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推断题附详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3.50 KB
- 文档页数:17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易错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化学推断题1.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考虑为沉淀。
(实验步骤)步骤Ⅰ: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初步结论: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步骤Ⅱ:将步骤Ⅰ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由此确定原粉末中含有____请说明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理由______。
(猜想假设)小红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固体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①Mg(OH)2②BaSO4③BaCO3④Mg(OH)2、BaSO4⑤BaSO4、BaCO3⑥Mg(OH)2、BaCO3⑦Mg(OH)2、BaSO4、BaCO3(实验探究二)小红同学对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
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上述猜想______可能成立(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上述猜想______一定成立写出(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甲,丁。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完整)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附答案1.化学反应推断题1) A的化学式为未知。
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3CO → 2Fe + 3CO2.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为氯化钙,它在实际生活中用作融雪剂。
3) 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 +3NaOH → Fe(OH)3 ↓ + 3NaCl。
4) 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A和G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2HCl + 2NaCl → 2NaCl + Cl2↑ + H2↑。
2.钠盐混合物实验题1) D的化学式为CO2,E的化学式为Na2CO3,B的化学式为BaCl2.2) 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NaCl、Na2CO3和NaHCO3.3.食盐样品除杂题1) 沉淀甲是氢氧化铁(III),滤液C中的溶质是氯化镁,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将滤液C中的氢氧化铁(III)转化为FeCl3.2) 固体丁中NaCl的质量不变,如果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溶液,则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氢氧化铜(II)。
4.文章没有问题5.物质化学式推测题1) B的化学式为未知,D的化学式为CuSO4,F的化学式为Fe。
2) 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6HCl → 2AlCl3 + 3H2↑。
6.无色气体转化关系推断题A为氧气,B为氮气,C为氯气,D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
7.无色溶液鉴别题A为稀HCl溶液,B为NaOH溶液,C为MgSO4溶液,D为未知溶液。
通过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D 为SO4 2-离子的溶液。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液A中的溶质为Cu2+离子,溶质为MgSO4的溶液是C溶液,呈酸性。
在B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可以观察到无明显反应。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以列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为元素Cu,C为Fe2O3,D为H2,E为氧气。
3.根据转换关系,可以得知A为NaOH,G为Na2CO3.4.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一定含有BaCl2.实验①得到的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Na+离子。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下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俗称纯碱;C可用作补钙剂;G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含氮量为35%;H、F物质类别相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__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A转化为H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E和C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3)若E与G的组成元素相同,则E的名称为________。
【答案】NH4NO3 Na2CO3+2HCl═2NaCl+CO2↑+H2O CaCO3+2HNO3═Ca(NO3)2+H2O+CO2↑(合理均可)硝酸【解析】【分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A和B反应会转化成C和D,C可用作补钙剂,所以C是碳酸钙,B是氢氧化钙,D是氢氧化钠,G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含氮量为35%,所以G是硝酸铵,H、F物质类别相同,碳酸钙生成的F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F是二氧化碳,碳酸钠生成的H会转化成B,所以H是水,E会与碳酸钠、碳酸钙反应,所以E可以是硝酸、盐酸等常见的酸,经过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由分析可知,G是NH4NO3;(2) A转化为H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E和C的反应可以是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NO3═Ca(NO3)2+H2O+CO2↑;(3)若E与G的组成元素相同,则E的名称为硝酸。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甲、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与氧气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关系(“—”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4)C与F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化合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O2+2NaOH=Na2CO3+H2O【解析】【分析】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碳酸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所以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B(氧化钙)能转化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可能是氢氧化钙,C(二氧化碳)能与E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E可能是碳酸钠;D(氢氧化钙)与E(碳酸钠)能生成A(碳酸钙)和F,氢氧化钙与碳酸钠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F可能是氢氧化钠,将猜想代入框图,猜想成立。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A的化学式是CaCO3;(2)B→D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3)D是氢氧化钙,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建筑材料、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4)C与F反应生成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一、化学推断题1.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B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1)写出E的化学式____;(2)写出①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列举出与此反应中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物质____(填化学式);(3)写出②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
2.图中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D含相同的阴离子,C、D、E、F 含有同一种元素,C、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的名称:,F的化学式:.(2)写出C的一种用途:(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D→E:,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3.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C、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A和X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则A为____,B为____,D与E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2)若A、B、C、D、E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和X反应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D为_____,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下列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有氨味的气体是;(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溶液;(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写出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常见题型一、叙述式推断题1.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是恰好完全反应):(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2)取废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3)另取废液,向其中加入锌粒,产生大量气泡。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废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答案:硫酸钠、盐酸氯化铁、氢氧化钠、硝酸钡氯化钠2.白色粉末A由Na2SO4、Na2CO3、BaCl2、NaCl中的三种混合而成。
把A加入到适量水中后,可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C,则:(1)若B能全部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___________;(2)若B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B不能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____________;(4)溶液C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BaCl2、NaCl (2)Na2SO4、Na2CO3、BaCl2(3)Na2SO4、BaCl2、NaCl (4)NaCl3. 有A、B、C、D四种化合物,A是硝酸盐,B是酸,C是碱,D是氯化物,它们能够发生以下反应:(1)A、B的溶液混合后,出现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2)C、D的溶液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和食盐溶液;(3)A和D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则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a(N O3)2 H2SO4 NaOH CuCl2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1)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2)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无气体产生。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易错基础卷含答案一、化学推断题1.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F、G三种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A与F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____性质得出该结论的。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Ag2SO4微溶于水)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______。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3.小芳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
A、B、C、D、E 是初中常见物质。
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C是氧化物,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D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E可用作补钙剂,反应①中有红色物质生成。
物质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易错训练题含答案一、化学推断题1.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B的化学式为_____,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 。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图中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圈i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
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D和G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组成化合物E和H的元素种类相同。
组成化合物F和I的元素种类也相同,A常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l)写出化学式:A_____B______D_____(2)写出H→E+G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写出G→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1)甲+HCl→NaCl+H2O,甲物质可以是、(填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上述转化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请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化学方程式.(3)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D、E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为固态,D为液态,E为气态;A、B、C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B→C:;C→A:.5.A、B、C、D、E分别是硫酸铜、氢氧化钠、镁、氧化镁、盐酸中的一种物质。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附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A 、B 、C 、D 、X 、Y 、Z 几种物质都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酸碱盐或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或产物已略去),已知A 、Y 、Z 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B 、X 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C 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补钙剂,B 、D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②不是化合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 2; (2)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 (3)3CO+Fe 2O 3 ========高温2Fe+3CO 2;【解析】根据“C 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补钙剂”,可推出C 是碳酸钙;根据“A 、Y 、Z 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推测A 、Y 、Z 为碱性;根据“B 、X 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则推测B 、X 为酸性;根据“B 、D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B 、D 分别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A 为碳酸钠,X 为稀盐酸,Y 为氢氧化钙,Z 为氢氧化钠溶液,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B 、C 的化学式分别为:CO 2;CaCO 3;(2)A+Y→C ,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其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B+Z→A ,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 2═Na 2CO 3+H 2O ;(3)反应②可以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故如果反应②不是化合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3CO+Fe 2O 3========高温 2Fe+3CO 2。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____,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_(答1点即可);H在F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测定。
【答案】C6H12O6 O 小苏打 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干燥剂2CO+O2点燃2CO2 pH试纸【解析】【分析】根据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所以A是碳酸氢钠,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B是盐酸,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所以H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F是氧气,I和D反应只生成J,所以I是氧化钙,D是水,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是J氢氧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G是葡萄糖,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1)由分析可知:G是葡萄糖,其化学式为:C6H12O6,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故填:C6H12O6;碳(2)A的俗称是小苏打,A和B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故填:小苏打;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3)I的用途是干燥剂;H在F中燃烧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故填:干燥剂;2CO+O2点燃2CO2(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测定。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1)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C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问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C物质的用途(写出一种即可)_____。
(3)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可以做燃料(或冶炼金属) CaCO3+2HCl=CaCl2+H2O+CO2↑【解析】【分析】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A是盐酸;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由D是氧化铁,由B、C组成元素相同,由盐酸能生成B,则B是二氧化碳,C能和D反应且能和B组成元素相同可知,C 是一氧化碳。
把各种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符合要求。
【详解】(1)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2)C是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冶炼金属等,故答案为:可以做燃料(或冶炼金属);(3)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点睛】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本题的开放度较大,不必拘泥于面面俱到,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2.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氧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答案】H 202 22H O 通电 22H ↑+ 2O ↑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解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均含氧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所以丙是氧气,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甲会分解生成氧气和乙,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乙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分解生成乙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 2O 通电 2H 2↑+O 2↑,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项易错题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a(OH)2,Na2CO3,BaCl2,Na2SO4,NaOH,CuSO4中的一种和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固体的成分,现做如下实验:(1)原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2)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3)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4)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_____;(5)下列关于溶液和白色沉淀的设想,合理的是_____。
A除去硝酸钡中的硝酸:用白色沉淀AB无色溶液a能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盐酸C鉴别盐酸和碳酸钠:用溶液b、c、d。
【答案】硫酸铜 Na2CO3,BaCl2,Na2SO4 BaCO3+2HCl=BaCl2+H2O+CO2↑ NaCl、NaOH C 【解析】【分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样品加水得无色溶液,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钡沉淀能与盐酸反应而溶液,硫酸钡沉淀不能。
实验中白色沉淀加盐酸能产生气泡,故一定有碳酸钡沉淀,故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加适量盐酸仍然含有白色沉淀,故沉淀一定有硫酸钡,故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无色溶液加酚酞变红,说明含有碱性物质,加氯化钡能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1)根据推断,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2)根据推断,原固体中一定有 Na2CO3,BaCl2,Na2SO4;(3)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4)因为Na2CO3与BaCl2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NaCl、加入足量氯化钡后溶液仍然为红色,说明溶液中还有NaOH;(5)A、白色沉淀A可能含有碳酸钙,除硝酸会混有钙离子,选项错误;B、无色溶液a中可能存在钙离子,除盐酸会混有钙离子,引入新的杂质,选项错误;C.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用溶液b、c、d,b中含有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c、d溶液中有碱性溶液被盐酸反应掉,溶液会由红色变成无色,碳酸钠溶液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仍为红色,可以鉴别。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 大题培优易错难题) 附答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现有一包不纯的K2CO3 固体,可能含有Fe(NO3)3、CaCO3、KCl、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如下实验:(1)取固体试样溶于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2)向溶液 A 中加入足量Ba(NO3)2 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 B 和无色滤液C.加入Ba(NO3)2溶液时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向固体 B 中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4)取少量滤液C,先滴加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一定含有______。
(5)若所取固体试样为13.8g,实验(2)中得到白色固体 B 的质量为19.7g,则原固体中一定______(选填“不含”或“含”)Na2CO3。
【答案】Fe(NO3)3、CaCO3、BaCl2 K2C O3+Ba(NO3)2=BaCO3↓+2KNO3 Na2SO4 KCl 含【解析】【分析】硝酸铁溶于水,溶液显黄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也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
【详解】(1)取固体试样溶于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Fe(NO3)3、CaCO3、BaCl2;(2)向溶液 A 中加入足量Ba(NO3)2 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 B 和无色滤液C,加入Ba(NO3)2溶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K2C O3+Ba(NO3)2=BaCO3↓+2KNO3;(3)向固体 B 中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完全溶解,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Na2SO4;(4)取少量滤液C,先滴加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一定含有KCl;(5)K2C O3+Ba(NO3)2=BaCO3↓+2KNO3,138 19713.8g 19.7gNa2CO3+Ba(NO3)2=BaCO3↓+2NaNO3,106 19710.6g 19.7g13.8g 的碳酸钾会生成19.7g 的碳酸钡沉淀,10.6g 的碳酸钠会生成19.7g 的碳酸钡沉淀,原固体一定含有KCl,所以若所取固体试样为13.8g,实验(2)中得到白色固体 B 的质量为19.7g,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Na2C O3。
易错题整理(找对错,并改正)初三:1.医疗急救和潜水都需要用纯氧3.氮气不但可以作气体肥料,还可以制造硝酸和氮肥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氧气和氮气两部分组成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所得产物为固体,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5.空气中各成分按质量分数计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94%6.氧气易溶于水,1L 水中可溶解30mL 氧气7.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8.实验室利用0.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9.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可增强溶液导电性,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速率10.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和生成物质量,自身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13.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降温储存在蓝色钢瓶中比较容易控制产生氧气的气流15.利用膜分离技术可制得含量95%的富氧空气,在医疗、化工生产等方面有广泛应用16.氧化反应均发光放热17.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下方的火柴后应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1.品红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固体消失:分子间有一定间隔2.水结冰后会浮在水面上:分子间间隔减小,冰的密度减小3.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原子之间有间隔4.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5.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分子间有一定间隔6.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增大压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7.氯化钠放入水中,很快消失:氯化钠分子在不断地运动FeCl 2溶液为浅绿色而Fe 2(SO 4)3溶液为黄色: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种类不同9.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10.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11.元素周期表共7个周期18个族,7、8、9三个纵行为一个族1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种类不同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 95.6%3.淡水约占总储水量的30.4%,可以利用的淡水约占淡水总量的2.53%5.咸水约占总储水量的0.97%6.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物质7.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最多的元素是氯三: 二: 四:8.中国人均水量占世界第六位10.生物体内水的体积分数为60%以上,成人为65%—70%,香蕉生菜在90%以上40%、70%以上13.在过滤操作时,玻璃棒起搅拌滤液和引流的作用14.电解水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15.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16.卡文迪许和拉瓦锡是最早研究水的组成的两位科学家17.水垢形成的化学方程式:18.醋酸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1. 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2.石墨做铅笔芯主要是利用石墨硬度小、有滑腻感的性质3.金刚石、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的结构不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金刚石的导热导电性远远超过硅,甚至超过银7.金刚石薄膜是由石墨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得的10.焦炭和氧气都可以用于工业炼铁11.铜粉中混有少量炭粉可在石棉网充分加热除去炭粉12.石墨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13.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一氧化碳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14.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及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 为黑色固体,C 为难溶性钙盐,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 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E →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中,一定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答案】C CO 2+Ca (OH )2═CaCO 3↓+H 2O 置换【解析】【分析】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所以A 为C ,完全燃烧生成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CO 还能和氧气反应,所以B 为CO ,E 为CO 2,D 为H 2CO 3,C 为难溶性钙盐,所以C 为CaCO 3,则A 是碳。
【详解】(1)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为黑色固体,化学式为:C 。
(2)E →C 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232CO +Ca(OH)=CaCO +H O 。
(3)A 与氧气或B 与氧气的反应为化合反应,E 和D 的相互转化为化合和分解反应,C 为难溶性碳酸盐要转化为E 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分解或复分解反应,而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该图示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点睛】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所以A 为C ,完全燃烧生成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CO 还能和氧气反应,所以B 为CO ,E 为CO 2,D 为H 2CO 3,C 为难溶性钙盐,所以C 为CaCO 3。
2.①~⑥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只有D 、E 、M 为单质,H 和L 的组成元素相同.①A+B →C ②A →D+E ③F →A+E ④G+K →H+A ⑤G+M →L+D ⑥Q+K →M+B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_____、D_____、F____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⑤_____;⑥_____.【答案】H 2CO 3 H 2 H 2O 2 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Fe+H 2SO 4=FeSO 4+H 2↑【解析】【详解】根据初中常见的单质为氢气、氧气和铁、只有D、E、M为单质、②A→D+E可判断A为水,M为铁,D和E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之一;又因为⑤G+M→L+D可联想到,铁与酸的置换反应,故D为氢气,则E为氧气;G为酸,可以假设为硫酸,则L就是硫酸亚铁,又因为H和L的组成元素相同,则H一定是硫酸铁,则④就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的反应;则K为氧化铁,则又因为③F→A+E,可知双氧水分解为水和氧气,故F为过氧化氢;已知M和B分别为铁和二氧化碳,则可推测⑥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故答案为:(1)H2CO3;H2;H2O2;(2)④Fe2O3+3H2SO4=Fe2(SO4)3+3H2O;⑤Fe+H2SO4=FeSO4+H2↑;⑥3.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酸、碱、盐、氧化物中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A、B、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完成以下空白:(1)D的化学式为_____。
(2)请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A→C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4)请说出C的一种用途:_____【答案】H2CO3 Ca(OH)2+CO2=CaCO3↓+H2O 化合反应作燃料或冶炼金属【解析】【分析】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B、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C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所以A是碳,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和B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 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E就是碳酸钙,D与其它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D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碳酸,带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由分析可知(1)D的化学式为H2CO3;(2)B→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A→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4)C是一氧化碳,可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常用作建筑材料,E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E 的化学式是_____。
(2)D 转化为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现象是_____。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易错综合训练题附答案一、化学推断题1.A~J均为初中常见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省略。
已知A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类,C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须的物质,E 是厨房重要的调味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F____________,H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①~⑤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4)A和J反应可生成两种不同盐类,两者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但其比例不同,则A何J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7分)下图中: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单质,B为氧化物,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和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E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两种原料。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1)D和E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A B的化学方程式② B C的化学方程式(3)物质F可以是或(具体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3.在上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为最常见的酸,D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G为蓝色不溶物。
图中“—”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表示由两种物质可制得另外两种物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1)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2)化学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3)A物质所属类别为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4.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和C的物质类别相同,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D物质是;(2)若C是一种不溶性的固体,则C可能是;(3)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红色金属;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如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1)D为_____;G为_____。
(2)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反应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在电解A实验中,_____极产生物质乙。
(3)H和E反应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工业上可以用甲和四氯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来制取硅单质。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氧化钙氨气 3:1 正极 CuO+CO 加热Cu+CO2 SiCl4+2H2高温Si+4HCl【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是水,通电时生成氢气甲和氧气乙,氢气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G,熟石灰F和硫酸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氨气;B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C和氧化钙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F;二氧化碳C 和木炭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E,氧气和铜戊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H,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和四氯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硅单质和氯化氢气体。
【详解】(1)由分析可知, D为氧化钙,故填氧化钙;G为氨气,故填氨气。
(2)由分析可知,甲为氢气,丙为氮气,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填3:1;由分析可知,乙为氧气,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故填正极。
(3)由分析可知,H为氧化铜,E为一氧化碳,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O+COΔCu+CO2。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问题。
(1)写出化学式:A是_____,单质甲是_____;(2)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3)化合物乙在农业生产中可促进_____的生长。
【答案】CaCO3 C CaO+H2O=Ca(OH)2,化合作物茎叶【解析】【分析】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碳酸钙,C为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单质D为碳,E为氢氧化钙,化合物乙为硝酸铵,F为氨气,据此解答。
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CaCO3,C为CaO,B为CO2,单质D为碳,E为Ca(OH)2,化合物乙为NH4NO3,F为NH3,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1)根据分析,A是CaCO3,单质甲是C;(2)反应C→E,即氧化钙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化合物乙为硝酸铵,是一种氮肥,在农业生产中可促进作物茎叶的生长。
故答案为:(1)CaCO3,C,(2)CaO+H2O=Ca(OH)2,化合,(3)作物茎叶。
2.某白色固体可能由CuSO4、Na2CO3、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某同学完成探究,探究流程如图:(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可能有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CuSO4、Na2SO4 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BaCO3+2HNO3=Ba(NO3)2+H2O+CO2↑【解析】【分析】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能溶于稀硝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
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用“一”或“” 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E:__________ F:__________(2)F与少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SO4 H2SO4 H2 Fe 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H2O+CaO=Ca(OH)2【解析】【详解】(1)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E是氢气,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A、C 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D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水,C是氢氧化钙,A是硫酸铜,B会转化成氢气和硫酸铜,所以B是硫酸,F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uSO4,B是H2SO4,E是H2,F是Fe;(2)F与少量A溶液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是: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3)D转化成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 (OH)2。
故答案为:(1)CuSO4,H2SO4,H2,Fe;(2)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3)H2O+CaO=Ca(OH)2。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如图所示:A、B、C、D分别为铁、稀盐酸、AgNO3溶液和氧气中的一种,短线相连的两物质间均能发生反应,A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请回答:(1)C是________。
(2)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Ag2O与CuCl之间能发生类似于C与D反应类型的反应,则Ag2O与Cu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盐酸Fe+2AgNO3=2Ag+Fe(NO3)2置换反应Ag2O+2CuCl═2AgCl+Cu2O【解析】【分析】四种物质中,铁可以和氧气、稀盐酸、硝酸银反应,故A是铁,氧气只能和铁反应,不能和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故B是氧气;A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说明C是硝酸银,D 是稀盐酸。
【详解】(1)C是盐酸;(2)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方程式为Fe+2AgNO3=2Ag+Fe(NO3)2;该反应是置换反应;(3)C与D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故Ag2O与CuCl之间发生的反应是Ag2O+2CuCl═2AgCl+Cu2O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若该反应为高温下进行的置换反应,且A、C为黑色固体,A具有磁性,D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反应为A燃烧不充分的反应,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质量比为3:1,B可供给动物呼吸,常温下C为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20℃时,将B溶于乙醇中配成饱和溶液,通入适量A发生反应,且A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为碱,C为纯碱,则在乙醇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时,B、C在水中和乙醇中的溶解度物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中的溶解度B109g17.3gC21.8g<0.01g【答案】Fe3O4+2C3Fe+2CO2↑ 2CH4+3O22CO+4H2O2NaOH+CO2=Na2CO3↓+H2O【解析】【分析】【详解】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1)若该反应为高温下进行的置换反应,且A、C为黑色固体,A具有磁性,D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A是四氧化三铁,C是铁,四氧化三铁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3O4+2C 高温3Fe+2CO2↑;(2)若该反应为A燃烧不充分的反应,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质量比为3:1,B可供给动物呼吸,常温下C为气体,所以A是甲烷,B是氧气,所以C是一氧化碳,甲烷和不充足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3O2点燃2CO+4H2O;(3)若在20℃时,将B溶于乙醇中配成饱和溶液,通入适量A发生反应,且A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为碱,C为纯碱,所以A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溶液,其中除了硝酸钠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去一定量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无色废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l的名称为_______。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_____________。
实验活动二: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接下来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_____,试剂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碱性过滤(2)CuSO4+Ba(NO3)2=Cu(NO3)2+BaSO4↓或其它合理答案(3)硫酸钠、碳酸钠(4)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解析】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1)原无色废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
操作l的名称为过滤。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NO3)2=Cu(NO3)2+BaSO4↓。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碳酸钠。
实验活动二: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试剂①是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
5.下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甲、乙、丙均为气体,乙有刺激性气味,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化肥,H为红棕色固体。
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化学式:B __,F __。
(2)自然界中,甲和D反应产生一种供呼吸的气体,该反应名称为______。
(3)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②____。
(4)由反应②可知,在农业上施用G时应注意______。
【答案】NH 4HCO3[或(NH4)2CO3]Fe(OH)3光合作用3CO + Fe2O32Fe + 3CO2Ca(OH)2 + 2NH4Cl CaCl2 + 2NH3↑+ 2H2O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肥料)混合施用【解析】【分析】根据甲、乙、丙均为气体,乙有激性气味,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所以丁是铁,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G是一种化肥,和E加热会生成乙,所以乙是氨气,G是氯化铵,H为红棕色固体,所以H是氧化铁,F是氢氧化铁,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化钙,甲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丙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丁是铁,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E是氢氧化钙,B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所以B是碳酸氢铵,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B是NH4HCO3,F是Fe(OH)3;(2)自然界中,甲(二氧化碳)和D (水)反应产生一种供给呼吸的气体(氧气),该反应名称为光合作用;(3)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 +Fe2O32Fe + 3CO2,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 CaCl2+2H2O+2NH3↑;(4)由反应②可知,在农业上施用G时应注意不要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6.A、B、C、D、E、F及甲、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为氧化物,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2)乙为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其中D的化学式为.指出D的一种用途(4)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E与F的物质类别相同,则E的化学式为.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Fe2O3(2)NaOH+HCl=NaCl+H2O;(3)复分解反应;Na2CO3 制洗涤剂(4)H2O;Ca(OH)2+CO2=CaCO3↓+H2O【解析】试题分析:(1)由溶液的颜色可知溶液含有三价铁离子。
故氧化物甲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A为盐酸(2)乙为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乙为氯化钠,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3)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钠;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其中D的化学式为Na2CO3,D的一种用途制洗涤剂;(4)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E与F的物质类别相同,则E的化学式为H2O;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推断及转化7.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