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物质的鉴别、鉴定与推断(含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93.89 KB
- 文档页数:8
中考压轴专题训练---物质的鉴别、鉴定与推断一、选择题1.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酚酞试液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C.用磁铁吸引;区分铁丝和铝丝D.用熟石灰区分氮肥和钾肥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OH、NaNO3、Na2CO3B.FeCl3、CaCl2、Mg(NO3)2C.NO3、2SO4、BaCl2D.Na2SO4、Cl、NaCl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将无色气体充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7.2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
装置的质量量增加8.8g。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H2和CH4B、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CH4C、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CO和H2D、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5.(2013江苏宿迁)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食盐和硝酸铵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D.用酚酖试液鉴别纯碱和烧碱6.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的是2A.澄清石灰水B.水C.紫色石蕊试液D.氯化钠固体8.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9.A.氯化钠固体(碳酸钙)水B.氧气(水蒸气)浓硫酸C.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铁粉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10.(2013广州)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B.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1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无色溶液是()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稀硫酸D.硫酸钠溶液12.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的组合是()A.HCl CuSO4NO3Na2SO4B.FeCl3HCl NaCl NaOHC.CaCl22CO3HCl (NH4)2CO3D.NaNO3Na2SO4HCI H2SO414.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A.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闻气味C.黄铜和黄金——灼烧,观察颜色变化D.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15.(2013江苏连云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1.借助括号内的试剂,不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固体:铁粉氧化铜木炭粉 [稀硫酸] B.固体:NaCl NaOH NH4NO3[水]C.溶液:NaOH Ca(OH)2盐酸[CO2气体] D.溶液:KNO3MgCl2盐酸 [AgNO3溶液] 2.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3.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A. HCl、Na2SO4 B. NaCl、HNO3C. HNO3、Ba(NO3)2 D. NaCl、NaOH4.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的是()A.铁粉和木炭粉——用磁铁吸引B.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取样品灼烧C.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观察颜色D.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5.只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分(NH4)2SO4、NH4Cl、K2SO4三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A.AgNO3 溶液B.Ba(OH)2溶液C.NaOH溶液D.盐酸6.下列各组溶液,不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HCl、BaCl2、NaCl B.NaOH、FeCl3、HCl、HNO3C.Na2CO3、NaCl、Na2SO4、Ba(OH)2 D.NaOH、Ba(NO3)2、NaCl、MgSO47.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氢气和氧气—闻气味 B.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观察颜色C.水和澄清石灰水一通入二氧化碳气体D.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8.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试剂或方法A 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不另加试剂水B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C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D 除去N2中的少量CO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9.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 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加入的物质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无明显现象A.稀盐酸B.稀硫酸C.NaOH溶液D.Na2CO3溶液10.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CuO、C中一种或几种。
(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30.(7分)下列字母表示的各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
其中A 、B 、C 、D 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表示可以进行转化),四种物质中均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
(1)B 是纯碱,其化学式为 。
(2)X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酸,请写出X 与B 反应生成D 、Y 和Z 的化学方程式 。
(3)A 在受热时可以分解生成B 、Y 和Z ,那么A 的化学式为 。
(4)向A 的溶液中加入C 的溶液,可以生成B 和Z ,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
(5)从上述物质中选2种为一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看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符合要求的两组物质。
(6)请根据以上七种物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与A 、B 、C 反应均有气泡冒出b .七种物质中A 、B 、D 属于盐类c .Y 与C 反应可以生成B 和Zd .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 答案:(1)Na 2CO 3(2)Na 2CO 3 + H 2SO 4 = Na 2SO 4 + H 2O + CO 2↑ (3)NaHCO 3(4)NaHCO 3 + NaOH = Na 2CO 3 + H 2O (5)填对1行得1分(6)bcd物质 序号液体 固体 ① ②物质序号液体 固体 ① H 2SO 4 Na 2CO 3 ②H 2SO 4NaHCO 319.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实验方法A 白酒和白醋①观察颜色②闻气味B 食盐和白糖①加稀盐酸②加水溶解C 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①点燃闻气味②观察色泽D 酸性厕所清洁剂与碱性厨房清洁剂①测pH ②加石灰石答案:D18.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别的是A.氧气和空气B.二氧化碳和氮气C.甲烷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答案:B30.(7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可能由H、C、O、Na、S、Ca、Fe中的几种元素组成。
物质的鉴别、除杂和推断建议用时:30分钟]类型一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B.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D.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2.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A.AgNO3溶液B.无色酚酞溶液C.K2CO3溶液D.Na2SO4溶液3.实验台上有NaOH、CuCl2、MgSO4、KCl四种溶液,小明只用观察和将组内物质互相混合的方法就把它们一一鉴别开来。
(1)观察,色的是CuCl2溶液。
(2)将剩余三种溶液取样,分别加入少量CuCl2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原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剩余两种溶液取样,再分别加入少量(2)中鉴别出来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
4.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分别为Ca(OH)2、Na2CO3、稀盐酸、NaCl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它们,现将这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标号为A、B、C、D。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邀你一同参与:[提出问题] A、B、C、D分别是什么溶液?[实验药品] 失去标签的四瓶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仪器]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等。
[收集证明][反思与体会] 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
[继续探究] 将实验操作(2)实验后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静置后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应补充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
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实验: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考点30 物质旳鉴别、鉴定、推断一、选择题19.(·广西北部湾)下列试验方案,能实现对应试验目旳是()【答案】B15.(·湖南湘西)为了给三瓶失去标签旳无色溶液Na2CO3、CaCl2、稀HCl贴上对旳旳标签,某同学首先给三瓶失去标签旳无色溶液编号为A、B、C,然后用滴管分别取少许A、B、C两两混合后产生如下现象:(1)A与B混合无明显现象;(2)A与C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3)B 与C混合后,产生气泡。
由此某同学推断出A、B、C对旳旳次序是()A.Na2CO3、CaCl2、稀HCl B.CaCl2、Na2CO3、稀HCl C.CaCl2、稀HCl、Na2CO3D.稀HCl、CaCl2、Na2CO3【答案】C14. (·江苏泰州)下列有关物质旳鉴别、除杂、分离所用旳试剂或措施对旳旳是10. (·江苏泰州)下列做法对旳旳是A. 用肥皂水辨别硬水和软水B. 用活性炭净化水就可以得到纯水C. 用酚酞试液辨别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氢气体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答案】A5.(·内蒙古包头)有一不纯旳Na2CO3样品,杂质也许是K2CO3、CaCO3、FeCl3和NaCl中旳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得到无色容液,同步产生4.48气体,下列判断对旳旳是A.杂质一定有FeCl3和CaCO3B.杂质一定没有NaClC.杂质也许是K2CO3、CaCO3、NaCl构成旳D.杂质也许是K2CO3和NaCl构成旳【答案】C(·江苏扬州)10、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旳是()A.CuSO4、Na2SO4 B.KCl、NaClC.CaCO3、Na2CO3D. NH4NO3、NaNO3【答案】B(·四川广安)11、下列各组物质旳溶液,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旳一组是()A.Na2CO3、HCl、H2SO4B. KCl、NaCl、Na2SO4C.FeCl3、NaOH、KNO3D. HCl、NaOH、Ca(OH)2【答案】C23.(·甘肃兰州)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重要旳措施,必须严谨、科学,下列归纳推理对旳旳是()A.一定条件下,C 可以还原F e2O3 生成F e,故C也可以还原CuO 生成C u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旳,故所有旳原子均有质子和中子C.溶液是均一旳、稳定旳,故均一旳、稳定旳液体一定是溶液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故具有一种元素旳物质一定是单质23.A(·贵州贵阳)6.试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也许具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旳一种或几种。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专题提升演练1.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依次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得两装置的质量均增加,则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可能只有甲烷B.可能只有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解析:氢气燃烧生成水,只有盛浓硫酸的装置质量增加,与题意不符。
答案:B2.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 ℃和80 ℃]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过滤B.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Na2SO4C.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H)2D.该生产流程所得的主要产品是Ag和CuAlO2解析:由题意可知,银铜合金废料在空气中熔炼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硫酸铜、硫酸铝与加入的氢氧化钠反应分别生成了氢氧化铜、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钠,在煮沸时,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和水,所以过滤时得到的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固体B在惰性气体中煅烧得到了CuAlO2。
所以:A.由工艺流程图可知,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固液分离的过程,操作名称是过滤,故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Na2SO4,故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故错误;D.由工艺流程图可知,该生产流程所得的主要产品是Ag和CuAlO2,故正确。
答案:C3.(双选)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答案:AD4.(2022云南昆明中考)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甲为H2,则丁可以是Fe或H2OB.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H2O或Fe(NO3)3C.若甲为CuO,则乙、丙、丁可以是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D.若甲为Al2(SO4)3,则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答案:B5.某含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 O42-、C O32-,现取两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知识要点:1.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
我们只要把NaCI溶液中的CT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Ch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H+和0「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酥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一一变红。
cr: AgNCh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 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稀HC1和石灰水——有CO2 t oP°:: AgNCh溶液一一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 t 0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特征离子关系图(3)物质鉴别的原则①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
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防止干扰:鉴别CI和SO/时,只能用BaCH溶液不能用AgNOs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①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一种试剂的鉴别:A.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HL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儿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不同试剂的鉴别:A.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物质的检验鉴别》1.下列物质可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石灰水区分开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C.紫色石蕊试液 D.酚酞2.下列化肥中,利用其物理性质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开来的一种是()A.硫酸铵B.磷矿粉C.尿素D.硝酸钾3.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A.KCl溶液 B.稀盐酸C.Na2CO3溶液 D.NaNO3溶液4.下列四组溶液,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能鉴别的一组是()A.NaOH KOH HCl B.NaCl NaOH HClC.H2SO4HCl NaOH D.NaCl Na2CO3Na2SO45.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
该试剂是()A.KCl溶液 B.Ba(OH)2溶液C.NaOH溶液 D.NaNO3溶液6.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A.稀硫酸B.氯化钠溶液C.铁片D.氢氧化钠溶液7.下列各组常见的固体物质中,用水不能区分的是()A.NaOH和 NH4NO3B.CuSO4和 Na2SO4C.Na2CO3和 CaCO3D.NaCl和 KCl8.只用水一种试剂不能将下列各组固体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CuSO4和MgSO4B.CaCO3和CaCl2C.NH4NO3和NaC1 D.K2SO4和Na2SO4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A.CO2和CO:氢氧化溶液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水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NaCl溶液和NaNO3溶液:AgNO3溶液10.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A. 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水)B. 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 (稀硫酸)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稀盐酸)D. 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 (酚酞)11.下列实验方案合理可行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A鉴别稀盐酸、Na2CO3溶液和蒸馏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颜色水B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C验证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铜片分别放入到Zn(NO3)2溶液、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D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A.A B.B将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C.C D.D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选项操作A B C 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向稀硫酸中滴入氯化钡溶液A.A B.B现象溶液变红色无明显现象木条熄灭有白色沉淀生成C.C结论碳酸钠是碱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反应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硫酸与氯化钡反应D.D13.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B.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两种液体C.用熟石灰粉末鉴别硝酸钾和尿素两种化肥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14.下列鉴别方案正确的是()A. NH4NO3和(NH4)2SO4固体: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B.稀硫酸和稀盐酸:加入 Na2CO3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气体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加水后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D.黄铜片(铜锌合金)与纯铜:相互刻划比较硬度《物质的检验鉴别》参考答案1.下列物质可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石灰水区分开的是(B)A.氧气 B.二氧化碳C.紫色石蕊试液 D.酚酞2.下列化肥中,利用其物理性质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开来的一种是(B)A.硫酸铵B.磷矿粉C.尿素D.硝酸钾3.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C)A.KCl溶液 B.稀盐酸C.Na2CO3溶液 D.NaNO3溶液4.下列四组溶液,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能鉴别的一组是(B)A.NaOH KOH HCl B.NaCl NaOH HClC.H2SO4HCl NaOH D.NaCl Na2CO3Na2SO45.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
2019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33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选择题(共16小题)1. (2019•黑龙江哈尔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A、磷矿粉难溶于水,碳铵易溶于水;磷矿粉无气味,碳铵有刺激性气味,符合题意;B、酒精和水的pH=7,都是无色液体,不符合题意;C、呼出的气体和空气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现象;都不能使酚酞变色,不符合题意;D、黄铜是锌和铜的合念,黄金和黄钢都不与氮化铝溶液反应,无现象;黄铜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黄金与稀盐酸不反应,无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2. (2019•江苏扬州)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A. CuSO4、Na2SO4B. KCl、NaClC. CaCO3、Na2CO3D. NH4NO3、NaNO3【答案】B【解析】A、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温度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符合题意;C、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2019•四川德阳)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燃着的木条放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放在氧气中会燃烧的更旺,故正确;B、棉线点燃后没有烧羽毛气味,而羊毛点燃后有烧羽毛味道,故正确;C、氯化银难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故可以鉴别,正确;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都显碱性,故加入酚酞后都变为红色,故不能鉴别,错误。
故选D。
4. (2019•湖北咸宁)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
中考压轴专题训练---物质的鉴别、鉴定与推断一、选择题1.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酚酞试液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C.用磁铁吸引;区分铁丝和铝丝D.用熟石灰区分氮肥和钾肥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OH、NaNO3、Na2CO3B.FeCl3、CaCl2、Mg(NO3)2C.NO3、2SO4、BaCl2D.Na2SO4、Cl、NaCl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将无色气体充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7.2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
装置的质量量增加8.8g。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H2和CH4B、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CH4C、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CO和H2D、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5.(2013江苏宿迁)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食盐和硝酸铵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D.用酚酖试液鉴别纯碱和烧碱6.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的是2A.澄清石灰水B.水C.紫色石蕊试液D.氯化钠固体8.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9.A.氯化钠固体(碳酸钙)水B.氧气(水蒸气)浓硫酸C.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铁粉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10.(2013广州)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B.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1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无色溶液是()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稀硫酸D.硫酸钠溶液12.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的组合是()A.HCl CuSO4NO3Na2SO4B.FeCl3HCl NaCl NaOHC.CaCl22CO3HCl (NH4)2CO3D.NaNO3Na2SO4HCI H2SO414.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A.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闻气味C.黄铜和黄金——灼烧,观察颜色变化D.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15.(2013江苏连云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B.A不一定是含CO32-或HCO3-的盐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二、填空、简答题16.下图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 B, C, D, 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
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丁的化学式为(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只写一种))(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4)写出A的一条用途:17.右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
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
(1)写出F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2)C和D之间的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和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的类型属于。
18. 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种用途是;(2)B的化学式为;(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右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至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9.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某些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色金属;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农业上常用F改良土壤(如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D为;G为。
(2)H和E反应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工业上可以用甲和四氯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硅单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1.A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B解析:除去杂质的时候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向含有碳酸钠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在除去碳酸钠的同时,又引入了硫酸钠。
3.D解析:物质的能共存,必须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A中NaOH与H+不能共存;BFeCl3是黄色;C中2SO4、BaCl2不能共存;答案选D。
4. A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②在增加的7.2g是生成的水的质量;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③中增加的8.8g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推测反应物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是CH4、CO和H2或者是H2和CH4。
5.D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摸一摸器壁有凉的感觉;B.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C.将燃着的木条插入气体中,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D.纯碱和烧碱都能使酚酞变红,所以不能鉴别出;。
6.C解析: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的固体中仍混有二氧化锰杂质。
7.D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B.将充满气体的塑料瓶倒扣在水中,液面上升的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 CO和CO2都不能与氯化钠固体反应,所以不能鉴别出;。
8.B解析:A.铝条表面有一层氧化物薄膜,所以不能与硫酸铜反应,铝比铜活泼;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能支持燃烧;C.实验现象证明CO具有还原性;D. 氢氧化钠固体在溶解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但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9.D解析: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其反应,所以不合理。
10.B解析: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使其在常温下分解产生大量的气泡,而纯水没有气体产生;A 、C 、D 都没有明显现象。
故答案选B 。
11.C解析: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能和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指示剂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是一种酸,因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无现象,所以该物质是稀硫酸。
答案选C 。
12.A解析:碳与氧气反应,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所以答案选A 。
13.B解析: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题,首先观察物质的颜色,然后利用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依次鉴别出;。
A. CuSO 4是蓝色溶液,但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不能鉴别;B. FeCl 3是黄色溶液,FeCl 3能与NaOH 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盐酸能使沉淀溶解;C. 2CO 3和(NH 4)2CO 3都能与反应产生沉淀,都能HCl 与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不能将它们区分开;D.四种物质之间都不能相互反应,所以不能分开。
答案B 。
14.A解析: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的溶液,不能通过观察颜色分开,可以闻气味。
15.B解析:据常温下B 、C 为气体,且B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可推知B 是二氧化碳,D 、F 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可推知D 是H 2O ,F 是H 2O 2,E 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可推知E 是CuO 。
A :E 转变为B 即氧化铜转化为二氧化碳,采用一氧化碳对氧化铜进行还原可完成转化,但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B 、由图示可知A 与B 的转化中A 可以通过含有CO 32-或HCO 3-的盐加酸完成,A 也可以是碳酸,因为碳酸分解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故说法错误;C 、由于D 是H 2O ,F 是H 2O 2,两物质中氢的化合价相同都是+1价,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2和-1,故说法错误.D 、由F 、D 、C 及E 的转化可知C 是氧气,所以除掉二氧化碳中的氧气时可以将其通过灼热的通网,通过盛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是不但不能除掉氧气,而且会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故说法错误;故选B .16.(1)O H 2;(2)52O P 等;(3)23223CO Fe COO Fe ++高温;供呼吸,助燃等解析:E 最清洁的燃料是2H ,其与氧气反应燃烧后产生水。
丙→+A D ,D 高温乙丙+,乙→+C A ,推出乙是CO ,D 是铁,丙是32O Fe ,A 是氧气。
因甲的特点未给出,所以B 可以是铜,磷,铝,钠等等,只要与氧反应,不与题中其他物质相同即可。
17.⑴ 221O H -+ ⑵ 3CO+Fe 2O 32Fe+3CO 2 ⑶ 2HCl + Ca(OH)2 = CaCl 2 + 2H 2O 复分解反应解析:已知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 是最轻的气体,因此A 是盐酸,G 是氢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因此F 是水。
18.(1)作导线 (2)H 2 (3)CO 2 + H 2O =H 2CO 3 (4)分解反应解析:由于A 为紫红色金属,所以A 为铜;而C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为盐酸;而C 可以得到气体B (可能为氢气或者二氧化碳),而B 能够转化成A 即得到紫红色的铜,所以B 为氢气,由于C 是盐酸,而A 是铜,所以可能含有C 的成分,也含有铜的成分,可以推断D 为氯化铜,C 可以同时得到E 和F ,即盐酸和某种物质反应的时候能够同时得到EF ,而EF 之间能够反应,说明EF 在一中物质中可以分解得到,而该物质不稳定,所以该物质为碳酸,EF 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两者无法确定具体对应关系).关系如图:19.(1)CaO ;NH 3;(2):CuO+COCu+CO 2;(3)2H 2+SiCl 4Si+4HCl .解析:根据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丙为氮气;再由“常温下,G 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 ,则G 为氨气、甲为氢气;根据A 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和乙,所以A 为水,乙为氧气;根据“农业上常用F 改良酸性土壤”可知F 为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以及D 和水反应生成F ,所以D 为氧化钙,F 为氢氧化钙;乙为氧气与黑色固体丁生成C 且C 又可以与丁反应生成具有还原性的E ,则可判断E 为一氧化碳、丁为碳、C 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H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戊,戊为紫色金属,所以戊为铜,H 为氧化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