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周氏名人及事迹篇一: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先祖轩辕黄帝18世:文王姬昌54世:亚夫号细柳67世:周瑜字公瑾92世:敦颐字茂叔号濂溪125世:恩来字翔宇125世: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夏岭周氏宗祠孟宗青云房大周继瑞派家字班辈周季历之子周文王周朝开国帝王(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享年97岁周勃之子周亚夫西汉将军(?——公元前143(:周氏名人及事迹)年)周异之子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大都督(公元175年——210年)享年36岁周辅成之子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大理寺丞国子博士理学派开山鼻祖(公元1017年——1073年)享年57岁周贻能之子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军事家(公元1898年——1976年)享年78岁篇二:周氏族谱简历周氏族谱简历轩辕黄帝18世:文王姬昌54世:亚夫,号细柳67世:周瑜,字公瑾92世:敦颐,字茂叔号濂溪125世:恩来,字翔宇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夏岭周氏宗祠孟青云房大周继瑞派家字班辈历史名人周季历之子周文王,周朝开国帝王(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享年97岁周勃之子周亚夫,西汉将军(?——公元前143年)周异之子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大都督。
(公元175年——210年)享年36岁周辅成之子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大理寺丞,国子博士,理学派开山鼻祖(公元1017年——1073年)享年57岁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军事家(公元1898年——1976年)享年78岁。
篇三:关于周氏姓周姓来源及历代名人周姓是全国大姓之一,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
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
周姓又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最大的一脉来源于姬姓,这一脉中又有两大源头:一是岐山:周文王姬昌的二子周武王姬发伐纣时,他的七弟周公旦立了功,武王逝世时他的王位继承人周成王只有l3岁,由周公旦摄政。
周公旦有这样大功劳,故武王和成王时,两次对他加封,都是将陕西丰邑(今咸阳)首都附近的岐山作采邑(采邑就是收租子代替薪俸)。
江西泰和周氏族谱矩公为瑜公二十一代世孙,本人为矩公三十七世孙。
瑜公,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生于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东吴名将,前部大都督,他的实际职务是吴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都督只是战时临时职务。
其父周异,官至洛阳令。
其祖父名讳,史志不载,今谱中说瑜公祖父名周术,不知本据何来,史料上记有瑜公高祖周荣,字平孙,官至尚书令、山阳太守,周荣自称“江淮孤士”,说明出身并不显贵。
荣子周兴,少有奇才,官至尚书郎。
兴子周景,字仲飨,官至尚书令、司空,追封安阳乡侯。
景长子周崇嗣父爵,官至甘陵相。
景次子周忠(即瑜公堂伯父),字嘉谟,官至大司农、太尉录尚书事。
周忠子周晖,官至洛阳令。
瑜公妻乔氏(即小乔,孙策娶大乔),生二子一女,女周彻为太子孙登妃,长子周循,号三承务,尚公主,拜驸马都尉,惜早卒,公主讳鲁班,字大虎,吴主孙权女,步夫人所生,循卒,改适全琮。
瑜公次子周胤。
瑜公墓葬甚多,今安徽庐江县有周瑜墓,附近有小乔墓相对,江苏无锡有其衣冠墓,另湖南岳阳也有周瑜墓,旁附小乔墓。
周胤,号五承务,生于汉建安五年庚辰(200)十月廿八日子时,卒于吴赤乌二年(239)七月七日午时,官兴业都尉,封都乡侯,妻孙氏,系吴宗室之女;继室鲁氏,系鲁肃之女。
因忤主,罪徙庐陵,后吴主召还复爵,途中见乌鸦向东引路,会卒于庐陵油田九龙山下带源(现吉安县油田镇大庙前村小庙前北边村),此地遂名乌东。
其子孙遂家于此。
有子三,长豫,次泰,三纂。
今谱中把东晋周处家族也列于胤公名下,实为谬误。
周豫东归京都建业受封袭爵,后还居原籍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该支后世不显;周纂以军功升吴威远将军,后迁居平都县蜜湖(今江西省安福县枫田镇),为蜜湖之祖。
周纂后将其父周胤之墓迁葬蜜湖北岩小台山。
周泰于建安二十四年己亥(219)八月十六日卯时吴都建业生,与其弟周纂为孪生,泰留守父墓,袭都尉,吴宝鼎二年丁亥(267)封都乡侯,遂家于庐陵乌东。
明清进士录[清] 明代周氏进士名录(附籍贯)洪武四年辛亥科(1371)周子谅二甲14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儒籍,授工部主事周潼三甲87名,浙江严州府淳安县儒籍洪武十八年乙丑科(1385)周弼二甲79名,福建莆田县,官刑科给事中、迁御史。
周同生二甲97名,福建晋江县人, 京卫知事-周文通二甲102名,福建邵武县周原二甲107名,直隶太平府繁昌县人。
字彦广,辰州府推官、磁州同知'周丹三甲75名,浙江永嘉县周尚文三甲130名,广东香山县人,字质善,选龙岩丞,官至御史。
周从善三甲147名,江西吉水县人。
仙游知县周成三甲157名,陕西韩城县周宗起三甲177名,福建漳浦县人。
官大理寺丞周月华浙江松阳县! M)周宗义浙江东阳县补阙周同安福建晋江县?周同仁福建晋江县?.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1388)周思政三甲52名,浙江青田县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1394)周钧二甲25名,陕西乾州周铨三甲7名,江西清江县周绶三甲8名,浙江于潜县周恩三甲19名,浙江临海县周祖政三甲23名,广西柳城县洪武三十年丁丑科(1397)春榜周铎三甲7名,江西清江县建文二年庚辰科周铨二甲31名,直隶怀远县周述(榜眼)江西吉水县人,字崇述,号东墅,官至左庶子周孟简(探花)江西吉水县人,周述从弟,名伟,以字行。
授编修,在翰林二十年,始迁詹事府丞,出为襄王府长史。
孟简性情谦退不伐,生平无睚眦于人。
宣德五年(1430年)卒,年53。
有《竹磵集》、《翰林集》、《西垣诗集》。
周忱二甲10名,江西吉水县人,(1381~1453),字恂如.正统五年(1440),进工部左侍郎。
六年命兼理湖州、嘉兴二府税粮。
十四年迁户部尚书,后改工部。
景泰二年(1451)致仕。
周文二甲13名,浙江仁和县周佑二甲72名,直隶当涂县周文源三甲19名,浙江青田县周远三甲55名,浙江缙云县周益三甲71名,广东茂名县,官司常太寺博士周冕三甲120名,直隶繁昌县周楫三甲121名,河南杞县县周贵三甲190名,湖广大冶县周英三甲203名,江西建昌县周玉三甲253名,浙江山阴县周霖三甲267名,直隶上海县周尚义三甲299名,湖广石首县周英三甲312名,广东合浦县周文郁三甲362名,直隶长洲县永乐四年丙戌科(1406)周炜二甲4名,江西进贤县;周仲举二甲27名,江西吉水县周珏三甲37名,江西新喻县永乐九年辛卯科(1411)周宗保二甲10名,浙江处州府青田县周文襃二甲15名,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周健三甲26名,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永乐十年壬辰科(1412)周常三甲27名,直隶凤阳府定远县永乐十三年乙未科(1415)周崇厚二甲62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军籍周敏学二甲86名,江西吉安府吉水人,礼科给事中周叔逵三甲8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周泰亨三甲60名,江西九江府彭泽县周英三甲62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周彝三甲79名,湖广永州府道州永明人,官雷州、琼州知府周贵三甲112名,浙江处州府丽水县周安三甲246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庶吉士,工部侍郎.周济可三甲251名,浙江宁波府奉化县西坞镇庙后周永乐十六年戊戌科(1418)周叙二甲1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翰林院编修,仕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周懋昭二甲12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周礼二甲18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周得琳二甲34名,浙江处州府遂昌县周礼三甲71名,应天府句容县周铨三甲90名,江西广信府玉山县周鐩三甲115名,直隶苏州府长洲县周贤三甲128名,江西广信府上饶县永乐十九年辛丑科周升二甲21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周凤三甲33名,广西平乐府平乐县周弘三甲110名,福建上杭县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1424)周南巽二甲19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周宁三甲82名,江西吉安府永丰县周益友二甲7名,直隶安庆府望江县正统元年丙辰科(1436)周旋(状元)浙江温州府永嘉县鹿城横渎周岙人,(1395-1454),字中规,号畏庵。
周姓的来源_姓周的名人有哪些周姓是中国的一大姓氏,虽然他不必陈姓、李姓的数量多,但是有关周姓的历史却一点也不比它们要短。
周姓的来源是怎样的?姓周的名人有哪些?曾经一统天下的周姓到底有多少厉害的子孙,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
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 (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
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
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
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
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历史周姓名人有哪些1.周姓的历史名人周勃:江苏省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
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处:晋朝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
周兴:雍州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周忱: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明朝大臣,官至工部尚书。
周璇:上海人,一代影后,又有“金嗓子”的雅号,曾拍摄过《喜盈门》、《歌女之歌》、《忆江南》等影片。
周亚夫: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整闻名于世。
周氏子:汝南周氏子,吴郡人也,亡其名,家于昆山县。
元和中,以明经上第。
调选,得尉昆山。
既之官,未至邑数十里,舍于逆旅中。
周日方: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
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五代南唐时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湖南省道县人。
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2.周姓历史名人朝代姓名备注西汉周仁西汉官员周勃沛(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亮工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
字元亮(今江苏南京)。
崇祯十三年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周亚夫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今江苏丰县)人。
名将周勃次子。
周昌(今属江苏沛县)。
秦时为泗水卒史。
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三国周瑜吴国名将,安徽庐江人。
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晋朝周处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南北朝周文育原名项猛奴,陈朝将领隋朝周摇鲜卑族,隋朝官员唐朝周允元豫州安城人,为南朝时梁义、衡二州刺史,武周时期官至宰相。
[清] 明代周氏进士名录(附籍贯)洪武四年辛亥科(1371)周子谅二甲14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儒籍,授工部主事周潼三甲87名,浙江严州府淳安县儒籍洪武十八年乙丑科(1385)周弼二甲79名,福建莆田县,官刑科给事中、迁御史。
周同生二甲97名,福建晋江县人, 京卫知事-周文通二甲102名,福建邵武县周原二甲107名,直隶太平府繁昌县人。
字彦广,辰州府推官、磁州同知'周丹三甲75名,浙江永嘉县周尚文三甲130名,广东香山县人,字质善,选龙岩丞,官至御史。
周从善三甲147名,江西吉水县人。
仙游知县周成三甲157名,陕西韩城县周宗起三甲177名,福建漳浦县人。
官大理寺丞周月华浙江松阳县! M)周宗义浙江东阳县补阙周同安福建晋江县?周同仁福建晋江县?.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1388)周思政三甲52名,浙江青田县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1394)周钧二甲25名,陕西乾州周铨三甲7名,江西清江县周绶三甲8名,浙江于潜县周恩三甲19名,浙江临海县周祖政三甲23名,广西柳城县周伯康三甲27名,江西玉山县洪武三十年丁丑科(1397)春榜周铎三甲7名,江西清江县建文二年庚辰科周铨二甲31名,直隶怀远县周述(榜眼)江西吉水县人,字崇述,号东墅,官至左庶子周孟简(探花)江西吉水县人,周述从弟,名伟,以字行。
授编修,在翰林二十年,始迁詹事府丞,出为襄王府长史。
孟简性情谦退不伐,生平无睚眦于人。
宣德五年(1430年)卒,年53。
有《竹磵集》、《翰林集》、《西垣诗集》。
周忱二甲10名,江西吉水县人,(1381~1453),字恂如.正统五年(1440),进工部左侍郎。
六年命兼理湖州、嘉兴二府税粮。
十四年迁户部尚书,后改工部。
景泰二年(1451)致仕。
周文二甲13名,浙江仁和县周佑二甲72名,直隶当涂县周文源三甲19名,浙江青田县周远三甲55名,浙江缙云县周益三甲71名,广东茂名县,官司常太寺博士周冕三甲120名,直隶繁昌县周楫三甲121名,河南杞县县周贵三甲190名,湖广大冶县周英三甲203名,江西建昌县周玉三甲253名,浙江山阴县周霖三甲267名,直隶上海县周尚义三甲299名,湖广石首县周英三甲312名,广东合浦县周文郁三甲362名,直隶长洲县永乐四年丙戌科(1406)周炜二甲4名,江西进贤县;周仲举二甲27名,江西吉水县周岐后三甲22名,广东博罗县周珏三甲37名,江西新喻县永乐九年辛卯科(1411)周宗保二甲10名,浙江处州府青田县周文襃二甲15名,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周健三甲26名,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永乐十年壬辰科(1412)周常三甲27名,直隶凤阳府定远县永乐十三年乙未科(1415)周崇厚二甲62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军籍周敏学二甲86名,江西吉安府吉水人,礼科给事中周叔逵三甲8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周泰亨三甲60名,江西九江府彭泽县周英三甲62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周彝三甲79名,湖广永州府道州永明人,官雷州、琼州知府周贵三甲112名,浙江处州府丽水县周安三甲246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庶吉士,工部侍郎.周济可三甲251名,浙江宁波府奉化县西坞镇庙后周永乐十六年戊戌科(1418)周叙二甲1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翰林院编修,仕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周懋昭二甲12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周礼二甲18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周得琳二甲34名,浙江处州府遂昌县周礼三甲71名,应天府句容县周铨三甲90名,江西广信府玉山县周鐩三甲115名,直隶苏州府长洲县周贤三甲128名,江西广信府上饶县永乐十九年辛丑科周升二甲21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周凤三甲33名,广西平乐府平乐县周弘三甲110名,福建上杭县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1424)周南巽二甲19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周宁三甲82名,江西吉安府永丰县周益友二甲7名,直隶安庆府望江县正统元年丙辰科(1436)周旋(状元)浙江温州府永嘉县鹿城横渎周岙人,(1395-1454),字中规,号畏庵。
周姓历史上的迁徙和分布最早时期的周姓分衍于活动在中原地区的黄帝部落,至后稷时率部向西迁徙,到达今陕西武功一带,在这里生息繁衍数百年,此后又在夏朝时迁居泾水流域,在公刘时迁于豳(今陕西栒邑县),在古公宜父时迁于岐山之阳。
从此直到周朝建立,周姓的先祖一直活动在这一地区,由此可以看出,最早与周姓有关的人尽管有过几次迁徙,但居住的范围仍在今陕西西部一带,没有超出关中地区。
只是到了周代以后,由于国家的建立和大分封的结果,与周姓有着共同血统的人才由关中地区走出,以各自的封国为中心广泛发展,并且立姓受氏,生息繁衍。
尤其是周平王和周叔王的后代,后来还都相继改姓周,造就了我国最早的一些周姓人。
加上其他的一些周姓分支,使周姓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分布。
而这一时期的周姓名人,如周颛是卫国人,周舍是赵国人,周何、周市、周叔都是魏国人,周章是陈国人。
从他们生活和主要活动的地区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关中,而是己经到达中原地区的许多地方了,至于周平王后代在汝坟、周赧王后代在洛阳等地的发展,尚且还没有计算在内。
到了秦汉时期,秦代灭亡六国时对六国贵族的迁徙和秦末的动乱,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周姓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加上国家统一后新的行政区域的划分,周姓开始把新的郡望作为自己的祖居地,并初步形成郡望的雏形。
如西汉时的周勃、周昌、周亚夫等人都居于沛县,由于他们贵盛于西汉初年,以至使他们的祖居地成为周姓人最早、最著名的居住中心之一。
此外,周仁祖籍任城,周王孙居于洛阳,周霸为鲁人,周丘为下邳人,周义山为汝阴人,周堪为齐人,周肤为陈人;东汉时,周防、周举、周姆为汝南汝阳人,周兴为太原广武人,周泽为北海安丘人,周嘉、周畅、周燮、周磐都是妆南安成人,周循为犍为人,周绪为下那徐人,周荣、周举、周景为庐江舒人,周章为南阳随人,周福为甘陵人,周琢为乐安人,周乘为汝南人,周郡为巴西阂中人。
从这些周姓名人的籍贯上可以看出,周姓人的生活范围较先秦时期有了进一步扩大,分布进一步广泛,并且形成了沛县、下邳,汝南、庐江等几个著名的居住中心。
中华姓氏——周姓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属于以氏族和国名作氏。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
周初,随着周王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周姓也由西向东迁徙,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成为巨族。
周姓原来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
秦灭六国以及秦末战乱,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
魏晋南北朝之时,周姓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
唐末五代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
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
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开始移居海外。
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周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9%,总人口大约有2520万。
一、姓氏源流一、出自古周国。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百家姓之周姓一、周姓来源: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
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
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
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
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
周摇(约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他姓改为周姓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
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
周姓的来源_姓周的名人_周姓族谱【导语】《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下是智睿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中关于周姓的来源_姓周的名人_周姓族谱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
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1、周姓缘源周姓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
后稷的裔孙古公父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
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
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
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六、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
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七、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
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
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
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
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
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
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
先祖轩辕黄帝18世:文王姬昌54世:亚夫号细柳
67世:周瑜字公瑾92世:敦颐字茂叔号濂溪125世:恩来字翔宇125世: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夏岭周氏宗祠孟宗青云房大周继瑞派家字班辈
周季历之子周文王周朝开国帝王(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享年97岁
周勃之子周亚夫西汉将军(?——公元前143年)
周异之子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大都督(公元175年——210年)享年36岁周辅成之子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大理寺丞国子博士理学派开山鼻祖
(公元1017年——1073年)享年57岁
周贻能之子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军事家
(公元1898年——1976年)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