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46
学习资料专题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资料助读]◎释标题“将进酒”为乐府古题,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
◎知作者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明背景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
三人常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精要赏析]◎析技巧1.诗歌首二句,作者的真正用意是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表现手法叫________。
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
请在诗中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其他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提示:第一空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入手,第二空从题干“极言”入手。
参考答案:比兴夸张2.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请简要分析。
提示:明确典故正用、反用类型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
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悟意旨3.结合全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请在横线空缺处填上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恰当词语:悲伤→________愤激→________。
提示:扣住题干要求“情感变化”思考。
参考答案:欢乐狂放(2)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诗人为何而愁?请在表格空缺处填上恰当文字。
提示:根据提示,把握分析。
参考答案: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一句富有哲理、意境深远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中四时怀李白》。
这句诗用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道出了人生的种种境遇和体验,以及应对人生挑战的态度和修养。
人生如同飞鸿,追求着高远的目标和未知的前程,但却又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种种压力之下,仿佛在踏雪泥行走。
这种比喻意味着人生既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充满了困难和艰辛。
人们往往需要不断地面对各种挑战和阻碍,如同鸿雁飞过雪泥,必须脚踏实地、扎实前行。
这句诗的解释也涵盖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实现个人的成功和荣誉,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前行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本真和修养,维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
正如飞鸿踏雪泥一样,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苦楚可以使人更加坚强和勇敢,进一步展现出人的意志力和品格。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阐述,深入解读这句诗句的内涵和哲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生的境遇和应对之道。
同时,通过该诗句的启示,也可以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在面对困境时以正确的心态应对挑战,努力实现自身的梦想和价值。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逐一展开探索,以几个要点来分析这句诗句呈现的深层含义,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精神之旅,探索人生的真谛与智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撰写: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概要。
首先,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文章主题的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引言中可以详细阐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个引文的来源和涵义。
可以从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进行解释和探讨,说明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和人生哲理。
同时,引言部分应该清晰地列出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引导读者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引言生活中充满了无数的风景和情感,人们总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各种感慨。
这其中包括了对生活的疑惑和对人生的思考,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句成语正是对这一人生哲理的精炼表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这句成语,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人生。
二、成语解释“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戴叔伦的《赠别》:“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从字面上看,这句成语表达了人生如同飞雁在雪地上行走一般,既自由自在又不失坚韧。
飞鸿踏雪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在逆境中前行的姿态,也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情怀。
三、成语解读1. 自由自在人生如同飞鸿在雪地上行走,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每个人都希望可以拥有自由的生活,在事业、家庭和个人发展中都能够自由自在地展现自我,无拘无束地追求梦想。
而飞鸿踏雪泥的形象正是自由自在的表现,飞鸿飞翔于天空,行走于雪地,毫无拘束,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从容。
2. 坚韧不拔与自由自在相对应的是飞鸿踏雪泥的坚韧不拔。
人生中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与挑战让人生更加精彩。
飞鸿踏雪泥,形象地表现了在逆境中顽强向前的姿态,不畏艰难,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
这也提醒人们,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坚韧不拔,不被困难所压倒,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3. 超脱世俗飞鸿踏雪泥的形象也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情怀。
在尘世纷繁的烟火中,人们往往会被功名利禄和世俗欲望所困扰,忘记了最初的理想和追求。
飞鸿踏雪泥正是提醒人们,要超脱世俗,保持清高的理想和情怀,不受外界诱惑,做一个超然而自在的人。
四、成语运用1. 人生感悟人生如飞鸿踏雪泥,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强,更能坚韧不拔地前行。
人生也是自由自在的,我们要有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实现自我追求的梦想。
2. 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以飞鸿踏雪泥的姿态对待工作。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题张仲隆快目楼壁【宋】刘仙伦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
只愁笑语惊阊阖,不管阑干犯斗牛。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
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佳作。
前两联极写快目楼之高令人为之惊叹,为后面登楼兴叹蓄势。
颈联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进一步写快目楼之高峻,只见水天相连,惊涛拍天,一叶钓艇,若隐若现,以远景衬托楼高;但觉西风万里,直透貂裘,侵入肌骨,以飓风衬托楼高,到此势已蓄足。
尾联陡转,诗人既已登上“犯斗牛”的快目楼,且“眼高四海”,那区区之淮南小山岂能“遮望眼”乎?天尽头都看得到,更何况是中原地区。
“中原北望气如山”,其中的万千感慨,尽在一“望”之中。
【思考】 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描绘“快目楼”之高的?【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钟鼓馔.(zhuàn)玉 恣欢谑.(xuè) 乱颭.(zhǎn) 薜.荔(bì) 岑.(cén)夫子 渑.(miǎn)池 蹇.(jiǎn)驴 2.多音字和⎩⎪⎨⎪⎧和.子由(hè)和.缓(hé) 觉⎩⎪⎨⎪⎧触觉.(jué)睡觉.(jiào) 与⎩⎪⎨⎪⎧休戚与.共(yǔ)参与.(yù) 爪⎩⎪⎨⎪⎧指爪.(zhǎo)爪.子(zhuǎ)将⎩⎪⎨⎪⎧将.军(jiānɡ)将.士(jiànɡ)将.进酒(qiānɡ) 二、字形辨认⎩⎪⎨⎪⎧钟鼓zhuàn(馔)玉杜zhuàn(撰) ⎩⎪⎨⎪⎧xiāo(销)愁xiāo(消)散 ⎩⎪⎨⎪⎧sī(嘶)哑sī(撕)碎 ⎩⎪⎨⎪⎧贬zhé(谪)zhāi(摘)编三、词语释义 ①金樽:珍贵的酒器。
②得意:指心情愉快,有兴致。
③会须:会当,应当。
④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钟鼓,指古代富贵人家宴会时用来奏乐的乐器。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解释: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赏析:此句形象生动,寄意深沉,诗人借用雪泥、鸿爪作喻,写人生飘泊不定、匆匆无常的感慨,此后,“雪泥鸿爪”便成了惯用的成语。
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意思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意思是指人生的旅程就像飞鸿踏过雪泥一样,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也有着美好的目标和追求。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它用飞鸿踏雪泥的形象来比喻人生的旅程。
飞鸿是一种高贵、自由的鸟类,而雪泥则代表着世间的艰辛和困难。
飞鸿踏过雪泥,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成就。
因此,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的艰辛与美好相互交织的真实情感。
人生就像是一次旅程,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探索,经历各种各样的境遇和困难。
有时候,我们会遭遇挫折和困境,仿佛是飞鸿踏过雪泥的艰难。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更加珍惜成功的喜悦。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像飞鸿一样坚定地踏过雪泥。
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正如诗中所说的“应似飞鸿”,我们应该像飞鸿一样,迎接困难,超越自我,不断进取。
这句诗也提醒我们珍惜人生中的美好瞬间。
飞鸿踏过雪泥是一种难得的景象,人生中也有很多珍贵的时刻和经历。
我们要学会欣赏这些美好,珍惜这些瞬间,因为它们可能只会一次。
这句诗通过飞鸿踏雪泥的比喻,表达了人生旅程中的艰辛和美好。
它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并珍惜生命中的美好瞬间。
无论人生如何,我们都应该像飞鸿一样,勇敢地踏过雪泥,追逐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苏轼禅诗其一: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西东?这首诗的名字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轼早期的禅诗。
飞鸿留爪取自?传灯录?:“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留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假设能如是,方能解向中行〞。
苏轼借此典故来感慨世事聚散无常,人生如同单程车道有去无返。
人活在世就如同飞鸿,而所经历的就如同鸿印,都是当时觉得很重要,当时间流逝再回头看其实也不过如此,功名利禄在时间面前都是苍白无力及其无聊的,生活一直在继续,没有重头再来的道理。
苏轼禅诗其二:紫李黄瓜林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这首诗的名字是?病中游祖塔院?,是苏轼偶然生病,在养病期间游历祖塔院突然有所感悟:人生苦短,世人为了追求名利与荣华富贵苦苦挣扎,身心不得闲。
药物可以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但是世人又用什么来治疗心灵上的痛苦呢?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的顺应自己的心去行事呢?告诫世人勿用眼前的浮华无视了生命的意义。
苏轼禅诗其三:假设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假设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个就是苏轼著名的?琴诗?。
世间万物都遵循着各自开展的轨迹,相互之间各有因缘,相克相生,没有能够单独存在的个体。
一个事件的发生到结束必然与其苏轼事件有所关联。
新生事物的出现也必然是有苏轼应该出现的道理。
即是凡事皆有个因果。
苏轼的爱国诗有哪些爱国诗人苏轼苏轼写过不少有名的爱国诗篇,比方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有?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
不过苏轼毕竟性格要洒脱一些,苏轼不像唐代杜甫那些时时刻刻耳提面命,少年老成,苏轼写不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痛心疾首的诗句,反而苏轼的很多诗歌都表现的比拟隐晦,比方苏轼说“西北望,射天狼〞,这其实是暗指当时北宋与西夏的战事,这种情绪是因为当时人心死定,朝廷重文轻武的局面的反映,但是在苏轼看似放纵不羁的诗作中,还是能感受到苏轼为民担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的,不过这种情绪要隐藏的深一些,外人不易发觉而已。
姓名,年级:时间: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题张仲隆快目楼壁【宋】刘仙伦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只愁笑语惊阊阖,不管阑干犯斗牛.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
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佳作。
前两联极写快目楼之高令人为之惊叹,为后面登楼兴叹蓄势。
颈联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进一步写快目楼之高峻,只见水天相连,惊涛拍天,一叶钓艇,若隐若现,以远景衬托楼高;但觉西风万里,直透貂裘,侵入肌骨,以飓风衬托楼高,到此势已蓄足。
尾联陡转,诗人既已登上“犯斗牛”的快目楼,且“眼高四海”,那区区之淮南小山岂能“遮望眼”乎?天尽头都看得到,更何况是中原地区。
“中原北望气如山”,其中的万千感慨,尽在一“望”之中。
【思考】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描绘“快目楼”之高的?【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错误!单音字钟鼓馔.(zhuàn)玉恣欢谑.(xuè)乱颭.(zhǎn)薜.荔(bì) 岑.(cén)夫子渑.(miǎn)池蹇.(jiǎn)驴错误!多音字和错误!觉错误!与错误!爪错误!)将{将.军(jiānɡ)将.士(jiànɡ),将.进酒(qiānɡ二、字形辨认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三、词语释义①金樽:珍贵的酒器。
②得意:指心情愉快,有兴致。
③会须:会当,应当。
④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钟鼓,指古代富贵人家宴会时用来奏乐的乐器。
馔玉,珍贵的食品。
⑤大荒:极为边远的地方。
⑥乱:风吹物使颤动摇曳.⑦偶然:间或,有时.⑧坏壁:指兄弟俩当年题诗而现已残破的墙壁。
⑨蹇驴:跛脚的驴。
四、名句默写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②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1。