、综合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教师:通过仔细对比自己的任务单,我们还会发现河流之间的一些差异,有些河流的河水没有注入海洋,而是注入了内陆湖泊或逐渐消失,有些河流是虚线。
据此,我们将河流划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
内流河多为时令河,就是地图上呈现虚线的河流。
内流河的流域成为内流区,外流河的流域成为外流区。
切换幻灯片。
学生:听讲,同时在任务单上完善笔记。
教师:很明显,从图中看,内流区和外流区哪个面积大?学生预设回答:外流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的概念。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避免老师空洞的讲解,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概括。
】教师: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图,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对比两幅图,内流区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范围大致吻合,外流区和湿润、半湿润区的范围一致。
内流河分布区域降水较少,外流河分布区域降水较多。
教师:大家描述得非常好。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线基本接近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学生回答预设: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读图对比,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明晰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讲授新课──读图,对比,分析,了解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教师:(切换幻灯片)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的整体状况。
就某条河流而言,如何描述它的特点,从哪些角度描述,这就需要知道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通常从流量、汛期、枯水期、结冰期和含沙量来描述。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流量通常用大小来形容,汛期通常用长短或者月份来描述。
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的河流在流量和汛期方面有何差异?这两个特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我们通过四条具体的河流来分析。
请读图思考。
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松花江和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江和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四条河流夏季流量较大,冬季流量较少,流量主要是受降水量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在集中夏季。
黄河和松花江在冬季迎来枯水期,因为它们位于北温带,冬天降水少。
四条河流中,西江和长江水位上涨的时间较长。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到位,认识也很准确。
河流一年中水位显著上涨的时期就是汛期。
汛期通常用长短来形容。
我国外流河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雨季长短直接影响了汛期长短,我国雨季长短的分布规律如何?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由图可知,我国雨季由南向北依次递减,河流的汛期也就由南向北缩短。
教师:根据我们分析得到的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完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在流量、汛期方面的差异对比。
结冰期和哪个因素有关系呢?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结冰期的影响因素是气温,冬季低于0! 的区域河流有结冰期,高于0! 的区域没有结冰期。
我国冬季0! 等温线接近秦岭─淮河一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而以南的则没有。
教师:大家表现越来越好,分析方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我们来攻克最后一个难关──含沙量。
含沙量通常用大小来形容。
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植被分布关系密切。
河流流经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中的沙就会少,反之则多。
我国森林分布有何特点,请看图。
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较少,南方较多,由此可知,北方河流的含沙量较大,南方则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