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1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课8第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西汉初年,承袭秦制,但又实行郡国与封国并行的制度,而封国实力的增强,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西汉开国皇帝和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由此形成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标志着春秋以来统治集团更新的大体完成。
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
1.知识与技能知道吴楚七国之乱、布衣将相之局、黄老之学、文景之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汉初政治”,懂得汉承秦制又不完全承秦制;无为而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掌握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布衣将相之局”,懂得国君将相不必贵胄的道理。
通过学习“‘清静无为'政策”,懂得统治政策的制定应符合社会实际和人民的利益。
建议在教学前,让学生找出单元导言的关键词,如“汉承秦制”、“汉武帝”、“光武帝”、“分裂”、“统一”等等,以此为基础,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线索,即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光武帝重振国势,但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演化为分裂局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和的推进又使中国走向新的统一。
●汉承秦制1.提问:什么是中央集权体制?秦是如何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的?由此导入新课,指出:西汉建立之后,政局初定,百废待举。
汉统治者删繁就简,承袭秦制。
分析汉承秦制的具体表现,如承袭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承袭秦朝的郡县制;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此外还承袭了秦朝的集议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等。
汉承秦制,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2。
结合课文小字和“练习与测评”1,从辩证的视角分析,汉承秦制又不完全承秦制。
分析汉不完全承秦制:其一,汉初的政治体制虽承袭秦朝,但政令施行则宽简舒缓,与秦朝之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其二,秦虽有分封列侯的制度,然未曾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王。
而汉在承继秦郡县制的基础上,大封同姓诸侯王,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
.所封的同姓诸侯王,既占有土地、人民,义有征收土地税和山川市井之税的特权。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内容主旨:西汉初年,承袭秦制,但又实行郡国与封国并行的制度,而封国实力的增强,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西汉开国皇帝和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由此形成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标志着春秋以来统治集团更新的大体完成。
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
教学目标:了解汉初社会背景;理解布衣将相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影响;理解汉承秦制,但又不完全承继秦制;知道文景之治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通过对布衣将相格局及文景之治的影响的讨论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分为二”的史学评价方法,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斛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形成“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研究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统治者在制定与实施政策时,要切合社会实际情况,顺应民心,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重点与难点:重点:汉承秦制;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难点:理解布衣将相格局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什么是中央集权体制?秦是如何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的?由此导入新课。
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应该注意的地方,如秦朝的暴政,刘邦统治集团的粗俗等等。
环节一、汉朝重建大一统帝国的各项举措。
在学生初步了解汉初社会背景后,提问学生:汉朝统治者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政治上汉承秦制;经济上采纳黄老思想,清静无为。
民族关系:和亲政策。
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汉承秦制是不是完全沿用秦制?假如不是,变化的地方有哪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的结果如何?环节二、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使之了解汉代统治者从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制度虽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也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如:采纳黄老思想,政令施行宽简舒缓;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局部恢复分封制,但又把它限制在可控制的范围)。
使之理解汉承秦制,但不完全承继秦制。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掌握大一统帝国重建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
3、分析大一统帝国重建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及其影响。
4、探讨大一统帝国重建对后世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二、学习内容1、历史背景前朝的衰落与分裂社会动荡与人民渴望统一经济发展的需求2、关键人物开国皇帝的雄才大略重要大臣的辅佐与贡献3、政治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官僚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地方治理的创新4、经济举措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商业政策的调整税收制度的改革5、文化政策思想统一与主流文化的倡导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推广科技文化的繁荣6、军事建设军队的整编与扩充军事战略的制定国防设施的修筑7、社会治理法律制度的健全民生保障措施民族关系的处理三、学习资料1、相关历史典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2、学术著作,如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等。
3、研究论文,通过学术数据库检索关于大一统帝国重建的专业论文。
4、历史纪录片,如《帝国的兴衰》等。
四、学习方法1、文献阅读认真研读指定的历史典籍和学术著作,做好读书笔记,记录关键观点和重要论据。
对研究论文进行精读,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观点。
2、分析讨论参与学习小组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一统帝国重建的理解和看法,倾听他人的观点,进行思想碰撞。
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争议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寻求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3、案例研究选取大一统帝国重建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如某项具体的政策实施或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前因后果和影响。
4、比较研究将不同朝代的大一统帝国重建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总结经验教训。
五、学习进度第一周: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的历史背景阅读相关历史典籍和学术著作,了解前朝的衰落和社会动荡的情况。
观看历史纪录片,形成对历史背景的直观认识。
第二周:研究关键人物及其作用分析开国皇帝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以及重要大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