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电子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该文通过分析南方某电子企业工人的工作场所,列举出工人常患的职业病以及其危害因素,发病原因和危害程度,希望可以通过分析观察找出各个职业病关键的危害点,找出其诱因和防止措施,最后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理对策来。
标签:职业病;危害治理;电子企业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和实地探访,对实际的工作场所中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一进行了检测,并且按照已经颁发的国家职业卫生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1 职业卫生调查1.1 现场调查情况总体来说,调查的生产车间在卫生调查中可以评为洁净厂房,生产车间的整体洁净度达到1 000级,生产车间里现有空调净化系统和新风通入系统,室内的平均新风量达到了47 m3/h每人,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每人40 m3/h的硬性要求。
厂房内运行企业自行研发的生产工艺,整套生产线的工艺技术都有很高的水平,完全实现自动化,密闭化和全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正常情况下可以支持长时间的连续生产作业,车间的年运行时间为365 d。
主要的生产设备有1 415台套各样式设备,除此之外还布置了区域化学品供应柜,从各个设备的布置情况开看,整个车间的流水工作线各个环节的设备布局密集、科学。
再生产过程中一共会涉及各式生产原料80多种,含有高毒类的物质有CL、N、NH3、HF、CO、PH3、AsH3、BF3、TiCl4等,还有一些生产常见的强酸强碱类物质如:H2SO4、H3PO4、HNO3、HCL、O3、H2O2等,这些有毒高腐蚀新物质就是造成厂房内职业病高发的原因,目前厂房内也有的潜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数达到了1 805 人,这个数据占总职工数的78.5%,职工正常工作时间采用四班三运行制度,每天每位工人的工作时间为8 h。
还有一部分外包人员,也会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到危险物品,人数大概为300 人左右。
2 针对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设施2.1 有关防毒设备的放置①对由来存放危险化学品的装置或者管道应该采用双层套管的防腐材质,除此之外,还必须在阀门的地方安装有机玻璃(透明)所做的密封罩;②关于气体钢瓶柜,需要在其中设置专门的特种气体钢瓶以及阀门盘装置,对于气体钢瓶柜,要求这种装置必须具有自动吹扫和切换的功能;③工艺废气通过专用的废气收集系统进行回收处理,要求整个运输过程要保持密闭状态排送到专门的处理装置中,生产过程排放的各类废气所用的收集管道不可以相连通。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电子行业主要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生产与装配,常见的职业危害包括有毒化学物质,常见的有四氯化碳、苯类、三氯乙烯、酸类、环己酮、丙酮、铅等,此外还存在噪声、金属粉尘、高频、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
电子行业是职业病高发行业,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电子行业的统计,由于相当多的工厂没有依法提供有效的职业安全保护及培训,以及工人缺乏渠道去了解所处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使得许多人身受其害却浑然不觉。
一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1.化学品危害目前电子业使用的化学品有数百种,对人体的危害各有不同,主要的入侵途径是皮肤渗入和呼吸道吸入。
电子厂常用某些有毒有害的溶剂作为清洗剂,例如洗板水,主要的成分是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会损害肝功能,症状类似于肝炎。
有些三氯乙烯中毒患者因被误诊为肝病,未能对症下药以至死亡。
天拿水也很常用,通常含有苯和甲苯。
苯是剧毒化学品,有强致癌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多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既白血病,甲苯也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除了溶剂,各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并且,由于重金属积聚在人体内不易排出,会长期影响健康,甚至影响终生。
在电子厂,这类重金属(化合物)大多以粉尘或烟雾形式存在,工人长期吸入,便引起中毒或体内化学品超标。
2.辐射第 2 页共 4 页电子行业常见的电离辐射有:x光(常用于电路板的制作、测试电路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常用于测试密封后零件内是否有空气)。
接触过量电离辐射的后果包括:癌症、流产、先天残缺、过早衰老、贫血症。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有:无线电波(常产生于增塑、粘合、焊接、固化环氧等工序)、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其中微波、紫外线及激光是最危险的非电离辐射。
医学研究显示,工人接触过量微波后,会导致心脏、甲状腺及神经系统毛病。
3.噪音及其它有害因素电子厂内的噪音主要来自金属捣碎机、切割仪器、打磨及包装机等。
电子行业基层职业病的防治范本引言:随着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工作过程中长时间接触各种化学物质和电离辐射,电子行业的工作者常常面临着职业病的威胁。
为了保护基层职工的健康,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病防治范本是非常必要的。
一、工作场所环境的改善1. 良好的通风设施:为了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应当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
每个办公区域都应该配备足够数量的排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
2. 除尘设备的使用:电子行业工作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工作者的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应配备适当的除尘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照明条件的优化:充足的光线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减少视力疲劳。
因此,应合理设置光源,并注意保持适当的照明强度。
二、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1. 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更换。
同时,应建立防护用品的发放与管理制度,确保每位工作者都能得到必要的防护。
2. 每个工作区域应设置紧急救护箱,内含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以备不时之需。
三、健康检查与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1. 全员体检制度: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潜在的职业病。
对检查结果异常的人员,要进行详细的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2. 高危岗位工作者监测:对高危岗位的工作者进行更加密集的职业病监测,如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人员,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体内造影剂检查,确保身体状况的安全。
3. 职业病防治封控措施:对已经出现职业病病例的工作场所,要立即采取封控措施,包括停止使用有毒物质,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等。
同时,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跟踪,确保职工不再受到污染。
四、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1. 针对电子行业基层职工的特点和工作环境,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悬挂宣传海报、组织座谈会、开展健康讲座等形式,向职工传递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技能。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电子行业主要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生产与装配,常见的职业危害包括有毒化学物质,常见的有四氯化碳、苯类、三氯乙烯、酸类、环己酮、丙酮、铅等,此外还存在噪声、金属粉尘、高频、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
电子行业是职业病高发行业,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电子行业的统计,由于相当多的工厂没有依法提供有效的职业安全保护及培训,以及工人缺乏渠道去了解所处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使得许多人身受其害却浑然不觉。
一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1.化学品危害目前电子业使用的化学品有数百种,对人体的危害各有不同,主要的入侵途径是皮肤渗入和呼吸道吸入。
电子厂常用某些有毒有害的溶剂作为清洗剂,例如洗板水,主要的成分是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会损害肝功能,症状类似于肝炎。
有些三氯乙烯中毒患者因被误诊为肝病,未能对症下药以至死亡。
天拿水也很常用,通常含有苯和甲苯。
苯是剧毒化学品,有强致癌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多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既白血病,甲苯也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除了溶剂,各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并且,由于重金属积聚在人体内不易排出,会长期影响健康,甚至影响终生。
在电子厂,这类重金属(化合物)大多以粉尘或烟雾形式存在,工人长期吸入,便引起中毒或体内化学品超标。
2.辐射电子行业常见的电离辐射有:X光(常用于电路板的制作、测试电路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常用于测试密封后零件内是否有空气)。
接触过量电离辐射的后果包括:癌症、流产、先天残缺、过早衰老、贫血症。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有:无线电波(常产生于增塑、粘合、焊接、固化环氧等工序)、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其中微波、紫外线及激光是最危险的非电离辐射。
医学研究显示,工人接触过量微波后,会导致心脏、甲状腺及神经系统毛病。
3.噪音及其它有害因素电子厂内的噪音主要来自金属捣碎机、切割仪器、打磨及包装机等。
音量过高或刺耳的噪音,会使人体紧张,甚至导致永久失聪。
此外高温、粉尘、流水线作业的心理紧张、超微行业视觉疲劳以及持续不良操作体位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电池制造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第1部分1. 背景电池制造业是一个拥有广泛市场的行业,它们应用广泛,服务于从个人日常使用到大型工业应用的多个领域,包括汽车、电动自行车、消费电子、太阳能等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但电池制造工艺涉及多种化学和物理过程,存在很多职业危害。
2. 职业危害2.1 化学危害在电池制造过程中,人体接触的化学危害主要来自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例如电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以及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
电解液和电极材料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氢氟酸、聚氯乙烯、丙烯酸酯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眼、皮肤、呼吸道等方面的刺激或者伤害,还可能引发发热、干咳等症状。
此外,由于电子行业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升级,不同的电池类型和制造工艺可能会产生特定的危害物质,需要根据不同工艺和材料进行识别和预防。
2.2 物理危害电池制造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物理危害,如热、噪音、振动、尘埃等。
高温是电池制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电极的制造、组装等工序中需要进行烧结、干燥等特殊过程,这些都会产生高温,引发烫伤、热衰竭等问题。
此外,电池制造过程中噪音、振动等也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3. 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主要包括:3.1 替代原则。
采用尽量少或完全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物质进行电池制造。
3.2 个人防护措施。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口罩等。
防护装备应与化学物质、物理环境及工作操作等要素相匹配,以最高程度地保障工人安全。
3.3 环境改善。
制造环境需要经常检查和维护,如恒温恒湿、通风等要注意。
应有专门的机器设备搅拌,加热和冷却等工作非人工操作,减少员工的直接接触。
3.4 系统培训。
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将足够的卫生安全知识和制造工艺知识传授给员工,并将制造工艺及其潜在化学和物理过程的危险唯恐告诉员工。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电子行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
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
电子行业分类有很多,比如计算机、微电子、电子、电信、通信、自动化等等。
现在,一起来了解下电子行业有哪些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一、化学品危害目前电子业使用的化学品有数百种,对人体的危害各有不同,主要的入侵途径是皮肤渗入和呼吸道吸入。
电子厂常用某些有毒有害的溶剂作为清洗剂,例如洗板水,主要的成分是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会损害肝功能,症状类似于肝炎。
有些三氯乙烯中毒患者因被误诊为肝病,未能对症下药以至死亡。
天拿水也很常用,通常含有苯和甲苯。
苯是剧毒化学品,有强致癌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多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即白血病,甲苯也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除了溶剂,各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并且,由于重金属积聚在人体内不易排出,会长期影响健康,甚至影响终生。
在电子厂,这类重金属(化合物)大多以粉尘或烟雾形式存在,工人长期吸入,便引起中毒或体内化学品超标。
二、辐射电子行业常见的电离辐射有:X光(常用于电路板的制作、测试电路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常用于测试密封后零件内是否有空气)。
接触过量电离辐射的后果包括:癌症、流产、先天残缺、过早衰老、贫血症。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有:无线电波(常产生于增塑、粘合、焊接、固化环氧等工序)、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其中微波、紫外线及激光是最危险的非电离辐射。
医学研究显示,工人接触过量微波后,会导致心脏、甲状腺及神经系统毛病。
三、噪音及其它有害因素电子厂内的噪音主要来自金属捣碎机、切割仪器、打磨及包装机等。
音量过高或刺耳的噪音,会使人体紧张,甚至导致永久失聪。
此外高温、粉尘、流水线作业的心理紧张、超微行业视觉疲劳以及持续不良操作体位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电子行业从业人员应该怎么防护这些职业危害?电子厂职业危害的防范要点包括: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减噪隔音、屏蔽;使用防毒面罩、手套、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电子行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宣传材料俞文兰邹建芳张恒东我国是世界电子产品生产大国。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女工,占80%以上。
电子行业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金属粉尘、辐射和噪声等。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1、化学品危害电子行业使用的化学品有数百种,常用某些胶粘剂与清洗剂中含有正己烷、苯、三氯乙烯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经呼吸、皮肤甚至消化道侵入人体造成伤害。
三氯乙烯,俗称“洗板水、洗网水”。
用于清洗电路板、显示屏等生产工艺。
接触三氯乙烯可以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疾病。
主要表现为皮疹、结膜炎、发烧、面部皮肤变黄等。
类似于肝炎症状,易被误诊为肝病,耽误治疗。
职业病诊断应为三氯乙烯所致药疹样皮炎。
病程进展快,病情凶险,需要及时确诊,并立刻送专科医院治疗。
正己烷,俗称“白电油”。
在胶粘剂中含有正己烷。
长期吸入正己烷,易引起慢性职业性正己烷中毒,表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主要症状为手指、脚趾麻木,疼痛。
若继续发展可出现肌无力,走路困难,爬楼梯费力,严重时可出现下肢瘫痪。
需要尽早发现,脱离接触,及时治疗,方可治愈。
苯化合物,俗称“天纳水、香蕉水”。
苯是剧毒化学品。
慢性苯中毒易引起患者多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既白血病。
症状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头痛,牙龈出血,鼻子流血,月经过多,血液白细胞减少等。
应及时诊断治疗。
2、辐射电子作业场所往往都存在有辐射,如在电路板的制作、测试、增塑、粘合、固化环氧等工序中,易接触X光、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危害。
辐射不仅损害人的眼睛、皮肤、还会影响人体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功能,影响生殖健康。
1998年WHO公认电磁辐射有五大危害:(1)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变;(2)损伤人的生殖、神经、免疫系统;(3)影响儿童组织、骨骼发育,降低肝脏造血功能和视力;(4)引起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
男性性功能降低;(5)影响胚胎发育,畸形、流产。
3、粉尘在电子元件如电容器、电位器、电感器、电阻器、传感器、晶体元器件、芯片、电光原材料、电子陶瓷材料、激光材料、光导纤维、超导材料、磁光存储材料等生产制造过中常使用铅、锰、汞、铜、铁、硅、铬、镍、钴、钕、锌、砷、锂、锡、锑、钴等金属及其稀土材料。
8电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主要防范措施本文将重点讨论电子行业中存在的8个较大的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主要防范措施。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电子行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电子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变化使得企业难以跟上技术的步伐,可能导致技术落后和失去竞争力。
为了防范技术风险,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和技术创新,并为员工提供不断研究和更新技术的机会。
2. 数据泄露和隐私问题电子行业处理大量的个人和敏感数据,因此数据泄露和隐私问题是一个关键的危险因素。
为了避免数据泄露,企业应采用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密数据、访问控制和定期的安全审计。
同时,企业还应遵守相关的隐私法规和规定,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3. 品质控制品质控制是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期望的关键因素。
电子行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品质控制体系,包括严格的生产流程和产品检验标准。
企业应投入足够的资源来保证产品品质,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改进。
4. 市场竞争电子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快速。
企业需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注重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
5. 供应链风险电子行业依赖复杂的供应链系统,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风险。
为了降低供应链风险,企业应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同时,企业应建立备用供应链和应急计划,以便在供应链中断或故障时能够快速应对。
6. 法律合规电子行业需要遵守众多的法律法规,包括知识产权、安全标准和消费者保护等。
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法律合规部门或聘请专业顾问,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完全合法合规,避免法律风险和罚款。
7. 人才竞争电子行业人才紧缺,招聘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应制定有效的人才招聘和培养策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有才华的员工。
8. 金融风险电子行业的项目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金融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电子行业基层职业病的防治电子行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基层职工面临着职业病的威胁。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子行业中的基层职业病进行防治。
一、了解电子行业基层职业病的特点和危害电子行业中的基层职业病主要包括噪声聋、化学中毒、尘肺病等。
其中,噪声聋是电子行业中常见的职业病,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中会对听力功能造成伤害。
化学中毒是电子行业中另一个重要的职业病,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常使用各种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会对职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尘肺病也是电子行业中的一种常见职业病,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长期吸入粉尘会引发尘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以上职业病给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电子行业中的基层职业病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电子行业基层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首先,企业应该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治意识。
其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促使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此外,加强对职工的日常宣传,提高他们对职业病防治的了解和重视,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帮助职工了解职业病的危害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三、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风险改善工作环境是防治电子行业基层职业病的重要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工作场所的噪声控制,通过安装隔音设备、做好噪声源的隔绝等措施,降低噪声对职工的危害。
其次,应做好粉尘控制,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采用封闭式操作等措施,降低职工吸入粉尘的风险。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等方式,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职业病的风险。
四、加强职工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电子行业基层职业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提供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防噪耳塞、防护口罩等,并对职工进行正确使用的培训。
此外,企业还应定期检测职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进行干预和治疗。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行业已然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职业危害。
了解这些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电子行业从业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1、化学物质危害电子制造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铅、汞、镉等重金属。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肝脏、肾脏等造成损害。
例如,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导致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甚至损害生殖系统;铅中毒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成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
2、物理因素危害(1)电磁辐射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等。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噪声电子工厂中的机器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噪声,如冲压机、切割机等。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神经衰弱等症状。
(3)高温一些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高温,如熔炉、焊接设备等。
操作人员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出现中暑、脱水等问题。
3、粉尘危害在电子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如打磨、切割、喷砂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这些粉尘可能含有硅、铝、二氧化硅等物质,如果吸入肺部,容易引发尘肺病、矽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4、劳动强度与心理压力电子行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工作强度和紧张的工作节奏,长时间的重复性劳动容易导致肌肉骨骼损伤,如颈椎病、腰椎病、腱鞘炎等。
同时,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工作环境也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二、职业危害的防范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1)优化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和排放量。
例如,使用无铅焊接技术替代传统的含铅焊接技术,以降低铅对工人的危害。
(2)通风排毒在可能产生化学物质和粉尘的工作场所,安装有效的通风排毒设备,如局部排风罩、通风橱等,将有害物质及时排出工作场所,保证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电子行业主要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生产与装配,常见的职业危害包括有毒化学物质,常见的有四氯化碳、苯类、三氯乙烯、酸类、环己酮、丙酮、铅等,此外还存在噪声、金属粉尘、高频、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
电子行业是职业病高发行业,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电子行业的统计,由于相当多的工厂没有依法提供有效的职业安全保护及培训,以及工人缺乏渠道去了解所处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使得许多人身受其害却浑然不觉。
一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1. 化学品危害
目前电子业使用的化学品有数百种,对人体的危害各有不同,主要的入侵途径是皮肤渗入和呼吸道吸入。
电子厂常用某些有毒有害的溶剂作为清洗剂,例如洗板水,主要的成分是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会损害肝功能,症状类似于肝炎。
有些三氯乙烯中毒患者因被误诊为肝病,未能对症下药以至死亡。
天拿水也很常用,通常含有苯和甲苯。
苯是剧毒化学品,有强致癌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多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既白血病,甲苯也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除了溶剂,各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并且,由于重金属积聚在人体内不易排出,会长期影响健康,甚至影响终生。
在电子厂,这类重金属(化合物)大多以粉尘或烟雾形式存在,工人长期吸入,便引起中毒或体内化学品超标。
2. 辐射
电子行业常见的电离辐射有:X光(常用于电路板的制作、测试电路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常用于测试密封后零件内是否有空气)。
接触过量电离辐射的后果包括:癌症、流产、先天残缺、过早衰老、贫血症。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有:无线电波(常产生于增塑、粘合、焊接、固化环氧等工序)、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其中微波、紫外线及激光是最危险的非电离辐射。
医学研究显示,工人接触过量微波后,会导致心脏、甲状腺及神经系统毛病。
3. 噪音及其它有害因素
电子厂内的噪音主要来自金属捣碎机、切割仪器、打磨及包装机等。
音量过高或刺耳的噪音,会使人体紧张,甚至导致永久失聪。
此外高温、粉尘、流水线作业的心理紧张、超微行业视觉疲劳以及持续不良操作体位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二防范措施
电子厂职业危害的防范要点包括: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减噪隔音、屏蔽;使用防毒面罩、手套、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在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上,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部位都应选择使用防护用具,如听力系统——听力防护用具、呼吸系统——呼吸防护用具、身体——防护服、手部——防护手套及袖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一定要能够达到相应的防护要求且使用者对于环境中能够存在的危害因素有清晰的了解;个人防护装备本身的材料对使用者无害,选择个人防护装备的时候要注意材料和材质;尽量保证穿戴的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