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6.08 KB
- 文档页数:2
门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条据书信、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report summaries, written docu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门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7篇工作总结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通过写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门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
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一、综述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急诊科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
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这就对急诊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多个关于急诊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报道,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急诊护士所需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某一特定方面,如急救技能、沟通能力等,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针对急诊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系统、全面地评估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
该评价指标体系将结合最新的急诊护理理念、临床实践以及研究进展,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回顾和分析,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我们结合急诊科的实际工作需要,初步拟定了评价指标框架,并通过专家咨询法和预调查等方式对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我们形成了一套包含多个维度的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评价和改进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还能为医疗机构选拔和培养合格急诊专科护士提供客观依据。
我们将继续关注急诊护理领域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不断完善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患者需求和医疗环境。
1.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和临床实践的深入观察,旨在为急诊护理领域提供一套科学、客观、实用的专科护士能力评价标准。
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急诊专科护士作为急诊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准确的医疗护理至关重要。
门急诊工作总结最新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门急诊工作总结最新7篇记录工作总结时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保证工作质量,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引以为戒,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门急诊工作总结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儿科护士个人工作量统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徐慧漆丽萍刘佩(丰城市人民医院,江西丰城331100)儿科属于特殊的科室,患者群体具有年龄小、护理要求高、护理难度大等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儿科护士的工作量大,在相关护理操作时需尤其仔细,并且也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以确保护理效果[1]。
而传统儿科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统计中,因针对护士年资、出勤班数和系数等的考核缺乏合理性,常常由护士长采取同年资护士平均分配法,这种分配方式不能体现护理管理的人性化,如护理难度大的患儿与普通患儿一样的绩效,这样显然不符合公平的原则,长此以往儿科护士势必会出现倦怠及消极情绪,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2]。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儿科病房自2019年7月开始尝试在儿一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护士个人工作量计算,并以此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及绩效考核策略,经实践显示该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护理工作质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丰城市人民医院所有排班的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4名,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4.2±2.3)岁;职称: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3名,护士14名;学历:大专14名,本科20名;年资:工作时间在3年内8名,3~5年4名,5~10年20名,大于10年12名。
1.2方法1.2.1工作量统计表的设计与制作召集儿科病房护理骨干一同商讨制定护士个人工作量统计表,依据不同的护理班次计算出基础分值,原则上向晚班倾斜,计分方式上白班的基础得分为6分,晚班的基础得分为8分,夜班的基础得分为10分。
得分以护理难度进行计算并且还设置了加分项目,加分以难度及耗时作为依据。
在护理加分上,白班新收患儿1人次加0.5分,晚班/夜班新收患儿1人次加1分,出院1人加0.2分,留取小便标本1人次加0.2分,新生儿沐浴1人次加0.2分,无创呼吸机患儿1人次加1分,机械通气患儿1人次加2分,特级护理患儿1人次加1分。
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02-21T10:25:57.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4期供稿作者:郭丽华丁思悦[导读] 门急诊是医院的社会“窗口”之一,门急诊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医院的声誉和社会、经济效益。
郭丽华丁思悦(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016)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4-0379-02
【摘要】本文对目前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算方法及研究现况进行了总结,提出应结合门急诊实际护理工作量选择一种科学、合理、方便、快捷的测量方法,为门急诊护理人力资源配备提供依据。
【关键词】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门急诊是医院的社会“窗口”之一,门急诊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医院的声誉和社会、经济效益,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而护士工作量的测定又是决定护士人力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1]。
任何工作只有在量的基础上才进行质的评定,合理、有效地测量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才能够真实反映科室工作情况及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为科学分配护士和有效控制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各医院所采用的护理工作量方法不尽相同,但门急诊的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的研究非常少,现将目前门急诊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综述如下。
1 护理工作量概念的界定
护理工作量又称护理工作时间,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必须进行的护理工作所需要的护理时间总量”,即各级护理所需时间的总和,直接、间接护理时间的多少及比例。
任小英等[2]将护理工作量分为直接、间接和非护理工作量。
测量护理工作量之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明确界定护理项目范围。
Morris指出,护理工作量的重点在于其范围应足以包括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3]。
2 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
国外关于护理工作量测量的研究已趋于成熟,现有的护理工作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但总的目标是推算出病人所需要的护理时数。
按照Hughes的观点,将现有的测量方法分为以护理活动为基础的测量方法 (Activ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s)和以患者需要为基础的测量方法(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前者记录护士对患者的护理活动及各项活动花费的平均时间,此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忽视了护理活动的整体性,平均护理时数并不能反映患者的实际护理需要[4]。
后者测量方法是以患者的需要为基础,得出的时间比较准确,但护理标准时间是随着护理操作水平的提高动态变化的。
根据Nagaprasanna等对医院的一次调查显示,在1000所使用工作量测量的医院中,42%的医院采用自行设计的方法[5]。
这说明现有的公开发行的测量方法不能满足各医院的要求。
现将我国医院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算方法综述如下。
2.1计数法计数法即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
简单计数统计法就是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
此种计数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门急诊输液室。
吴小燕等[6]对门诊输液室的工作量运用两种记录方法进行了计数统计的比较,一种是每日专人计量法,另一种是个人每日自行计量法。
结论是每天自行计量是实行护理工作量化的较好方法。
韩青[7]根据儿科门诊各班技术含量及所负责任不同确定不同分值,每月最后一天计算总分。
但上述方法对不同门诊就诊的患者的实际需要水平、护理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护理质量等问题考虑不足,只适用于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量的统计。
许燕[8]等人在护理工作量计数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的概念,来反映不同工作负荷的大小,提高了护理工作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2计时法计时法是我国目前医院最常用的一种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即记录护理操作所用的护理时数。
李金娜等[9] 运用分类系统采用工作日记法辅以工作参与法,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护理项目的操作时间进行测定,计算出各单项工时。
各单项工时测定参照PERT计算公式[10]Te= (a+4m+b)/6(a为完成1项操作最乐观时间,b为完成1项操作最保守时间,m为最可能时间,6为常量),计算出日均所需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黄裕芳等[11]参照每类护理操作的平均时间和技术风险系数值,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所包含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及风险等特点,制定50项基本工作量分值,进行急诊护理工作量化研究;王淑英[12]确定22项门诊护理操作项目进行护理时数测定,计算出各项护理操作的平均时间、日平均总护理时间、平均每日每例患者需要护理时间为8分钟、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58.66%、间接护理时间占41.34%。
用于直接护理时数的多少,充分体现护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效果[13]。
3 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量中的难点
近年来,国内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病区护理工作量化管理已日趋成熟,但对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的研究较少,未形成相对成熟的工具或体系。
将病区护理工作量的量化方法应用于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从工作内容来看,门急诊护理工作繁杂而琐碎,较难对其定性和定量,包括大量的间接护理活动,如开诊前准备、首问负责制、维持就诊秩序、检验单发放、便民服务、解决各种矛盾、各种用物消毒、检查准备等,这些活动通常难以衡量。
其次,在功能角色方面,门急诊护士不仅要承担医疗操作的护理配合、测量生命体征、输液采血、肌肉注射、抢救等护理操作,还要承担大量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候诊教育、复诊指导等。
护理技术操作便于观察且容易测量,而后者的量化较为困难[14]。
第三,从工作方式上讲,门急诊护理工作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
门诊护理工作的范畴、内涵以及患者的需求均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门急诊护士的工作不再是单纯的完成分诊与治疗工作,更重要的是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求,为患者解决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15] ,这些需求使测量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加拿大护理协会提出,理想的测量工具应当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的模型系统,可以在考虑护理工作量和护理质量的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对护理工作量做出精确测量[16]。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护理管理正经历着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发展的过程。
虽然我国目前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可以准确反映门急诊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但所有这些方法都为门急诊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门急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护理工作量中各项量化比在不断变化,如何准确便捷的测量门急诊护理工作量,科学、合理的反映门急诊护士工作所付出的劳动,对医院护理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后还需要在界定门急诊护理工作内容、分析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使门急诊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方便、省时、可信,为门急诊护理人员的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华平.国外护士人力配置及护理工作量测量研究的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3,3(1):51-53.
[2]任小英,王桂兰,喻姣花,等.大型综合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调查与编制测算[J].护理研究,2003,17(4A):415-416.
[3]Morris R,MacNeela P,Scolt A,et al. Reconsidering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nursing workload: literature review [J].J Adv Nurs,2007,57(5):463-471.
[4]Hughes M Nursing workload :an unquantifiable entity [J]. J Nurs Manag,1999,7: 317-322.
[5]Nagaprasanna B .R. 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Strategies for the 1990s[J].Nursing Management,1988,19(6) : 105-112.
[6]吴小燕,杨美娣,彭华仙,等.两种计量法对实行护理工作量话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2):1437.
[7]韩青.儿科门诊输液室实行护理工作量化管理的体会[J].现代护理,2001,7(9):46.
[8]许燕,李包罗,姚高升.基于HIS系统的护理工作两符合权重法统计护理工作量初探[J].中国医院,2004,8(10):18-23.
[9]李金娜,朱云霞,郑水利,等.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护理学杂志,2003,18(8):577.
[10]周荣慧,武瑶,白淑玲.医院改革中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58.
[11]黄裕芳,余秀颜,刘平,等.急诊护理工作量化与质量评估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61-62.
[12]王淑英.门诊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8):10-12.
[13]陈秋芳,黎明,李雪球,等.增加直接护理时数的效果观察.南方护理学报,2003,10(4):13-15.
[14]Baldwin M.The Warrington workload tool: determine its use in one trust [J].Br J Community Nurs,2006,11(9):391-395.
[15]陆惠洁.浅谈门诊护士的角色功能.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24(S1):70.
[16]Linda C,Liss R.Workload measurements in a community care program[J].Nurs Econ,2008,26(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