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8文章中的过渡
- 格式:docx
- 大小:18.56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汇总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汇总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设计了多个词句段运用,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这些运用进行汇总,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首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句子结构: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等。
3、段落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等。
4、常用词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针对这些方面,本文将进行详细解析和举例说明:1、修辞手法比喻:用相似的事物来比喻所要表达的事物,如“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拟人:把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如“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如“他的声音响彻云霄。
”排比:用结构相似的句子表达多个同类事物,如“我爱春天,爱她的花开,爱她的草长,爱她的鸟语。
”2、句子结构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的句子,如“他爱我。
”复合句:由多个简单句组成的句子,如“虽然他很累,但是他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并列句:由多个并列成分组成的句子,如“我喜欢吃苹果,也喜欢吃香蕉。
”3、段落结构开头:用简短的语言引出段落的主题,如“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结尾:对段落进行总结,如“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过渡:连接段落的句子,使文章更流畅,如“现在是晚上,夜幕降临了。
”4、常用词汇名词: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如“桌子、汽车、电脑。
”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如“走、跑、吃。
”形容词:描述事物特征的词,如“美丽的、勇敢的、聪明的。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还涉及其他知识点,如标点符号的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等。
学生可以通过多读、多写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每课一题:问: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答:因为作者在描述“时间流逝”时蕴含了深沉、真切、难以抑制的情感。
情感郁积深厚,便会很自然地诉诸笔端,再加上作者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不可感的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可感,甚至富有人情味,其描写自然真切感人。
课后练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首先认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然后多读几遍,融入自己的情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这篇抒情散文语言清秀隽永,篇幅短小精悍,是积累语言的良好素材。
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全文。
另外,还应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以便条理清晰地进行背诵课文。
2.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一连串的发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三个问句是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的强烈感情。
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深化了主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金色的鱼钩》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引导学生背诵《七律长征》。
2.同学们,你都读过哪些长征故事呢?(学生自由表达)3.过渡: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奇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老班长)4.齐读课题。
5.教师介绍作者和事件简介。
作者介绍:杨旭,生于1932年,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
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期间。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这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设计意图:通过学过的课文以及学生读过的长征故事引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在了解事件背景的前提下进入课文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好地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随文识字、集中识字)kē xié táng ěr liǎn chān yǎn yē zh ān稞胁搪饵敛搀奄噎瞻2.借助关键词,梳理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借助时间词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并列出小标题。
1935年秋天:________ 一天:_________ 有一次:_________ 第二天:_________ 这天上午:_________ 预设:1935年秋天:接受任务一天:钓鱼补给有一次:发现秘密第二天:坚持让汤这天上午:悲壮牺牲(板书:接受任务钓鱼补给发现秘密坚持让汤悲壮牺牲)3.借助小标题,按时间顺序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8 匆匆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课件。
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板书课题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
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
2.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4.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预设:(1)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臵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臵,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开国大典阅兵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随后,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
2. 开国大典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
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过,从我脚边()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过了。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仿照这句话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句子。
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答案】一、眼(巴巴)绿(油油)急(匆匆)乐(呵呵)汗(津津)白(茫茫)笑(吟吟)哭(啼啼)二、1.——,;,;,。
2.排比略3.跨飞溜闪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4.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5. 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作者介绍】朱自清小传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
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篇1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其次篇精读课文。
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的传统食品。
本课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呈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着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异,对话贯穿全文,呈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迷人。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一般百姓生活的酷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如同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溢了生活的气息。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改变,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暖和。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八儿的心理改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相识,我主要采纳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描写中蕴含的浓浓真情。
而老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以《老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连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阅读感受,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老师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效果。
第八讲分析插叙的作用【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记叙顺序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从结构、内容等方面分析插叙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从结构、内容等方面分析插叙的作用。
【教学方法】问答教学法范例演示法练习教学法【教具准备】教学PPT【课时安排】2小时【教学步骤】一、课前交流与学生交流讨论最新时事热点,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教师根据当时的最新时事热点,自行准备)二、题型讲解1.复习导入【问】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分析标题作用的技巧。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从哪些方面分析标题的作用(2)简述分析标题作用的答题步骤【练】学生回答:略【过渡】今天,我们专题学习分析记叙顺序中插叙作用的技巧。
【问】分析插叙作用有哪些常见的题目类型?【练】学生回答【评】学生互评常见的题目类型有:(1)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是什么?(2)文章或文中的×段记叙的顺序是怎样的?其作用是什么?(3)文中叙写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某些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
(5)第×段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选文第×段采用了插叙,请说说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公式解说如何分析插叙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答题公式?(1)真题展示一请看下面的阅读题。
孝猴吕保军①古壮乡崇左村,住着个热心肠的叶婆婆,她粗通医理,能为乡邻治跌打损伤,平时摊上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帮忙,叶婆婆总是第一个到达。
②这天,叶婆婆帮乡邻忙完一场白事,刚想回家歇息,忽见有人跑来说:“不好了,出殡队伍遭到猴子袭击了!”原来,全身缟素的出殡队伍正往山里走,突然从山坳里窜出一群猴子,冲上来就撕扯孝服孝巾,把孝子贤孙们的脸和手臂都抓破了。
送殡的人们不得不暂停躲避,直到泼猴们闹腾够了才上路。
③“造孽呀!”叶婆婆听了连声感叹。
④第二天清晨,叶婆婆就背着药篓进山了。
刚走进山坳口,迎面跑来一只小猴子,望见是叶婆婆,吱吱尖叫了几声,掉头就跑没影了。
八、文章中的过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中过渡的形式,知道过渡的作用。
2、运用所学方法阅读例文。
3、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写一篇作文。
4、成语、《论语》、词语积累、智慧故事、格言警句的学习了解。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中的过渡。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中的过渡。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理念】阅读是理解,习作是表达;阅读是积蓄,习作是倾吐;阅读是揣摩别人怎样写,习作是用悟到写法练习写。
一手抓阅读,一手抓习作。
可以既学读又学写,读写并进,相得益彰。
在课堂上通过竞赛、情境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有所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5分钟)
一、快乐大风车
1、师:前有古人锥刺股,今有快乐少年诵诗词。
马上进入我们的朗诵环节-----《论语》。
师泛读正音。
(设计意图:古典文学的诵读,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培养学生速记的能力。
)
2、巧记成语
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
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
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3、格言警句
选择朋友要慢,改换朋友要更慢。
沙锅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
东西越新越好,友谊愈老愈好。
甘蔗从顶往下越吃越甜,友谊的时间越长越诚挚。
喜欢社会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基本原则。
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
你可以用书上的格言警句说几句话吗?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喜欢那个说那个。
)
(设计意图:词语积累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学生从开始的用一个歇后语说一句话,到后来可以熟练的运用多个歇后语说一段话。
)【备注: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都穿插在一个个的小情境里面,让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完成习作目的】
一、阅读
1、创设情景:
师:进行完快乐的语言积累之后,我们进入今天得第二站----阅读赛场。
你有信心夺取今天的大奖吗?今天我们的选拔赛场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方法关,学习文章中过渡的方法。
第二站,训练关,用学到的方法去分析文章。
第三站:运用关,用学到的方法去写文章。
三关后,按每个人的表现颁奖。
除了快乐币和奖杯的奖励外,还有神秘好礼等你拿。
所以看见天的几个大奖花落谁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设计意图:将知识点的传授通过竞赛的手段完成,在这个选拔的导游的情境里让学生放松心情,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
2、传授主要内容
师: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过渡句或过渡段。
过渡在文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今天我们就谈谈文中的过渡。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三种:一是承上过渡,常出现在段尾;二是启下过渡,常出现在段首,直接引出下文;三是承上启下过渡,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过渡的作用有很多:
(1)在文章的内容、情节又转折变化时,需要过渡性词语。
(2)在叙述的方式上,由总述转到分述,或由分述转到总述,或运用倒叙、插叙时,需要过渡性词语。
过渡是分清文章脉络的重要标志,是划分段落的重要界限,也是段落内容的重要提示。
(设计意图:本节知识点相对比较容易理解,让学生通过作品理
解写景文章的不同类别,以及写作顺序。
)
3、练兵场
师:小朋友们经过知识加油站,应该对阅读文章有所了解,下面我们开始第二关,下面有三篇文章,阅读之后回答本考官的问题,看哪一队回答问题最多。
不要忘记团队奖哦!
例一:
(备注:该短文语句优美,要求学生放声朗读,细细品味。
教师对第一篇短文进行详细指导,帮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
过渡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数学既然是思想的“体操”,那也就和普通的体操一样,只要经常锻炼,任何人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标准。
数学的用处还不只这些。
(启下过渡,引出下文)
不怕困难,刻苦练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
(承上过渡,作为总结)
例二:
(备注:此短文的传授可以让学生默读文章,稍加指导,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实践、体会。
)
过渡句: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例三:
(备注:此短文的传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练习速度读,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直接写答案,老师检查,查看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渡句:不但不同的鱼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同一种鱼,在不同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往往也不一样。
师:时间过得真快,下课的时间到了,我看到你们眼中的喜悦,让我们休息10分钟,马上回来让快乐继续。
第二课时(55分钟)
一、经典阅读
再次回到课堂,你准备好了吗?笔试马上开始!
在笔试前,我们先看一篇资料《赵州桥》,再读一读,体会文章的重点句子吧。
(备注:经过了三次的练习,本文不做重点讨论,仅作赏析。
)一、习作
1、师:练兵场大家水平不分伯仲,那我们就看最后一关—习作关大家的表现了。
(1)孩子们,过渡句,过渡段在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你也可以在写作中用一用。
(2)选择题目或自命题目写一写。
《可爱的小狗》《我的妈妈》《我爱小台灯》
《美丽的公园》
2、习作。
(备注:阅读课可以写小片段,只要会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就可以。
)
3、快乐作文、快乐成长,感谢大家的精彩表现,今天先发奖。
【板书设计】
八文章中的过渡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三种:
一是承上过渡,常出现在段尾;
二是启下过渡,常出现在段首,直接引出下文;
三是承上启下过渡,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过渡的作用有很多:
(1)在文章的内容、情节又转折变化时,需要过渡性词语。
(2)在叙述的方式上,由总述转到分述,或由分述转到总述,或运用倒叙、插叙时,需要过渡性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