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第四章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26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第四章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主要说明了解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时期的政治、文化的发展,儒学的一统天下,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重点:1、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2、道教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教学难点:1、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2、道教的基本教义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等);读书指导法授课对象:2014级旅游管理、2014级职资(本科生)学时安排:6学时教学过程:二、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与道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不同,佛教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但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于是佛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化了一、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佛教的东传。
1、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产生于公元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
释伽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的圣人。
他又被称为?佛?或?佛陀?。
意思是?觉悟了真理的智者?。
释伽牟尼确有其人,他是古印度净饭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
他对世间的种种苦难和生老病死苦苦思索,又读了不少书,但始终找不到解脱人间苦难的答案。
于是在他十九岁时(一说二十九岁),舍弃了王位,离开了妻子和一个儿子,剃发出家.他父亲劝他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五人随他一起出道。
他们到深山修练苦行六年.尝够了艰苦辛酸,但毫无收获.六年后的一天,他在河里沐浴,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的牛奶。
恢复了气力.随后他独自来到波罗奈城的一棵菩提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做着打坐,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止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打坐沉思.终于在一天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悟到了解脱烦恼的真理,大彻大悟尽除烦恼,证成佛果,立地成佛了。
释迦牟尼悟到的真理是:世间一切都是因缘而起的假象、幻影、都是空的。
因此人们对世间的一切都不必刻意追求。
第四章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大一统的历史观念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
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一、秦汉文化政治大一统秦汉文化大一统特征的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专制皇权的创建与初步完善;二是专制思想的确立。
一、皇帝制度的创建与初步完善皇帝制度的创建是秦汉时期一项伟大的文化杰作,它影响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直到1911年才退出历史舞台,而且直到今天其在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影响还是没有完全消除。
1、皇帝名号的确定秦始皇创建的用以维护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尊严和权威的一项政治制度。
皇帝就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2、避讳和专享制度的规定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
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
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
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
所居曰禁中。
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
3、名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名位制度是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出了皇帝的特殊地位,充分强调了由皇帝一人独治天下的制度,主要包括年号、庙号、谥号、尊号及陵寝号等。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尊号:中国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是在谥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皇帝中央政府: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九卿地方行政(郡县制):郡(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县乡里二、文化大一统1、地同域秦王朝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毁坏战国时期在各国境上和交通要道上设置的军事要塞和各种障碍,下令拆除各国的一部分城郭;二是在全国修筑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开通了著名的灵渠(进广西安县西北),沟通了漓江、湘江,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连接在了一起;三是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秦最初设36个郡,以后陆续增加到四十几个郡;汉王朝则主要是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